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粉红:王素峰情诗集

一朵粉红:王素峰情诗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素峰
图书标签:
  • 诗歌
  • 爱情
  • 王素峰
  • 情诗
  • 现代诗
  • 文学
  • 女性
  • 情感
  • 浪漫
  • 粉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写诗不多,因为只有在大喜大悲之时才有诗。 平常,无诗。 也许,诗是一种宣洩,一种平衡,或是一种沟通。 但无论在哪种心念驱策之下,或哪种方式表达之中, 我写诗必写我的真情、世间的真情、天地的真情。 继诗文集《歌非歌》之后,艺术家王素峰再度出版结合当代艺术的诗集《一朵粉红──王素峰情诗集》。本书共收录四十二首王素峰自1980年代以来,刊登于《秋水诗刊》、《新陆现代诗志》、《艺术家》等杂志的新诗创作足迹,展现其跨时代、跨创作媒材的美学涵养。本书同时收录由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蔡秀枝所撰写的文学点评〈心絮「集.散.曲」:点点粉红〉,带领读者细细品味王素峰〈版画寄情〉、〈斜斜的云朵〉、〈不再是向日葵〉等经典作品,探索艺术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意象与韵味。 ★艺界诗坛.好评推荐★ 诗人 落蒂 诗人/《秋水诗刊》主编 绿蒂 诗学、空间美学研究学者/台湾大学外文系所教授 蔡秀枝 美术史学研究学者/策展人/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所教授 陈贶怡 当代艺术家/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教授兼视觉艺术学院院长 顾世勇 「从王素峰不拘的笔法,你可以看到她写诗是如何的尽情挥洒。」──落蒂 「《一朵粉红》始终让人惊艳,目不暇给。人虽斯文,但笔触大方潇洒,不似小女子的纤细拘泥。」──绿蒂 「《一朵粉红》诗集的意趣里有着悄然冒出的嫩芽,在灰黑的空间里生长茁壮,在渐增的历练中漂洗人情世故,在泪眼而泣中学习容纳尖厉,最终让粉红的种子由暗、黑、灰的天、地、泥、土中破壳、发芽、升起。」──蔡秀枝 「『诗/画如何,画/诗亦如是』,想必不论是诗或是画,都不改她的深情。想必这就是为什么这本诗集《一朵粉红》,能成功的唤醒我做为一个学者强压在理性底层的诗性的原因。」──陈贶怡 「这种以不在场所给出的在场力道,正是王素峰艺术语言的精采所在。」──顾世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素峰 WANG Su-fong


  出生台湾,现居台北。

  从事美术创作、诗写作、策展、台湾美术研究。

  个展十余次、海内外联展数十次。曾出版美术专着《融合、演化、新未来──台湾美术现代化的几个征象》等。另协助策展《梅原龙三郎与郭柏川》、总策展《萌芽•生发•激撞──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展》、策展《竹凳的移动──李锦绣纪念展》、共同策展《台湾の近代美术──留学生たちの青春群像》等,并出版专辑或相关文献。

  年少时即发表诗作。曾出版诗文集《歌非歌》,与绘画、词曲相关。今出版之诗集《一朵粉红──王素峰情诗集》,与当代艺术有关。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王素峰左手写诗,右手画画,不论写诗与画画,全都来自于同样的「内在需求」。所以她曾说「只有在大喜大悲之时才有诗。平常,无诗。」,我想她画画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她还喜欢音乐,这不是出于偶然,黑格尔即认为绘画、诗与音乐依序是众艺术中精神性最高的。而艺术与艺术之间的相通互渗,在艺术发展的历程中,则完全是自古即然。上古哲人朗吉努斯(Cassius Longinus, c. 213–273)已经提出Ut pictura poesis(诗画一律)的定理:「诗/画如何,画/诗亦如是」;而文艺复兴的名家无不绘画、雕塑、建筑、诗与音乐样样精通。
   
