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故事

习近平讲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习近平
  • 故事
  • 政治
  • 中国
  • 领导人
  • 演讲
  • 文化
  • 时事
  • 思想
  • 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整理习近平近年讲述的故事,分为「对内篇」廉政故事、品格故事、励志故事、治理故事;「对外篇」人民友好故事、国家交往故事、文化融通故事、历史情感故事、亲历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领略习近平的领导之道。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故事的「第一主讲人」,习近平讲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有着高超的技巧。我们对这些故事进行了「延伸阅读」。

  一是,丰富故事信息,对故事细节进行补充,详细介绍习近平所讲述的人与事。

  二是,还原故事语境,看看是何时讲述、向谁讲述,在上下文本中、在时代场景中解读故事。

  我们希望从这两个层面,让读者对「习近平讲故事」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
《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国航天史话》 一、 筚路蓝缕的起点: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本书追溯了中国航天事业自诞生之初,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航天体系的壮阔历程。这不是一部冰冷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和家国情怀的史诗。 故事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之际,老一辈科学家们如何在美苏航天竞赛的夹缝中,以“干打 চৌ”的精神,决心攀登航天科技的制高点。我们将深入描绘钱学森等先驱者如何顶住内外部压力,提出了“发展中国导弹、火箭和核武器的战略规划”。 重点章节将聚焦于“两弹一星”工程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细节。这不是简单的“仿制”,而是“自主创新”的艰难选择。例如,我们细致还原了酒泉卫星发射场从一片荒漠到基地的艰辛建设,以及早期火箭发射过程中,工程师们如何依靠算盘、草图和朴素的经验,克服了材料短缺、测试条件恶劣等重重难关,最终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的历史瞬间。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烙印。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家战略的调整,中国航天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书将详细叙述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的启动背景、命名意义及其背后蕴含的深远国策。从最初的方案论证到飞船的艰难设计,重点刻画了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员群体,他们在极其严苛的训练体系中,如何将人类的勇气与工程的精确性完美结合。首次载人飞行的成功,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中体现。 二、 探索月球的足迹:嫦娥工程的“绕、落、回”三步走 中国对月球的探索,是其航天雄心的一个重要标志。《星辰大海的征途》将用大量篇幅,系统梳理和讲述“嫦娥工程”的完整脉络。 “绕月”阶段,我们聚焦于“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与技术挑战。描述了如何克服深空探测的通讯延迟和电源限制,成功绘制出月球表面的高精度三维图像。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了深空探测的行列。 “落月”阶段是工程的巨大飞跃。本书将重点解析“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的设计理念和工作状态。读者将跟随月球车在月海、月脊之间巡视,了解它如何克服月球表面的复杂地形和极端温差,传回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同时,对“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惊险过程,将进行详细的场景还原。为了确保通讯,我们如何布局“鹊桥号”中继卫星,以及着陆器在没有地面直接观测条件下,如何精准地完成自主避障和着陆,这些“首次”背后的技术突破,值得深入探讨。 “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被誉为“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的任务之一”。本书将详尽描绘其月球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高速再入返回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特别是两位航天员在月球轨道进行的无人交会对接,堪称一次“太空之吻”,其控制精度和系统可靠性,标志着中国航天已具备支撑未来载人登月甚至更远深空任务的基础能力。 三、 仰望火星的目光:天问与空间站时代的开启 进入新时代,中国航天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地球轨道和月球。本书将清晰展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整体布局和实施难度。 火星任务的难度在于“一步到位”的复杂性:一次发射,要同时完成“绕、着、巡”三大目标。我们还原了“天问一号”经历的“恐怖七分钟”,即进入火星大气、减速、着陆的全自动过程,任何人工干预都是不可能的。着陆器如何克服沙尘暴、低温和通讯延迟,成功释放“祝融号”火星车,并使其在广阔的火星表面开展巡视勘测,都将是叙述的重点。这些成果,为人类理解火星的地质演化、水冰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本书也将浓墨重彩地书写中国空间站“天宫”的建设历程。从“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到多个实验舱段的对接,再到目前已全面建成的、可长期驻留的在轨平台,这一工程体现了中国在大型空间设施组装、生命保障系统、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顶尖能力。我们将采访空间站的地面测控人员和航天员,体会他们在地面与轨道之间建立起的,无时差、高效率的协同工作体系。空间站不仅是科学实验的平台,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和平利用太空理念的窗口。 四、 展望未来:深空、应用与国际合作 《星辰大海的征途》的最终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我们将介绍中国在深空探测的下一阶段规划,包括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木星系乃至更远太阳系边际的探测构想。这些宏大的计划,体现了中国航天“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此外,本书还会探讨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从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对民生的深刻影响,到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资源调查、防灾减灾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本书强调了中国航天在国际合作中的开放姿态。尽管经历了早期的技术封锁,但今天的中国航天正以更自信、更包容的姿态,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在空间科学、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和平探索太空的共同事业。 本书特色: 本书力求在宏大叙事中融入个体命运的细节,将冰冷的工程数据转化为鲜活的人物故事。通过对大量科研人员、工程师、航天员及其家属的深度访谈,展现了他们在国家需要时,所付出的牺牲、坚持和智慧,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中国制造”背后的“中国精神”。它不仅是一部航天发展史,更是一部新中国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史。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人民日报评论部


