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历史套书(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简明大历史)

有趣的历史套书(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简明大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berto Angela
图书标签:
  • 历史
  • 古罗马
  • 历史普及
  • 文化
  • 社会生活
  • 大历史
  • 趣味历史
  • 青少年读物
  • 知识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考古专家带你直击古罗马人生活现场》

准备好,跟着作者穿梭时空,近距离探访古罗马人的一日生活!
最有趣、最出人意表的古罗马文化史,都在本书中!


  住的楼层越高,地位越低、越贫穷!?
  别闹了,竟然拿尿来刷牙、洗衣服!?
  什么,凯撒大帝跟女人一样爱除毛!?
  同性之爱没什么,但就是不能被动!?
  瞎咪,古罗马人一天只工作六小时!?

罗马,拥有一种难以描绘的魅力!于是乎,现代人总想去当代罗马缅怀古罗马的风光与史蹟。但,古代罗马人是如何生活?当时的街道上,每天都上演着怎样的戏码?
翻开书页,你将与作者一同搭上时光机,回到两千年前古罗马人的生活现场,近距离观察富豪士绅、升斗小民、贩夫走卒、奴隶罪犯、男女老少等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原貌,以及当时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居住环境、经济文化等面向。
作者就像个热心的导游,带着读者从凌晨到夜半,根据不同时段、游览不同场所,一边逛,一边细细讲解︰男主人晨起后得要奴隶帮忙才能穿上长达5.5公尺的长袍、民众最爱在圆型竞技场中观看刺激血腥的格斗表演、摊贩占据街道用手比画叫卖着充满异国风情的货品、孩童于长廊下在写字板上小心翼翼地刻下字母……
本书是一本写作方式非常特殊的古罗马史,透过作者生动且极具临场感的文字,一幕幕栩栩如生的画面将重现在你眼前。

名人推荐
在环地中海区域带团或旅行,到处可以遇见罗马人留下的遗迹;无论是废城、古道、剧院、神庙、浴场、水道桥、竞技场,都诱发着人们对于当时罗马人生活的好奇与想像……我们像抽丝剥茧的警探一般,试图拼凑将近两千年前的帝国子民面貌。最后,常常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罗马人的生活竟是如此地「现代」!……因此,这不仅是一本前往欧洲旅行前必读的书,甚至是开始懂得生活与人性的绝好教材。
——工头坚kenworker 国际领队,资深部落客,历史爱好者

阅读阿尔贝托‧安杰拉的作品,看他如何重现古罗马人生活的一天,的确提供有如时光旅行的趣味,知道当时罗马的男女平均身高体重,想像爱美的男女,早上起床以后就如何精心打扮自己,从除毛到美容,女人如何使用化妆品和各式面膜,男人又是如何上午向理发师报到,午后到图雷真大浴场洗澡,上班族中午外食要花多少钱,这些细节都充满了旅行的风味。
——褚士莹,知名作家


《简明大历史:从宇宙诞生、文明发展、西方崛起到现代世界,重点掌握138亿年的关键纪事》

叙事简明、跨学科的绝佳历史综览!
大事年表x名人摘文x精要图表x延伸解析


如同比尔‧盖兹(Bill Gates)的「大历史计画」,本书不仅含括史料纪录,也融合宇宙学、生物学,到考古学及人类学等跨类别学科资料,来检视更宏观的历史、综览人类的过往。
作者经由一篇篇精简短文,勾勒出宇宙诞生至今日世界的每个关键时刻。过程中,我们彷彿搭上时光机,从「大霹雳」展开旅程,见证星球与生命的诞生,遇见最早的工具使用者,再一路穿梭至互联网时代,看尽所有文明、技术、理念、信仰的起落。

各界好评:
本书将大历史概念扩大到138亿年地球史,本书就有那么「大」,让我们看得更远、更阔。而本书最棒的部分,是它的条理清晰,而且能以精简易懂的文字,清楚说明一个重要的阶段。
——历史评论家 公孙策

本书是这一波「大历史」研究风潮的力作,他们就是以上述的用心,试图引导人类重新在广袤的宇宙中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并在人类自己的历史中记取教训,为生态环境与文明找寻世代良善永续的机会。
——建国中学历史老师 黄春木

《简明大历史》宛如一支能转换时空的万花筒,让我们从感兴趣的事件寻找进入线索,而后在书里享受开展的万物世界。这本突破学科观点、串连事物意义的指路书,为所有的大人和孩子建构自己与世界的互动,进而重新体会历史的着迷之处。
——亲子作家 罗怡君

值得激赏!正因为宇宙会无限扩张最后再回归虚无,克罗夫顿与布雷克让我们体会到「人的存在何其偶然且短暂,并因此学会谦卑」。
——《出版人週刊》

作者以浓缩却全面的文字来说明巨大的主题——从大霹雳到宇宙可能的终点——可谓极为大胆且令人惊喜。每部开头的大事年表条列了关键事件,充分唿应本书架构。这本迷人且详细的历史书,很适合想看文字篇幅较短的入门读者。
——《科克斯书评》

