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漂泊远乡的白云 在筹写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
首先,我要感恩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生我、养我、育我、扶我,把一生的爱和所有最好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到了晚年时,还陪伴着我们的子女儿孙成长。
也要感谢我的内人玉珠,我们都是在贫困的生活中成长,相识以后,这四十六年来,她一路陪伴着我,不离不弃,生儿育女,孝顺公婆,整理内外,善解包容,协助我的医疗事业、企业经营、投资管理以及儿孙的教养成长。我们退休后,她将重担交棒给子女,仍来华府陪伴照顾我,让我能够实现我的梦想──济世救人。她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幕后推手,更是最好的牵手、伴侣、朋友及知音。
要感谢我的四个儿女:奕君,贤达,士程,士勲,及孙子女佳俽,沛汝,佑隆及俊翰。他们在我忙碌的医事生涯中卓然成长,同时给我了希望、快乐、目标和鼓励。
也要感谢过去陪伴教导及鼓励我的师长、同学、同事和朋友们:从集集国小、幸安国小、西门国小,直到建国中学初中及高中部齐久的老同学(初中七班,高中九班,六年同窗的同学会,称齐久同学会),乃至台北医学院(今台北医学大学)同窗七年的友朋,以及空军总医院、耕莘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及恊和医院的师长同事们,还有在洛杉矶四十年的朋友伙伴、议会及医师同事志工,及接受我医疗的病患,和一起旅游、登山、散步、救灾及查经的伙伴,还有始终深刻感化我的证严上人、花莲静思精舍的常住师父,和慈济的师兄姊们;还有常常启发鼓励我的刘富理和蔡茂堂两位牧师。
写这本书,是要献给所有我认识以及不认识的故旧友朋,希望你们看到这朵漂泊远乡的白云,能够体会到,您们的人生,可以比我更快乐,更健康,更精采,只要您愿意,愿神祝福您。
推荐序
北医及台湾之光 创造美国华人奇蹟 林元清医师是北医之光也是台湾之光,他于一九七一年毕业于台北医学院医科,当年是柔道、橄榄球及足球校队,虽然在台湾只作了几年的住院医师即赴美深造,但从不忘回馈母校,他和吴元煌总裁代表美国仁爱医疗体系捐赠了几百万美金给北医,且在担任董事期间,也不忘带领北医团队至各国义诊,深得北医人的敬重。
他在美国所获得的不凡成就及多采多姿的人生,仔细拜读后觉得每一项作为都是充满艰鉅困难、波折起伏,但因他的坚持与努力,都能获得很好的结果,样样值得作为我们一生的表率。我就举六件近乎奇蹟的事来譲大家了解林医师。
一、突破逆境与歧视。他常常提及他刚到美国发展的时候,不论申请住院医师及开业都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及歧视,但反而激起他更加努力,后来不但担任骨科主任及外科部主任,甚至成为医院董事及医师资格审查会主委,完全超越当年看不起他的人的想像。
二、爱心足迹遍全球。林医师是骨科权威,也是医疗慈善家,只要全球各地发生灾难或者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就可以发现他的足迹,从玻利维亚、马拉威、四川汶川、尼泊尔、海地、圣多美普林西比、史瓦济兰、萨尔瓦多……等,无役不与。
三、行医中的创新经营。他不但在骨科医术精湛,广受加州及洛杉矶病人喜爱,他也懂得经营与创新,如建立57单位南巴沙迪那老人公寓、改建国华广场、购地及建造104单位假日饭店、建造圣盖博市37单位共同住宅……等,并兼任美国医院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
四、共创华人最大医疗体系。二○○四年与吴弘文董事长、吴元煌总裁及几位董事共同接办六家医院、中心健保、国际癌症中心及二家长期照护机构,并任副董事长。该体系在全美Becker’s Review私人医院排名第十一,在极端复杂的美国医疗环境中继续壮大,被称为「美国的华人医疗奇蹟」。
五、投身教育及人才培育。林医师一直热心于医学及临床教育,培育人才无数。他身负临床重任,但一直兼任南加大讲师,并担任台北医学大学董事、仁爱医科大学董事长及北加州医学院副校长。
