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

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宗教
  • 传统文化
  • 民俗信仰
  • 宗教文化
  • 图解
  • 台湾文化
  • 信仰
  • 宗教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传统的宗教信仰所衍生出的各个文化面向,一向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文化资产。或谓一个人的旅游地图中,一生所必要亲眼目睹的人类文明史景观,诸如中国的云冈造像、敦煌莫高窟、希腊的神殿、义大利与西班牙的教堂等,无一不是宗教文化的产物。而在世界上着名的古代艺术作品中,不论是中国先秦的铜器与玉器、汉代的帛画、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石雕像、达文西与拉菲尔的圣坛画、圣母像等,皆是宗教文化的展现。

  台湾传统宗教文化中的神像、寺庙建筑等,虽然无法和这些世界顶尖的宗教作品相提并论,然而由于台湾传统宗教文化的内容丰富,除了起源自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与巫术信仰之外,更有儒教与道教、佛教的巨大影响,面貌十分多元化。这些宗教文化的内涵,也随着各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各自呈现出其特殊的文化形貌,再加上台湾民间的庙会活动兴盛,无形的信仰文化资产更让这些以寺庙建筑为主的有形文化显得活泼而生动,而不再只是脱离当代生活经验的「遗产」。

  台湾的社庙宛如一座挖掘不完的宝库,不论其规模大小,只要我们用心加以深入观察,都可以编织、描绘一幅十分生动而精彩的「图画」,而且更是年复一年不断上演的「动画」。《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片,是笔者二十多年来在全台踏查之下所累积的成果。以笔者一己之力,虽然无法将全台每一座社庙及其庙会活动都考察一遍,但是从数万张的图片中逐一检视而挑选出较具有代表性者,对于年近花甲的本人来说,也是视力与记忆力上的一大考验。因此,若是以「图文书」的标准来说,这本《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无疑是全新的呈现。

本书特色

  1.汉人社会的传统宗教信仰一般被称为「民间信仰」,仪式行为则表现在祖先崇拜、神明崇拜、岁时祭仪、生命礼俗、符咒法术、时间与空间观念等各方面。同时也混合了其他制式宗教与道德思想、巫术信仰等,成为多元化的面貌,因此大多数人往往无法分辨不同类别的民间宗教,或可能产生混淆或混同看待。本书从庙宇的型态、神明的体系与造型、祈福器具的使用、建筑风格以及祭仪活动的过程,总体探索台湾民间宗教信仰文化,能够让读者釐清不同的神祇体系,并完整了解民间信仰中众多的拜神意涵与庙会仪式知识。

  2.民间信仰概略可区分为「自然崇拜」、「巫术性」、「通俗道教」、「通俗佛教」以及「儒教化」等五大类,构成了民间信仰多采多姿的面貌与内涵,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精彩多元的台湾传统社庙文化。本书对上述五大类信仰的发展脉络有极为精辟的见解,堪称考察台湾民间信仰集大成的入门书。

  3. 民间信仰的演变渊远流长,传统的庙会礼俗与仪式除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之外,古礼古法也逐渐消亡中,本书作者长期踏查与研究民间信仰,有鉅细靡遗的纪录,又能深入浅出的说明现今庙会活动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在拜神祈福、参加庙会节庆之余,可以了解背后的深度文化意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谢宗荣


  ‧出生于南投,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硕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叶大学兼任讲师、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传统工艺系、辅仁大学进修部宗教系兼任讲师。

  ‧现职: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新北市、桃园县、云林县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从事台湾汉人民俗艺术、民间信仰、道教文化研究多年。

  ‧着有《神像与信仰》(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2003)、《台湾传统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03)、《台湾传统宗教艺术》(晨星出版,2003)、《台湾的信仰文化与装饰艺术》(博扬文化,2003)、《台湾的王爷庙》(远足文化,2005)、《台湾的庙会文化与信仰变迁》(博扬文化,2005)、《土城祀义冢・摆接庆中元—土城大墓公沿革与2012中元祭典》(新北市政府,2013)、《台湾的道教文化与祭典仪式》(博扬文化,2014)、《台湾的民俗信仰与文化资产》(博扬文化,2015)等书。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民俗学者、业者、参与者  林茂贤
自序     民间信仰、社庙、庙会文化  谢宗荣

