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我,会在哪里?:生活不有趣?因为你缺少编故事的能力。故事怎么编,可以翻转人生?

二十年后的我,会在哪里?:生活不有趣?因为你缺少编故事的能力。故事怎么编,可以翻转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读这本书:
    ‧觉得工作很辛苦或日子很无聊的人。
    ‧对主管给的评价,感到不满的人。
    ‧不知道该以什么为目标。经常说:「哪有可能」的人。

  为什么?因为作者自己也曾是这样的人。
  销售累积超过50万册,日本商业书大赏书店奖畅销作家鸟原隆志,
  22岁的时候在日本大荣超市精选肉品卖场工作,当时还遇到公司缩编,日子很郁闷,
  但二十年后他成为社长,还是畅销书作家。

  怎么做到?因为他懂得为人生编故事,改变二十年后的自己。
  这次,他透过一个50岁遭到资遣的主角,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成为23岁时自己的主管的故事,告诉你:到底要怎么做,可以翻转人生?
      
  ◎怎么制定目标?要短期,还要不完美

  ‧订目标没有对与错,想太多会阻碍前进
    「我越想越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有了目标,生活变好之后,又能怎样?」
   说这些话证明──你想太多,想太多就会无法行动。
  所以一开始绝对不要完美。
 
  ‧想不出要做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推,像是:「我不想以后变成……」。
           
  ‧目标不是越大越好,做不到打击更大
  不要採取大动作,而是设定「通过点」,例如:今晚7点要下班。
  千万不要说「我要存很多钱」、「我要开始运动」,你要用数字管理,
  有数字的故事,会使你的计画越想越可行。
         
  ◎编个怎么样的故事,人生目标就会实现

  ‧找不到方向?想想起点与终点
  故事的起点就是:「我要从哪里开始」;
  终点呢?就是达成目标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因为故事就是先记录起点,然后用线慢慢延伸到终点。

  ‧风险无法消失,但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你设定的目标不能太紧凑,否则工作会很无趣,
  要有宽裕的空档,才能享受过程,
  还有,想做的事要能实现,你的故事就不能只有一个情节,
  要备妥几种发展,以面对风险。

  要让故事成功,必须具备3大视角:鸟眼、鱼眼和虫眼,这些代表什么?
  为什么想实现目标,得把你编的故事说给100个人听?
  关键是,你要相信自己编的故事。
    
  打开这本书,看作者怎么用自己的人生说故事,
  告诉你怎么为自己的人生编故事,翻转人生!

名人推荐

  「阅读人」社群主编/郑俊德
  畅销书作家/律师娘(林静如)
  社群行销专家/Ryan Wu 吴冠宏
  知名专栏作家/黄大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鸟原隆志


  篮中演练研究所负责人、篮中管理术顾问、日本商业书大赏书店奖畅销作家

  1972年出生于日本。曾任职于日本大型物流公司大荣超市,负责精选肉品、家具、葡萄酒等各类商品的销售工作,于升迁考试时,接触到篮中演练(In-Basket Exercise),便运用自身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设立了篮中演练研究所,主要开发以法人为主的篮中演练教材和导入、辅导。不光是日本国内,他更以日本篮中演练的第一把交椅,活跃于国外。

  着作有《懂交办,80%的工作不用自己来》(大是文化出版)、《这些事,当上主管才学就太慢了!》、《行动前思考5秒,摆脱费力又瞎忙的职场囧日子》、《80%的工作其实不用做》、《现在你就是总经理》等多部作品,销售累计数量超过50万册以上。

译者简介

罗淑慧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日文系毕业,曾担任出版社编辑,2008年起专职翻译。译有《成熟大人的吵架技术》、《绝对有用的韩非子领导学》、《看得见的人体结构》、《用Excel取巧学统计》(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四个步骤,实践你想要的二十年后
推荐序二  编故事,看见二十年后的自己
推荐序三 设目标、说故事,设计自己的人生
前言 设定目标没有编故事,就是空喊口号
 
序章 编故事可以了解自己,更能让日子变有趣
1. 为什么生活不有趣?因为你还缺编故事的能力
2. 订下明确的终点,有故事就能摆脱地狱
3. 马上行动,让故事改变你的价值
4. 故事使人了解自己,更赢得认同
 
开场白二十年前的我,到底在想什么?
 