六、三任市长及出任助理部长。林医师对公衆及社区事务非常投入,就像他在全球及美台义诊一样。他从二○○一年担任加州圣玛利诺市议员,二○○三后连续出任三任市长,二○一七年他以丰富资历获川普政府器重出任美国卫福部副助理部长及少数族裔健康办公室主任,实至名归。
我不知道林医师如何有这种三头六臂的能耐,在繁重的骨科生涯中,能同时完成这么多复杂困难的工作,但经过仔细的观察,可能的因素有:待人诚恳、为人谦虚、亲和力强、领导魅力、人际广博、激励别人、视野宽阔、执行力强……等,不过在这么多特质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最强的袐密武器──贤内助何玉珠女士。
邱文达/前卫生褔利部部长
推荐序
台湾囝仔闯出一片天 林元清医师是一位不平凡的北医杰出校友,数十年来,他总是笑容满面,做事不疾不徐,说话条理分明,待人热情诚恳,令人如沐春风。
他是个台湾囝仔,成长在南投集集小镇,在集集国小二年级即单独北上求学,考入建中初、高中,之后考上台北医学院(台北医学大学前身)医学系,是第六届学生。虽已过了半个世纪,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年的陈年往事,一再说北医七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岁月。
就读北医期间,除了积极钻研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外,林元清也展现卓越领导能力及过人体魄,大一到大四参加北医柔道队、橄榄球队及足球校队,并担任柔道队队长,南征北讨,赢得无数冠军。他常笑说,自己是医科体育系的学生。
尽管常在运动场上挥汗奔跑,并未因此而荒废学业,至今他仍非常感念当年多位北医恩师,比如足球队领队陈定尧教授、橄榄球队教练黄德修教授及柔道教练李清楠老师。当年这些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加入球队的先决条件是功课一定要好,且运动不可荒废学业,每年虽有三、四次全国性比赛,他可以打球念书兼顾,成绩甚至还名列前茅,充分展现过人之处。
一九七三年六月,林元清离开台湾,飞越太平洋来到美国,就只带着一大箱泡面及母亲缝在衣服内里的三百美元,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异国展开人生另一段旅程。四十年岁月倏然而过,他从一个穷苦的北医毕业生,一路打拚到经营南加州规模庞大的医疗企业,并当上美国加州圣玛利诺市百年来唯一非白人亚裔市长,连任三届,当地民众尊称他为「城市建设之父」(The father of urban construction)。由于表现优异,二○一七年再上层楼,出任美国卫福部副助理部长及少数族裔健康办公室主任,充分展现他的领导风格与政治魅力,为台湾及母校北医争光。
体育、医疗及政治之外,林元清也本着医疗无国界的人道援助情怀,长期投入国际医疗与海内外赈灾救助,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八八风灾、南亚海啸、玻利维亚水灾、萨尔瓦多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纽奥良卡崔纳风灾、海地地震、尼泊尔震灾等大型灾难,都可看到他的身影。近年,他更风尘仆仆远赴非洲史瓦济兰王国及圣多美普林西比共和国义诊,展现医者大爱。
《白云度山:医者林元清》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一个出身平凡的乡下孩子,凭着自己努力,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林元清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与后天奋发向上的斗志外,他乐于服务,善于分享的胸襟,以及开阔宽宏的视野,更是成功致胜的关键。
身为北医的资深学长、前董事及杰出校友,他奉献于医疗与医学教育的奋斗与成就,都在他这部作品里完整呈现,这本书,非常值得所有一心向医的学子们深读领略,衷心推荐《白云度山:医者林元清》。
林建煌/台北医学大学校长
推荐序
一位建中杰出校友的生命故事 二○一七年二月寒假期间,台北校友会许监事告知,有位南加州的校友返台,有意邀请餐叙认识。我看到一位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医师,原来是念了六年建中、一九六四年毕业的大学长。席间,他慈祥和蔼,常点头微笑,说的话很少,至于他在南加州的医疗事业和丰功伟绩,都是经由许监事转述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林医师。
