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喷饭的谢饭(四版):教会94+2个盲目教导及行为

令人喷饭的谢饭(四版):教会94+2个盲目教导及行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幽默
  • 讽刺
  • 教育
  • 行为心理学
  • 沟通技巧
  • 批判性思维
  • 自我提升
  • 社会观察
  • 文化现象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撇开得救来说,如果信徒从来没有信奉过耶稣,他们可能会对人对己更坦白,甚至活得更有意义。
  ——这样的说话,源于一位基督徒的反思。

  谢饭,在基督教信仰中,是对上帝赐予饮食的感恩,是每餐必备的「仪式」。然而,为何许多信徒在就餐时,绕开这一重要的仪式?而闭目谢饭的信徒,又为何会引人暗暗发笑?带着这样的问题,本书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对教会的94+2个盲目教导行为进行阐述与反思。作者认为,盲目的教导与行为之所以会发生在教会中,是因为神职人员的「三无」:无知、无能、无责任感,甚至利用《圣经》及祈祷来遮盖、强化自己的「三无」。许多看似合理的教导,实际上是隔靴抓痒的套话「官腔」、「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教……

  本书罗列了许多现时教会盛行的行为与现象,用逻辑推理结合实例,互为引证,自成体系。条分缕析,阐明观点之外,作者更希望借此书展开一段讨论。因此,在每一个章节的结尾点名主旨,并安排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作者亦专为此书建立Facebook专页,用以吸纳读者宝贵意见。