本书内容涵盖甚广,将形成人类文明与宇宙的重大事件、动物、理念与发明镕铸于一炉。
——《图书馆期刊》
聚焦文明的辉煌与兴衰:三部经典巨著的深度巡礼 这是一套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索人类文明不同侧面的精选图书组合。我们摒弃了对特定时期(如古罗马日常生活)的微观描摹,转而关注宏大叙事、思想演变以及全球格局的构建。三部作品相互映照,共同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 第一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追溯智人崛起与认知革命的源头 本书聚焦于一个宏大的议题:智人如何从非洲大草原上一种不起眼的动物,一步步跃升为地球的主宰者?它不拘泥于具体的朝代更迭或战争细节,而是着眼于驱动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虚构的力量 作者首先探讨了约七万年前发生的“认知革命”。这不是技术上的飞跃,而是思维方式的质变。人类学会了创造和相信“虚构的故事”——例如神灵、民族、法律、货币乃至人权。正是这种集体想象的能力,使得远超血缘纽带的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书中深入剖析了这种“共享的虚构”如何成为人类建立复杂社会结构的基础,并将其与其他物种的沟通模式进行了尖锐的对比。读者将看到,我们今日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体系,其根源都可追溯到这场思维的觉醒。 农业革命:甜蜜的陷阱 随后,本书对两万年前开始的“农业革命”提出了极具颠覆性的观点:这并非总是人类的福音,而更像是一个“历史级的骗局”。通过对小麦、水稻等作物的驯化,人类的数量确实激增了,但个体的生活质量、营养均衡以及劳动强度却普遍下降。本书详细分析了粮食作物如何反过来“驯化”了人类,迫使我们过上定居、高强度、易受瘟疫影响的生活。这种视角挑战了传统史学中对农业进步的歌颂,引导读者思考效率提升背后的社会成本。 科学革命与未来展望 最后,全书将目光投向近五百年来的“科学革命”。重点在于,科学的崛起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无知”的坦诚态度,即承认“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探究”。这种心态与以往的宗教或哲学体系截然不同,它催生了资本主义和现代帝国主义的共生关系。书中以深刻的洞察力,探讨了科学、帝国和资本主义是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了今日的全球化世界。结尾部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走向——例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神化”——发出了审慎的哲学拷问。 第二部:《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版)—— 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与连接 与侧重人类学和哲学视角的《人类简史》不同,本册提供了更为传统但结构严谨的宏观历史叙事,它最大的特点是其彻底的“全球性”视野。作者拒绝以欧洲为中心来讲述世界历史,而是将所有大陆和主要文明的兴衰视为一个相互影响、交织演进的整体系统。 文明的起源与早期互动 本书伊始,便考察了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中国早期王朝)形成的不同影响。随后,重点描绘了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间,各大文明(包括希腊罗马、孔雀帝国、汉朝)在相对孤立状态下的内部发展与成就。 技术与贸易的驱动力 全书的精髓在于对“联系”的强调。作者认为,技术进步和贸易网络的拓展是推动世界历史向前的主要动力。从早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到中世纪时期伊斯兰世界的繁荣如何成为东西方知识和物资交流的桥梁,再到大航海时代欧洲探险家如何无意中将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的生态系统彻底整合,本书细致地梳理了这些关键节点的历史进程。它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次地理大发现如何重塑了全球力量的平衡。 现代世界的形成:不平衡的发展 重点段落集中在1750年之后的“现代世界”。作者深入分析了工业革命如何在特定地区(主要在西欧和北美)率先爆发的原因,以及这种技术和经济优势如何转化为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和帝国主义扩张。本书毫不回避地探讨了西方主导地位的建立过程,以及被殖民地区(如中国、印度、非洲)在抵抗与顺从中展现出的复杂社会动态。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代国际关系和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坚实历史框架。 第三部:《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版)—— 以科学视角重构宇宙与地球的故事 这套书的第三部分,将历史的尺度拉伸至极致,从宇宙的诞生讲起,聚焦于自然科学和地球生命史,为前两部书中讨论的人类社会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无机与生命相互作用的背景。 宇宙的起源与元素的诞生 本书以生动、近乎小说的笔法,描绘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它从大爆炸开始,详细解释了恒星的生命周期——如何熔炼出构成生命所需的所有重元素。读者将跟随作者的叙述,理解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碳原子、氧原子都曾是遥远恒星内部的产物,从而建立起一种深刻的“宇宙公民”意识。 地球的漫长演化与生命的幽默 随后,叙事转向地球自身的地质史。作者以极具感染力的方式,描述了地球如何经历板块漂移、火山爆发、冰川期的反复洗礼。接着,视角聚焦于生命的起源——一个充满偶然性和难以置信的奇迹。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著名科学发现背后的曲折故事和科学家们的轶闻趣事,例如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奠基人是如何艰难地拼凑出地球的年龄和生命的演化链条的。 从恐龙到现代人 本书细致地描述了生命演化中的关键转折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脊椎动物的出现、两栖动物登陆,以及白垩纪末期那场灾难性的撞击事件。作者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释了复杂的生物学概念,例如DNA的工作原理、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是如何脆弱而精妙地平衡着的。它提供了一个关于“我们如何在这里”的答案,其深度和广度远超任何单一学科的教科书。 总结 这三本书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知识体系:从《人类简史》的哲学思辨,到《全球通史》的宏观互动,再到《万物简史》的自然基石,它们共同提供了一种超越地域、超越学科的、关于“存在”的全面理解。它们探讨的不是某一特定文明的得失,而是驱动人类文明得以发生、延续并演变至今的根本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安杰拉Alberto Angela
义大利最受欢迎的两个科学节目〈超级夸克〉(Superquark)和〈尤利斯〉(Ulisse)主持人。他是《等身博物馆》(Life-sized Museums, 1988)的作者,曾与父亲共同撰写《成长生命的非凡故事》(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a Growing Life, 1996)、《鲨鱼》(Sharks, 1997)和《宇宙之旅》(Voyage in the Cosmos, 1998)。