第一章 怎么制定目标?要短期,还要不完美
1. 为什么人需要订目标?
2. 设定目标没有对与错,想太多会阻碍前进
3. 「我不想变成……」这样反推,也能找到目标
4. 不要採取大动作,而是设定通过点
5. 目标不是越大越好,做不到打击更大
6. 用数字管理,成功机率便会提升
 
第二章 编个怎么样的故事,人生目标就会实现
1. 自己的故事得自己想
2. 找不到方向时,想想起点与终点
3. 怎么令人印象深刻?你要套用故事
4. 感动人的故事帮你赢得支持
5. 突破「哪有可能」的难题,把工作变有趣
6. 故事不能太紧凑,否则工作很无趣
7. 如何找出自我价值?故事不能准备一个
8. 风险无法消失,但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第三章 好故事必有反派,太怕失败就什么也不会留下
1. 剧情要顺利,得把敌人视为战友
2. 正面对决很蠢,没胜算怎么不战而胜?
3. 和强敌对战,还是有取胜的方法
4. 趁早拔除嫩芽──和弱敌对战的方法
5. 了解敌人不可一厢情愿,要站对角度
6. 切忌认同别人修改剧情,你要活出自己的故事
7. 设定通过点,帮你确认剧情符合进度
8. 胜负取决于场合,把敌人拉进自己擅长的领域
9. 工作最好顺势而为,用「鱼眼」检视
 
终场曲 有故事的人,就得到改变未来的机会
 
终章 编故事助你解读未来,导向幸福生活
1 想想未来,决定「做不做」就好
2 故事没有配角,就无法精彩
3 想实现故事,请告诉一百个人
4 如何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结语 其实我在告诉你「以战略思考享受过程」
 

图书序言



设定目标没有编故事,就是空喊口号


  我深信不论是工作还是人生,一切的开端就源自于故事的描写。

  第一次感受故事的惊人力量,是在我32岁的时候。我整理房间时,发现一本老旧的笔记本,就在我翻开它的瞬间,过去的回忆立刻涌现。

     那是我22岁参加前公司大荣超市(按: Daiei,于1957年创立,是奠定日本零售通路形式的超级市场,隶属全球十大集团日本永旺集团旗下品牌)的新进员工入社典礼结束后,写下的笔记,里面写了我对未来的想法。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在40岁之前开公司!」这是我的梦想。

  如果要当社长,就必须学习经营、管理。所以我便从后往前数,若要在35岁当上店长,熟悉店面经营,就得在当上店长的前三年,担任副店长的职位。然后在成为副店长的前两年,要先成为课长──虽然有点杂乱无章,不过却写的相当具体,这就是我当时规画出来的故事。

  其实打开这本笔记本,已经是事隔八年的事了。但更令我惊讶的是,32岁的我几乎就跟笔记本所写的一样,成为副店长。由此可见,这就是编故事带来的神奇力量。

  世上没有实现梦想的神奇笔记本,只因为我下意识的拟定目标,并且利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在笔记本上,不知不觉照着所写的文字去行动罢了。

  还有一个经验,让我实际感受编故事带来的力量:

  我35岁开车经过平日上班的路线,总是一边看着某栋白色大楼的顶楼、一边想着:「真希望我的办公室能设在那栋大楼的顶楼。」当然,那时我还是小职员,即便有创业的野心,却没有什么特殊技能,只能看着自己笔记下来「在40岁之前设立公司﹂的梦想,焦躁不已。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拥有自己的公司?我努力思考了故事,内容也包含自己在那栋大楼工作的画面。幸好即使经历好几次的失败,最后我真的在37岁时,在那栋大楼的顶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找到想做的事、又该如何实现?我一直相信,只要会编故事,梦想一定能够成真。说到故事,大家往往会联想到小说、电影等只有作家能创作出来的作品,但其实并非如此,编故事也是任何人在生活上不可欠缺的能力。

  我想各位应该都遇过,高阶主管要求自己制定年度目标的情况。我个人也认为这个动作非常重要,但光在心中设想宏大的目的,并不会让工作变得轻松,也不会改变结果,因为这种目标往往不切实际。

  如果22岁的我想在40岁开公司,却每天忙着平日的业务,导致最后无法实现梦想,那设定目标就是空喊口号。请问你还记得自己想在今年完成什么事吗?「我记得年初有想好这一年要做什么,可是我忘记了。」应该有很多人会这样吧?设定目标没有编故事,就是空喊口号。

