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2E, 第三版)

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2E, 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ayne Weiten, Dana S. Dunn, Elizabeth Yost Hammer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日常生活
  • 行为科学
  • 认知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健康心理学
  • 心理健康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心理学是一门严谨又实用的科学,绝不等同于「通俗心理学」或似是 而非的「自助心理学」。心理学有其「矛盾」的双面性——它是研究人类 心理与行为的科学,也有人性根植的哲学基底。有鑑于此,本书企图建构 一座桥樑,一种沟通,让所有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不分背景,不论年龄, 都能认识完整、科学、可靠、实用的心理学,并能将心理学的知能应用于 自己的日常生活,认识自我,开发潜能,扭转逆境,提升幸福。本书最适 合当作通识教育或推广教育的心理学入门教材。     在这次推出的全新中文版中,我们坚持以「编译」的进路,不仅纳入 了最新英文第十二版中的更新内容,更在每章节前以「影片赏析」作为引 子,每章节末加入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及反思」,实践「翻转教学」和 「互动式学习」的创新教学理念,相信能给大家一个示范:「心理学是有 用且好用的科学」。
心理学原理与实践:洞察人类行为的基石 本书聚焦于构建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并将其与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启发性的心理学导论。 第一部分: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与历史沿革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心理学这门复杂学科所需的科学方法论和历史视野。我们将追溯心理学从哲学思辨走向现代实证科学的漫长历程,剖析其核心范式的演变。 第一章: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早期哲学根源: 探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学家对心灵、知识和经验的早期思考,及其对后世心理学思潮的影响。 科学化的转折点: 详细介绍冯特在莱比锡建立首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历史意义,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学科的正式确立。 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之争: 对冯特和铁钦纳的结构主义(侧重于分解意识的元素)与詹姆斯的功能主义(侧重于心智适应环境的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它们各自的方法论和局限性。 第二章:当代心理学的思潮与视野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主导: 深入分析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以及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重点讨论行为主义如何将研究焦点严格限定在可观察的行为上,并阐述其在行为矫正中的贡献与争议。 认知革命的爆发: 阐述信息加工范式如何挑战了行为主义的局限性,将“黑箱”内部的思维过程重新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讨论记忆、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核心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精神动力学视角: 尽管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冲突)及其对人格、防御机制和临床实践的深远影响进行客观梳理。 人本主义的回归: 探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中心疗法,理解其对个体潜能实现、自由意志和积极成长的强调,为理解积极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生物学基础: 介绍神经科学在心理学中的核心地位。涵盖神经元的工作原理、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的功能,以及大脑结构(如皮层、边缘系统)与特定行为、情绪和认知过程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分: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 本部分深入探讨构成人类经验和行为的生物学、感知与学习机制。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意识 感觉的物理学与心理学: 区分感觉(物理刺激的转译)和知觉(对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探讨阈限、适应性、以及韦伯定律等基本量化原则。 视觉与听觉系统: 详细解析眼睛和耳朵的生理结构如何将光波和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深入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组织原则(如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的贡献。 意识的本质与状态: 考察睡眠周期(REM与非REM)、梦的理论,以及使用物质(如酒精、咖啡因)对意识状态的影响。讨论注意力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对信息加工的约束。 第四章:学习、记忆与知识的构建 经典与操作性学习: 除了行为主义的讨论外,本章侧重于学习的认知模型,如认知地图和潜伏学习。 信息加工模型: 详细介绍感觉记忆、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的结构。探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编码、储存与提取过程。 记忆的类型与可靠性: 区分陈述性记忆(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深入分析目击者证词的脆弱性、虚假记忆的形成机制。 第三部分:认知、发展与个体差异 本部分关注高级心智功能如何发展,以及个体间稳定存在的差异如何塑造行为。 第五章:思维、语言与智力 思维过程: 研究问题解决的策略(启发法与算法)、决策制定的偏差与捷径(如锚定效应、可得性启发)。 语言的结构与习得: 探讨语言的音位、形态、句法和语义。对比乔姆斯基的先天论与经验论在儿童语言习得上的不同解释。 智力的测量与理论: 批判性地审视智力测验(如韦克斯勒量表)的效度与信度。讨论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和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强调智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 第六章:人类发展心理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详细阐述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的核心特征和局限性。 依恋理论: 探讨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以及艾因斯沃斯对不同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的实验分类,及其对成人关系模式的影响。 社会性发展与道德推理: 分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引入科尔伯格对道德判断发展层级的研究,探讨道德的认知基础。 第七章:人格理论与评估 特质理论: 重点阐述“大五人格模型”(OCEAN):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作为描述人格差异的稳定维度。 社会认知理论: 考察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强调环境、行为和认知因素的相互作用。重点讲解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感。 人格评估方法: 对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和自陈式问卷(如MMPI)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技术性分析。 第四部分: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 本部分将焦点从个体内部转向个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并探讨心理异常的理解与干预。 第八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认知: 研究归因理论(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偏差)、态度形成与态度改变的路径(如说服力)。 从众与服从: 详细分析阿希从众实验和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的深刻发现,揭示社会压力对个体行为的强大塑造力。 群体动力学: 探讨社会助长效应、社会懈怠、去个体化现象,以及群体决策中的“群体迷思”现象。 第九章: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DSM的演进与应用: 介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核心作用,以及其分类系统的变化趋势。 焦虑障碍与情绪障碍: 详细区分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症、社交恐惧症的症状特征。深入分析重度抑郁症(MDD)和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潜在生物学标记。 精神分裂症的谱系: 探讨其阳性症状(幻觉、妄想)和阴性症状的区分,以及认知缺陷在疾病中的角色。 第十章:心理治疗的模式与整合 生物医学取向: 考察精神科药物的作用机制(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及其在管理症状中的作用。 人际与行为疗法: 强调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核心原理,即识别和修正非适应性的认知扭曲。阐述系统脱敏法在治疗特定恐惧症中的应用。 整合性治疗观: 强调现代心理治疗越来越倾向于结合多种理论模型,以适应不同个体和问题的复杂性,并尊重文化背景对治疗过程的影响。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的核心知识体系,更强调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科学视角去理解自我和他人复杂的行为模式。