  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极力鼓吹「对应」(correspondances),他在1857年一部关于爱伦坡(Edgar Allen Poe, 1809-1849)的手记中,阐释了这个原本来自于柏拉图与Swedenborg之神祕主义的字眼:「乃是美,那令人爱慕的,不朽的本能,使我们将地与其一切的景观视为惊鸿一瞥,彷如天的对应(correspondance)。地上众生无法满足的渴望,以及生命向我们所揭露的一切,乃是人类不朽的最佳明证。借由且透过诗、借由且透过音乐,灵魂能略窥坟茔后面的崇高。」
   
  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华》中的第四首诗,即叫作〈对应〉。他在其中做了以诗窥探灵魂昇华的示范,宣告所有我们可见的,都暗示着我们不可见的世界。此诗作既有纵向的对应:即指「地」(自然、物质、肉体)与「天」(超自然、精神、灵魂)的对应;也有横向的对应:即是五感的对应,声音可以暗示色彩,色彩可以赋予旋律,而二者皆可传达思想,当然还有触觉、嗅觉、味觉之交感对应。没有人能像波特莱尔一样将诗与画、音乐,甚至其它的艺术之间的关系阐释的如此鲜明,我想王素峰《一朵粉红》的意图也正在于此。
   
  王素峰年少即写诗。后来,曾在1988、1989在台北诗坛俱乐部举办过诗展,她的诗作也被收入各个诗选中。时值台湾刚解严(1987),文艺活动蓬勃兴发,在画家顾炳星1988年的个展「揭幕联合创作」中,她的诗作〈我在台北〉被三位朗读者以合唱、轮唱以及重唱的方式朗诵而出。这让我们想起达达晚会中诗人与画家的交锋,只是缺少了谐谑,多了清新与深情。在如此的文艺飨宴中,王素峰以形、音、韵串连出台北,去回应顾炳星以形、色、光线形构出的台北。诗和画共构了台北的印象,乃是一个比落单的诗或画更鲜明,更丰富的印象。
   
  如果我离题谈谈她的画如何?王素峰1990年代举办的几次画展,以风格鲜明的「粉红」着称。她的画作可以被视为是某种风景,摆盪在抽象与具象,东方与西方之间,然而在水墨的暗沉之间总是妆点着几抹粉红,甚至是大片粉红入侵。粉红固然诱人,但画画的人都知道它的难用:它很容易就俗艳或跳tone,而且它在成为工业时代的时尚之前都只被当作是红色的一种。然而,很少人知道它与「诗」和「主观」的关系,除非阅读了语言学家Mollard-Desfour关于色彩与文字的着作。所以我认为王素峰对粉红萌生的兴趣与执着来自于诗。她为展览所写下的文字,半诗半散文的〈粉红日记〉,呢喃着她对生活与艺术的种种想法,她的粉红并不是颜色,或者起码不只是颜色。且看它她不是说:「一朵粉红,是一个心灵世界。」在这一朵如云般不可羁握的粉红引起的感觉与感受里,对应了她的灵魂与不可知的世界。
   
  2014年起,她发表的诗作,全都集结在《在与不在时间中的相约》这一章中。在这些近期的诗作中「时间」无疑是喟叹的缘由。黄昏、清晨、深夜、星辰、月亮、春夏秋冬、河水淌流、指针、飞梭、碎镜、飘零、心跳、眼泪、告别……走过种种人生历练的王素峰在诗句中尽情铺排了这些意象。而她的调色盘也变了:苍白、泛红,忘记花红也不记柳绿、秋色、云天、白唇、暗夜、云彩,灰灰蒙蒙、暗暗沉沉……当然也就不用细数那些滋味:回甘、苦酒、薄酒……。直到2017年「一朵小小的粉红」再次绽放,然后「千千千千千万万万万万万朵粉红推涌着」,瞬间迸发!
   
  无论王素峰是否画画,「诗/画如何,画/诗亦如是」,想必不论是诗或是画,都不改她的深情。想必这就是为什么这本诗集《一朵粉红》,能成功的唤醒我做为一个学者强压在理性底层的诗性的原因,谨此为序。

美术史学研究学者/策展人/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所教授、前系主任/陈贶怡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