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刑法(五版)

图解刑法(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法律
  • 图解
  • 教材
  • 法学
  • 犯罪
  • 案例
  • 五版
  • 理论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能够轻易理解刑法的相关理论
  ◎用简洁的说明方式能快速的记忆重点
  ◎以图表方式来加深记忆


  本书作者苏铭翔擅长写作通俗法律书籍,《图解刑法》一书,运用一页文一页图的方式呈现刑法最精华的观念、知识,将复杂的刑法概念化约为简单、趣味的关系图、树枝图、概念图、流程图、卡通图及表格,使读者可借由图文并茂的解说了解刑法,增加可读性及趣味性,并使本书成为刑法知识的入门书,甚至可作为大专院校通识教育的法律基础学科教材。
 
刑法原理与中国特色:一部系统性的法律探析 图书名称:刑法原理与中国特色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位资深刑法学者的署名,如:张志强 教授/博士]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一家有学术声誉的法律专业出版社] ISBN: [此处可填入一个虚拟的ISBN] --- 导言:重塑刑法学的理论基石 本书旨在超越传统刑法学教科书的既有范式,以一种兼具深厚理论穿透力与鲜明中国本土实践关照的视角,对刑法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与重构。我们深知,刑法作为国家法体系中最严峻、最具干预性的部门法,其正当性基础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哲学伦理和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上。 在世界范围内,刑法理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古典的报应主义向功能主义、再到更注重个体权利保障的宪法化刑法学流派不断演进。然而,这些理论在移植到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时,必须进行本土化的“消化”与“适应”。本书正是立足于这一核心矛盾——如何在全球化刑法理论的浪潮中,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独特要求——来展开论述的。 本书不仅仅是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的逐条解读,更是一部对刑法总则及分则核心概念进行深度溯源、批判性审视和前瞻性展望的学术专著。我们致力于为读者,无论是法学专业人士、司法实务工作者,还是对国家治理体系怀有深切关切的社会精英,提供一个既科学严谨又富有启发性的思想框架。 第一部分:刑法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溯源与证成 本部分着重探讨刑法学的存在之维和应然之维,即刑法规范何以被允许存在,以及它应当追求何种目标。 第一章:刑法的规范基础与合法性危机 刑法并非孤立的规范集合,而是国家权力行使的终极壁垒。我们首先从刑法的历史演进中,剥离出刑法权力的目的限制。重点分析了启蒙运动以来,刑法如何从君主的报复工具,逐步转向保障公民自由的“最后手段”(ultima ratio)。 随后,本书深入探讨了刑法理论中的两大核心哲学流派: 1. 古典报应论的现代转型: 报应不仅仅是“以牙还牙”,而是社会正义的恢复性体现。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纯粹的报应理论在面对非典犯罪(如环境犯罪、金融犯罪)时的解释力不足,并尝试构建一种“限制的、以价值为导向的”报应观。 2. 功利主义(预防论)的边界: 无论是普通预防还是特别预防,都隐含着将个体工具化的风险。本书详细分析了“积极预防”理论(如社会融入、信任维护)如何可能侵蚀刑法的谦抑性,并主张必须以宪法确立的人身自由权作为预防理论的不可逾越的红线。 第二章:犯罪的建构与责任的归属——刑法基石的解剖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的“原子结构”。