著者信息

译者简介

陆洛


  学历: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心理学博士
  现职:国立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系特聘教授

高旭繁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博士
  现职:玄娤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兼教务长
 

图书目录

CHAPTER 1 现代生活的适应 1
1-1 本书的宗旨:用科学心理学来改善你的生活 4
1-2 生活适应的心理学 6
1-3 幸福之源:心理学的发现 8
课堂活动得闲而休吗? 15
 
CHAPTER 2 性格理论 19
2-1 性格的本质 21
2-2 心理动力论的观点 25
2-3 行为论的观点 32
2-4 人本论的观点 43
课堂活动我的人格分析 50
 
CHAPTER 3 压力及其效应 55

3-1 压力的本质 59
3-2 压力的种类 63
3-3 压力的反应 69
3-4 压力的潜在影响 78
3-5 影响抗压性的因素 82
课堂活动压力记事 86
 
CHAPTER 4 压力因应历程 89
4-1 因应的概念 92
4-2 常见的不良因应方式 94
4-3 建设性因应的本质 99
4-4 认知取向的建设性因应 101
4-5 问题取向的建设性因应 107
4-6 情绪取向的建设性因应 110
课堂活动体会感觉和情绪 113
 
CHAPTER 5 自我 117
5-1 自我概念 120
5-2 自尊 129
5-3 自我知觉的基本原则 133
5-4 自我呈现 143
课堂活动我是谁──周哈里窗 148
 
CHAPTER 6 社会思考和社会影响 151
6-1 对别人的印象如何形成 153
6-2 说服的威力 164
6-3 社会压力的威力 168
课堂活动你从众了吗? 174
 
CHAPTER 7 人际沟通 179
7-1 人际沟通的历程 183
7-2 非语言沟通 186
7-3 发展有效的沟通 194
7-4 沟通问题 197
7-5 人际冲突 199
课堂活动 30秒推销你自己! 204
 
CHAPTER 8 友情和爱情 209
8-1 关系发展 212
8-2 友情 223
8-3 爱情 225
课堂活动唿喊爱情 233
 
CHAPTER 9 性别与行为 237

9-1 性别刻板印象 239
9-2 两性之异同 241
9-3 性别差异的生理因素 249
9-4 性别差异的环境因素 253
9-5 性别角色期待 258
9-6 性别的过去与未来 263
课堂活动两性意象与职场性别歧视 267
 
CHAPTER 10 生涯与工作 271
10-1 生涯选择 274
10-2 生涯选择与发展的模式 282
10-3 职业风险的管理 287
10-4 平衡工作与其他生活层面 294
课堂活动生涯规划从现在开始 299
 
CHAPTER 11 心理疾病与治疗 303
11-1 心理疾病 307
11-2 焦虑性疾病 311
11-3 情感性疾病 317
11-4 思觉失调症 323
11-5 心理治疗 329
课堂活动脑力激盪抒解压力 333
 
CHAPTER 12 正向心理学 337

12-1 正向心理学的范畴 341
12-2 正向主观经验 346
12-3 正向个人特质 355
12-4 正向机构 359
课堂活动祕密大会串 36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拜高科技所赐,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机,它结合了相机、钱包、电话,从此不用大包小包,拍照、付钱、搭车、找资料、批公文,一机搞 定。当人人都加入低头族,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疏离的同时,2016 年,手机游戏宝可梦(Pokémon GO),在世界各地创下高达7亿5,000 万次的下载次数。此款游戏运用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让游戏进入真实世界,反而令大批玩家趋之若鹜,宅男、阿伯等 都上街抓宝,游戏瞬间变得很真实。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你我要如何 能跟上潮流又不迷失自我,能在科技的冰冷中保有温度,本书,正是用以 帮助读者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达到懂得人心的功效。
 
