癌癥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

癌癥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癌癥
  • 腫瘤
  • 健康
  • 醫學
  • 科普
  • 預防
  • 治療
  • 抗癌
  • 養生
  • 誤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癌癥是絕癥?癌細胞愛吃糖?酸性體質會緻癌?癌癥患者應該吃素?……
  一直以來,各種似是而非的資訊在網路和其他媒介不斷流傳,到底是真是假?臨床腫瘤科醫生為您揭開真相。
  8位患者與您分享他們的抗癌故事。沿途有您,抗癌路上永不孤單。

  鹼性食物可治癌?治療癌癥期間可以做運動?癌癥患者可否吃雞肉?
  癌癥患者應該避免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以免為癌細胞進補,助長其生長?

  讀完這書,希望大傢可以更瞭解「癌癥」,包括癌癥的預防、因素、治療方法,以緻坊間對癌癥的錯誤理解等。
  透過病友真實的分享,希望大傢可以感受到每位康復者堅毅的意誌,即使患病,亦能保持樂觀的態度「與癌共存」,活得精彩。

  ※ 本書收益將捐贈予香港防癌會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星際漫遊者指南:穿越未知宇宙的生存手冊》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不含您提供的原書信息,旨在提供一個全新的、引人入勝的圖書介紹。 --- 《星際漫遊者指南:穿越未知宇宙的生存手冊》 探索深空,揭秘宇宙邊界的生存法則 在這部包羅萬象的宏偉巨著中,我們將帶領讀者深入宇宙最深邃、最危險的角落。這不是一本關於遙遠星係的浪漫史詩,而是一本嚴謹、務實、甚至有些殘酷的生存指南,專為那些渴望超越人類已知疆域的探險傢、殖民者以及任何對“何為宇宙”心存敬畏的人們所著。 本書匯集瞭跨越數個文明世代的星際航行經驗、第一接觸協議、極端環境下的生存策略以及文明構建的倫理睏境。它摒棄瞭教科書式的陳詞濫調,直擊星際旅行中最核心的挑戰:人類如何在麵對未知、資源匱乏和物理定律的極限時,保持自身的完整性與延續性。 --- 第一部:遠航的準備與心理韌性 章節精要: 遠航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對人類心智的終極考驗。 1.1 亞光速巡航的生理適應: 詳細分析瞭長期處於高G力環境、時間膨脹效應(Time Dilation)對個體心理和社會結構的影響。本書提供瞭應對“相對時間錯位綜閤徵”的心理調適技巧,包括通過模擬環境維持“地麵時間感”的方法,以及如何管理與母星之間不斷拉大的情感鴻溝。 1.2 飛船生態圈的構建與維護: 深入探討瞭封閉生態循環係統的設計哲學。重點在於“冗餘與去中心化”原則。我們分析瞭過去三次重大星艦災難的教訓——並非因為技術故障,而是因為生態係統的單點失敗。內容涵蓋藻類培養優化、微重力農業的創新實踐,以及如何利用迴收物質實現近乎100%的資源閉環。 1.3 知識的備份與傳承: 闡述瞭在信息可能被宇宙射綫永久破壞的背景下,如何設計多模態、抗乾擾的知識存儲係統。包括“活體圖書館”(通過基因編輯記憶植入)和“晶格編碼”技術的對比分析,確保文明的精髓能夠穿越數韆年的沉寂。 --- 第二部:穿越未知疆域的導航與風險評估 章節精要: 恒星際空間並非空無一物,而是充滿瞭肉眼不可見的物理陷阱。 2.1 零星物質的威脅: 詳細介紹瞭“星際塵埃雲”與“暗物質流”的探測方法。本書公布瞭最新的“引力波衍射成像技術”(GWDI),用於提前預警可能導緻船體微穿孔的極端高能粒子流。同時,提供瞭針對“虛空湍流”的規避航綫圖譜,這些區域的引力場波動足以撕裂麯速泡。 2.2 跨星係通信的瓶頸與解決方案: 討論瞭超光速(FTL)通信的理論局限性,以及在遵守因果律的前提下,實現信息有效傳遞的策略。重點介紹瞭一種基於量子糾纏的“低帶寬狀態同步”技術,用於在漫長航行中維持艦隊核心成員的意識同步。 2.3 異常空間現象的處理: 集閤瞭對“剋爾黑洞視界邊緣的潮汐力減速”、“中子星的磁極反轉窗口”以及“超空間裂隙”的觀測數據。本書提供瞭如何在不完全理解其物理機製的情況下,安全穿越或利用這些現象的應急操作手冊。 --- 第三部:第一接觸與文明倫理學 章節精要: 麵對外星智能體,我們攜帶的不是武器,而是我們的行為準則。 3.1 “鏡像原則”與接觸協議: 摒棄瞭傳統的“展示武力”策略,本書倡導“鏡像原則”——即在完全理解對方的感知和交流模式之前,采取與自身文明核心價值觀相一緻的最小化互動。書中分析瞭五種已知的、因誤解而導緻接觸失敗的案例,總結齣“避免使用圓形和對稱圖形作為初始問候”等非直覺性教訓。 3.2 異種生物適應性分析: 提供瞭針對矽基生命體、能量體生命以及基於不同化學基礎(如氨基酸)生命的初步接觸風險評估矩陣。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環境氣體分析和信息熵測量,判斷一個外星文明是否處於“技術爆發期”或“文化停滯期”,從而決定接觸的激進程度。 3.3 星際殖民地的社會契約: 當新傢園的資源限製迫使社會結構重塑時,舊有的法律體係往往會崩潰。《漫遊者指南》提齣瞭基於“適應性貢獻度”的動態資源分配模型,以取代基於齣生權或曆史功績的分配模式,旨在從根本上預防殖民地內部的階級固化與叛亂。 --- 結語:敬畏與前行 《星際漫遊者指南》不是一本提供所有答案的書。它承認宇宙的廣袤與人類認知的局限性。它的價值在於提供一個工具箱,一套經過血與火考驗的思維框架,幫助下一代探險傢在冰冷的真空和未知的智慧麵前,做齣清醒、負責任的決策。它提醒我們,每一次跨越邊界,都是對我們“何以為人”的重新定義。 為那些不滿足於已知的地平綫,渴望在群星之間刻下印記的勇士們,獻上這份沉甸甸的經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ChB (CUHK)
  ‧英國皇傢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FRCR (UK)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FHKCR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FHKAM (Radiology)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後加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考獲英國皇傢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隨即到日本東京國立國際醫療中心及澳洲墨爾本彼得麥高林腫瘤中心深造,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成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並於同年榮獲醫管局頒授核心價值奬。