本书对三阶层犯罪论采取了坚定的立场,但更着力于揭示隐藏在概念背后的实质性判断: 行为论的重塑: 行为不再仅仅是心理意志的外部显现,更是社会意义的投射。我们引入了“风险控制”的视角,考察在高度技术化和复杂化的现代社会中,何为“可责备的行为”。 主观要件的精微化: 深度解析故意、过失的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并特别关注“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微妙张力。更重要的是,本书引入了规范的责任理论,论证刑法惩罚的根本依据在于行为人对法秩序的“价值违背”程度,而非纯粹的心理因果关系。 违法性与正当化事由的冲突: 重点分析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的困境”,以及在“法益冲突”情境下,如何通过价值位阶的比较来确定行为的社会允许性。 第二部分:中国语境下的刑法适用与制度重构 本部分将理论分析转向中国本土的司法实践与制度建构,探讨刑法如何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实现其教化、保障和惩罚的功能。 第三章:刑法谦抑性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困境 “最后手段性”原则是中国刑法学界长期努力的目标,但面对社会治理的复杂需求,谦抑性原则面临严峻挑战。 刑法教义学的“扩张”: 本章批判性地审视了近年来刑法条文解释上的泛化倾向,例如对某些经济违法行为和金融犯罪中“抽象危险”的过度推定。我们论证了任何解释上的扩张都必须以对个体权利的实质性限制为代价,要求司法机关严格恪守“罪刑法定”的刚性约束。 量刑的中国特色与均衡: 详细分析了我国特有的量刑情节(如坦白、立功、退赃退赔、从犯与帮助犯的界分)背后的价值取向。本书提出,在量刑裁量中,应当更清晰地区分“国家治理的效率需求”与“个体刑罚的公平正义”,避免因追求短期社会效果而牺牲个体的法律保障。 第四章:特殊领域的刑法挑战与前沿展望 本书选取了当前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理论更新最快的领域进行深度剖析: 1. 网络空间与新型犯罪: 针对数据安全、虚拟财产、人工智能辅助犯罪等问题,探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我们主张,必须建立适应“无形犯罪”的新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和主观罪过推断机制。 2. 正当防卫的“过当”与“超越”: 针对近年来社会热议的“防卫过当”案件,本书回归刑法原理,主张在判断“防卫限度”时,必须充分考量行为人所处的极端情境压力,强调对“防卫意思的坚决性”的价值认定,而非仅仅是客观后果的机械衡量。 3. 从“结果犯”到“风险控制”的转向: 在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领域,刑法正在从单纯惩罚已发生的结果,转向对“高风险行为”的早期干预。本书探讨了如何界定“高度盖然性的危险”,以避免刑法权力的不当提前介入。 结语:面向未来的刑法:保障与治理的平衡术 《刑法原理与中国特色》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国刑法学在坚持国家法治统一性的前提下,实现理论的成熟与实践的精细化。刑法的功能不是消除所有的社会弊病,而是对最严重、最不可容忍的价值侵害行为进行克制、精准且正当的回应。 本书以严谨的逻辑推导和大量的案例分析为支撑,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法律条文记忆,进入到刑法规范背后的价值冲突与政治哲学思辨之中。它要求立法者、司法者以及研究者,必须时刻警惕权力滥用之虞,始终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置于一切刑法活动的中心。 --- 本书适合对象: 法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高级教材或参考书。 检察官、法官、律师等司法实务工作者提升理论素养的进阶读物。 关注国家法治建设和犯罪治理的政策制定者及社会学者。 本书特点: 理论溯源深厚,批判性思维突出。 紧密结合中国司法前沿热点问题。 行文风格沉稳、论证细致入微,富有学术深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苏铭翔

