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温病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图解温病学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五南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8/09/28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温病学》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其理论基础与治疗方法十分完备,具有高度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
  ․透过图示与表列将《温病学》的药方、脉法及穴道,逐一剖析分类解读,将医药学与生活生命合而为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家雄医师


  1951年生,1980年中医特考及格,现为李家雄中医诊所所长及负责人,台北市体会总会铁人三项协会理事长。

  经历
  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内科医师、中医研所针灸推拿指导老师、各大报章杂志养生专栏执笔、广播节目主讲、日本、新加坡各地巡回演讲中医、养生操、从脸看病等健康主题。

  着作
  《幸福素女经》、《妙用经穴养生DIY》、《从气色看病》、《经络诊治》、《关节诊治》、《十二种要你命的病》、《从脸看男人女人》、《图解内经》、《图解伤寒论》等超过一百本着作,目前仍每日持续不断写作中。
 
图解温病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导 读
药 方 歌 诀
煎 药 与 制 药
服 药
诊 断

第 1 章 病 原 篇
1-1《内经》六元正纪大论、阴阳应象大论、热论、刺志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
1-2《内经》论疾诊尺、热病
1-3《内经》评热病论
1-4《内经》刺热篇
1-5《内经》热论、刺法论、玉版论要篇、平人气象论

第 2 章 上 焦 篇
2-1温病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等九种
2-2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2-3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2-4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桂枝汤;但热不恶寒而渴银翘散。恶风寒,服桂枝汤恶寒解,余病不解,银翘散
2-5太阴风温,辛凉轻剂桑菊饮
2-6太阴温病,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2-7太阴温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
2-8太阴温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
2-9太阴温病,雪梨浆,五汁饮
2-10太阴病,栀子豉汤,瓜蒂散
2-11太阴温病,清营汤去黄连
2-12太阴温病,化斑汤。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参。清宫汤,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
2-13邪入心包,牛黄丸,紫雪丹
2-14温毒,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
2-15温毒外肿,水仙膏,三黄二香散
2-16温毒,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清宫汤
2-17暑温,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2-18中暍清暑益气汤
2-19手太阴暑温新加香薷饮
2-20手太阴暑温,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苍朮汤;生脉散
2-21手太阴暑温,清络饮;清络饮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知母
2-22两太阴暑温,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杏仁
2-23手厥阴暑温,清营汤
2-24手厥阴暑温,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25暑瘵,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
2-26小儿暑痫,清营汤、紫雪丹。大人同法。清营汤中,加钩藤、皮、羚羊角
2-27暑温而宜清,湿温宜温;湿热平等两解之。长夏受暑,过夏发伏暑
2-28太阴伏暑三法六方,银翘白虎生脉
2-29湿温,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
2-30湿温,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煎送至宝丹,紫雪丹。银翘马勃散
2-31太阴湿温,宣痹汤。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
2-32太阳中暍,一物瓜蒂汤
2-33寒湿伤阳,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
2-34温疟白虎加桂枝汤。瘅疟五汁饮
2-35肺疟杏仁汤。心疟加减银翘散;兼秽安宫牛黄丸
2-36秋感燥气,桑杏汤、桑菊饮、沙参麦冬汤、翘荷汤
2-37诸气膹郁,诸痿喘呕,喻氏清燥救肺汤
2-38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属于肺之燥
2-39秋燥之气,杏苏散。桂枝汤小和之
2-40疝瘕痛,桂柴各半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
2-41燥气延入下焦,化症回生丹
2-42老年八脉空虚,复亨丹主之
2-43霹雳散治疝瘕等证,凝寒痼冷积聚