相关着作:《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

伊恩.克罗夫顿Ian Crofton
前金氏世界纪录百科总编辑,曾撰写多种总论型参考书,包括:Science without the Boring Bits、Brewer’s Britain and Ireland、Brewer’s Dictionary of Modern Phrase and Fable (both with John Ayto)、Quercus bestseller World History: 50 Episodes You Really Need to Know。博学,擅长将复杂论述浓缩为有趣易读的文字。

杰瑞米.布雷克Jeremy Black
Exeter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是费城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 and the West at the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资深研究人员。着有多本历史书籍,是当今最多产的历史学者之一。

译者简介

廖素珊
台大外文系毕业,明尼苏达州双子城校区比较文学研究所肄业。现专事翻译。译作有《纵走日本两千哩》、《谁杀了喀布尔女人》、《被遗忘的花园》、《印度的故事》、《堕落天使》等二十余本书。

相关着作:《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考古专家带你直击古罗马人生活现场(改版)》《咆哮山庄》《广岛末班列车——1945原爆生还者的真实故事》《广岛末班列车:一九四五原爆生还者的真实故事(修订版)》《永远的传奇,铁达尼》《印度的故事--梦想与创意的古国历史之旅》《被遗忘的花园》

丁超
麻州州立大学资讯硕士。旅居美加地区十余年,曾担任顾问。现从事翻译。译有《酒的科学》、《辣椒猎人的辛香探险》、《裸眼看星空》(以上均为商周出版)。

图书目录

《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考古专家带你直击古罗马人生活现场》

08:00罗马式早餐
08:30开门!
在晨雾中飞越罗马
抱歉,请问几点了?
08:40理发师和早晨的尖峰时刻
公寓大楼,另一个世界
奇闻 古罗马的「摩天大厦」
08:50公寓大楼具有人性的一面
09:00公寓大楼缺乏人性的一面
奇闻 罗马是座大营地?
09:10罗马的街道
09:20商家和工坊
09:40与一位神祇相遇
09:50为什么罗马人的名字这么长?
奇闻 罗马名字
09:55罗马人的娱乐
10:00罗马大街小巷里的拉丁文
10:10在街道上……上学
10:20波利安广场:牲畜市场
罗马:各种物品的集散地
10:30罗马街道上的印度氛围
10:45在有艺术杰作的静谧绿洲稍做停留
罗马犹如第三世界城市?
奇闻 古罗马的人口
古罗马的八大问题
11:00奴隶市场
与维斯太见习女祭司的短暂相遇
奇闻 罗马各广场的简短历史
11:10抵达罗马广场
11:30朱利亚巴西利卡
罗马元老院
值此之际,在圆形竞技场……
奇闻 圆形竞技场里的动物
11:40帝国广场,一处大理石幻境
奇闻 Forma Urbis,罗马的大理石地籍图
11:50古罗马的公厕
12:00在罗马分娩
12:20与塔西图斯的相遇
12:30圆形竞技场,死刑处决的一刻
奇闻 死亡作为娱乐表演
13:00在酒吧吃一顿简单的午餐
奇闻 一个塞斯特斯值多少钱?
13:15~14:30每个人都去大浴场
奇闻 建造图雷真浴场
15:00进入圆形竞技场
奇闻 圆形竞技场的祕密
15:30格斗士登场!
16:00受邀参加晚宴
奇闻 罗马人戴的金饰
20:00到了干杯游戏的时刻
奇闻 食材、细节和某些食谱
罗马的性发展
21:00罗马人的性
24:00最后的拥抱


《简明大历史:从宇宙诞生、文明发展、西方崛起到现代世界,重点掌握138亿年的关键纪事》

推荐序 你看见了吗?⋯⋯⋯⋯⋯III
推荐序 探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VII

第 1 部 设定场景⋯⋯⋯⋯⋯1
大事年表⋯⋯⋯⋯⋯2
01 开端⋯⋯⋯⋯⋯3
02 恆星的生与死⋯⋯⋯⋯⋯6
03 适居带⋯⋯⋯⋯⋯8
04 静不下来的地球⋯⋯⋯⋯⋯10
05 塑造大地⋯⋯⋯⋯⋯13
06 什么是生命?⋯⋯⋯⋯⋯15
07 能量从哪来?⋯⋯⋯⋯⋯17
08 生命变得复杂⋯⋯⋯⋯⋯19
09 生命如何延续⋯⋯⋯⋯⋯22
10 物种起源⋯⋯⋯⋯⋯24
11 生命蓝图⋯⋯⋯⋯⋯27