  「只要会编故事,就能如愿以偿,未免太扯了。」或许有人这么认为,但是胆敢把自己在40岁之前开公司的案例分享给各位,绝对不是因为我在大荣超市工作时,走了什么好运。

  我当年进入大荣超市工作,公司正在进行缩编。主管一个接着一个自愿退休,职场的士气陷入低迷。虽然每天工作都很快乐,可是因为员工人数变少,导致要求变高、经费大幅删减的郁闷日子也持续了好一阵子。

  就算如此,我在大荣超市也待超过十七年了。为何能持续这么久?因为我在每一件工作中都找到了故事,即便没办法达成业绩目标,我仍然借由各式各样的故事,要求自己至少完成一定的工作份量。

  我提出了公司原本不会採用的企画,且顺利的说服所有人。这并非因为我有强大的说服力或简报能力,我只是在众人面前编故事而已。光凭编故事,就能在任何环境愉快的生活,想做的事也会逐渐实现。

  有很多参加我举办的研修或演讲的听众,他们都会说:「我不知道制定目标的方法。」、「我不会编故事。」甚至还说:「只要努力眼前的事物,总会有办法的。」希望我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

  既然我身边有需要故事力的人,那世界上肯定还有更多需要会编故事的人,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契机。

  现在只要确定目标和编故事,将能改变二十年后的你。我22岁决定在40岁之前成为社长,二十年后真的实现。

  大家是否也像我一样,正在描写二十年后成为老板的故事?还是每天只为眼前的事努力?如果成天只为眼前非做不可的事所折腾,就不知道自己二十年后会走到哪里,所以我希望透过这本书,把决定二十年后的力量传递给各位。

  希望下列叙述的人都可以阅读本书:

  •觉得工作很辛苦或痛苦的人。
  •讨厌每天单调过日子的人。
  •对主管给的评价,感到不满的人。
  •不知道该以什么为目标的人。

  设定目标、编故事,至少能改变你的观点。想创造未来,要凭借的既不是学历、也不是经历,而是故事。据说人一生有70万个小时,只要大家都能学会编故事,享受充分又宝贵的时间,实现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

推荐序一

四个步骤,实践你想要的二十年后

「阅读人」社群主编/郑俊德


  如果我年轻,设想二十年后的我会是意气风发;如果我中年,想像二十年后的我会是享受退休生活;如果我年长,就希望二十年后的我依旧健康、不坐轮椅。

  二十年后的梦在不同年纪都有不同的想像,但以上的推测都是从现在想像未来,很美却不太实际。因为未来有许多变数,所以即使我们怀抱着希望面对,现实却常常举步维艰。这本书的作者告诉你,我们不该只是空喊口号,更应该懂得如何实践你想要的二十年后!

  我想你会问,该怎么做才能让目标实践、想像落地?

  这本书告诉你,要做的是「以终为始」。反过来想像,二十年后的你要成为谁?而现在的你就该做些什么!因为现在决定你的未来,并且因为你的选择而持续累积。

  书中提到四大步骤,帮你更有效率的走在这条实践之路,分别是:了解自己、制定目标、编故事、知彼知己。

  一、了解自己:说出自己的故事,才能赢得认同与机会。
  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透过许多心理测验、天赋分析等认识自己,但事实上是我们假装不认识自己,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的缺点,例如胆小、话多、木讷……。

  这些看似有点糟糕的个性是多数人不想承认的,但如果我们够了解自己,更应该把上述的弱势转为优势。像因为胆小,所以我更懂得团队合作的价值;因为话多,所以我可以透过嘴巴做更多的生意;木讷的个性则让我有更好的观察与分析力。所以当你了解自己,你可以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与认同。

  二、制定目标:拟定梦想才能集中力量,并用数字管理。
  有位创业家曾说过一句话:「宁可有目标的偷懒,也不要没目标的勤奋。」我们被灌输太多关于勤能补拙、努力就能创造机会的口号,但是这世上仍有人不用做太多,却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与财富。其实原因除了拥有富爸爸之外,更重要的差异在于是否设定「目标」!

  当你懂得订目标,才能用最小的力气创造最大的价值,因为你知道哪些事情不该做、不要做、不能做。

  三、编故事:感动的故事为你赢得支持,更使你不忘初衷。
  过去我也不懂该如何编故事,甚至不觉得故事有何重要性,直到我工作后(第一份工作是业务工程师),才知道编个好故事,卖的不是商品,而是自己。说出自己编的故事,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才有更多机会为人服务,所以编故事是信任的基础,而说个好故事则带来价值交换的最大化,因商品的价值与价钱都由你所编的故事决定。
感动的故事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友谊与支持,也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初衷与人生理想的意义!