  二零一二年,陳醫生應邀齣任香港防癌會麥紹堅伉儷中西醫結閤化療中心顧問醫生一職。
  二零一四年,陳醫生開始私人執業,並同時兼任香港防癌會癌癥教育小組委員會委員。

圖書目錄

•序一 硃楊珀瑜女士(香港防癌會主席)
•序二 陶傑

•Part I 癌癥謬誤
•1 癌癥是無法根治的「絕癥」?
•2 癌癥會遺傳?
•3 患癌的大多數是較年長人士?
•4 患上癌癥必定會痛得「捵床捵蓆」?
•5 患同類癌癥的患者,治療方法也相同?
•6 癌癥很難根治,就算治癒,生活質素亦會大不如前?
•7 癌癥是無法預防的?
•8 抽取組織或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會「惹怒」癌細胞,令其變惡及擴散,所以應該「敵不動,我不動」,靜觀其變?
•9 癌癥指數高於正常值範圍便等於患上癌癥?
•10 西醫的治療和藥物太「猛」,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應該看中醫治癌?
•11 癌癥是大病,不能盡信一位醫生,應該經常轉換醫生,聽取不同意見?
•12 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一定會導緻脫發?
•13 化療一定會使患者上吐下瀉、胃口全失、消瘦和虛弱不堪?
•14 化療療程一次比一次辛苦?
•15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和後遺癥是永久性、不可逆轉的?
•16 接受放射治療後,會將輻射帶迴傢,影響傢人健康?
•17 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適用於所有癌癥患者?
•18 大腸癌患者康復一段時間後,發現癌癥復發並轉移到肺部。這時,應該使用治療肺癌的藥物?
•19 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後,便代錶癌細胞已被清除,便無須進行放射治療和化療?
•20 為甚麼經外科手術切除癌細胞,一段時間後仍會復發?
•21 癌癥患者完成治療後,五年內沒有復發便可放心,無須再定期檢查或跟進?
•22 癌癥復發必定無法根治,甚至命不久矣?
•23 隻有女性纔會患上乳癌?
•24 穿戴不閤適的胸圍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
•25 曾進行胸部整形手術的婦女,會更容易患上乳癌?
•26 患上乳癌一定要切除整個乳房?
•27 沒有性經驗,就不會患上婦科癌癥?
•28 婦科癌手術後引緻更年期,手術後應立即補鈣,以防骨質疏鬆?
•29 前列腺手術會導緻性無能或陽萎?
•30 不吸煙便不會患上肺癌?
•31 大腸瘜肉一定會演變成大腸癌?
•32 大便齣血便一定是患上大腸癌?
•33 經常便秘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
•34 甲狀腺癌患者接受「放射碘」治療後便不可懷孕?
•35 練習氣功、打坐可治癌防癌?
•36 服用避孕藥會增加患癌的機會?
•37 經常「捱夜」或輪班工作者會較容易患上癌癥?
•38 曝曬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照太陽燈便沒有問題?
•39 「布緯療法」可以治癌?
•40 「自然療法」可以治癌?
•41 「磁石療法」可以治癌?
•42 正電子掃描(PET Scan)會産生足以緻癌的高輻射?
•43 癌癥康復後,有些醫生建議做正電子掃描(PET Scan)監察病情,有些醫生卻不建議。為甚麼?
•44 癌癥患者康復後不宜染發、化妝和塗指(趾)甲油?
•45 癌細胞喜歡酸性環境,而且在酸性的身體內生長得更快,故應進食鹼性食物和飲用鹼性水,這樣便可以改變體內的酸鹼度, 達到防癌治癌的效果?
•46 經常忍尿會增加患上泌尿科腫瘤(如膀胱癌、腎癌)的風險?
•47 有膽結石和腎結石會分彆增加患上膽管癌和腎癌的風險?
•48 人體內都存在癌細胞?當免疫力低時,癌細胞便伺機發難?
•49 癌癥是由缺乏營養引起,服食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劑可預防癌癥?
•50 強壯的免疫係統可以消滅癌細胞?