  现职

  大学讲师、补习班法律讲师
  主持人、唱跳歌手、演员、通告艺人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组学士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市长奖

  教学经历
  国立嘉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演讲教师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业界专家
  淡江大学公共行政系、经济系兼任讲师
  真理大学法律系兼任讲师
  德明财经科技大学行销管理系兼任讲师
  致理技术学院资讯管理系兼任讲师
  北台湾科学技术学院财经法律系兼任讲师

  实务经历
  司法院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
  台英国际商务法律事务所

  电视经历
  台视、三立电视台「超级偶像7」外景主持人
  台视、三立电视台「超级偶像6」第8强
  中国泉州电视台「唱歌拼输赢」主持人
  观天下电视台「U-BIKE趴趴GO」主持人
  观天下、红树林电视台「法律追追追」主讲人
  观天下电视台「生活法律教室」主讲人

  台湾「综艺大热门」、「大学生了没」、「爸妈冏很大」、「欢乐智多星」、「政经限时批」、「今晚谁当家」、「小宇宙33号」、「爱情敲敲门」、「真的了不起」、「11克拉女王」、中国厦门卫视「鸡蛋碰石头」、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等电视节目表演嘉宾

  着作   
  生活法律刑不刑(原「生活与刑法」;书泉)
  新白话六法-刑法(书泉)
  新白话六法-刑事诉讼法(与李美宽合着;书泉)
  图解-刑法(五南)
  图解-刑法(考用)
  民法概要(五南)
  宗教取财与诈欺罪之研究(台湾大学法研所硕士论文)

  主编
  家事诉讼实战(五南)
  不动产诉讼实战(五南)
  智慧财产权诉讼实战(五南)
  认识大法官解释的第一本书(五南)

  修订
  新白话六法-强制执行法(书泉)
  我要买房子(新自然主义)
  住户权益手册(新自然主义)

  粉丝团:www.facebook.com/lawboy0730.tw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1-1 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护原则
1-2 法益保护原则的箝制──比例原则
1-3 刑法的意义、架构与功能
1-4 刑法的性质与种类
1-5 犯罪成立要件的三阶层理论

第二章 法例
2-1 罪刑法定主义
2-2 从旧从轻主义
2-3 属地主义、国旗主义与隔地犯
2-4 保护主义、世界主义与属人主义
2-5 刑法的用语——以上、以下、以内、公务员
2-6 刑法的用语-公文书、重伤、性交、电磁纪录
2-7 刑法的解释方法
2-8 外国裁判的效力与刑法总则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刑事责任
3-1 故意犯与过失犯
3-2 过失的种类
3-3 不作为犯
3-4 保证人地位
3-5 违法性错误
3-6 加重结果犯
3-7 责任能力──年龄
3-8 责任能力──精神状态、瘖哑
3-9 阻却违法事由──依法令与命令之行为
3-10 阻却违法事由──业务上之正当行为
3-11 阻却违法事由──正当防卫
3-12 阻却违法事由──紧急避难
3-13 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

第四章 未遂犯、正犯、共犯、累犯与想像竞合犯
4-1 犯罪行为阶段与普通未遂犯
4-2 不能未遂犯与中止犯
4-3 共同正犯与教唆犯
4-4 帮助犯与身分犯
4-5 累犯
4-6 数罪併罚
4-7 想像竞合犯

第五章 刑罚与保安处分
5-1 刑罚的种类
5-2 易刑处分——易科罚金及易服社会劳动
5-3 易刑处分——易服劳役、易服社会劳动及易以训诫
5-4 刑之酌科与自首
5-5 缓刑
5-6 假释
5-7 追诉权时效与行刑权时效
5-8 保安处分——感化教育、监护处分、禁戒处分
5-9 保安处分——强制工作、强制治疗、保护管束、驱逐出境

第六章 侵害国家法益之犯罪
6-1 犯罪的分类(一)
6-2 犯罪的分类(二)
6-3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内乱罪
6-4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一)
6-5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二)
6-6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三)
6-7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妨害国交罪
6-8 侵害国家执行职务公正性之犯罪——渎职罪(一)
6-9 侵害国家执行职务公正性之犯罪——渎职罪(二)
6-10 侵害国家执行职务公正性之犯罪——渎职罪(三)
6-11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妨害公务罪(一)
6-12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妨害公务罪(二)
6-13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妨害投票罪
6-14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妨害秩序罪(一)
6-15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妨害秩序罪(二)
6-16 妨害司法权正当行使之犯罪——脱逃罪
6-17 妨害司法权正当行使之犯罪——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罪
6-18 妨害司法权正当行使之犯罪——伪证及诬告罪

