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过泸技术

固液过泸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固液分离
  • 流体工程
  • 化工技术
  • 环境工程
  • 水处理
  • 工业废水
  • 分离技术
  • 过滤技术
  • 沉淀技术
  • 脱水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简洁平易的笔法,介绍过泸的基本理论、应用公式、程序计算丶过泸试验方法丶选择及操作各种泸器应注意之事项等,提供现场工程师选择丶操作丶管理及设计固液过泸操作之相当完整的参考资料;也提供化学丶食品丶环境、矿冶等工程及生物技术等科系学子了解固液分离操作之原理与应用知识的途径。

  其主要内容为:
  ◎固液分离操作方式之介绍
  ◎以流体力学为出发点平易解说过泸的基础理论
  ◎过泸机设计所需之泸饼特性值量测与估算方法介绍
  ◎助泸剂之应用和泸材之选择
  ◎各种固液分离和过泸装置之介绍
  ◎以实例解说过泸操作所涉及之程序计算
  ◎膜分离及超洁净液体之制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着者(按姓氏笔画顺序)


王大铭,Da-Ming Wang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1983)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化工博士(1992)

  经历:
  中原大学化工系副教授
  台大庆龄工业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薄膜学会理事长
  亚澳薄膜学会(AMS)理事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教授

朱敬平,Ching-Ping Chu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1997)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博士(2003)

  经历: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财团法人中兴工程顾问社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现职:
  财团法人中兴工程顾问社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容铭,Jung-Ming Wu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1995)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博士(2001)

  经历:
  淡江大学化材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现职:
  淡江大学化材系教授

陈碔,Wu Chen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1979)
  美国休士顿大学化工博士(1986)

  经历:
  美国过泸与分离学会(AFS)理事长

  现职:
  美国陶氏化学(Dow Chemical)首席科学家

黄国桢,Kuo-Jen Hwang

  学历:
  淡江大学化工学士(1983)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博士(1992)

  经历:
  淡江大学化材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台湾过泸与分离学会理事长
  国际过泸委员会(INDEFI)会长
  2016年世界过泸会议(WFC12)大会主席

许晓萍,Hsiao-Ping Hsu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1990)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技士

编者简介
编着者


吕维明,Wei-Ming Lu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1955)
  美国休士顿大学化工博士(1968)

  经历:
  味全公司台北厂机电课课长
  台大化工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
  国科会工程处处长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英文会志总编辑(1979-1987)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理事长(1979-1990)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名誉教授

童国伦,Kuo-Lun Tung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1991)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博士(1998)

