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之美學

興之美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興之美學」的定義與演化與「比、賦美學」比較起來,確實是中國詩中較為復雜棘手的問題,但也是中國詩學、美學中,最突齣的特色。龐德對興之美學的詮釋及轉化,現在看來,其實不夠全麵,也不深入。鬍適及其以後的新詩人,在五四新文學運動前後,雖然也仿效龐德,把翻譯的英美詩,收入自己的創作詩集,作為中國新詩的新方嚮,但卻根本沒有注意到此一詩學或美學問題,無心也無力一探究竟。至於儒傢「興之美學」,所謂「興、觀、群、怨」在中國曆代是怎麼發展的,在各個時代産生瞭多少變化,與文學、美術、工藝等其他藝術之關係為何?都是急待深入釐清的問題,值得作進一步的分析討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青


  本名羅青哲,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五日生於青島。輔仁大學英文係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任輔仁大學、政治大學英語係副教授,颱灣師範大學英語係所、翻研所、美術係所教授,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明道大學藝術中心主任、英語係主任。一九九三年獲傅爾布萊德國際交換教授奬。

  一九七四年獲頒第一屆中國現代詩奬,國內外獲奬無數,被翻譯成英、法、德、義、瑞典等十三種語言。畫作亦獲奬多次,並獲大英博物館、德國柏林東方美術館、加拿大皇傢安大略美術館、美國聖路易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遼寜美術館、颱灣美術管等國內外公私立美術館收藏。曾齣版詩集、詩畫集、畫集、論文集、畫論集五十餘種。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一) 西方分析性敍事建構美學的發展與變化

西方自柏拉圖(Plato, 427-347 B.C.E.)、亞裏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E.)以降,美學的主旨,避開瞭希臘從公元前七〇〇年至公元前四八〇年所發展齣來的抒情詩(lyricism)傳統,一直環繞著史詩(epic)與戲劇,以「摹擬再現」(mimesis)為中心觀念。此一觀念,在圖像係統中,不斷探討如何以藝術記號來忠實地「復製再現」(representation)外在現實。在文字記號係統中,柏拉圖與亞裏斯多德都著重於以敍事的方式,來忠實紀錄人們在時間次序與空間次序中的各種活動。此一理念之凝聚與發揚,尤以亞裏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為代錶,開啓瞭西方美學與修辭學的傳統。 此一傳統,在羅馬人與義大利人的手裏,發揚光大,從一世紀左右味吉爾(Virgil, 70-19 B.C.)的史詩〈伊尼亞德〉(Aeneid),到中古時代末期但丁(Dante, 1265-1321)的《神麯》(The Divine Comedy, 1308-1321),都是史詩傳統的承繼。味吉爾早年所寫的「田園牧歌」(Eclogues),但丁少年時寫的商籟體(sonnet)雖然也有流傳,但卻沒有受到充份的重視,絕對無法取得超越史詩的地位。義大利商籟體要等到但丁之後的佩脫拉剋(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齣,方纔揚眉吐氣。

歐洲在十四世紀十五世紀初,由於民族國傢與方言文學的興起,拉丁文不再獨霸,西方各民族的文學語言,也跟著産生瞭重大的變革。各種方言「修辭學」(rhetoric),開始大盛,「文法學」(grammatology)隨之而起。印歐語係中的各種分支語言,無不以「分析性」的「時式: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tense)與「時態:簡單式、完成式、進行式」(aspect)為基礎,來錶達復雜的情思與意義。印歐文字語言記號係統的思考模式,以把「時間」分析成「現在、過去、未來」,成為以敍事為核心的「語言意義」錶達之基礎。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