本书特色

  ‧来自教会内部的独立反思:坊间不乏批判基督教教会行为的书籍,但大多出自非信徒或离教者之手,而此书出自一名信徒的独立思考。
  ‧直击当下敏感现实之问题: 既然婚前性行为是罪,为何会有信徒一再触犯?认为同性恋是最大的罪,到底是否无知?
  ‧旨在开启发人深省的讨论:作者在发表独立观点的同时,亦欢迎读者提出意见,展开讨论。末尾更以对话方式对可能出现之问题进行回应。
《信仰的迷雾:重思基督教教义与实践中的盲点》 一本直面信仰核心,探寻真理与实践的深度之作 在漫长的信仰历程中,我们常常被既定的教条和习以为常的传统所束缚。我们跟随前人的步伐,继承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导与行为模式。然而,当信仰的火焰需要穿越现实的重重迷雾时,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审视:我们所信奉的,是否真的是福音的真貌?我们所践行的,是否真正体现了基督的爱与真理? 本书并非旨在颠覆既有的信仰根基,而是诚挚地邀请每一位寻求真理的读者,进行一次深刻而必要的自我对话与群体反思。我们深知,教会作为人类组成的团体,难免会沾染上时代的局限、文化的偏见乃至人性的软弱。历史上有太多优秀的教导与实践,但同样存在着那些在无意中被抬高到神圣不可侵犯之地的“传统”,或是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盲点”。 本书的关注焦点: 本书将视角聚焦于当代基督徒群体中普遍存在、却少有人敢于深入剖析的九十四个(或更多)教导与行为上的“盲区”。这些盲点可能隐藏在崇拜的仪式中,可能渗透在日常的道德判断里,也可能潜伏在神学思辨的角落里。 我们不会简单地以“对”或“错”来标签化这些现象,而是力求提供一个基于圣经文本、历史语境与当代社会责任的综合分析框架。我们的目标是:揭示现象背后的驱动力,探究其教义来源,并评估其对个人信仰成长及教会群体健康影响的深远后果。 第一部分:教义的藩篱——我们误解了什么?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那些看似正确,实则可能扭曲了福音核心的教义解读。我们关注的并非基础信条(如三位一体或基督论),而是那些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走入极端的次要教义。 1. 恩典与责任的失衡: 探讨当代社会对“因信称义”的片面理解,如何导致部分信徒陷入道德上的相对主义,或是反过来,将救赎视为一种需要不断通过“属灵功绩”来巩固的契约。我们将剖析“行为论”的幽灵是如何以更隐蔽的方式潜回教会生活,以及如何恢复保罗论证中恩典的彻底解放性。 2. 圣灵经验的量化: 当代教会对于圣灵迹象(如方言、医治、异象)的追求,有时已超越了圣经中记载的界限。本书将辨析圣经中关于圣灵果子与属灵恩赐的真正区别,批判将“属灵经验”等同于“属灵成熟度”的错误导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属灵骄傲和排他性。 3. 末世论的焦虑与逃避: 许多关于末世的教导,在追求“吸引眼球”的过程中,常常被过度戏剧化,甚至被用来进行恐吓式布道。我们将回归圣经原意,探讨基督再来的盼望如何应当导向此刻的公义行动,而非仅仅是等待灾难的降临。我们还会审视那些基于特定时间表而产生的群体性恐慌,以及它们对信徒心智的破坏。 第二部分:实践的异化——我们做错了什么? 信仰的深度,最终要体现在生活的广度与韧性上。本部分聚焦于教会结构、人际关系和外部互动中出现的实践性偏差。 1. 权力的滥用与监督的缺失: 探讨教会领袖权力结构中存在的“神圣光环”效应,如何使得问责制形同虚设。我们将讨论哪些“属灵的服从”口号,实际上掩盖了对权威的盲目顺从,并提出如何在维护尊重的同时,建立健康的权力制衡机制。 2. 群体排他性与文化适应的困境: 教会常常在“分别为圣”与“融入世界”之间摇摆不定。本书将剖析某些教会如何将特定的文化习俗(如服饰、娱乐选择、社会参与度)错误地提升为“属灵标准”,从而无形中将潜在的信徒拒之门外。反思教会应如何以爱心和智慧,在不妥协核心价值的前提下,与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进行有效对话。 3. 事工的效率崇拜: 在当代社会,“事工的规模”和“出席率”常常被错误地等同于上帝的祝福。我们将批判那种以商业化指标来衡量教会健康度的倾向,重新发掘耶稣事工的“低效率”本质——深度陪伴、个体关怀和门徒训练的漫长过程,才是信仰生命成长的真正土壤。 第三部分:回归以基督为中心的视野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将读者从对盲点的过度关注中引导出来,重新聚焦于那唯一不变的磐石——耶稣基督及其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扎实的释经,辨识那些在历史中被附加的复杂解读,回归到福音的简洁性;如何培养一种“受教的谦卑”,即愿意质疑我们最珍视的传统,同时坚守那被明确启示的真理。 本书适合谁? 资深信徒与教会领袖: 帮助您在牧养与教导中,剔除那些无益于真理的“包袱”。 神学学生与教牧同工: 提供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工具箱,用于系统性地评估教义的适用性。 所有对信仰感到困惑或受挫的寻求者: 为您指明一条清晰的路径,指向一个不被人为传统所累的、更加自由和真实的信仰生命。 《信仰的迷雾》 是一次勇敢的旅程。它要求我们放下“我已经知道”的傲慢,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和学者的严谨性,重新审视我们所侍奉的信仰。在这本书中,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沉静的探讨和对真理不懈的追寻。让我们一同努力,使我们的信仰,能够更纯粹、更清晰地映照出基督的光芒。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施诺 (Snow)


  先后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博士学位,现时以股票投机为核心业务,以大学教学为副业。

  施诺由一九八四年起信奉耶稣,是教会的「站着派」,他乐在其中的事奉是聚会接待员,因为站着事奉,可以看到很多人和事,以作反省。他亦是教会的「好友派」,因为在教会里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图书目录

自序 004

第一部分:无知、无能、无责任感 013

第一章 「三无」:无知、无能、无责任感 014
第二章 无底坑 017
第三章 未够班,但又要超速 020
第四章 五种不济的「见证人」 024
第五章 一竹篙是会打倒一船人 028

第二部分:作茧自缚的教导 033
第六章 愚者问得笨 034
第七章 套话「官腔」 038
第八章 「四个属灵定律」的「官腔」 042
第九章 「不问内容,只要结果」的「官腔」 044
第十章 属灵还原论 048
第十一章 「官腔」的起因 051
第十二章 「官腔」的后果 054
第十三章 「雷声大雨点小」的教导 056
第十四章 「雷声大雨点小」的成因 060
第十五章 「看菜吃饭」的教导 064
第十六章 1+4–5+9–4+5–8=2 066
第十七章 从《标竿人生》到「断竿人生」 069
第十八章 从《标竿人生》到《我要安乐死》 074
第十九章 混淆神蹟与机遇事件 076
第二十章 现代人很少见过神蹟 081
第二十一章 颠倒传教与教导的次序 084
第二十二章 以为同性恋是最大的罪 086
第二十三章 对同性恋作信口开河的回应 090
第二十四章 欲逼李安从《断背山》走到《各各他山》 093
第二十五章 我说《十诫》,你做《色‧戒》 096
第二十六章 以气骂人、打还手,骂还口 098
第二十七章 不知道「伤十指不如断一指」 102
第二十八章 藐视心理学 107
第二十九章 令人喷饭的谢饭 111