  经历:
  中原大学薄膜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中原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台湾过泸与分离学会常务理事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台湾薄膜学会理事
  台湾触媒学会理事
  英国过泸学会(TFS, UK)理事
  国际水协会(IWA)薄膜技术委员会副会长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教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固液分离
1.2 固液分离方法的种类与简介
1.3 选择合适固液分离方法的思考流程
1.4 本书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相关的流体力学基础
2.1 单一粒子在各种流场的运动方程式
2.2 粒子群之沉降速度
2.3 絮凝物(floc)的移动速率
2.4 多孔媒体与流体流过多孔媒体—层流
2.5 流体流过多孔媒体之透过度
2.6 粒子层中之紊流流动
2.7 气液两相流体流经多孔媒质
2.8 流体流过粒子床时作用力之平衡与固体压缩压力
2.9 流体流经可压密性多孔媒质
2.10 高压缩性物质之过泸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前处理
3.1 绪论
3.2 物理处理
3.3 混凝与絮凝
3.4 凝聚动力学
3.5 实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沉降与浮选分离
4.1 沉降分离
4.2 批式重力沉降曲线相关之实验式
4.3 澄清分离
4.4 重力沉降浓缩
4.5 离心沉降
4.6 浮选操作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泸饼过泸之基础
5.1 泸饼过泸系之质量关系
5.2 流体流过泸材之阻力
5.3 流体流经泸饼时之阻力
5.4 总括过泸方程式(overall filtration equation)
5.5 过泸式之传统解法
5.6 可压密性泸饼之过泸
5.7 曲面泸材上之泸饼过泸
5.8 併有沉降现象时的过泸
5.9 扫流过泸(cross-flow filtration)
5.10 离心过泸
5.11 泸饼的脱液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澄清过泸的理论与装置
6.1 澄清过泸简介
6.2 澄清过泸之基本原理
6.3 澄清过泸的种类
6.4 澄清过泸用泸料的选择
6.5 澄清过泸装置之操作
6.6 澄清过泸装置之设计
6.7 澄清过泸装置的种类
6.8 澄清过泸的最近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泸材及其选择
7.1 泸材的分类及其特性
7.2 金属网材(woven wire)
7.3 编织泸布(woven fabric; woven cloth)
7.4 非织物泸材(nonwoven media)
7.5 固液分离用泸材的选择
7.6 高温过泸用泸材
7.7 泸蕊式泸材(filter cartritage)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利用助泸剂之过泸
8.1 助泸剂之用法
8.2 助泸剂应具备之条件
8.3 主要助泸剂
8.4 选择助泸剂之手法
8.5 助泸剂之用量
8.6 预铺助泸剂层时之用量与可能遭遇的问题
8.7 利用助泸剂过泸之操作
8.8 可逆双向过泸器
8.9 废助泸剂之再生及处理
8.10 化工程序上利用助泸剂的应用例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难泸泥浆之过泸与分离
9.1 软性胶状物质之过泸
9.2 易结垢粒子之过泸
9.3 危险性物质之分离
9.4 高压缩性物质之过泸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泸饼过泸有关之试验
10.1 过泸试验的目的与增设过泸程序的步骤
10.2 真空恆压过泸试验
10.3 正压(加压)型恆压过泸试验
10.4 恆率过泸试验
10.5 小型压泸器
10.6 阶梯增压恆压过泸试验
10.7 压缩透过试验(compression-permeability test)
10.8 泸饼成长之动态模拟法
10.9 毛细作用试验(capillary suction time test)
10.10 液体澄清度
10.11 泸饼的洗涤试验
10.12 影响过泸试验结果的因素
10.13 其他注意之事项
10.14 离心分离试验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后处理:泸饼之洗涤、压榨与脱液
11.1 泸饼后处理之目的
11.2 泸饼洗涤
11.3 泸饼压榨
11.4 泸饼脱液干燥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膜过泸技术之基本原理与应用
12.1 简介
12.2 分离机制与原理
12.3 泸膜之特性评估
12.4 常用之商业化膜材与模组
12.5 膜与模组之选择
12.6 结垢现象与清洗
12.7 膜过泸应用与分离程序设计概念之简介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超洁净液体之制备
13.1 品质标准
13.2 超洁净水
13.3 医药用纯水
13.4 药品液体之洁净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泸饼过泸装置与其选择
14.1 泸饼过泸装置
14.2 离心过泸装置
14.3 离心过泸器之规模放大
14.4 泸饼过泸装置的选择
14.5 选择时应考虑与试验事项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泸饼过泸之程序计算与管理
15.1 过泸操作之週期
15.2 生产力(productivity)
15.3 泸饼过泸之程序计算
15.4 最佳过泸週期与最佳生产力
15.5 过泸程序之管理
15.6 过泸机的附属装置
15.7 泸饼过泸机的安装
15.8 过泸程序之经济评估
15.9 过泸操作不顺之原因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A 粉粒体特性对泸性之影响
附录B 软体下载使用说明
索引

图书序言



  过泸是一种很古老的操作,但随着环境的变迁,它一直在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及环境保护工业中担任相当吃重的角色,在这十年来突飞勐进的电子制造工业、生物技术的领域更是显示其重要性。然而由于泸饼成长、泸液在多孔介质之流动多半属机率性现象,使不少实验难以把握,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实阻碍了不少年轻学者之投入,使过泸不像热传或蒸馏等为一般化学工程师所了解。

  1994年,本书编者与毕业于美国休斯顿大学固液分离研究室前后期同学曾编撰了本书之前版「过泸技术」,由于该书为祝贺恩师七十五大寿而尽量由每位同学分担提笔,内容有不甚统一之处,是故,于2004年重撰该书时,则以配合现场程序工程之需要为首要,虽也提及过泸理论,但以最简易之手法重写,尽量偏重实务方向,并以计算例介绍可能对现场工程人员有用的计算式之内容,并更名为「固液过泸技术」。

  自第一版固液过泸技术于2004年出版迄今已近15年,固液过泸技术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邀集原作者及三位新作者共同执笔改版。新版之固液过泸技术共有十五章,第一章简介固液分离技术,接下来的十章涵盖了前处理、沉降分离、澄清、过泸、压榨等,但仍以泸饼过泸为主轴。此外,由于在尖端科技中对不含微粒液体之制备甚为重视,本书分别在第十二章及第十三章介绍膜过泸及超洁净纯水或液体之制备。最后特辟两章,于第十四章与第十五章,谈泸饼过泸之装置选择、程序规划、程序计算及管理,细说泸饼过泸程序之最佳化、可能遭遇之问题,及过泸操作之管理原则。