第 3 章 中 焦 篇
3-1阳明温病,白虎汤;大承气汤
3-2阳明温病,减味竹叶石膏汤。小承气汤微和之。小承气汤。牛黄丸, 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3-3阳明温病,小承气汤。牛黄丸,紫雪丹。承气合小陷胸汤
3-4阳明温病,增液汤。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益胃汤
3-5下后,银翘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清燥汤。护胃承气汤微和之。增液汤
3-6阳明温病,下之不通,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间服增液。增液承气汤
3-7下后虚烦不眠,栀子豉汤
3-8阳明温病,黄连黄芩汤、清营汤
3-9阳明斑者,化斑汤。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3-10阳明温病,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
3-11阳明温病,冬地三黄汤
3-12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益胃、增液辈。复脉法
3-13阳明温病,雪梨浆。薄荷末。牛黄丸
3-14阳明暑温,小陷胸汤加枳实。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草加枳实、杏仁。小承气汤各等分
3-15暑温蔓延三焦,三石汤主之。加味清宫汤。紫雪丹与清宫汤
3-16暑温伏暑,杏仁滑石汤
3-17湿之入中焦,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
3-18足太阴寒湿,半苓汤。四苓加厚朴秦皮汤,五苓散。四苓加木瓜草果厚朴汤。草果茵陈汤。茵陈四逆汤。椒附白通汤
3-19阳明寒湿,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广厚
3-20寒湿伤脾胃两阳,苓姜朮桂汤。理中汤。五苓散。四逆汤。桂枝汤小和之。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
3-21干霍乱,蜀椒救中汤,九痛丸。至宝丹与汤药
3-22湿热上焦未清,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三香汤
3-23吸受秽湿,安宫牛黄丸。新制橘皮竹茹汤
3-24三焦湿郁,一加减正气散、二加减正气散、三加减正气散、四加减正气散、五加减正气散
3-25脉缓身痛,黄芩滑石汤
3-26阳明湿温,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草加枳实、生姜
3-27湿痹,宣痹汤。薏苡竹叶散
3-28风暑寒湿,杏仁薏苡汤。加减木防己汤
3-29黄疸,二金汤、茵陈五苓散、杏仁石膏汤
3-30素积劳倦,连翘赤豆饮煎送保和丸
3-31湿甚为热,泻心汤。苍朮白虎汤加草果。草果知母汤
3-32疟伤胃阳,加减人参泻心汤主。麦冬麻仁汤。黄连白芍汤。牛黄丸。露姜饮。加味露姜饮
3-33中焦疟,补中益气汤。青蒿鳖甲汤。小柴胡汤。渴甚去半夏,加栝蒌根。小柴胡加干姜陈皮汤
3-34湿疟,厚朴草果汤
3-35痢疾,四苓合芩芍汤。活人败毒散
3-36滞下已成,加减芩芍汤。泻心汤。滑石藿香汤。五苓散加寒水石
3-37久痢阳明不阖,人参石脂汤。加减附子理中汤。附子粳米汤
3-38疟邪热气,内陷变痢,加减小柴胡汤。加减黄连阿胶汤
3-39气虚下陷,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味白头翁汤
3-40燥伤胃阴,五汁饮,玉竹麦门冬汤。牛乳饮之。玉女煎

