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吧1+2套书

写作吧1+2套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写作指导
  • 小学写作
  • 写作素材
  • 作文辅导
  • 练笔
  • 写作技巧
  • 思维导图
  • 亲子教育
  • 教材
  • 同步练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写作吧!破解创作天才的心智图

  给我故事、给我步骤、给我实例
  给我听得懂的写作语言
  打开这本书,破解不固定中的固定
  铺天盖地的写作36计,篇篇精彩、则则惊奇!

  被路过的灵感撞到
  ──情境名词互换法

  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
  ──虚实互换法

  在琴弦上赛车
  ──杂揉法

  用一碗汤看一个帝国
  ──视角破题法

  36堂醍醐灌顶的写作课
  36种更上层楼的独门心法

  ======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以五年时间,指导超过一千人次创作,学生因此得到超过两百个校外新诗、散文、小说及微电影的校外奖项。

  什么样的老师可以如此积极而有活力的指导学生写出一篇篇精采作品? 2014年师铎奖得主蔡淇华老师跳开晦涩的学术用语,躲避俗滥的作文套词,尝试用感人故事,以及加入感性的生命书写来召唤阅听读者。

  「文字应该成为被看见的能力!任何人都需要拥有书写的翅膀,用写作力飞上高空,让自己被看见,也因此看见更辽阔、更壮丽的世界。」

  2015年应国语日报社之邀,开设「写作力」专栏,获得各级学校师生的肯定,引起各界读者广大的回响。本书集结四十种写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创意,透过实例说明,一点就通,立即提升写作能力,让每个人都能透过文字书写,勇敢表达自己!