  规划及重写此书,得感谢固液分离领域众多先驱,如编者之论文指导教授Tiller教授、亦师亦友之白户纹平教授、英国过泸领域之着名学者Rushton教授与Wakeman教授等,以及日本液体澄清化技术工业会(LFPI),没有他们精辟的贡献,此书就无从编撰。于编撰过程参考了不少有关书籍与论文,在此对诸位着者感谢他们之贡献。为使本书内容更瑧完整,特别邀请台大同仁王大铭教授与许晓萍技士、淡江大学黄国桢教授、吴容铭教授及中兴工程顾问社朱敬平博士共同执笔,担纲各自专长之章节;此外,在实务操作方面,美国陶氏化学公司陈碔博士经验丰富,特邀请执笔撰写第九章难泸泥浆之过泸以飨读者,在此对各位之热心参与表示由衷之感谢。编书过程偏劳台湾过泸与分离学会郑乔维秘书、台大研究员吴思恩博士、陈建桦博士,以及周哲宇、蔡鸿源、林圣益、高子懿、萧湘琪等五位助理,为本书及本人执笔部分的中文做修润及校对所有例题,在此感谢她(他)们之帮忙。

  本书出版的过程,淡江大学黄国桢教授不幸因病辞世。黄教授毕生投入固液过泸技术不遗余力,并成功争取世界过泸会议WFC12于2016年在台举办,对于固液过泸技术的教学、研究与人才培育贡献卓着,谨以此书致在天上的黄国桢教授。

  最后,亦借此机会感谢科技部与台大化工系多年来对敝人等在过泸研究之多方支持与照顾,尤其科技部近年支持先进过泸技术产学联盟成立,使我国过泸的产学研界得以搭起坚实的合作平台;更感谢台湾过泸与分离学会及何兆全理事长与全体理监事会同意出版本书,使本书能顺利付梓,在此一併致谢。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关注的读者,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些理念的书籍。当看到“固液过泸技术”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它可能与环保领域中的水处理和废物处理密切相关。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各种技术,将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比如膜分离技术、电化学方法,或者生物法。我还想了解,这些技术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废水时,其效果和成本有何差异。此外,我也在想,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比如如何将可回收的固体物质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或者如何将有害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我对它如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实验室里的各种操作特别好奇,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专业,但又非常重要的步骤。看到“固液过泸技术”这个名字,我立刻就想到了实验室里的各种过滤操作,比如在有机合成中,需要过滤掉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在分析化学中,需要过滤掉样品中的杂质,以便进行精确的测量。我猜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本实验手册一样,详细介绍各种实验室常用的过滤方法,比如布氏漏斗过滤、减压过滤、抽滤等等,并且会说明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会包含各种不同材质的滤纸,以及它们的性能差异,比如定性滤纸、定量滤纸,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滤膜。我还在想,它会不会讲解如何正确地使用抽滤装置,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烧瓶、漏斗,以及如何控制抽滤的速度,以避免滤纸破裂或者样品损失。更进一步,我甚至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固液分离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比如细胞培养中,如何去除培养基中的杂质,或者在基因工程中,如何分离纯化DNA。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读者,总喜欢研究一些能够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的小技巧。当看到“固液过泸技术”这个书名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比如,夏天在家制作冰镇饮料,如果能过滤掉冰块融化后的一些细小杂质,口感会更好。又比如,在家里制作豆腐,需要将豆浆和豆渣进行有效分离,这是制作口感细腻豆腐的关键。我猜这本书或许会提供很多实用的小窍门,教我如何在厨房里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将各种食物中的固液成分进行分离,从而提升食物的品质和口感。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制作更清澈的汤,如何过滤掉茶叶的细末,或者如何制作更顺滑的果泥的详细指导。甚至,我还在想,它是否会介绍一些DIY的方法,比如自己制作简易的过滤装置,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难题。

