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销10年经典 ★
实践巴菲特投资法的最佳入门
股票投资就像「让钱去公司上班」
◤ 5个选股步骤 ╳ 5项关键指标 ◢
用巴菲特的眼光,为你的钱找到好东家,
让财富自己成长! ‧什么是企业的「护城河」?
‧谁是「市场先生」?
‧巴菲特最重视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营业利益率」、「业主盈余」如何计算?
‧如何发掘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估算将来能赚进多少?
‧以终生持有的打算买进股票,但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出脱?
「你买的是公司,而不是股票。」──华伦.巴菲特 股票投资,形同拥有企业的一部分。股票的价值就等于企业的价值,因此,投资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内涵与本质。
有些个人投资者经常会感叹「忙到连看盘的时间都没有」,其实,是他们误以为每天看盘才叫作「股票投资」。忙到无法看盘反而是幸运的,因为只要找到好的股票,不轻易受股价波动和经济动向的影响而混淆方向,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处之泰然,才是最好的做法。
本书将揭开巴菲特的选股原则,一步步带你了解巴菲特如何解读资讯、挑选企业、鑑定经营者。兼顾「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并落实「核心投资」。任何人都可以磨练出精准的投资眼光,找出具备未来成长可能性的公司!
★ 调查新发现潜力股的5大步骤 STEP 1──详阅「企业网页」,了解事业内容
STEP 2──检视「股东权益报酬率」,了解是否为了股东而经营
STEP 3──检视「营业利益」,了解是否稳定创造获利
STEP 4──检视「现金流量」,了解事业是否成功经营
STEP 5──检查「股价K线图」,了解股价表现好坏
本书特色 用最间单易懂的说明,让你了解巴菲特投资哲学的精华!
用每个人都能轻易执行的步骤,带你找到巴菲特概念股!
好评推荐 ★ 梁碧霞 投资名家/分析师、钟文荣 经济学作家/资深分析师────专序推荐
《巴菲特投资攻略图解》这本书架构清楚,先从影响巴菲特的三位智者谈起,然后再导入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最后再说明他如何选股、注重哪些选股指标,着实感动了征战投资多年的我。
想要有巴菲特的投资神奇魔法吗?先从这本书开始吧!我要叮咛的是,看完别丢,一定要珍藏。随着时光推移,智慧增长,未来当你重读这本书时,你会惊奇地发觉,每句话都如此有智慧。我们会犯的错,巴菲特早就告诉我们了!──梁碧霞
股市里不会有明牌,唯一的明牌就是能够深知企业本身的价值。独具慧眼才能识英雄,这就是巴菲特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简单来说,就是不做自己没把握的事。
坊间很多谈巴菲特的投资法则,有的太过浅显,有的则诠释得太过深奥难懂,这本书的作者三原淳雄用很简单的文字加上图解方式,清楚地诠释巴菲特价值投资法则,让读者可以清晰地得知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和他的选股策略。──钟文荣
投资的迷思与真谛:构建稳健的价值投资体系 内容简介 在波诡云谲的金融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快速致富的诱人承诺和眼花缭乱的投资技巧。然而,真正的财富积累往往并非依赖短期的投机狂热,而是根植于深刻的商业理解、坚定的长期主义以及一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投资哲学。 本书并非对某一位特定投资大师思想的复述或解读,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系统化、可操作的价值投资框架。我们认为,投资的成功,本质上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精确评估和耐心持有。 本书将从基础概念入手,深入剖析价值投资的核心支柱,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清晰、独立且能有效抵御市场噪音的投资决策体系。 --- 第一部分:重塑投资心智——理解风险与报酬的本质 在进入具体的分析方法之前,本书首先致力于重塑读者的投资心智模式。 1. 区分“价格”与“价值”: 我们将详细阐述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与企业内在价值的稳定性之间的本质区别。价格受情绪、宏观事件和短期供需影响,而价值则源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理解这一点是避免追涨杀跌的第一步。 2. 拥抱“安全边际”的必要性: 安全边际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计算,更是一种风险控制的哲学。本书将探讨如何根据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烈度和管理层质量,动态设定合理的安全边际阈值。我们将分析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的市场环境下,安全边际的计算侧重点应如何调整。 3. 市场先生的周期性: 我们将深入探讨市场先生的脾气,即市场的情绪化倾向。这部分内容将指导读者如何将市场短期的非理性视为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窗口”,而非需要盲目跟随的“信号”。重点将放在识别市场极度恐慌和极度狂热的信号特征,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而非试图预测市场走向。 --- 第二部分:企业分析的深度透视——挖掘护城河的构成要素 成功的投资始于对优质企业的深刻理解。本书摒弃了依赖财务报表进行简单排序的肤浅做法,转而强调对企业定性优势的深度挖掘。 1. 护城河的多维结构: 我们将“护城河”的概念细化为至少五个可量化和可观察的维度: 无形资产: 专利、品牌溢价(如何量化品牌忠诚度带来的定价权)、监管许可的稀缺性。 