Chapter1、绪说:社庙与社会
传统社会庶民信仰
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面向
台湾民间信仰的中心:庙宇
从庙会活动看见台湾民间信仰的特色

Chapter2、台湾社庙的脉络
台湾社庙与神祇信仰的发展背景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族群因素
台湾神祇信仰发展脉络
‧神祇信仰之文化背景
‧神祇信仰发展阶段
台湾社庙的发展脉络
‧社庙建立之动机
‧台湾社庙发展阶段

Chapter3、台湾社庙的型态
台湾社庙的名称
台湾社庙的类型

Chapter4、台湾社庙的祀神
神祇信仰体系
神像类型
神像雕造

Chapter5、台湾社庙的祀具
供具
卜具
出巡用具
金银纸钱
庙宇文物

Chapter6、台湾社庙的建筑
建筑风格
庙宇格局
建筑单体

Chapter7、台湾的庙会祭仪
神诞
进香遶境
法会祭典
习俗活动
戏曲、阵头

Chapter8、结语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自序

  自从《台湾传统宗教文化》出版迄今,倏忽已过了十五年的光阴,也是应该再重新整理出版了。没错!这本《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正是2003年版《台湾传统宗教文化》的补充改版。

  2003年笔者编撰《台湾传统宗教文化》时,主要的内容是限制在介绍台湾汉人社会以地方公庙为主所发展出来的传统民间信仰文化,因此在书名之下就题註有小标「台湾汉人民间信仰与社庙文化」,「社庙」即是最传统的地方公庙,而以「社」为主所形成的文化面向也就包括了「社庙」、「社神」与「社祭」、「社会」等,社祭与社会所形成的活动,也就是一般通称的「庙会」。而不论是社庙的祀神、祀具文物、建筑,以及内容丰富多元的庙会活动等,也都共同构成传统宗教文化的内涵,是台湾汉人社会中十分精彩且珍贵的文化资产。

  为了改版的《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更符合标题所要呈现的内容,也让读者感受到笔者在改版时的用心,在文字方面除了修订旧版《台湾传统宗教文化》的局部内容之外,也增加了旧版所未编入的「社庙祀具与文物」,又将旧有的图片全部汰换并增加数量,以符「图解」之名。因此,读者若仅是翻阅图片,可能会发现都是笔者改用数位相机之后,近十余年来所拍摄收集的内容。在这些近四百张图片中,除了极少数偏属私人财产性质之外,所有的图片也都一一註明拍摄的地点,可供读者按图索骥。

  由传统的宗教信仰所衍生出的各个文化面向,一向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文化资产。或谓一个人的旅游地图中,一生所必要亲眼目睹的人类文明史景观,诸如中国的云冈造像、敦煌莫高窟、希腊的神殿、义大利与西班牙的教堂等,无一不是宗教文化的产物。而在世界上着名的古代艺术作品中,不论是中国先秦的铜器与玉器、汉代的帛画、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石雕像、达文西与拉菲尔的圣坛画、圣母像等,皆是宗教文化的展现。

  台湾传统宗教文化中的神像、寺庙建筑等,虽然无法和这些世界顶尖的宗教作品相提并论,然而由于台湾传统宗教文化的内容丰富,除了起源自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与巫术信仰之外,更有儒教与道教、佛教的巨大影响,面貌十分多元化。这些宗教文化的内涵,也随着各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各自呈现出其特殊的文化形貌,再加上台湾民间的庙会活动兴盛,无形的信仰文化资产更让这些以寺庙建筑为主的有形文化显得活泼而生动,而不再只是脱离当代生活经验的「遗产」。

  台湾的社庙宛如一座挖掘不完的宝库,不论其规模大小,只要我们用心加以深入观察,都可以编织、描绘一幅十分生动而精彩的「图画」,而且更是年复一年不断上演的「动画」。《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片,是笔者二十多年来在全台踏查之下所累积的成果。以笔者一己之力,虽然无法将全台每一座社庙及其庙会活动都考察一遍,但是从数万张的图片中逐一检视而挑选出较具有代表性者,对于年近花甲的本人来说,也是视力与记忆力上的一大考验。因此,若是以「图文书」的标准来说,这本《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无疑是全新的呈现。