 
《文学的熔炉:二十世纪小说艺术的演变与革新》 导言:二十世纪文学的世纪性断裂与重建 二十世纪,一个充斥着战争、革命、技术爆炸与存在主义危机的时代,对文学艺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旧有的叙事模式在现代性的洪流面前土崩瓦解,作家们被迫深入挖掘人类心灵的幽暗角落,探索语言的极限,并在历史的巨变中寻求新的意义结构。本书《文学的熔炉:二十世纪小说艺术的演变与革新》,旨在系统梳理这一伟大世纪中,小说体裁如何经历剧烈的熔炼与重塑,最终蜕变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复杂而多维的艺术形式。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名著导读”,而是聚焦于小说“如何被书写”的技术层面与哲学思辨。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小说家如何打破线性的时间观,如何构建多重叙事视角,如何运用意识流、陌生化技巧来重塑读者对现实的感知。 第一部分:现代主义的黎明——对传统叙事的颠覆(约1900-1930) 这一部分着重剖析现代主义文学在英美、法国及中欧地区爆发时的核心特征。我们认为,现代主义的诞生是对“全知全能”叙事者的最后一次清算。 第一章:时间的主观化与“意识流”的诞生 意识流技术是现代小说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本书将深入解析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思绪的白描”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对内在时间的精妙捕捉。我们不仅介绍这些技巧的表面特征,更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根源——对伯格森“绵延”(durée)概念的文学回应。时间不再是客观的钟表刻度,而是被心理强度拉伸或压缩的主观体验。 第二章:碎片化与多重视角——世界的解体与重构 一战的残酷彻底摧毁了欧洲知识分子对宏大叙事的信心。小说开始采用碎片化的结构来反映一个破碎的世界观。我们详述威廉·福克纳如何通过交织的叙事线索和非线性的时间跳跃,构建他那座“南方哥特式”的废墟。同时,探讨T.S.艾略特诗歌对小说叙事策略的影响,即通过引文、典故的并置,营造出一种“意象主义”的叙事密度。 第三章:现代侦探与局外人——新主人公的诞生 现代小说的主人公不再是传统的英雄,而是疏离、迷茫的“局外人”。我们分析卡夫卡笔下对官僚主义荒谬的描绘,探讨这种荒谬如何内化为人物的生存状态。在侦探小说领域,本书将超越柯南·道尔的逻辑演绎,转而关注达希尔·哈米特笔下硬汉派的道德灰色地带,揭示现代社会中正义的模糊性。 第二部分:现实的拓展与界限的消融(约1930-1960) 在现代主义奠定基础后,小说开始向新的方向延伸:一是更深刻地介入社会与政治现实,二是探索潜意识与梦境的边界。 第四章:现实主义的回归与“社会小说”的深度转型 尽管现代主义盛行,但对社会不公的关切从未停止。本书对比了传统现实主义(如巴尔扎克)与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小说”。重点分析了托马斯·曼对现代知识分子道德困境的审视,以及阿尔贝·加缪和让-保罗·萨特对存在主义伦理在叙事中的实践。他们如何用精妙的对话和场景设置,将抽象的哲学命题转化为具体的人性抉择。 第五章:魔幻现实主义的兴起——拉美文学的觉醒 魔幻现实主义的出现是对欧洲中心叙事的一次强有力挑战。本书将细致解析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如何将神话、民间传说与冷酷的政治现实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探讨“奇观”如何成为揭示历史真相的工具,而非仅仅是装饰。 第六章:黑色幽默与反讽的力量 面对无法理解的巨大权力结构,幽默成为一种反抗的武器。我们分析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语言的循环逻辑如何精确地模拟了战争机器的非理性。黑色幽默不再是轻浮的笑料,而是对结构性暴力的深刻控诉。 第三部分:后现代的解构与游戏的精神(约1960至今)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寻求意义”的最后一次深刻怀疑。它强调文本的自我指涉性、作者权威的瓦解以及对“宏大叙事”的嘲弄。 第七章:元小说(Metafiction)——文本的自我意识 元小说是后现代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本书将详细剖析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直接干预叙事、提供多种结局的做法。这种做法迫使读者思考:文学创作的本质是什么?叙事者是否真的拥有终极的解释权? 第八章:拼贴、互文性与文本的迷宫 后现代作家擅长使用拼贴(pastiche)手法,将不同文体、不同时代的文本元素并置。我们研究托马斯·品钦作品中信息过载、符号学的游戏以及对流行文化的挪用。这些技巧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引用和回响的文学迷宫,强调所有文本都是对既有文本的再创造。 第九章:主体性的消散与身份的流动 随着后殖民理论和酷儿理论的兴起,小说开始质疑传统上稳定、统一的“自我”概念。我们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多重身份的切换、叙事声音的模糊化,来描绘一个流动的、被社会建构的身份景观。小说从探索“我是谁”转向了探讨“我们如何被教导去成为谁”。 结论:二十世纪小说留给未来的遗产 二十世纪的小说艺术,是一场从清晰到模糊、从线性到螺旋、从确定到可能性的伟大旅程。它通过对语言、时间、视角和身份的彻底重塑,拓展了人类表达自身经验的可能性边界。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地图,理解这场革命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辨识当代文学的艺术脉络。它揭示了,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们是如何用文字,记录并解构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蔡淇华

  
  1966年生,台中一中、淡江大学英文系、彰师大教研所毕业
  曾任贸易公司专员、广告公司文案、东海大学兼任讲师
  现任台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师兼图书馆主任

  曾获时报广告金像奖、民生报大专影评奖首奖、台中市文学奖首奖、新北市文学奖首奖、台中市诗人节新诗首奖、2014年师铎奖、2016总统教育奖主题曲首奖、2017星云教育奖。

  着有《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学习,玩真的!》、《有种,请坐第一排》、《一万小时的工程:隐形的天才》、《写给年轻:野百合父亲写给太阳花女儿的40封信》等。

  曾带领学生进行活动:
  1. 太平环保运动
  2. 抢救惠来遗址
  3. 成立中台湾模拟联合国
  4. 共同起创中台湾联合文学奖
  5. 推动一中街成立行人徒步区
  6. 抢救杨逵文学花园
  7. 圣食计画

 

图书目录

写作吧!破解创作天才的心智图

推荐序 谢谢老师的魔法,我真的被看见了!