第 4 章 下 焦 篇
4-1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脉沉实下之;脉虚大加减复脉汤
4-2温病误表,宜复脉法。中无所主者,救逆汤。热邪深入,或在少阴, 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4-3下后大便溏甚,一甲煎。一甲复脉汤
4-4少阴温病,真阴欲竭,黄连阿胶汤
4-5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
4-6既厥且哕,小定风珠。大定风珠
4-7痉厥神昏,手少阴证未罢,先牛黄紫雪辈;再复脉汤存阴,三甲潜阳
4-8邪气久羁,复脉汤热饮之
4-9时欲漱口不欲咽,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
4-10温病脉濡小桃花汤。脉虚数桃花粥
4-11温病少阴下利,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
4-12妇女温病,经水适来,竹叶玉女煎。护阳和阴汤。加减复脉汤仍用参
4-13热病经水适至,加减桃仁承气汤
4-14温病癒后,半夏汤、半夏桂枝汤、桂枝汤、小建中汤
4-15温病癒后,五汁饮,牛乳饮。益胃,五汁辈
4-16暑邪深入,连梅汤。先紫雪丹,再连梅汤。椒梅汤
4-17暑邪误治,胃口伤残,来复丹
4-18暑邪久热,三才汤。香附旋覆花汤。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
4-19湿之为物在人身也,上焦与肺合,中焦与脾合,下焦与少阴癸水合
4-20湿久不治,伏足少阴,鹿附汤。安肾汤。朮附姜苓汤
4-21先便后血,小肠寒湿,黄土汤。
4-22秋湿内伏,冬寒外加─小青龙汤、小青龙去麻辛
4-23喘咳息促,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上焦加干姜、桂枝, 中焦加枳实、橘皮,下焦加附子、生姜
4-24饮家阴吹,橘半桂苓枳姜汤
4-25暴感寒湿成疝,椒桂汤、大黄附子汤、天台乌药散
4-26湿温久羁,宣清导浊汤。半硫丸
4-27浊湿久留,下注于肛,朮附汤
4-28疟邪久羁,成劳胁有疟母,加味异功汤
4-29疟久不解,胁下成块之疟母,鳖甲煎丸
4-30太阴三疟,温脾汤。少阴三疟,扶阳汤。厥阴三疟,减味乌梅圆法
4-31酒客久痢,茵陈白芷汤。双补汤。加减理阴煎。断下渗湿汤
4-32 下痢无度,桃花汤。久痢,地黄余粮汤
4-33久痢伤肾三神丸。久痢伤阴人参乌
4-34痢久阴阳两伤,参茸汤。乌梅圆。休息痢经年不愈,参芍汤
4-35噤口痢,白头翁汤。加减泻心汤。加味参苓白朮散
4-36噤口痢,胃关肾关不开者,肉苁蓉汤
4-37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三甲复脉汤,定风珠,专翕大生膏

第 5 章 妇 儿 科
5-1热入血室妇女病
5-2情绪有碍
5-3经水不利
5-4腹中诸疾
5-5妊娠养胎
5-6怀身七月
5-7产妇三病
5-8产妇腹痛
5-9产后中风
5-10腹痛生化汤、回生丹、枳实芍药散
5-11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病,从末治之
5-12产后究奇经,补心气,分别虚寒虚热
5-13中焦小建中汤;下焦天根月窟膏
5-14《金匮要略》阴吹四方
5-15儿病疳积与厥逆
5-16小儿痉病(角弓反张)
5-17儿童瘛瘲与癫痫
5-18儿童痘证
5-19儿童斑疹(痘宜温,疹宜凉)
后 记

 

图书序言

1-1《内经》六元正纪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热论、刺志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
 
〈六元正纪大论〉每岁之温,有早暮微盛不等。
 
〈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热论〉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刺志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内经》首章〈上古天真论〉言男女阴精之所以生,所以长,所以枯之理;次章《四气调神大论》论春养生以为夏奉长之地,夏养长以为秋奉收之地,秋养收以为冬奉藏之地,冬养藏以为春奉生之地。盖能藏精者,一切病患皆可却。〈金匮真言论〉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不藏精」三字须活看,不专主「房劳」,一切人事摇动乱其精者皆属之。冬日天气应寒而阳不潜藏,如春日之发洩。不藏精若因下焦虚寒,则宜天根月窟膏或补奇经丸(4-6)。
 
〈六元正纪大论〉气运,原温病之始也。每岁之温,有早暮微盛不等,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相加临而然。温病非伤寒,温病多而伤寒少。盖时和岁稔,天气以宁,民气以和,虽当盛之岁亦微;至于凶荒兵火之后,虽应微之岁亦盛。
 
〈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内心情志放肆于喜怒忧思悲恐惊,肢体放置于风寒暑湿燥热,不知节制调适,必伤生命。
 
〈六元正纪大论〉言司天之病,〈阴阳应象大论〉论人受病之故。伏气为病,如春温、冬咳、温疟;也有不因伏气,而是时令现行之气。此二者,皆理数之常者也。更有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戾气,乃其变也。惟在司命者善察其常变而补救之,《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内经.逆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上医者善于预防疾病,防范于未然。

图书试读

None

图解温病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解温病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解温病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解温病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