•51 癌癥患者應該吃素?
•52 進食番茄/茄紅素能預防前列腺癌?
•53 坊間的「綠茶素」、「洋蔥素」等保健食品可治癌防癌?
•54 靈芝和雲芝等保健食品可有效減輕癌癥治療的副作用?
•55 牛肉太毒、雞肉有激素,癌癥患者應該避免進食?
•56 癌癥患者不宜飲用牛奶?
•57 癌癥患者應該避免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以免為癌細胞進補,助長其生長?
•58 甜品、米飯和高碳水化閤物的食物會促進癌細胞生長,故癌癥患者不宜進食?
•59 基因改造食物會緻癌?進食大豆製品和有機食物可以預防癌癥?
•60 進食「蘆筍」能治癌防癌?
•61 紅酒有抗氧化功效,每天飲用對身體有益,並且可以防癌?
•62 飲綠茶、洗腸可預防大腸癌?
•63 淡水魚和無鱗魚很「毒」,癌癥患者不宜進食?
•64 化療期間應避免進食刺身和生蠔?
•65 進食隔夜飯菜或以微波爐翻熱食物會緻癌?
•66 甲狀腺機能亢進(俗稱「大頸泡」)患者有較高的甲狀腺癌風險?
•67 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增加患上癌癥的風險?
•68 糖尿病病人較容易患上胰髒癌?
•69 愈罕見的癌癥(如膽管癌、胰髒癌、神經內分泌瘤等)愈凶猛、愈難治和預後最差?
•70 負麵情緒和長期處於壓力下會誘發癌癥?
•71 長者新陳代謝慢,即使得瞭癌癥,癌細胞也會長得很慢;相反, 年輕人新陳代謝快,如果患上癌癥,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速度也會較快?
•72 裝修材料(例如油漆)釋齣的刺鼻氣味會緻癌?在工程完成多久後纔遷入比較安全?
•73 日本福島核洩漏,應該少去為妙,以避免因輻射緻癌?
•74 手機輻射會緻癌?
•75 大量吸負離子和飲用氫水可以治癌防癌?
•76 患有自身免疫係統疾病的人士(例如紅斑狼瘡)較易患上癌癥?
•77 做大量運動便不會患癌(尤其肺癌)?
•78 癌癥患者手術後(尤其肺部手術)不可乘飛機和潛水?
•79 癌癥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能做運動?
•80 癌癥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不可外齣,應該在傢中「閉關」,以免受細菌感染?
•81 癌癥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能齣國旅遊?
•82 癌癥患者治療期間和治療後不應浸溫泉?
•83 患前列腺肥大的男士,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較高?
•84 所有久治不癒的傷口或潰瘍都會演變成癌癥?
•85 癌癥引起的疼痛無法有效處理,止痛藥隻是「治標不治本」,而且身體會對藥物産生耐藥性,以緻所需服用的止痛藥劑量愈來愈高,故應盡量避免服食止痛藥?
•86 治療癌痛的嗎啡類止痛藥物會使人上癮及神誌不清?
•87 一旦使用嗎啡,便代錶患者命不久矣?
•88 懷孕期間及分娩後較容易患上乳癌? 8
•89 懷孕期間發現患上乳癌,必須進行人工流産,並馬上開始治療?
•90 同時結閤兩種或以上的化療藥物一併使用,療效一定比使用單一化療藥物理想?
•91 喉癌患者接受治療後便終身不能發聲?
•92 經常「生痱滋」會增加患上口腔癌的風險?
•93 對於大腸癌患者,切除整條大腸,相比隻切除一小截大腸,復發機會較小?
•94 直腸癌患者手術後一定會成為「永久造口人」,社交和生活質素也大不如前?
•95 消化道癌癥(例如食道癌、胃癌和結直腸癌)患者接受手術及治療後,即使康復,消化功能也會大不如前,例如食量減少、大便次數增加及稀爛、營養吸收較差?
•96 小腸和心髒不會生癌?
•97 癌癥患者及康復者不能捐血或捐贈器官?
•98 同一種癌癥,醫生建議患者甲接受兩星期的放射治療,卻建議患者乙接受七星期的放射治療。這代錶患者乙的病情較嚴重,所需的治療次數較多?
•99 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不會引起副作用?
•100 「免疫治療」是目前腫瘤科在治療上的最新突破及熱門話題,它可以根治癌癥,使腫瘤完全消失?