推荐语
地气 / 散文家 石德华
铺天盖地的写作三十六计 / 作家 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 宋怡慧
帮我实现作家梦的武林祕笈 / 作家 阿布
成为明日的品牌 / 小说家 许荣哲
向这个世界宣告「我在」!/《阅读理解》创办人 黄国珍
当写作书本身就是一种破格 / 演说教练、国文教师 欧阳立中
可操作「写作模组」 / 诗人 严忠政
一场写作巫师养成班 / 作家 师大附中国文老师 顾蕙倩

自序 最大的恐惧是,死亡之前,无法跟文字爱恋一次

1.收了,再打──邱吉尔的太极修辞法
2.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矛盾语法(一)
3.杨牧为何用死亡歌颂春天的美?──矛盾语法(二)
4.「失而不败」,找到你的敦克尔克滩头──二元拆字法
5.从无感的「习惯领域」拉到有感的「忽略领域」──另辟战场法
6.有所本的科幻,有产值的奇幻──科幻联结法
7.帮你看见差异化──异感情理法
8.二十一世纪「起承转合」,六秒钟,决定要不要你──去起手式法
9.先求有,再求好──积句成篇法
10.文章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首尾唿应法
11.先找格,才能破格──破格法
12.被路过的灵感撞到──情境名词互换法
13.将三十个「动词」跟「名词」放进铅笔盒──发散收敛「动名词法」
14.好题怒而飞,不知几千里也!──结尾命题法
15.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虚实互换法
16.将动词的主权还给万物──万物作主法
17.天若有情天亦老,写「物」是为了写人──「赋比兴」的类比威力(一)
18.「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练习──「赋比兴」的类比威力(二)
19.在琴弦上赛车──杂揉法
20.用一碗汤看一个帝国──视角破题法
21.写好叙述文──事观察择法
22.选取当代有感的细节──细感法
23.生出文学的血肉──细节拉长法
24.分解过的经验,才是可用的经验──经验分解法
25.改写套语,新意无穷──抽梁换柱法
26.用『现世唿应』邀请古人还魂──古人还魂法
27.找到自己的南朝──史料相关法
28.用五种心智图转识为智──诗眼转品法
29.用思辩找观点,写好论说文!──图表论述法
30.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切片──时代切片法
31.跟达利学写作──艺术作品翻转法
32.写没说的话,更真实──侧写法
33.真痛时不哭,教志明与春娇学唱歌──浓情淡写法
34.每个人都会「看到」,只有行动者能「看见」──?动创作法
35.难的东西简单说──品牌故事法
36.用「价值」、「故事」、与「积累」,写出自媒体的品牌力!──品牌积累法

======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推荐序  感动,并且深深地害怕--纪小样
推荐序  不只是鹰架--顾蕙倩
自序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01 觉察力:一天一百次的坠落
02 现场力:当你不再划掉我的女字旁
03 五感力:太平洋的风比较长
04 命题力:以具象与动作命题
05 主题力:从「一杯面」到「大英雄」
06 对话力:噢,你也在这里?
07 烘托力:不再模煳的祖父
08 出场力:在故事的转身处出场
09 聊天力:当自己的蒲松龄
10 移情力:那一刻,他在想什么?
11 用典力:帮你用点力
12 名词力:微物的力量与重量
13 去形容词力:鱼眼睛和蚊子血
14 素材力:召唤读者的密码
15 字汇力:请用一百场雪大端我
16 字辨力:歪腰不折腰的年轻一代
17 量化力:凯瑟琳的威力
18 镜头力:扣紧人心的钩环
19 联结力:创意的惊人力量
20 受众力:舍不得不读你
21 隐藏力:艺术皆是隐藏
22 节制力:站起来的陀螺──史迪尔小姐
23 闲散力:侯孝贤的散文──聂隐娘
24 压缩力:散文的南柯一梦
25 节奏力:你听得到文字的唿吸声吗?
26 减除力:如果维纳斯不断臂
27 逻辑力:期待君子文
28 迂回力:爬树的鱼
29 矛盾力:忧伤带来快乐
30 夸饰力:内在的真实
31 反向力:生活的反向是生命的真相
32 圆融力:别把人给看「扁」了
33 神话力:由心灵产生的艺术美
34 小说力:散文可以牵紧小说?
35 情理力:始于感性,以理性告终
36 感应力:陪你深唿吸
37 自媒体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38 诗眼力:警言佳句自己造
39 格物力:咬住彼此的齿轮
40 关联力:文字有你,才有被看见的能力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写作这件事是又爱又怕,爱它能承载万千情绪和思想,怕它难度太高,自己驾驭不了。看了市面上不少关于写作的书,有的过于深奥,有的又过于浅显,感觉都无法真正触及到我的痛点。直到我遇到了《写作吧1+2》这套书,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从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开始讲起,比如如何建立清晰的思路,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让你的文字更具吸引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吸引读者”的章节,它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写作风格,让我意识到,写作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与读者沟通的方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用更贴近读者生活的方式去表达,如何让我的文字更有温度和力量。现在,我写东西不再是凭着感觉乱写,而是有意识地去运用书中学到的方法,感觉自己就像获得了一张“写作地图”,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写出的东西越来越有条理,也越来越能引起共鸣。