  四、知彼知己:成就路上会有敌人与朋友,须学会化敌为友。
  当你有所成就,除了依旧有人支持、肯定你之外,也会有人羡慕或嫉妒你,自然而然会区分出谁是朋友或敌人。但更多时候,敌人是自己下的定义,因为没有人会说自己是敌人,他们只是出于羡慕而延伸的情绪反应,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鼓励你要把敌人变成战友,他们可以成为你的激励,甚至点出盲点,这样的竞争也能慢慢培养出三种观察事件的视角,分别是鸟眼、鱼眼、虫眼。鸟眼带来全局的俯瞰能力,鱼眼是解读事件前后因果的流动力,虫眼则是持续往下挖掘更微小的细节。

  最后与大家推荐《二十年后的我,会在哪里?》──一本关于你的人生战略思考书,希望你能从中规画出二十年后的自己,更帮助你莫忘初衷,从现在开始往理想迈进!

推荐序二

编故事,看见二十年后的自己

畅销书作家/律师娘(林静如)


  三年多前,我无意间开始自己人生在求学生涯外的第一篇写作,那时,老公的律师事务所刚设立,我当他的助理,总觉得日复一日的杂务,重复堆叠在我的生活,少了一点灵魂。所以当我开始写作时,就选择用编故事的方式,把心中的种种感想,放在故事中的主角身上。虽然他们的故事不是我的,但我似乎可以看到不同故事里,彷彿真实存在的灵魂。

  像我这样一个结婚几年、孩子几岁大的主妇,扶持着先生的事业,其实说真的,想的也只会是婚姻及家庭,还有最大的生活重心──孩子。因此,我所描述的故事,也是我当时的人生元素:婚姻和法律。

  没想到在网路上发表几篇文章后,有出版社找我出书,我有了半辈子以来从没想过的一个身分──作家。于是,我继续编故事,甚至把自己的际遇写成一本长篇小说。

  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喜欢故事。或许是小时候,我们窝在父母或师长身旁,有着借由听故事看世界的美好回忆,它让我们身心轻松、自我疗癒。甚至,当你把自己的人生当作故事,挫折就化为曲折,也就不至于那么难过。

  我还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艺人,她的演艺生涯因一则新闻事件而受到重大考验,有一位同样身为艺人的好友,告诉她:「妳试着站在二十年后,回头看自己,妳就会觉得,似乎可以更豁达的看待现在所受的苦。」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把自己的人生当故事的方式。

  然而,我们或许可以更积极一点。如果我们从二十年后看现在的自己,你会给什么样的建议?你会告诉自己,放弃吧!还是再努力看看、再忍耐一下,甜美的果实即将送到你的手中?还是你会帮自己做选择,或告诉自己选哪一条路都没有错,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然后快乐不假手他人吗?

  我认为前面描述的都是很棒的主意,因为这都来自于,你看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进一步来说,你甚至可以为了创造二十年后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做决定。如果还没办法,那就先看十年后,真的不行,那就先试着想像五年后的自己。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目标。我们就像小说家,为了剧中的主角想好结局后,再一步步的往回铺路。最好的是,你可以认真的编故事,并写在笔记本中,成为你人生的剧本,好好的诠释它。

  最后你会发现,当布幕一拉开,你就是自己人生剧本中,最有价值的主角。

推荐序三

设目标、说故事,设计自己的人生

社群行销专家/Ryan Wu吴冠宏


  「想像一下,时间快转,场景来到你本人的告别式现场。你希望人们怎么描述你?」在几年前的一场研讨会上,主讲人带着我们做了像这样的练习。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目标设定不同的面貌。准确来说,第一次以「故事」的形式,去理解目标对我的意义。而这样特殊的体验,在阅读这本书时,又重现了一次。

  回想过去十多年,设定目标在我成长的路上,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感受到它的威力,是在准备大学指考的那段时间。当时因为很想考上台大,便无意间使用明确的制定通过点、反推、切割、里程碑等技巧,来设计我的读书计画。

  毕业后,由于一直身为自由工作者(现在流行的斜槓),我更能理解目标设定的重要。因为没人管你,若是连自己都不清楚目的地在哪里,不可能将注意力聚焦在重要的任务上,而且每天的生活一定也是乱七八糟。唯有透过不同週期正确的计画,才能让你在追寻每一个长远的目标时不会慌乱,能够以更平稳的心境,一步步走到终点。