第 2 部 动物星球⋯⋯⋯⋯⋯29
大事年表⋯⋯⋯⋯⋯30
01 最初的动物⋯⋯⋯⋯⋯33
02 生命上岸⋯⋯⋯⋯⋯36
03 恐龙时代⋯⋯⋯⋯⋯38
04 大灭绝⋯⋯⋯⋯⋯41
05 哺乳动物到来⋯⋯⋯⋯⋯44
06 我们是从哪儿来的?⋯⋯⋯⋯⋯47

第 3 部 人类当家⋯⋯⋯⋯⋯49
大事年表⋯⋯⋯⋯⋯50
01 人类的昔与今⋯⋯⋯⋯⋯52
02 人类何以为人?⋯⋯⋯⋯⋯55
03 文化⋯⋯⋯⋯⋯58
04 人类如何繁衍至世界各地⋯⋯⋯⋯⋯61
05 冰的冲击⋯⋯⋯⋯⋯64
06 从清除者变成猎人⋯⋯⋯⋯⋯67
07 火⋯⋯⋯⋯⋯69
08 狩猎採集者的技术⋯⋯⋯⋯⋯71
09 语言⋯⋯⋯⋯⋯73
10 亲属关系⋯⋯⋯⋯⋯75
11 早期宗教信仰⋯⋯⋯⋯⋯78
12 艺术的起源⋯⋯⋯⋯⋯81
13 遮蔽所⋯⋯⋯⋯⋯84
14 衣物⋯⋯⋯⋯⋯86
15 陶器⋯⋯⋯⋯⋯88
16 最初的农人⋯⋯⋯⋯⋯90
17 驯养动物⋯⋯⋯⋯⋯93
18 劳役动物⋯⋯⋯⋯⋯95
19 轮子⋯⋯⋯⋯⋯98
20 游牧民族⋯⋯⋯⋯⋯101
21 从石器到铜器⋯⋯⋯⋯⋯103
22 从铜器到铁器⋯⋯⋯⋯⋯107

第 4 部 文明发展⋯⋯⋯⋯⋯109
大事年表⋯⋯⋯⋯⋯110
01 早期贸易路线⋯⋯⋯⋯⋯113
02 城市诞生⋯⋯⋯⋯⋯117
03 运输⋯⋯⋯⋯⋯121
04 从以物易物到使用货币⋯⋯⋯⋯⋯124
05 纸币⋯⋯⋯⋯⋯128
06 信用、债务及投资⋯⋯⋯⋯⋯130
07 文字⋯⋯⋯⋯⋯133
08 法律⋯⋯⋯⋯⋯135
09 古代帝国⋯⋯⋯⋯⋯138
10 帝国为何灭亡⋯⋯⋯⋯⋯141
11 多神教与一神教⋯⋯⋯⋯⋯143
12 史诗⋯⋯⋯⋯⋯145
13 撰写历史⋯⋯⋯⋯⋯148
14 实在的本质⋯⋯⋯⋯⋯150
15 何谓幸福人生?⋯⋯⋯⋯⋯153
16 科学的起步⋯⋯⋯⋯⋯155
17 疾病大肆蔓延⋯⋯⋯⋯⋯158
18 变化中的欧洲⋯⋯⋯⋯⋯161
19 土地、劳动力与权力⋯⋯⋯⋯⋯163
20 文明之间的冲突⋯⋯⋯⋯⋯166

第 5 部 西方崛起⋯⋯⋯⋯⋯171
大事年表⋯⋯⋯⋯⋯172
0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75
02 信仰自由之路迢遥⋯⋯⋯⋯⋯178
03 印刷术⋯⋯⋯⋯⋯181
04 科学革命⋯⋯⋯⋯⋯183
05 欧洲扩张⋯⋯⋯⋯⋯186
06 启蒙运动⋯⋯⋯⋯⋯190
07 工业革命⋯⋯⋯⋯⋯192
08 农业革命⋯⋯⋯⋯⋯194
09 社会契约⋯⋯⋯⋯⋯197
10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市场⋯⋯⋯⋯⋯200
11 民族主义与国家⋯⋯⋯⋯⋯203
12 城市化⋯⋯⋯⋯⋯208
13 开展新局⋯⋯⋯⋯⋯210
14 帝国主义到达顶峰⋯⋯⋯⋯⋯212
15 工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215