同年六月十一日,我与家长会唐会长应邀参加南加州建中校友会十八週年年会。在洛期间,他偕同夫人全程陪同我们参观汉廷顿图书馆、年度古董车展、加州理工学院等地,并邀请二十位当地校友举办了一场温馨的家庭聚会。我发现他是一位谦和有礼、体能极佳、精神奕奕的长者,虽然身为骨科名医,学识渊博、事业成功、人脉广阔、资历丰富,但十分平易近人,对夫人和我们晚辈都非常客气随和,更深受当地各界的敬重,不禁让我由衷感佩。这是我第二次认识的林院长。
同年八月,从媒体得知林院长受川普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卫生褔利部副助理部长,兼少数族裔健康办公室主任,主管全美少数族裔的健康及医疗事务。我非常欣喜,随即报告台北校友会陈理事长,并在校务会议和校友会理监事会分享。因为这是华人的荣耀,也是建中人的典范。虽然我知道林部长要面对的医疗和健康挑战很多,加上族裔问题,这是一份很吃重的职务,但我认为他一定能以智慧圆融善巧的方法,迎刃而解,为美国人的医疗健康做出贡献。
今年欣逢建中一百二十週年校庆,我将推荐这本好书,作为校庆的生日礼物,分享杰出校友林部长的成就。本书他以优美流畅、浅显易懂的笔调,述说自己从一位乡下小孩,不断努力,进入医学界成为名医;从临床走向经营,累积人脉,进而从政成为阁员的生命故事。虽然其间蕴含了人生智慧与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勉,但读来就像在听故事一般,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特别是对我而言,先认识其人,再细读他的自传,更有一种亲切又赞叹的感受。
因此,我鼓励年轻人阅读,肯定能帮助您了解观照自我,坚信自己的未来就像白云一样,有无限多种可能,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好的机缘,活出璀璨美好的人生;我也鼓励家长和教师阅读,肯定能帮助您相信孩子,把握每个重要的人生转弯处,陪伴并激励孩子开创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人生。
文/徐建国──建国中学校长
推荐序
山高岂碍白云飞 出版林医师的书,书名原先认定应是简单明了的:北医毕,赴美四十五年,西岸骨科名医,三届洛杉矶圣玛利诺市长,旗下有七家医院,一家保险公司,还创办了一间医学院,最近更志愿地搬离二十多个房间的加州豪宅栖居于华盛顿小公寓内,暂任美国卫福部的副助理部长……。这个人生洋洋洒洒的履历,任选其中一项已是万人钦羡的成功典范了,但他不要编辑原先属意的强调功成名就式的制式自传体式书名,反倒一直希望有个「云」字能嵌于书名中。当然元清医师的这个异常要求,我约莫能体会。帮他想贴切的书名,反而比此书初稿原先之二十余万字而说服他可否删去些许,更是棘手了。
谦沖自牧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而他的多国异地旅行经验也让我斗胆地邀他到青海帮着那些来自可可西里的乡村医师(赤脚医生)与僧侣讲些基本的骨科知识,他总是说我来安排看看,随后二话不说两次飞越太平洋随着台湾的「藏友会」进到青海穷乡间。我相继知晓从台湾的九二一地震、南亚大海啸、四川汶川地震、海地地震、尼泊尔地震……,世间的重大灾情,他总是身先士卒,积极投入。当然记者的好奇心,让我一直尝试想了解这个台湾培养出来的医生,如何能这么率性「任侠」。至于如何赤手空拳地到美国,克服种族歧视,在高度竞争的医疗领域里建立自己的医疗体系,更是不在话下了。
联系《经典》的特约作者曾多闻来与林医师相谈出书的过程应是顺遂,但前后也是两年半的时间了。在有限的访谈时间中能将主角的人生长河不保留倾洩而出,更在有限的文字空间中,能精华出意义,本就不是易事,感谢多闻一年间写出了二十余万字的故事。但随后的精实,对林医师来说应更是煎熬,另一个一年,他当了副助理部长,在有限的时间仍要专注于本书文字的精准,在他大姐幸惠与我的要胁下,他不情不愿地自己动手删减了约六万字(这已是坊间一本书的内容了)并专注于图片的搭配。我无法形容林医师惊人的记忆力,他对童年亲友的温情回忆点滴,成长时师长的启迪教诲情境,挫折时的转念奋发场景,顺境时的感恩义举行动。我终才知晓这是他为何迟迟无法割舍,因为这是他人生的另一个价值:「有情」。