多年来,从正规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学通识课程,到职场、社区乃至 广播、电视或平面媒体中的心理学推广工作,我们始终面临的一个窘境便 是,缺乏专业又浅显、严谨又实用、周延又可信的教材。在现代人对心理 学的好奇与渴望与日俱增的同时,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的学问也正日 益展现它对改善个人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种种潜能。心理学是一门严 谨又实用的学问,绝不等同于「通俗心理学」或充斥坊间的「自助心理 学」。如前所述,心理学有其「矛盾」的双面性――它是研究人类心理与 行为的科学,也有人性根植的哲学基底。同一门学科兼具科学的严谨与人 文的温润,实属难得,但也因此而博大精深,难以驾驭。若受过心理学专 业训练的学者无法将心理学的深邃与美妙,精致与实用,平易近人地介绍 给一般大众,则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只能流连于通俗心理学的书架,游走 在电视广播的综艺、聊天节目频道,所学所知、所听所闻只会是支离破碎 的片面之辞,或极端乐观的速食祕笈(如「快乐人生的十大原则」),既得不到完整不偏颇的知识,也无助于解决个人现实遭遇的困境,反而建构 出一座虚幻的心理学海市蜃楼,不堪任何实境测试。另一方面,专业心 理学相关科系的教科书虽是琳瑯满目,但整本充斥着艰涩难懂的专业术 语、深奥抽象的理论命题,俨然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高高筑起的学 术象牙宝塔将一般心理学的仰慕者拒之千里之外,很难一亲芳泽,更遑论 相伴一生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不是那种学术气息浓厚的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带着一丝温暖和生活气息。拿到手的时候,触感也很好,纸张的质量让我觉得翻阅起来很舒服,不会有廉价感。我是一个平时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但又觉得很多专业书籍过于晦涩难懂的人,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副标题“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心里就燃起了希望。我期望它能像一个良师益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心理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情境中。比如,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做出某些决定,或者为什么有些人总能轻易地赢得别人的好感,我想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示背后的奥秘。我对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非常期待,比如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甚至是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发现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并且提供一些改进的工具,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契机。它应该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多一份从容和智慧。

评分

作为一个经常需要做决策的人,我深切体会到“选择困难症”的折磨。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决策心理学的内容,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某些时候做出冲动的决定,又为什么会在另一些时候犹豫不决。书中是否会分析我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哪些认知偏差的影响?比如,锚定效应、确认偏差等等。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识别和克服这些偏差的方法,帮助我做出更理性、更明智的选择。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实际的应用,比如在投资理财、职业选择、甚至是日常消费中,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来优化决策过程。如果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更好地权衡利弊,如何更好地评估风险,如何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最优选择,那它对我个人的成长将有巨大的帮助。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个决定是错的,却依然会去执行,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时,能够更加自信和坚定。

评分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是好意,有时候却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反弹?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沟通和说服的章节,我一直觉得,有效的沟通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前提。我渴望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才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的想法。比如,在工作场合,如何向上级汇报工作,如何与同事协作,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与伴侣进行有效的交流,如何教育孩子,这些都是我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方法,比如一些沟通技巧,一些心理暗示的应用,甚至是一些非语言沟通的解读。如果书中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解释这些原理,那效果一定会非常好。我并不需要它成为一本“成功学”的书,我只是希望它能让我更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如何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候,一点点心理学的知识,或许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顺畅和愉快。

评分

我最近对“习惯”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无数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在悄悄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习惯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希望。我特别想知道,一个人是如何养成一个习惯的?又有哪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我期待书中能够解释习惯的形成原理,比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并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联系起来。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培养一些积极的习惯。比如,我一直想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但总是难以坚持,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心理学的策略来帮助我?同时,我也想了解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实现个人目标,比如学习新技能,提升工作效率等等。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行为的“自动化”过程,并掌握改变这些自动化的方法,那它将是我人生中一个宝贵的工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情感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我对这本书寄予了厚望。我一直觉得,理解情感是我们认识自我和他人最重要的一环。我渴望了解,人类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绪?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解释一些基本的情绪理论,并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联系起来。我很好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莫名的悲伤,或者突如其来的愤怒?书中是否会探讨情绪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影响?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情绪调节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应对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培养积极情绪。我更想知道,在人际关系中,情感是如何扮演重要角色的?比如,爱情、友情、亲情中的情感互动,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情感连接。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世界,那它将是我提升情商,获得更圆满人生的重要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