第 6 部 现代世界⋯⋯⋯⋯⋯219
大事年表⋯⋯⋯⋯⋯220
01 现代主义艺术⋯⋯⋯⋯⋯222
02 迈向性别平等⋯⋯⋯⋯⋯226
03 科学的重大变革⋯⋯⋯⋯⋯229
04 对抗疾病⋯⋯⋯⋯⋯231
05 迈向世界大战⋯⋯⋯⋯⋯234
06 工业化大屠杀⋯⋯⋯⋯⋯236
07 凡尔赛条约及其后果⋯⋯⋯⋯⋯240
08 革命⋯⋯⋯⋯⋯242
09 世界经济崩溃⋯⋯⋯⋯⋯245
10 极权主义⋯⋯⋯⋯⋯248
11 全面战争⋯⋯⋯⋯⋯251
12 种族灭绝⋯⋯⋯⋯⋯254
13 核子时代⋯⋯⋯⋯⋯256
14 冷战⋯⋯⋯⋯⋯260
15 冷战后⋯⋯⋯⋯⋯264
16 资讯革命⋯⋯⋯⋯⋯266
17 生物科学所给的承诺⋯⋯⋯⋯⋯269
18 国际主义、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未来⋯⋯⋯⋯⋯272
19 人口⋯⋯⋯⋯⋯276
20 迁徙⋯⋯⋯⋯⋯278
21 经济发展⋯⋯⋯⋯⋯280
22 环境问题⋯⋯⋯⋯⋯283
23 人类的未来⋯⋯⋯⋯⋯287
24 宇宙的未来⋯⋯⋯⋯⋯291

图片来源⋯⋯⋯⋯⋯293
索引⋯⋯⋯⋯⋯295

图书序言

《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考古专家带你直击古罗马人生活现场》

推荐序
  从古罗马人看今日世界
——褚士莹

阅读阿尔贝托‧安杰拉的作品《古罗马人的一日生活》,看他如何重现古罗马人生活的一天,的确提供有如时光旅行的趣味,知道当时罗马的男女平均身高体重,想像爱美的男女,早上起床以后就如何精心打扮自己,从除毛到美容,女人如何使用化妆品和各式面膜,男人又是如何上午向理发师报到,午后到图雷真大浴场洗澡,上班族中午外食要花多少钱,这些细节都充满了旅行的风味。
我也学到些从来没有在别的书本看过的大胆假设,比如当时公寓大楼就壮观地存在,提供富人丰厚的现金来源,穷人、奴隶和仆人住在楼上或阁楼,看起来好像还没完工的毛胚,装潢奢华的主人住宅却就在楼下,和今天埃及开罗的习惯还是非常相像,看来《亚库班公寓》小说中的剧情,也在古罗马每日上演。
但最让我吃惊的,莫过于对于古罗马社会的观察。
当时的奴隶制度,在今天看来是极度残忍而不人道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下结论,认为古罗马人贪图享乐,节制和道德人性在这两千年来,有了大幅的进步,可是拆解古罗马人的生活细节,我们才发现,事实上社会进步不见得是社会运动的结果,仅仅是因为今天我们有洗衣机取代了洗衣女仆,有瓦斯炉、微波炉、烤面包机、果汁机和电动搅拌器,取代了俯身在炉灶上、为主人准备食物的厨师和奴隶,有水龙头取代了去喷泉用水桶打水的奴隶,有沖水马桶取代了挑粪尿的奴隶,冰箱取代了将冰运至房舍的冰工,洗碗机、吸尘器和地毯除尘器取代了负责打扫房子的奴隶,是热水器取代了替房舍或浴场热水的奴隶,电灯泡使得负责点灯的奴隶变得多余,中央空调系统取代了负责搧扇子或火盆的奴隶,汽车取代了轿子和轿夫,路灯则取代了为主人照亮道路的守灯人,吹风机和电动脱毛器取代了许多负责个人卫生和美容的奴隶工作,电视、收音机、CD和DVD放映机取代了为主人提供娱乐的七弦琴手和鼓者、哑剧演员、舞者、朗诵者和诗歌背诵者(这些角色在当时也都是奴隶身分),电脑跟键盘取代了抄写员和祕书,识字的奴隶要帮主人口述信件和朗读主人想研究的书籍,古罗马人想要享用的种种,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点都不过分,只是现代人把电器用品当做昔日的奴隶来完成的相同工作罢了。
书中也提到有学者用汽油和奴隶所能提供的能源量进行换算。结果发现一瓶汽油相当于五十名奴隶连续拉一台Smart小车两小时的能量。家电插头,则提供我们相当于三十位奴隶的劳动能量。插头遍布家中各个角落,是我们的古罗马奴隶,我们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起了革命性的转变,并非人性昇华。我们或许并不像自己想像中,比两千年前的罗马人更仁慈、更文明,而是拜科技进步之赐,避免了很多悲剧。
不只古罗马当时的享乐慾望跟现代人一样,就连古罗马当时面对的社会问题,也与两千年后的现代城市如出一辙——交通阻塞浪费时间,街道吵杂混乱,垃圾和脏乱问题,住屋短缺,房价过高,不安全的建筑物在地震后倒塌,外来移民问题,夜晚街道不安全的治安问题。
或许下次面临地方选举时,无论是候选人还是选民,都应该记得古罗马的教训,要改变一个城市,两千年可能都不够,更何况是短短的一个任期? 如果城市的问题难以改变,人类为自己享乐而奴役他人的心态不曾改变,那么我们的短暂生命中能够改变、值得改变的,又是什么?
或许,我们应该摊开《罗马法典》,这本当时每个罗马学童都得背诵的课程,奴隶制国家法律的典范,后世西方国家法律的经典,把每个「奴隶」两字都替换成「插头」,城市人会因此发现自己对于科技奴隶的依赖和自然能源的虐待,就像古罗马人对大量奴隶的依赖跟虐待那样,因此会找到一些绿生活的重要启示也说不定!