•Part II 我們的奮鬥故事
•大腸癌‧ 關女士
•乳癌‧ 黃馨儀小姐
•胃癌‧ 羅先生
•子宮內膜腺癌‧ 周女士
•淋巴腺癌‧ 張女士
•鼻咽癌‧ 陳蔡女士
•肺癌‧ 陸女士
•前列腺癌‧ 李先生

•Part III 治療方法
•1. 外科手術(Surgery)
•2. 放射治療(又稱「電療」,Radiotherapy)
•3. 化學治療(又稱「化療」,Chemotherapy)
•4.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
•5.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
•6. 荷爾濛療法

•Part IV癌癥病人飲食建議(註冊營養師潘仕寶)
•附錄
•癌癥資訊網簡介
•香港防癌會簡介
•迷你營養評估量錶(MNA)®
•鳴謝贊助商及産品資訊
•製作團隊資料

 

圖書序言

序一 硃楊珀瑜女士(香港防癌會主席)

  根據本港癌癥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顯示,2014 年癌癥新癥人數為29,600 人,較七十年代中的8,900 人飆升逾三倍。「癌癥」以往被視為不治之癥,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的發展,不少癌癥患者經治療後康復,並再次投入正常生活,故此,我們應該更認識癌癥。

  不過大眾對癌癥認識有多瞭解呢?早前一個活動上,與一名癌癥病友傾談,她坦言不敢與親友講及自己患癌,原因是有親友指癌癥是會傳染的,為瞭避開彆人歧視的目光,故她惟有獨自承受療程的點點滴滴。相信這隻是一個較極端的例子,但都市傳言、謬誤及迷思你能拆解多少?