  北京人民日报评论部,就习近平的谈话内容所集结成书出版。
 

图书目录

序言        用故事讲述治理之道 / 杨振武 001
 
对内篇
 
一、廉政故事: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四知拒金 / 003
要言妙道 / 006
反腐没有“纸牌屋”/ 009
民之脂膏 / 012
霸王别姬 / 015
三命而俯 / 017
二世而亡 / 020
亡国之音 / 023
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 / 026
上行下效 / 029
三不欺 / 032
民心所向 / 035
黄炎培之问 / 038
去民之患 / 041
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 044
 
二、品格故事: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半条棉被 / 047
康熙不取灵芝 / 050
为政先修身 / 053
不贪一时之功 / 056
老师们的人间大爱 / 059
政治家的抱负 / 062
“把泪焦桐成雨”/ 065
身影与声音 / 068
信仰的力量 / 071
“就是讨饭了也要救他”/ 074
谷文昌的“潜绩”/ 077
贫困马克思写就《资本论》/ 080
滴水穿石 / 083
中国的土地浸透他们的热血 / 086
 
三、励志故事: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像牛一样劳动”/ 090
“精忠报国”/ 093
30 里借书 / 096
中国科技为什么落伍 / 099
时间都去哪儿了 / 102
英雄出少年 / 105
革命的青春 / 108
跟上时代 / 111
学而有思 / 114
学懂学通原着 / 117
寻乌调查 / 120
114 个字的碑文 / 123
看 100 遍《共产党宣言》/ 126
治学三境界 / 129
不悲观不等待 / 132
浪子回头 / 135
 
四、治理故事: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国产手机逆袭 / 138
“准备吃亏”/ 141
中国奇迹 / 144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 148
柳青蹲点皇甫村 / 151
“地府”来了 / 154
制度成熟需要时间 / 157
纪律不能是一纸空文 / 160
文学中国 / 163
错失两百年 / 166
张之洞的感叹 / 169
争戴“贫困帽”/ 172
“你是中国人吗”/ 175
“和”才能“合”/  178
造好“两座山”/ 181
驴马理论 / 184
天子守国门 / 187
木桶理论 / 190
地瓜理论 / 193
阿根廷为什么失去冠军 / 196
用人如器 / 199
五百金买马骨 / 202
尊老为大德 / 205
 
 
 
对外篇
 
一、人民友好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伟大的兄弟”/ 211
“金玉良缘”/ 214
“中华通惠总局”的百年往事 / 217
秘鲁两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220
唱革命歌曲的自由战士 / 223
“非爱不可”妈妈团体 / 226
不忘马克林教授 / 229
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 / 232
义乌的阿拉伯餐馆 / 234
半个世纪寻母 / 237
献给中国朋友的“熊猫血”/ 240
包揽金牌的滋味 / 243
中国小俩口的非洲蜜月 / 246
 
二、国家交往故事:
“礼之用,和为贵”
丝路上的中伊友谊 / 249
小平纪念碑 / 252
“巴铁”到底有多铁 / 254
牛顿力学 / 258
“河有源泉水才深”/ 261
友谊铸就的坦赞铁路 / 264
马斯卡廷市赠送的“金钥匙”/ 267
 
三、文化融通故事: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来自捷克的小鼹鼠 / 270
新加坡大学生看中国 / 273
寻找莎士比亚 / 276
来一杯海明威的“莫希托”/ 279
白马驮经与玄奘西行 / 282
泰戈尔的中国故乡 / 285
法门寺的琉璃器 / 289
丝路上的中西交流史 / 292
苏西洛写歌 / 295
冼星海大道 / 298
 
四、历史情感故事:
“万里尚为邻”
新加坡的郑和宝船 / 301
中美的“友好往事”/ 304
抗日战场上的“外国八路”/ 307
集中营里的元帅女儿 / 310
照亮黑暗的人道之光 / 313
巴西的“中国茶缘”/  316
 