《简明大历史:从宇宙诞生、文明发展、西方崛起到现代世界,重点掌握138亿年的关键纪事》

推荐序 你看见了吗?
——公孙策


「地球为何受到生命垂青」,这句话重击了我的脑袋,突然发现自己过去是如何的「短视」,于此同时,又有了更多领悟。
在此之前,我为一群创业青年开了一个课程,讲如何从历史中寻求借鑑,以因应新的巨变时代。最初我从春秋战国讲起;一年后再讲,从新石器时代讲起;两年后为新学员讲之前课程的精华,从人类如何在地球上胜出讲起——我以为自己已经够「远视」了,却在一读到本书时,如受当头棒喝。
最前面那句话就在出版社给我的内容介绍第一段,所谓「棒喝」,是我顿悟「不是地球孕育了生命,而是生命垂青地球」。关于这一点,我会另做生物学方面的引申,不在此处生枝节。而本书予我最大心得有两点:
一是模因(meme)概念,这个概念说明了,人类之所以能主宰这个地球,不单是生物学的因素,还有相对于基因的理由,而能对抗「天择」(书中对模因的定义与作用有详细陈述)。
另一是「看见」的强大力量。地球史上的「寒武纪大爆发」,出现了长眼睛的动物,从此开创了全新的生存法则,大大增强了生存竞争力。而人类能够在所有长眼睛的「现代化动物」中胜出,「直立」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直立大大扩张了「视野」,增强了人类的竞争力,而视野其实正是后来各个文明或国家能够在人类社会胜出的重要因素。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动力,一是「我要拥有」,也就是私有财产,一是「我要知道」,也就是求知慾。由此发展出的人类活动,前者是交易,后者是传播,而影响二者最关键的因素是:距离。
距离的定义,在几何学与物理学上是二度空间;在现实世界中,得加上地形因素,所以是三度空间;而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要再加上时间因素,乃成为四度空间。于是每次有交通方面的新发明,都重新定义了距离。如兽力的运用,轮子、舟船、罗盘的进步,测量术与地图的改进,乃至动力机械、能源科技的发明等皆是。而距离的重新定义,即意味着「交易」更便利迅速。另一方面,文字、书写工具、印刷术,乃至进代电子科技与无线通讯的日新月异,都造成「传播」的无远弗届。
于是我们能够「看见」网际网路与无线通讯造成人类社会颠覆性的巨变的必然性,因为它们同时对「交易与传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力:与全世界任何地点交易,按一个ENTER就可以完成,且「货币」是以光速到达,这就是距离被重新定义了;另一方面,网际网路的共享文化,已经使得全人类都在参与一次知识创造工程,维基百科就是一个例子,它曾经被嗤之以鼻,但现在已经是人们非常重要的资讯来源,而这种知识共享,也是以光速到达(距离被重新定义)。
本书名「大历史」,有多大?回答这个问题,先提一个「小」问题:我们学历史有什么用?以前,老师告诉我们,学历史可以鉴往知来。从前的史书,主要功能正如《资治通鑑》的书名,是提供国家治理者使用;后来,历史与人文、社会、管理等学门结合,我们可以撷取前人经验,回避前人失败覆辙。大历史概念提出以后,历史的纵深与视野从5,000年信史(有文字或文字画纪录),一直拉长到50,000年人类文明史,提供我们知道「从哪里来」,然后思考「往哪里去」。而本书更将之扩大到138亿年地球史,本书就有那么「大」,能让我们看得更远、更阔。而本书最棒的部分,是它的条理清晰,而且能以精简易懂的文字,清楚说明一个重要的阶段。
那么,我们读完以后,能「看到」什么呢?
前文提到「生物第一只眼」,那些寒武纪的有眼生物,在今天看来原始至极,在当时却是超级先进,牠们因为能够「看见」,而具有超强竞争力。《科学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以此观念提出,资讯透明(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技术)让人们更能「看见」,而最快、最先反应、最灵活运用的人,就能「适者生存」——进化论于是从基因层次跳升至模因层次。
数位革命造成的巨变时代才刚开始,网际网路与无线通讯的发展仍有无限可能,但最基本的部分不会改变:交易与传播。机会将不断的出现,也不停的消逝,重点是,你看见了吗?