第七章 侵害社会法益之犯罪
7-1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一)
7-2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二)
7-3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三)
7-4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四)
7-5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五)
7-6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六)
7-7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七)
7-8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八)
7-9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险罪(九)
7-10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伪造货币罪
7-11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伪造有价证券罪(一)
7-12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伪造有价证券罪(二)
7-13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伪造度量衡罪
7-14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伪造文书印文罪(一)
7-15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伪造文书印文罪(二)
7-16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妨害风化罪(一)
7-17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妨害风化罪(二)
7-18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一)
7-19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二)
7-20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亵渎祀典及侵害坟墓尸体罪
7-21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妨害农工商罪
7-22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鸦片罪(一)
7-23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鸦片罪(二)
7-24 侵害善良风俗之犯罪——赌博罪

第八章   侵害个人法益之犯罪
8-1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杀人罪
8-2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堕胎罪
8-3 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遗弃罪(一)
8-4 侵害身体健康法益之犯罪——伤害罪(一)
8-5 侵害身体健康法益之犯罪——伤害罪(二)
8-6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一)
8-7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二)
8-8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一)
8-9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二)
8-10 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三)
8-11 侵害名誉及信用之犯罪——妨害名誉及信用罪(一)
8-12 侵害名誉及信用之犯罪——妨害名誉及信用罪(二)
8-13 侵害秘密之犯罪——妨害秘密罪(一)
8-14 侵害秘密之犯罪——妨害秘密罪(二)
8-15 侵害个别财产利益之犯罪——窃盗罪
8-16 侵害个别财产利益之犯罪——抢夺、强盗及海盗罪(一)
8-17 侵害个别财产利益之犯罪——抢夺、强盗及海盗罪(二)
8-18 侵害个别财产利益之犯罪——侵占罪
8-19 侵害个别财产利益之犯罪——恐吓取财罪、掳人勒赎罪
8-20 侵害个别财产利益之犯罪——毁弃损坏罪
8-21 侵害个别财产利益之犯罪——妨害电脑使用罪
8-22 侵害整体财产利益之犯罪——诈欺、背信及重利罪(一)
8-23 侵害整体财产利益之犯罪——诈欺、背信及重利罪(二)
8-24 侵害整体财产利益之犯罪——诈欺、背信及重利罪(三)
8-25 侵害整体财产利益之犯罪——赃物罪
 

图书序言



苏铭翔(超级偶像之苏哥哥)


  笔者先后任教于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淡江大学、真理大学、德明财经科技大学、致理技术学院、北台湾科学技术学院等学校讲授法律科目,深切了解法学用语的艰涩难懂足以使一般民众望而生怯,并阻碍法治教育的推广普及,从而将法律「平民化」,使其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一直是笔者努力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笔者前曾着有《生活法律刑不刑》,透过具体案例向读者介绍刑事法相关概念,并着有《新白话六法-刑法》及《新白话六法-刑事诉讼法》,运用平易通顺的文字对刑事法的重要理论、制度等进行完整阐述。

  为使读者能更轻松容易地明了刑法相关知识,增加可读性及趣味性,本次《图解刑法》运用一页文一页图的方式呈现刑法知识,使读者可借由图文并茂的解说与图示了解刑法,使本书成为刑法法学知识的入门书;甚至可作为大专院校通识教育中心的法律基础学科教材。

  俗话说「大孝扬亲」,笔者的父亲苏德滨先生及母亲杨玉秀女士原本出生于宜兰乡村,为了使笔者能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当年不辞劳苦移居台北,使笔者得以接受教育、长大成人。无奈笔者才疏学浅,至今尚无任何足堪称道的成就来显扬双亲,为此常感孝道有亏、自羞惭愧。

  人活得愈久,愈觉得自身渺小,今后唯有持续秉着「散发光与热,直至生命尽头」的信念,把爱、欢乐与知识带给人群,回馈社会,方勉能报答父母养育栽培之恩及天地蕴生造化之情。