五、亲历的故事: 不变的“初心”
“最忆是杭州”/ 319
梁家河的变化 / 322
瀛台夜话 / 325
APEC 蓝 / 328
心中的鼓岭 / 331
 
后记        当好中国故事“主讲人”/ 卢新宁 334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廉政故事/「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四知拒金
 
历史上有个着名的故事,东汉人杨震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他去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荐过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为报答当年提携之情,白天空手去见了杨震,晚上则准备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很惭愧。杨震为官清廉,有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这就是一种觉悟。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二○一七年一月六日)
 
延伸阅读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廉吏佳话,比如羊续「悬鱼拒贿」、子罕「以不贪为宝」、孔奋「身处脂膏不自润」、包拯「不持一砚归」,等等。杨震「四知拒金」、「清白吏子孙」的故事,同样名垂青史。
 
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时期着名的学者。他五十岁入仕,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后来位至三公。「四知拒金」之事,始载于《后汉书•杨震传》。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说,「暮夜无知者」。但杨震却义正词严地驳斥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愧而出」。《后汉书》还记载,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直到明代的莱州府署大门内,还有杨公祠、四知堂。唐人胡曾的《咏史诗•关西》赞赏道:「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干坤共久长。」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还敢于挺身而出批判官场恶习。对于皇亲贵戚,他也敢于直言不讳。汉安帝的舅父耿宝、皇后的哥哥阎显等,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入朝做官,杨震知道这些人无才无德,都断然拒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即使是一些比较宏大叙事的内容,也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作者在选择故事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故事更加生动逼真,也更能打动人心。例如,在讲述一些脱贫攻坚的故事时,作者会详细描述当地的风土人情,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他们在脱贫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和喜悦。这些细节的运用,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故事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信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这本书的叙事技巧非常高超,能够将看似平凡的生活事件,讲述得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虽然是故事集,但却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发展的一些重要脉络和核心思想。我发现,许多故事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中国发展画卷。比如,书中讲述的一些关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故事,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巨大进步,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在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故事讲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如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

评分

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对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全新认识。以往,我可能对一些领导人的形象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他们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然而,这本书中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许多鲜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看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一些基层干部在困难条件下工作的描写,他们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评分

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它激励着我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书中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我看到,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也让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梦想和奋斗的故事,它们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讲述故事的书,更是一本激励人心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深入学习和领悟这本书的精神,并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般的政治理论书籍那样严肃刻板,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故事都充满了哲理,但这些哲理并非生硬地灌输,而是巧妙地融入故事的细节之中,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和体会。例如,书中讲述的一些关于基层工作者的故事,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奉献与牺牲。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让我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和信任。我特别喜欢那些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孝道、诚信、勤俭等,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些故事,我不仅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力量。这本书就像一个知识的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获得新的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讲述的故事本身,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深刻思想和价值理念。我发现,书中许多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些智慧并非来自书本,而是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和生活智慧。例如,一些关于领导干部如何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一些关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故事,则让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通过讲述与这些事件相关的人物故事,使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它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执政理念,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的书籍。

评分

初读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所吸引。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一位长者在和你亲切地交谈,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我能够轻松地沉浸其中。我发现,书中讲述的许多故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它们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读着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大地上无数普通人的身影,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拼搏,他们的希望与梦想,都在这些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种接地气的叙事,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能够想象,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饱含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怀。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文字传递出来,触动人心。

评分

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中国。我以往对中国的了解,可能更多地来自于新闻报道和官方文件,那些信息往往是宏大而抽象的。而这本书中的故事,则将这些宏大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去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我特别留意到书中讲述的一些关于民生改善的故事,比如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进步。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国家对人民福祉的重视,也让我看到了普通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也在书中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气,比如在自然灾害面前,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这种深入人心的故事,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能打动我,也更能让我理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我从中读出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繁荣富强的追求,以及对和平与发展的坚定信念。一些故事,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让我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青年一代的故事,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也在为中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的前景充满了信心。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在领导国家发展,更是在引领着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传播。这本书,就像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但它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更易于接受,也更能引发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上习近平先生的形象庄重而亲切,背景则是一片辽阔的中国大地,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中国广袤的土地,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迁。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便被它所传递出的厚重感和时代气息所打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期待着能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深入了解这位中国领导人。书的装帧也很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密得当,读起来非常舒适。从一开始,我就被书名所吸引,因为它直接点明了内容的核心——“讲故事”。故事,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最好桥梁,也是理解复杂事物最直观的方式。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宏大的叙事和冰冷的数字上,而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一个个生动的情节来感受。因此,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准备在这个阅读旅程中,去倾听那些被娓娓道来的故事,去探寻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