转换成本(Switching Costs): 评估客户更换供应商的摩擦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学习成本和数据迁移成本。我们将提供案例分析,对比软件服务与消费品中转换成本的不同表现形式。 网络效应: 区分“强网络效应”(如平台型企业)和“弱网络效应”。分析网络效应的边际递增速度及其是否已达到饱和点。 成本优势: 不仅关注规模经济,更深入探讨地域优势、流程创新带来的“结构性成本领先”,并警惕技术进步对现有成本优势的颠覆风险。 规模经济的临界点: 探讨企业需要达到多大的市场份额才能真正实现成本优势,以及如何判断该规模优势是否可以持续。 2. 商业模式的动态评估: 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本章将教导读者如何审视企业的“可重复性收入流”(Recurring Revenue Streams)的质量,评估其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并分析新兴技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侵蚀速度。我们将聚焦于“现金流转化效率”(Cash Conversion Cycle)的优化,因为高质量的商业模式往往能更快地将销售转化为可用现金。 3. 管理层与治理结构: 我们相信,最优秀的商业模式也可能被不称职或不诚实的管理层所摧毁。本书将提供一套识别“资本配置者”与“资本毁灭者”的标准: 资本配置记录分析: 对比管理层历史上进行的主要投资(并购、股票回购、股息政策)的实际回报率。 激励机制的契合度: 评估管理层薪酬是否与长期股东价值的增长紧密挂钩,警惕短期利润导向的激励陷阱。 透明度与沟通质量: 通过分析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判断管理层是否愿意坦诚面对挑战。 --- 第三部分:财务分析的实用工具——从报表到洞察力 财务报表是企业历史表现的客观记录。本书的重点在于如何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经济现实,而不是简单的财务比率堆砌。 1. 现金流的绝对优先权: 强调自由现金流(FCF)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最终标准。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类型的“操纵性”利润(如非经常性收益、折旧政策调整)如何扭曲净利润,而现金流如何提供更真实的视角。 2. 资产负债表的深层解读: 关注“隐藏的负债”和“被低估的资产”。分析商誉的质量及其减值风险,审视租赁负债的会计处理变化。重点将放在评估企业的运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合理区间。 3. 盈利质量的判断标准: 引入“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对比分析。只有当ROIC持续高于WACC,企业才真正创造了经济价值。我们将探讨如何调整ROIC的计算,以应对通货膨胀和资产重估的影响。 --- 第四部分:估值的艺术——确定性的边界与灵活的应用 估值是价值投资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本书主张,估值不是一个精确的科学,而是一个基于假设的艺术,其目标是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而非单一的目标价。 1. 折现现金流(DCF)模型的构建与敏感性测试: 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系统地构建DCF模型,重点放在预测期与永续期的合理假设上。书中将提供如何对增长率、折现率进行“压力测试”的实用方法,以确定估值结果对关键假设的敏感程度。 2. 可比公司分析的陷阱与对策: 警惕“同业谬误”。本书将详细说明,在行业整合和商业模式快速演变的环境下,如何选择真正“可比”的公司进行横向比较,并指出市场估值倍数(P/E, EV/EBITDA)在不同盈利质量企业间的适用性差异。 3. 周期性行业估值的特殊考量: 对于那些盈利波动巨大的行业(如资源、半导体),传统的静态估值方法往往失效。我们将引入“周期调整后的平均盈利”(Cyclically Adjusted Earnings)方法,帮助投资者在行业低谷期识别被市场低估的优质资产。 --- 第五部分:组合构建与风险管理——长期制胜的纪律 拥有好的个股是第一步,如何将它们有效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具有韧性的投资组合,是实现长期复利的关键。 1. 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的平衡点: 探讨适度的集中投资(Deep Conviction)为何能带来超额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明确的“知识边界”。本书将提供如何根据投资组合中各项资产的相关性来衡量组合的真实风险。 2. 耐心的投资期限管理: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我们将探讨如何设定并坚守投资的“最低持有期承诺”,以及在面对市场回调时,如何利用情景分析来判断是“市场风险”还是“基本面恶化”,从而决定是否调整持仓。 3. 应对市场“黑天鹅”的预案: 构建一个投资组合的“防御层”。这包括识别那些具有反周期特性或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现金流的企业,确保在系统性风险来临时,仍有高质量资产能够提供流动性或价值支撑。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结构化的思考工具,帮助每一位投资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沉淀下来,专注于那些少数真正重要的事情:理解企业、合理估值、并长期持有。这是一条需要纪律、耐心和持续学习的道路,而本书正是这段旅程的可靠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