  讀畢這書,期望大傢可以更瞭解「癌癥」,包括癌癥的預防、成因、治療方法,以緻坊間對癌癥的錯誤理解等。透過病友真實的分享,希望大傢可以感受到每位康復者堅毅的意誌,即使患病,亦能保持樂觀的態度「與癌共存」,活得精彩。

  最後,感謝齣版商將全數收益撥捐香港防癌會,讓我們繼續為有需要的病人及其傢庭提供專業的服務。在此深錶感謝。

序二 陶傑

  現代工業社會自然環境受汙染,癌癥全麵爆發,因為網絡資訊發達,知癌、防癌、治癌也成為人生必備常識之一。

  但平時群組交談、朋友聚會,許多癌癥知識,難免以訛傳訛。

  特彆是許多身邊的朋友不幸都在壯年患上癌癥,醫治的過程,痛苦的體驗,眾口交傳,加上許多不經證實的非權威知識,資訊爆炸,不一定等同知識正確。

  由醫生來現身說法,親述癌癥的治療經驗,這樣的書籍並不很多。陳亮祖醫生是七十後的一代,在香港經濟發達時成長,他為人正直,品格善良,說話不慍不火,有幾分證據和把握,說幾分話,可稱醫療界的青年纔俊。

  陳醫生講述的癌癥知識,切閤社會現實,包括你聽過而未能證實的問題。尤其治療時可能産生的問題比坊間許多傳言準確,也比網絡得到的要點詳細。癌癥並不可怕,無知比癌癥可怕。

  有名醫名著在手陪伴,祝大傢平安是福。

圖書試讀

經常「捱夜」或輪班工作者會較容易患上癌癥?
 
曾有研究指齣,太晚睡覺或通宵工作會擾亂細胞分裂及DNA 修補的時間錶。對於通宵工作者,其工作性質傾嚮壓力大,這會增加分泌「皮質醇素」。同時,通宵工作者大多有睡眠不足的問題,而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係統。而夜間開燈工作會減少分泌抑製腫瘤生長的「褪黑激素」。因此,有固定的工作及作息時間,足夠的睡眠和休息纔是健康之道。
 
「皮質醇素」:當人體承受生活壓力,大腦便會分泌一種名為皮質醇(Cortisol)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本來為我們提供活動的能量,可是,當皮質醇水平偏高,往往會導緻失眠及精神不集中。
 
「褪黑激素」:正常人體在接近入睡時便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在深夜達到高峰,之後逐漸下降。褪黑激素必須在黑暗中生成。因此,若人們在晚間繼續工作,接收電子産品或光綫刺激,便無法好好分泌褪黑激素,導緻生理時鍾混亂而導緻失眠。
 
癌癥患者康復後不宜染發、化妝和塗指(趾)甲油?
 
我經常強調,癌癥患者康復後便與正常人無異,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是「病人」。注重外錶,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有助增強自信,故染發、化妝和塗指(趾)甲油都是可以的。至於經常聽到傳聞說,染發劑含大量化學物質,長期接觸會增加患癌風險,因而引起部分人士的憂慮。事實上,隻要按包裝上的指示正確地使用,理論上問題不大。
 
癌癥患者應該吃素?
 
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肉類含豐富蛋白質,癌癥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若攝取蛋白質不足,身體會消耗體內的脂肪及分解肌肉組織,以彌補熱量的不足,患者的體重可能因而驟減,削弱康復能力,甚至因血球數目不足而延誤療程,影響治療效果,故不建議患者治療期間吃素。
 
其實,癌癥患者治療期間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是平時的一倍半或以上,所以要多進食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和選擇一些高質素的蛋白質,例如蛋、奶、肉類、海産和黃豆製品。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癌癥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真是一本讓人「眼睛一亮」的書。作者的文筆流暢,而且充滿瞭人文關懷。書中提到關於「飲食療法」的迷思,我一直以為隻要吃得越健康、越少油少鹽,就能對抗癌癥,但作者卻點齣瞭許多盲點,說明瞭過度的飲食限製有時反而會削弱身體的抵抗力,甚至影響治療效果。這讓我開始反思,原來麵對癌癥,並不是所有的「好意」都是有益的,需要有正確的知識來判斷。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裡也探討瞭「心理狀態」對於癌癥治療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身體上的治療,卻忽略瞭患者內心的掙紮與壓力。作者透過細膩的觀察,分享瞭如何透過心理支持、建立信心,來幫助患者更積極地應對治療過程。這點對於傢屬來說,也是非常寶貴的建議,讓我們知道如何成為病人最堅實的後盾,而不是徒增他們的負擔。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是和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輩在聊天,獲益良多。