  读者朋友们如有兴趣,可在youtube网页(www.youtube.com)输入关键字「苏铭翔」搜寻,即能欣赏笔者在「超级偶像」及「法律追追追」等节目的演出。另如欲了解笔者的写作、教学、演讲、最新动态,或提出问题与笔者讨论分享,也可透过以下方式与我联络:

  信箱:lawboy0730@hotmail.com
  脸书:www.facebook.com/lawboy0730
  无名:www.wretch.cc/blog/lawboy0730


 

图书试读

1-1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护原则
 
(一) 法益保护原则的依据

 
依据我国宪法第22条,所有人民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情,除了吃饭、睡觉、工作、聊天等日常生活行为以外,杀人、放火、抢劫、偷窃等行为,本来也都是可以做的,因为这些都是人民原始的自由权利,本来均应受到保障。但是由于杀人、放火、抢劫、偷窃等行为,会侵害到其他人民的自由或利益,因此依据宪法第23条,国家才可以制定刑法,对行为人施以刑罚。
 
宪法第23条规定:「以上各条列举之自由权利,除为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政府只有在具备条文所列四项要件之一的情况下,才可以制定法律限制人民的自由权利。法益保护原则即是基于宪法第23条的规定衍生而来。
 
(二)法益保护原则的意义
 
刑法的处罚效果,是剥夺犯罪行为人的生命权(死刑)、人身自由权(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及财产权(罚金),因此刑法是宪法第23条里所谓的限制人民自由权利的法律。基于宪法第23条,刑法中的所有处罚规定,其目的都应该是在保障其他国民的利益(即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等);基于保护法益的目的,刑法才可以限制犯罪行为人的自由,这就是「法益保护原则」的意义。
 
由此可知,国家只有在为了维护他人的法益时,才能透过刑法规定怎样的行为构成犯罪(如:杀人者,构成杀人罪),及该犯罪处以如何的刑罚(如:犯杀人罪者,处死刑),再详言之,法益保护原则的意义就是:刑法所规定的每一个犯罪及其刑罚(或保安处分),均须有其所欲保障的法益,如果没有所欲保障的法益,刑法就不能规定该行为构成犯罪。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幾年來,法律書籍的出版市場真的越來越多元,但要找到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能讓非專業人士輕鬆入門的,其實並不容易。 《圖解刑法(五版)》就是這樣一本我非常推薦的書籍。我本身並非法律科班出身,但因為工作關係,偶爾需要接觸到一些與刑法相關的資訊。過去總是對那些密密麻麻的法條和術語感到頭痛,但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它運用大量的插畫、圖表和流程圖,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處理一些較為複雜的犯罪行為時,例如共犯、未遂犯等,也都能夠透過清晰的邏輯結構和圖示,讓讀者循序漸進地理解。書中還穿插了一些貼近生活的案例,讓讀者能夠將所學應用到實際情境中。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每一個法條的解釋都非常精煉,不會過於冗長,而且還會標示出重要的關鍵字,方便讀者快速抓到重點。對於像我這樣希望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刑法基礎知識的人來說,這本書的效率非常高。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刑法速查手冊」。

评分

終於等到《圖解刑法(五版)》上市!身為一個在台灣摸爬滾打多年的法律系學生,對這種能把艱澀的法條用圖像化方式呈現的書籍,總是特別期待。每次考試前,翻閱這本書的各種圖表和例子,總能讓那些死記硬背的抽象概念變得鮮活起來,彷彿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個清晰的犯罪構成要件模型。特別是那些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等涉及判斷性的罪名,過去總是覺得模稜兩可,看了這本書後,藉由層層遞進的圖示說明,加上豐富的實務案例解析,我終於能掌握判斷的關鍵點。書中的編排也很用心,不會一次塞太多資訊,而是循序漸進,從基礎的刑法總則,一路延伸到分則的各種犯罪。即使是像侵占、詐欺這類看似簡單,但細節卻是千絲萬縷的罪名,透過書中的條列式整理和圖示,也變得清晰易懂。我覺得這本書不僅適合學生,對於剛踏入法律實務界的年輕律師、書記官,甚至是對刑法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都非常有幫助。它就像一本刑法界的「武功秘笈」,將複雜的招式化為易於理解的圖解,讓人能更快掌握精髓,觸類旁通。我已經迫不及待要把它帶回宿舍,準備迎接下一輪的考試了!