宋.道川禅师诗云:「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终究,我从若干的「云」中寻到了,且更多了唿应医生白袍的「白」字。于是「白云度山:医者林元清」这书名就此底定。但在私底下,我仍想望为之增添上「任侠」与「有情」这两个不寻常的形容词。
王志宏/经典杂志总编辑
后记 这本书于二○一六年十二月底完稿,共约二十多万字。但是由于事忙,又意外地在二○一七年被川普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卫生福利部副助理部长,兼任少数族裔健康办公室主任。走马上任、事务烦忙,这本书的出版,就因此延宕下来。
原本初稿有二十万字,担心读者厌烦篇幅冗长,因此自删数万字,把一些枝微末节的部分加以删削。
在此简述我来华盛顿的工作,以作为全书结尾吧!
我在二○一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被川普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卫生褔利部副助理部长,兼任少数族裔健康办公室主任,主管全美少数族裔的健康及医疗。故于同年与内人搬离了居住近四十年的南加州,而来到华府,目的就是要改善少数族裔的健康和医疗。
我的先祖是从福建于三百多年前迁居到台湾的南投聚集街( 今集集镇),我的父亲林智炼幼年失怙,十四岁时独自渡海到厦门讨生活:在面摊洗碗,路边摆地摊,到矿坑挖煤。
家父与母亲吴和结婚后,我与两姊妺在厦门出生,厦门沦陷之时,我们乘最后一架误降厦门的军机返台。我在集集镇长大,小学二年级时独自到台北就读,从幸安、西门国小到建国初、高中,北医七年,完成在台学业后,于一九七三年来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完成骨外科医师训练。一九七八年定居南加州,执业骨外科及任教于南加大、韦士顿大学等校,并任北州大学医学院副校长及教授。历任三届圣玛利诺市市长,并多年参与国际间救灾医疗志工服务达二十八次。在美成立泰平医疗网,参与经营仁爱医疗集团,并担任中心健保总裁,直至二○一七年八月来华盛顿就职。
八月二十一日上任当天,出现「天狗蚀日」的日全蚀景象。紧接美国历经三个史上最大飓风的侵袭及救援,加上政治风暴如衞生部长及疾管局主任及各部会首长的离职等。期间,我出访了许多灾区及设定政策,像西维吉尼亚的汉廷顿市,为全美类鸦片毒品氾滥的重灾区,中毒率及死亡率最高,我们协助设立QRT 制度,中毒率在二○一八年下降55%。南达科塔州的松崖市,连续三十二年为全美最贫穷的城市,年平均收入仅2600 至3500 美金,当地高中缀学率70%,酒精中毒率80%,失业率90%,婴儿死亡率比全国平均值高出300%,青少年自杀率也比全国平均值高100%,平均寿命男性47、女性52,是西半球除了海地之外居民寿命最短的地区。如今美国卫服部团队正在努力规画对策,希望能解除它三十多年来困苦的魔咒。
美国卫福部少数族裔办公室成立于一九八六年,当时雷根总统的卫生部长玛格莉特海克拉的报告,发现美国少数族裔医疗有六大差距及缺失,即:1. 癌症、2. 心脏血管疾病及中风、3. 毒品氾滥、4. 糖尿病、5. 意外死亡、6. 初生婴儿死亡率等,而做了许多的建议及措施。
三十二年过去,目前美国的医疗健康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种族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举例来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的差距加大:
一九六九年,每十万名黑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有810人,白人则是760 人,两者差距约15%。到了二○一五年,黑人死亡人数降至245,白人则是210,两者差距约17%。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医疗是进步的,但不同族裔死亡率差距并未减少反而是增加。