评分

自从我开始阅读《写作吧1+2》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作家梦,但现实却是,每次提起笔来,就仿佛面对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文字的组织,段落的衔接,遣词造句的精准,都让我头疼不已。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报名线上课程,购买大量的写作指导书籍,但总感觉不得其法,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套《写作吧》系列,却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仅仅是教授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写作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修改”的部分,很多初学者都会忽视这个环节,认为一气呵成就是最好的状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优秀作品,往往是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的。它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修改方法,从宏观的结构调整,到微观的字词润色,都有详尽的指导。我开始尝试用书中教授的方法去修改我之前写的一些文章,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些看似“糟糕”的文字,经过一番“雕琢”后,竟然也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写作的信心。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纸上谈兵”的人,脑子里总有很多奇思妙想,也喜欢读各种好书,但一旦要自己动手写点什么,就卡住了。文字就像是黏糊糊的面团,怎么揉捏都成不了型。参加过一些写作工作坊,也看过一些在线的教程,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像是隔靴搔痒,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套《写作吧1+2》系列,绝对是我近几年来在写作领域遇到的最棒的“启蒙导师”了。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上来就教你写长篇大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写什么”和“怎么写”开始,一点点地攻破我内心的恐惧和疑虑。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上的讲解,以前我写人物,总是扁平化的,缺乏生命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一个生动的人物,需要从眼神、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维度去刻画,而且这些细节的运用,能够极大地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我迫不及待地将学到的技巧运用到我的日记和短篇创作中,虽然距离真正的大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那种能把脑海中的画面和情感,转化为有形文字的喜悦,是我前所未有的体验。

评分

在我遇到《写作吧1+2》这套书之前,写作对我来说,就像是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摸索,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出口在哪里。我渴望能够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世界,但总是被“词穷”和“结构混乱”这两个拦路虎挡在门外。这套书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教你“写”,更是引导你“思考”。我发现,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会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层层剥茧地给出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这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书中关于“过渡”和“逻辑”的讲解,对我帮助尤其大。我以前写的东西,经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段落之间衔落,读起来很生硬。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巧妙地运用连接词,如何设计自然的过渡句,让整篇文章读起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我感到非常自信,也让我对写作这件事充满了期待。我不再害怕动笔,而是享受这个将想法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仿佛我真的拥有了一把开启文字世界的钥匙。

评分

这套《写作吧1+2》简直是把我从写作的“泥潭”里彻底解救出来了!我一直是个自认为有些想法,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把它流畅地表达出来的人。看书、看电影、听音乐,都能让我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把那些感触写下来,但真正动笔的时候,脑子里就像卡壳了一样,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结果自己读起来都觉得不知所云。接触这套书之前,我尝试过很多其他写作教程,不是太理论化,看得我头晕眼花,就是太过于零散,像碎片一样,不知道如何去拼接。但《写作吧》系列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你,拆解写作的每一个环节。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如何构思”这部分的讲解,之前我总觉得灵感来了就写,但往往灵感稍纵即逝,而且容易写得跑偏。这本书教我如何系统地去捕捉和整理灵感,如何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去构建故事框架,如何设定引人入胜的开头。我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去写一些小的片段,惊喜地发现,原本那些零散的想法,竟然能够慢慢地清晰起来,并且有了脉络。这感觉就像是之前我拿着一堆散乱的积木,而这本书给了我图纸和组装说明,让我知道如何把它们变成一个漂亮的模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