评分

我一直覺得,法律的學習,尤其是刑法,最困難的點就在於「抽象」。那些關於故意、過失、因果關係、責任能力等等的概念,如果只看條文,真的很容易讓人腦袋打結。所以我一直很期待一本能夠把這些概念「圖像化」的書。《圖解刑法(五版)》的上市,簡直就是我一直尋找的寶藏!它的圖解方式非常獨特,不是簡單的示意圖,而是結合了邏輯流程、情境描繪,甚至是一些心理狀態的呈現。例如,在講解「預謀犯」和「現行犯」的差別時,書中用到的圖示,可以讓讀者清楚地看到行為人在不同時間點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狀態。此外,它在分則的犯罪構成要件解釋上也做得相當出色,很多過去容易混淆的罪名,像是竊盜、侵占、詐欺等,透過書中的條列式分析和圖示比對,就能夠清楚地分辨出它們之間的差異。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阻卻違法事由」的介紹,那些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的情境圖,讓我在理解這些概念時,能夠有更具體的畫面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上的理解。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覺,刑法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可以透過視覺化的方式,被輕鬆掌握的知識。

评分

說實話,這陣子工作上遇到一些刑法相關的問題,雖然我有基礎的法律知識,但有時候遇到一些比較細節的爭議點,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翻閱相關的學說和判例。剛好我的朋友推薦了這本《圖解刑法(五版)》,一開始我還半信半疑,想說圖解不就只是畫幾張圖而已嗎?結果一翻開,完全顛覆我的想像!它不只是簡單的圖示,而是將每個法條的構成要件、阻卻違法事由,甚至是責任的判斷,都用邏輯清晰的流程圖和情境圖的方式呈現。我特別欣賞它在每個章節後面附上的「實務案例解析」,這些案例都貼近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況,有時候甚至是新聞上會看到的一些爭議案件。書中對於案例的分析,不僅點出爭議點,更會進一步解釋為什麼法院會這樣判,背後的法理又是什麼。這對於我這種在第一線處理案件的基層人員來說,簡直是及時雨!過去可能只能靠著一條條法條和厚重的判例來拼湊,現在有了這本書,感覺就像有了個隨身的「刑法導遊」,能快速找到我需要的資訊,而且理解起來更有效率。對於我這種沒有時間埋首於圖書館的上班族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言而喻。

评分

身為一個對社會議題相當關注的公民,常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各種刑法事件,但有時候對於事件的法律判斷總是一頭霧水。像是前陣子討論很熱烈的「正當防衛」或是「過失致死」等議題,一般的報導常常只強調結果,對於中間的法律判斷過程卻很少提及。這本《圖解刑法(五版)》的出現,恰好滿足了我這樣的需求。它以一種非常友善且易懂的方式,將這些複雜的法律條文拆解開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利用「圖解」的方式,將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解釋「預備犯」和「著手」的界線時,書中的圖示就非常清楚地標示出行為人從意圖犯罪到實際著手的每一個關鍵節點,讓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它不只是枯燥的圖解,還搭配了大量的實例,有些例子甚至是我在新聞上聽過的,透過書中的解析,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的法律判斷是基於這樣的邏輯。這本書讓我對刑法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能以更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社會上的各種事件。對於想要提升自身法律素養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個很好的起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