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发展医疗的政策及程序来改善少数族裔的医疗及健康,和消除不同族裔间健康及医疗的差距。部里工作非常忙碌,我经常上午七点多开始,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才离开。因为是主导全美国、全方位的议题及政策,因此除了内部的部属及主管拟定政策及方针和措施,每隔月还要主持衞生部内三十六个单位健康差距执行议会的研讨会,每个月也要主持与政府十二个部会──包括劳工部,教育部,退伍军人部,交通部,住房发展部,司法部,商务部,环保署,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等的会议,共同商讨如何改善民生及健康的议题,拟订对策。同时每个月也要定期与卫生部内的NIH(卫生研究院)、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MS(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DC(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HRSA(卫生资源和服务局)、SAMHSA(药物滥用暨心理健康服务署)、AHRQ(医疗保健研究与品保局) 等各个部门及主管开会,讨论共同的资讯及合作项目,以找出问题的征节及解决方案。同时要视讯联络在全美十个分区当地的办公室主任讨论方针及施政,也常到全国各地访问及演讲,加上每一年对全国各地补助款项及经费的发放与指导,有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我此刻己深深体会到。
上任以来,关于少数族裔疾病的防治,除了原本暨有的政策外,我新设定了八项目标:
1. Opioid Epidemic (类鸦片疫情):目前全美因毒品及类鸦片中毒而死亡者有上升趋势,在二○一七年有六万八千人死亡。其中,亚裔人口的类鸦片中毒死亡人数在二○一五至一六间增加了41%;而合成类鸦片(如Fentanyl)中毒造成亚裔人口死亡数也在同样年份间增加了140%。其中主要原因是亚裔讳病忌医,因此一定要宣导就医。
2. Viral Hepatitis (肝炎):肝炎在亚裔社区较常见,其中尤以B 型肝炎为烈。亚裔人口目前占美国人口约5%,但全美B 型肝炎带原者的中,亚裔即占50%。半数以上亚裔人士不知自己患有B 型肝炎,一旦发展成肝癌就为时已晚!我们将和CDC 合作进行全面筛检(尤其是亚太裔密集的社区),推广治疗、预防及新生儿的全面疫苗注射。
3. Sickle Cell anemia (链刀状贫血症状):这是较易发生在黑人身上的遗传性疾病,该疾病会引起红血球中的载氧血红蛋白异常,在缺氧等情况下,红血球会变成坚硬的镰刀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项健康问题,例如突发的疼痛、贫血、细菌感染与中风等,一般常被误诊,因此常常有六、七岁儿童因此中风的情形。
4. Workforce development (医疗人力开发):开发更多的人力资源进入医疗领域工作。
5. 健康的促进及慢性疾病的防治:许多现代文明病,像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乃至癌症等等,若能平日控制好血糖、胆固醇及血压,早期诊断,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及早预防及治疗的。
6. Childhood Obesity (青少年肥胖症):这是西裔印第安人及黑人最严重的问题,因肥胖往往引发诸多后遗症,严重影响健康。
7. severe Mental illnesss and Suicide prevention (严重心理疾病及自杀预防):印第安人青少年死因最高为自杀,除客观环境外,宜从心理方面介入以预防。
8. 爱滋病的防范及治疗:因毒品氾滥,导致爱滋病更加猖獗,须加以防范及治疗。
希望能够由政府的努力及全美各州、各城市及社区各部门的合作推动,让我们可以消除医疗健康的差距,而促进美国全民的健康,让每个人能够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幸福。
写到这里,我是想说,人生是有无数也有无限的可能与机会。我衷心盼望,将进入医界或职场的年青朋友,看了这本书时能够看到自己,看到您们那充满了希望与朝气的自我,而能够超越自我而完成你心中的梦想。就如白云度山,是有无尽的变化也有无限的可能,就看您如何把握住您生命中的机运、迈向未来,您们是台湾的未来,也是世界的希望,加油了,我的朋友!祝福您!
林元清医师,草于华盛顿DC,5/1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