(本文作者为专栏作家,着有「公孙策说历史故事系列」:《英雄劫》、《大对决》、《黎民恨》、《夕阳红》、《大唐风》、《胜之道》。另着有《去梯言》、《冰鑑识人学》、《水浒传教你职场生存术》〔以上皆为商周出版〕)

推荐序 探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黄春木


「大历史」(Big History),138亿年!
初看书名,有些摸不着头绪,即使是地球的历史,不也就46亿年左右,何来138亿年呢?原来,这是从「大霹雳」(Big Bang)算起;但这未免扯得太远了呀,不要说「地球」的历史,光是「人类」的历史就已经十分浩瀚,甚至还纷扰不休,我们能抽得出空来探索「宇宙」,或者说有必要从「宇宙」来重探、反思历史吗?
自古以来,当人类仰望星空时,「渺小」、「好奇」、「敬畏」等感觉经常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许多文明都将人类自己与浩瀚星空紧密关联,一方面将星空神格化,另一方面视为自己生命源起,或良善灵魂可以飞升的所在。
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眼前某一个与地球相距10万光年的星体,映入眼帘的其实是10万年前的景象,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要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得再等10万年!这样的觉知,甚至会令人「不寒而慄」。不过,我们也知道,单单自己所在的银河系(直径大约10万光年)就可能有3,000亿颗恆星,以及至少1,000亿颗行星,而在宇宙中,大大小小的银河系可能多达10万个,如此说来,地球怎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呢?人类怎可能是唯一存在的「高等生命」?
1968年,在人类成功登陆月球的前一年,美国大导演库柏力克(Stanley Kubrick,1928~1999)完成《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这部在影史上具有「文化、历史和审美上重要价值」,已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所典藏的作品,即是在探索「拥有科技、高度进化的人类从宇宙何处而来」的大问题。影片的结局没有提供确切的答案,留下无限想像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用了「奥德赛」(Odyssey)作为片名,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向来具有「旅行」(Journey)、「家」(Home)的意象,这样的「用典」或许显示了航向星空的起心动念。
2001年,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发射火星探测卫星「奥德赛号」(2001 Mars Odyssey),命名直接引用《2001太空漫游》典故;「奥德赛号」目的是寻找火星上水与相关地质活动的迹象,一般咸认火星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的活动,而其大气与地质的适宜条件,应该是目前人类移居的首选。可能不久之后,这会是攸关人类未来如何影响太阳系的课题,简单的说,我们将会开拓太阳系,甚至更为遥远的太空。
人类想要探索大霹雳以来的万物起源,追查自己的身世,发现宇宙的真相,寻求太空旅行与移民/殖民的可能,充分显示作为「高等生命」足以求证推论、回顾、前瞻、系统谋划、集体动员、持续探究的特质;然而,在「大历史」关照中,晚近数千年来的人类同时也是极其残忍、愚昧的存在,国家争战、殖民屠杀、阶级压迫、物种灭绝、环境破坏、全球暖化等,最终极可能吞噬人类自身。
说实在的,当今人类似乎已经淡忘从前仰望星空那份原初的好奇、困惑与敬畏,症结应该是人类「自大」了,在忙碌向外钻营掠夺中,逐渐失去齐观物我、四海一家的襟怀,因此也就难以谦卑地洞察人类的存在是多么地脆弱与无常!
伊恩.克罗夫顿(Ian Crofton)、杰瑞米.布雷克(Jeremy Black)的论着,是这一波「大历史」研究风潮的力作,他们就是以上述的用心,试图引导人类重新在广袤的宇宙中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并在人类自己的历史中记取教训,为生态环境与文明找寻世代良善永续的机会。
或许如此,我们才不会毁家,而是真正地回家——无论在地球上,或者未来有一天可能航向的星空。

(本文作者为建国高级中学历史教师,着有《我这样做专题研究,学会独立思考》,《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读》〔以上皆为商周出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太喜欢《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这本书了!它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死记硬背,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有趣探索。这本书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古罗马生活指南,把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拉近到了我们的身边。我记得读到关于古罗马人的饮食,他们如何制作面包,如何发酵葡萄酒,甚至连他们如何保存食物都讲得非常详细。还有他们的服饰,不仅仅是说托加袍,还讲到了不同阶层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以及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这让我感觉非常有趣。这本书也让我对古罗马人的城市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比如他们的公共澡堂,不仅仅是洗浴的地方,更是社交的中心,人们在那里聊天、谈生意、甚至讨论哲学。还有他们那些宏伟的剧院和斗兽场,这些都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娱乐方式和对公共活动的重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幽默,语言也通俗易懂,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而且,书中大量的插图,让那些文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我甚至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古罗马人生活的画面。

评分

我必须承认,《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这本书,完全征服了我这个对历史有点“挑食”的读者。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古罗马的书籍,但总是感觉它们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侧重于政治军事方面,让我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讲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把我们拉回到了最接地气的生活场景。想象一下,在罗马的街道上,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宏伟的建筑,还有那些忙碌的商贩,悠闲的市民,甚至是孩子们在街头巷尾玩耍嬉戏的场景。书中关于古罗马人的衣食住行,简直就像是一本生动的百科全书。他们如何制作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房子是什么样的?甚至连他们的娱乐方式,比如看戏剧、参加宴会,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读到关于他们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的部分,比如那些令人惊叹的渡槽和下水道系统,它们不仅展示了古罗马人的工程技术,也反映了他们对集体生活的重视。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充满画面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甚至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声朗读出来,和身边的人分享那些有趣的发现。