评分

我一直对艺术创作中的一些特殊效果很感兴趣,总觉得其中蕴含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技巧。当看到“固液过泸技术”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些与绘画、雕塑相关的画面。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意想不到的方式,探讨“固液过泸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比如,在绘画中,是否可以通过某种过滤技术来处理颜料,使其产生特殊的纹理或色彩效果?在雕塑中,是否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固液状态,来达到特定的塑形要求?我还在想,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艺术家如何利用特殊的材料处理方法,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我特别好奇,是否有一些古代的艺术制作工艺,也涉及到类似的“固液过泸技术”,只是我们现在没有意识到而已。我还在揣测,这本书是否会打破我们对“固液过泸技术”的传统认知,将其拓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带来一些令人惊喜的发现。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钻研机械原理的读者,总是对那些能够精确执行任务的机械装置充满好奇。看到“固液过泸技术”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与机械设计和工程应用相关的方面。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讲解各种用于固液分离的机械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我好奇,它是否会介绍各种类型的过滤器,比如袋式过滤器、板框式过滤器、离心过滤器,以及它们在不同工业场景下的应用。我还在想,书中是否会包含关于这些设备的关键部件,比如过滤介质的选择、密封方式的设计,以及驱动系统的原理。我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优化机械设计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运行成本。我还在揣测,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展示这些“固液过泸技术”是如何在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评分

我是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着极高追求的读者,总喜欢了解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改善身体状况的科学方法。当看到“固液过泸技术”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与健康食品的制作,或者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有关。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介绍如何通过过滤技术,来获取更纯净、更健康的食材,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制作更加营养丰富的果蔬汁,如何过滤掉食物中的不健康成分,或者如何通过特定方式来处理食物,以达到更好的消化吸收效果。我还在想,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天然的草药或保健品,是如何通过固液分离技术来提取其有效成分的。我甚至在想,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家中制作具有特定功效的饮品或食品的食谱,而这些食谱的关键就在于对固液成分的精确分离。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让我觉得它可能与我的工作相关,因为我的职业涉及一些需要精确控制颗粒大小和形态的领域,比如粉末冶金,或者某些陶瓷材料的生产。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详细介绍各种精细的固液分离技术,例如通过控制颗粒的粒径来达到特定的分离效果。我好奇,它是否会涉及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颗粒分离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我还在想,书中是否会讨论不同形状的颗粒在分离过程中的行为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优化分离效果。我特别关注,在一些高精度的制造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固体颗粒的精确收集和分离,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我还在揣测,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评估固液分离效果的指标,比如过滤精度、截留率,以及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固液过泸技术”这个词组听起来就很高深,让我联想到了一些工业生产中的流程,比如化学品的提纯,或者是一些精密仪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各种分离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膜过滤等等。我特别好奇,它会不会详细解释这些技术的物理基础,比如表面张力、密度差、渗透压等等。我甚至想象,书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图表和公式,用来计算分离效率、颗粒尺寸分布,以及各种工艺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我想了解,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例如水处理、废水处理,甚至是生物制药领域,是如何运用这些“固液过泸技术”来达到特定的分离目标。我还在想,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新型的过滤材料,比如纳米纤维膜,或者一些更高效的过滤设备,比如动态过滤器,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能带来哪些突破。

评分

我一直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敬畏,尤其是在那些涉及物质转化的过程中,我总觉得隐藏着很多奇妙的科学道理。看到“固液过泸技术”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它可能与地质学或者自然科学相关。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去探讨自然界中是如何进行固液分离的。比如,河流在流淌的过程中,如何将泥沙等固体物质携带并沉淀?地壳运动中,岩浆是如何与固体岩石分离的?我还在想,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自然界的过滤现象,比如某些岩石的渗透性,或者植物根系如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过滤掉杂质。我特别好奇,自然界中的这些固液分离过程,是否能为人类的科技发展提供一些启示。我还在揣测,书中是否会通过一些生动的自然案例,来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固液过泸技术”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评分

这本书,坦白说,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想着它是不是一本关于烹饪技巧的百科全书?我平时对美食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细操作才能完美的菜肴,比如制作一些需要过滤的酱汁,或者分离某些食材的细微部分。我设想过,这本书或许会教我如何用不同的滤网去处理各种食材,比如咖啡豆的研磨粗细与过滤方法,或者制作果汁时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而过滤掉果渣。我甚至联想到,它会不会涉及一些传统的食物处理方式,比如豆浆的制作,需要将豆渣和豆浆分离得非常干净,还有制作一些点心时,比如芝士蛋糕,可能需要将奶酪糊过滤到非常顺滑的状态。所以,一开始,我满怀期待地翻开了它,想看看书中是否会有一章专门讲如何选择合适的过滤工具,比如不同孔径的筛网、纱布,甚至是一些更专业的过滤设备,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我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是不是会有各种图文并茂的教程,一步步教我如何将食材处理得恰到好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