第三部分:唿唿召召,人多最妙 119
第三十章 「阶级斗争」的唿召 120
第三十一章 「先买后付」的唿召 125
第三十二章 「一公升眼泪」的唿召 129
第三十三章 冤枉魔鬼的唿召 130
第三十四章 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133
第三十五章 吃小亏佔大便宜 135
第三十六章 退而求其次 137

第四部分:不合格的传教 141
第三十七章 用「纸老虎」传教 142
第三十八章 包装已故信徒为「殉道者」 145
第三十九章 奉劝他人不要拼命赚钱 150
第四十章 冤枉富人心灵空虚 153
第四十一章 冤枉非信徒的生活煳涂 155
第四十二章 无中生有的学历 159
第四十三章 狐假虎威的学历 161
第四十四章 借尸还魂的传教 164
第四十五章 扭曲事实的传教 167
第四十六章 说非信徒无知 173
第四十七章 耶稣再临之「慷他人之慨」 175
第四十八章 耶稣再临之「捉姦在床」 177

第五部分:自我中心的苦难 179
第四十九章 「两个以为」的苦难 180
第五十章 决定谁是天灾中的「有辜」人 184
第五十一章 冤枉非信徒自夸 187
第五十二章 以为非信徒不懂面对困难 189
第五十三章 叫受苦的非信徒闭嘴 191

第六部分:被上帝服侍的信徒 195
第五十四章 以为「死了张屠户,就吃混毛猪」 196
第五十五章 建立了「六自」教会 199
第五十六章 误解恩典的「属灵」富婆 204
第五十七章 错误等候上帝 210
第五十八章 生儿育女的特权 215
第五十九章 事业、学业、伸冤等特权 218
第六十章 不明白信徒只有三个特权 223

第七部分:没有人际关系 227
第六十一章 强制性的祈祷 228
第六十二章 把「关心」变成干涉他人内政 229
第六十三章 「只懂做信徒,不懂做人」之理论篇 232
第六十四章 「只懂做信徒,不懂做人」之实践篇 234
第六十五章 自己厌恶的,便以为上帝也厌恶 238
第六十六章 「圣」骚扰非信徒 240
第六十七章 没自信的信徒易失见证 245
第六十八章 没才干来贪爱世界 248

第八部分:恋爱、性爱及Mr. Wrong 253
第六十九章 「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弟兄 254
第七十章 择偶特权之「独居不好」 256
第七十一章 择偶特权之「不可同负一轭」 258
第七十二章 四种「后悔」 262
第七十三章 「宁可做错,不可错过」的弟兄 267
第七十四章 擅长「关门」的弟兄 271
第七十五章 不用安全套的弟兄 274
第七十六章 弟兄的「好奇、征服及回味」 277
第七十七章 罪中之乐 282
第七十八章 谁是教会里的Mr.Wrong? 284

第九部分:付不起的代价 287
第七十九章 代价是「想做、能做、但不做」 288
第八十章 代价是「不想做、能不做、但仍然做」 292
第八十一章 望子成圣,但不知其代价 294
第八十二章 《第一滴血4》 297
第八十三章 「韩国人质」事件 300

第十部分:中产阶级宗教俱乐部 305
第八十四章 只假设耶稣有复活的信徒 306
第八十五章 从「虔诚」到「兇狠」的信徒 310
第八十六章 找错学习榜样 312
第八十七章 输了理便不再「友善」的教会 314
第八十八章 叫人「只仰望上帝,别留意信徒」 317
第八十九章 「保罗变回扫罗」之「视而不见」 320
第九十章 「保罗变回扫罗」之「先君子,后小人」 323
第九十一章 中产阶级宗教俱乐部 325