评分

最近收到朋友送的這本《癌癥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原本以為會是本硬邦邦的醫學書,沒想到翻開來,卻意外地引人入勝。作者用非常平實易懂的語言,拆解瞭許多關於癌癥的迷思,有些觀念真的是我過去聽信卻可能誤瞭大事的。例如,對於「癌癥會傳染」的說法,書中就提供瞭很多科學的解釋,讓我明白那根本是無稽之談,大大減輕瞭不必要的恐慌。還有關於「早期發現就一定能治癒」的迷思,書裡也提齣瞭更深入的探討,告訴我們即使是早期,也需要依據腫瘤的特性來製定個別化的治療方案,這點真的很重要。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個人化醫療」概念。過去我們總覺得治療癌癥就像套公式一樣,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基因背景、甚至是腫瘤本身的錶現都可能大相逕庭。因此,一昧地套用大眾化的治療方式,可能無法達到最佳效果。作者透過許多實際案例,說明瞭為何需要針對「個人」來量身打造治療計畫,以及如何透過精準醫療、基因檢測等方式,更有效地找齣最適閤的治療藥物和方法。這讓我在麵對未來可能的健康挑戰時,多瞭一份知情權和主動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所有建議。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有點猶豫,因為「癌癥」兩個字實在太瀋重瞭。但閱讀之後,發現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癌癥迷霧的導航手冊」,而不是單純的疾病說明。作者沒有刻意渲染恐怖,反而用一種溫和且堅定的語氣,引導讀者認識並釐清許多被誤傳的資訊。像是書中提到的「癌癥是一種慢性病」的觀點,我之前是完全沒想過。透過作者的解析,我纔明白,在現代醫療進步下,許多癌癥的確是可以被有效控製,讓患者能夠擁有長期的生活品質,而不是隻能聽天由命。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它對於「治療黃金期」的定義,並非僅僅是「發現疾病的時間點」,而是包含瞭一係列綜閤性的考量。作者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除瞭疾病的早期診斷,還包括瞭患者的身體狀況、情緒支持、以及正確的醫療決策能力。這些因素加起來,纔能真正構成一個有利於治療的「黃金期」。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積極麵對」這件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隻是單純的鼓勵,而是知道該從哪些麵嚮去努力,纔能為自己爭取到最好的治療機會。

评分

身為一個普通民眾,在聽到「癌癥」兩個字的時候,總是會感到一陣恐慌。這本《癌癥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恰好填補瞭我知識上的巨大空白。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釋瞭許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關於癌癥的說法,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有多少是謠言。例如,書中針對「為什麼要忌口?」這點,就做瞭很深入的探討,不再是簡單的「少吃某某食物」,而是從營養學、藥物交互作用等多個角度來分析,讓我對飲食的態度有瞭更科學的認知。 而且,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與醫生充分溝通」的重要性,這點我認為是整本書的核心之一。很多時候,我們害怕打擾醫生,或者不好意思錶達自己的疑慮,就這樣錯失瞭很多釐清問題的機會。作者鼓勵我們要勇於提問,並且瞭解自己的病情,這樣纔能和醫生一起做齣最適閤自己的治療選擇。這種賦予患者權力的寫作方式,讓我感覺到自己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對象,而是能夠參與到自身健康決策中的一份子,這份感覺非常重要。

评分

這本《癌癥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有份量的一本書。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輕鬆讀物,而是會讓你反覆思考、並且在生活中實踐的知識寶庫。作者對於「治療計畫」的闡述,真的非常細膩。他並沒有隻強調單一的治療手段,而是從多個麵嚮去分析,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標靶藥物,甚至還有新興的免疫療法。而且,書中也提到瞭各種療法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癌癥類型中的適用性。 最讓我感到溫暖的是,作者在書中傳達瞭一種「希望」的訊息。他並沒有迴避癌癥帶來的痛苦與挑戰,但更多的是告訴我們,透過正確的知識、積極的心態、以及與醫療團隊的緊密閤作,即使麵對癌癥,也能夠找到生命的齣口,並且活齣尊嚴。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病友支持團體」的論述,也讓我意識到,病患之間互相扶持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瞭解到,麵對癌癥,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的支持與關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