  美国成功学大师史莱芬.柯维(Stephen R. Covey)说过,唯有先确认人生目标,才能引领自己走往正确的方向。「以终为始」这个原则,我学习并实践好一段时间。然而本书让我扎实的用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

  目标设定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妥善的设定,能够触发行动、指引方向、集中注意力、使人成长、提升效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这些元素缺一不可。但在真正要执行时,人们常会遇到各种问题。目标是越大越好吗?太远的事想不到怎么办?要设定几个目标?这类问题往往拖延我们的行动。而这本书,正是这些疑难杂症的最佳解药。

  「只要会说故事,梦想一定能够成真。」本书以「故事」贯穿整本书,透过鲜明的对白,让读者理解什么是目标、为什么要设定以及如何实践目标。以下三个关键,可以让任何人都能拥有实现梦想的能力:

  1. 制定明确的目的。
  2. 利用故事的形式呈现。
  3. 战胜竞争。

  本书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安排大量的「对话」,呈现他所想传达的概念,而对话正是「好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有别于一般讲到目标设定时,通常以大量又生硬的理性论述与条列式整理。作者坚持用故事的形式呈现本书,让读者真正能够借由阅读,学会说故事,进而实现梦想。

  「生活中没有故事,就会变得无趣。」人们喜欢听故事,闲暇时候人们也总是想办法从电视、电影、小说等各种管道,满足自己对故事的欲望。人们也喜欢说故事,三五好友相聚时,大家经常迫不及待的分享最近自己听到、看到、经历到的各种故事。然而,我们似乎把太多的注意力给了别人,却忘了好好设计自己的故事。

  目标设定与说故事,是两个非常强大的工具。透过这本书的提醒,若是能将这两者结合使用,将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阅读完本书后,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将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强大的方法,分享给我所有的学生与听众。也期待各位读者跟着作者一起走过这段旅程后,能够借由听故事,学会说故事;借由说故事,让自己成为故事。




 

图书试读

设定目标没有对与错,想太多会阻碍前进
 
隔天早上,我和以前的我面谈,我说:「怎么样?你有什么目标?」
 
以前的我表情凝重的低着头,接着说:「不好意思,我没办法设定目标。」
 
我一边抑制涌现的怒气和遗憾的心情、一边问:「为什么?」
 
「我越想越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想做的事。」他说出这番话的同时,露出宛如迷失在死巷的表情。
 
我看着那个表情心想:「是啊,如果突然有人叫我拟定理想,我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光想都觉得困难,我可以理解。」
 
可是,昨晚看的那本书这么写着:
 
没办法确定目标的人,可能有下列两种原因:
 
一是想太多。例如制定年度目标会想「今年应该做什么」,可是接着会想到「必须先规画五年后的梦想,才能决定今年要做什么」,最后就会逐渐延伸成「人生目标」。有长期目的当然很好,但想太多会拖延行动,导致迟迟无法实行,所以设定短期目标也可以,像今天要做什么事等。
 
没办法设定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企图制定完美目的」。这会害你深陷在绝对可以实现、和设定完美理想之间的鸿沟里,不断烦恼该怎么调整,最后反而无法实现。其实目标设定概略的轮廓就够了。
 
我本身也是大学毕业后,第一天工作当晚才想到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我希望在40岁之前设立公司、成为社长,这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梦想。为什么是社长?副社长不行吗?还有为什么是40岁?35岁不行吗?你也可以这样自问自答,导出轮廓。
 
制定目的没有标准答案,模煳的概念也没关系,所谓的目标设定就该从自己想做的事情开始。「我想做○○」,设计粗略的形象即可,请试着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付诸实行!
 
「你不用想那么多,粗略的想法就可以了。像你今天想做什么?」
 
「今天吗?嗯……没什么特别想做的,只希望能在晚上9点前回到家。」
 
「为什么?」
 
「为什么?为了看《爱的回旋曲》。」
 
我想起来了。《爱的回旋曲》是当年冬天每週一晚上九点开始播映的偶像剧,听说收视率很高,真令人怀念。
 
「既然如此,就以那个为目标就行了。」
 
「把看偶像剧当成目标吗?」
 
「是啊,这就是制定目标的第一步。」
 
【二十年后的我,会在哪里?──想太多会拖延行动,所以目标应该不完美。】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