评分

我得说,《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历史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历史就是那些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或者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生活在古罗马的导游,带着我穿梭在大街小巷,感受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它讲到古罗马人的家庭生活,比如父亲的权力有多大,母亲在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孩子们是如何被教育的,这些细节非常生动,让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罗马家庭的日常对话和互动。还有他们的饮食文化,书里详细介绍了他们常吃的食物,比如面包、橄榄油、葡萄酒,还有那些听起来很奇怪的蜗牛和蜂蜜,这些都让我对古罗马人的味蕾有了全新的认识。最让我着迷的是,它还涉及了古罗马人的娱乐活动,比如角斗士比赛,虽然听起来血腥,但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剧院、赛车场,这些都展现了古罗马人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轻松活泼,没有那种陈词滥调的历史术语,读起来就像是在听朋友讲故事,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里面的插图也非常写实,将书中的文字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我更加身临其境。

评分

《简明大历史》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历史的新视角。我一直以为历史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需要机械地记忆各种信息。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具洞察力的方式,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浓缩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史诗。他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围绕着几个关键性的主题展开,比如技术革新、思想观念的演变、社会结构的重塑等等。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为什么”的追问,他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是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是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能够跳出碎片化的信息,看到历史发展的宏大脉络。书中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的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展现了人类文明并非是孤立发展的,而是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的。作者的语言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够用极其精炼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阐述复杂的历史问题,读起来让人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一种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评分

《简明大历史》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是一次智慧的启迪。我一直觉得历史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记忆大量的年代、人物和事件,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但是,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人类文明的发展置于一个巨大的时间尺度上进行审视,他没有陷入细节的泥潭,而是抓住那些最核心、最根本的驱动力,比如技术进步、思想解放、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等。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述“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他会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的迁徙,农业技术的突破如何促进了文明的形成,宗教信仰如何塑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些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人类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有力量,他能够用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概括出复杂的历史现象,读起来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并非是随机的事件堆砌,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可循。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展现出的惊人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

哇,这套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很多历史书读起来总是有点枯燥乏味,要么就是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述。可这套书,特别是《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这一本,简直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它没有讲那些枯燥的战争史或者政治斗争,而是深入到最细微的生活细节: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他们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甚至连他们上厕所、洗澡的方式都讲得绘声绘色。我记得读到他们对公共浴场的喜爱,那可不仅仅是清洁身体的地方,更是社交、谈生意、甚至阅读和学习的场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还有他们那些奇特的食物,比如用发酵的鱼露调味的酱汁,虽然听起来有点重口味,但作者却用一种幽默又易懂的方式将其描绘出来,让我忍不住想象那个味道。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把我脑海中模糊的古罗马形象具象化了,那些穿着托加袍的男人们,优雅而又忙碌的女性,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街景,都栩栩如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描绘生活,还在字里行间透露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比如,古罗马人对奴隶制度的看法,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女性的地位,这些都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书本,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类故事。

评分

《简明大历史》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我一直觉得,理解历史,是理解人类自身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类文明的清晰图景。作者没有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而是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他不仅仅关注那些重大的事件,更深入地探讨了那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驱动力,比如科技的突破,思想的解放,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类历史发展中那些关键性转折点的分析,比如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字的发明如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工业革命如何彻底改变了社会的面貌。这些分析,都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充满了哲理,读起来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够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是线性前进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整体而言,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朝着更加复杂和精密的形态演进。

评分

《原来,古罗马人这样过日子!》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有趣”。我以前总觉得历史书要么严肃得让人打瞌睡,要么就充斥着拗口的专业术语。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说书人,用最生动、最有趣的方式,把古罗马人的生活讲得活灵活现。它没有回避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比如他们的卫生习惯、他们的时尚潮流、他们的社交礼仪,甚至连他们如何处理家庭纠纷都讲得头头是道。我记得读到关于古罗马人如何看待婚姻和爱情的部分,那些发生在普通家庭里的故事,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复杂,让我觉得那些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书中那些关于古罗马人娱乐活动、体育赛事、戏剧表演的描写,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代。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灵活多变,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发人深省。而且,书中穿插的大量插图和漫画,更是锦上添花,让那些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变成了鲜活的画面,仿佛我就置身于那个古罗马的市集,或者坐在剧院里观看演出。

评分

《简明大历史》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浓缩的精华,把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毫不夸张地说,我以前对很多历史事件的认知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读完这本书,我才算是真正建立起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一条条罗列事件,而是从宏观角度切入,探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个关键性转折点,比如农业革命、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兴起、宗教的传播等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走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不仅仅关注西方文明,而是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历史,将东方文明、美洲文明、非洲文明等都巧妙地融入其中,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互影响。这种叙事方式让我看到了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也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碰撞。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精炼,但又不失趣味性,很多地方的表述都非常巧妙,能够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他不会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它又带来了什么影响?”。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又睿智的朋友对话,他带着我穿越时空,探索人类文明的奥秘。

评分

《简明大历史》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杰作。我以前总是觉得历史的推进,就是一场场战争和一次次政治变革。但这本书,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将历史的视角拉得非常长,从人类起源一直讲到当下,用一种宏观的、全球化的眼光,审视人类文明的演进。我最惊喜的是,他将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多种因素,融汇贯通,阐述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他强调了“熵增定律”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创造和进步来对抗自然界的衰败。这种视角非常新颖,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有穿透力,他能够用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概括出复杂的历史现象,读起来让人反复回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是偶然的事件堆砌,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规律,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过去,也更好地展望人类的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