  如今笔者这本新装上市的《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即将付梓,也是笔者对于给予热心助人的人民一项微薄回馈,期望读者可以从这一本图文书中,感受到台湾民间信仰与社庙文化所寓含的深刻、动人的精神内涵。感谢晨星出版公司主编徐惠雅女士、执行主编胡文青先生的不器与宽弘,容许我这本早在五年前就必须改版的书拖到现在。感谢林茂贤教授在百忙中赐序推荐,也感谢美术编辑怡君小姐为本书赋予美观的版面,感谢佳璋先生设计瑰丽的封面。

  祈愿众神慈悲,持续护佑这个岛屿上千千万万勤奋热情而善良的岛民!
 
2018年岁次戊戌夏至之节
谢宗荣
谨志于台北内湖耕研居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住台湾传统宗教文化的脉络。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宗教信仰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有条不紊地将不同的神祇、仪式、节日,甚至是民间习俗,都进行了逻辑清晰的划分和介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祭祀体系”的阐述,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解释了不同祭祀的意义、流程以及所使用的物品,让我这个曾经对这些感到迷茫的读者,一下子茅塞顿开。书中对不同神明的分类,也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是道教的神祇,还是佛教的菩萨,亦或是地方性的民间信仰,都被清晰地归类,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台湾传统宗教文化知识框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零散地知道一些名词,却无法串联起来的“门外汉”,而是能够对台湾的宗教信仰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层次分明的讲解方式,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也让我对作者的学识和用心赞叹不已。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采用了一种非常复古的插画风格,色彩浓郁,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台湾过去的时光。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尤其对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民俗信仰更是着迷。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第一眼就被里面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那些描绘神明、庙宇、祭祀仪式的画面,都非常生动形象,而且细节处理得相当到位,仿佛能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闻到香火缭绕的气息。即使是对台湾宗教文化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图画,对书中描绘的内容产生直观的认识。这种“图解”的方式,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喜欢用视觉来学习知识的需求。我觉得,一本好的文化书籍,首先就是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而《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体验,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吸收着宝贵的文化信息。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书中所介绍的每一个神灵,每一场仪式,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和人文故事。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阅读《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之前,我对台湾的宗教文化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我最多知道一些比较有名的神祇,比如妈祖、关公之类。但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神明的来历、神迹,到各种仪式的细节,再到各种民间习俗的起源,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比较罕见的神祇的介绍,让我知道了原来在台湾,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神灵,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传说和故事。而且,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的时候,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使得整本书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说服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地方性宗教特色的对比和分析,让我看到了台湾传统宗教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险,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台湾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是一股清流!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过于学院派,语言晦涩,读起来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平实,而且充满了温度,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在娓娓道来,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却又常常忽略的故事。书中对每一个神明的介绍,都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生平事迹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神明在民众生活中的具体形象,以及人们对他们的祈求和寄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妈祖的部分,不仅仅是介绍了她的神迹,更描绘了渔民们出海前对她的虔诚祈祷,以及妈祖在台湾沿海地区民众心中的地位。这种“接地气”的叙述,让我感觉那些遥远的神明一下子就变得亲切起来,仿佛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悲同喜。而且,作者在讲述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小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细节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一点也不枯燥。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比很多小说都要吸引人,因为它讲述的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或者说,是人们深信不疑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台湾的社会文化。我之前总觉得,宗教文化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图解台湾传统宗教文化》却用非常生动的方式,将宗教信仰与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书中有很多关于节庆习俗的介绍,比如春节的拜拜、中秋节的祭月,以及各种地方性的庙会活动,都详细地描述了这些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神明出巡”的描绘所打动,那些热闹的场面,那些虔诚的信徒,仿佛让我亲身经历了那份信仰的力量。作者不仅仅是介绍表面的仪式,更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宗教活动如何塑造了台湾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台湾的传统宗教文化,并非仅仅是庙宇里的香火,而是渗透在台湾社会肌理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性格,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