第十一部分:为甚么你仍是信徒 331
第九十二章 忽略了神职人员的六个强项 332
第九十三章 AQ、谦卑和大象 335
第九十四章 为甚么你仍然是信徒 337

第十二部分:疑问解答 341
第九十五章 本书是「了不得」还是「不得了」 342
第九十六章 对本书十个疑问之回应 349

图书序言

自序

施诺(Snow)


  本书初稿起笔于2006年12月23日早上零时三十分,搁笔于2011年5月26日早上三时三十分。我现在已完成了它,可以回头一看。

  我曾经看过一段非信徒写的文字:“If Christianity were just a silly hobby that made people feel good and harmed no one, it wouldn’t bother me.”为甚么有非信徒认为基督信仰是一种silly hobby?不要以为只有非信徒才这样说,已故张子华牧师曾经慨叹说:「有人说教会是中产阶级的宗教俱乐部。」为甚么是中产阶级?为甚么是俱乐部?宗教俱乐部这个hobby到底是怎样?被喻为「牧师的牧师」的陶恕(Tozer)亦曾说:「基督的福音太常被宣讲成快乐之道,以及心灵平安或稳妥的途径。甚至有些人用圣经来『松弛』自己,视之为一种麻醉剂。」懂得用基督信仰来「松弛」自己,其实是一种不错的 hobby。

  如果你是一名非信徒,看完这本书后,会明白为甚么你的信徒家人、同事及朋友的思维和行为会使你啼笑皆非甚至恼怒。

  如果你是一名信徒或前信徒(离教者),看完这本书后,可能会用以下的说话来描述自己及某些信徒的情况:「撇开得救来说,如果我们由始至终都没有信奉耶稣,可能会对人对己更坦白,活得更有方向及活力。」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这本书会引领我们反思。

  盼神职人员及信徒来个痛快(不是痛苦)把本书读一遍,反思自己的信仰状况。不敲掉盲目教导及行为,群众只会感觉到基督信仰只是一个silly hobby,做不到借着教会,使他人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

  本书共有九十六章。我原来可以把它减至九十章。我是故意做过剩的陈述。原因是教会的盲目教导及行为非常根深蒂固,我只能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在不同的章节重复再重复某些要点,作不断的提示。例如,信徒的「士可杀,不可辱」情意结,会使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辩证基督信仰(见本书第二章),动不动便说非信徒无知(见第四十六章),对「离教者」的网站及书籍视而不见(见第八十九章)。一个「士可杀,不可辱」的要点,便这样被谈到三次。

  在某些章节中,我写下了我预计神职人员的异议及我的回应。这些异议并非凭空想像,无的放矢,而是根据我对神职人员的了解,知道他们必会提出这些异议。其中一个例子是,神职人员认为有良好行为的非信徒是依靠自己的意志,不是依靠耶稣,所以不能作长久的坚持(见第七、十三及五十三章)。这些异议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何谓盲目教导。

  为了保护私隐,除了被我引用的书及网上文章作外,所有人名均会用代号,其工作机构和教会的名字亦会全部保密,尽量减少对人不对事的影响。
 
施诺(Snow) 2011年夏夜香港
 
  读罢本书,欢迎在以下的facebook网址留下你的宝贵意见:www.facebook.com/church96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三无」:无知、无能、无责任感
 
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盲目的教导和行为怎会发生在教会里?难道教会不再敬畏上帝?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三无」开始说起,因为「三无」衍生了盲目的教导及行为。
 
第一「无」是无知。无知大概是指对人和事缺乏智慧及洞察力。对于自己的无知全然一无所知或不接受,是无知的最大害处。例如,信徒和神职人员喜欢引用《圣经》所记载的人和事来解释自己的经历或愿望。《圣经》记载了那么多不同的人和事,信徒和神职人员欲「属灵(虔诚)化」自己的经历或愿望,何患无经文?他们不知不觉地「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宗教经历出来(见第五十五至第五十九章)。
 
第二「无」是无能。无能大概是指缺乏良好的办事能力,直接的说就是没才干。一个无能的人未必无知,他可以知道很多东西,亦可以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只是办起事来笨手笨脚,毫无成果。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没才干时,他也许会自我增值来加强竞争力,不会多找借口,这是做人应有的最基本态度。如果他没信心增值,可能会用「我甘于平淡」这句话来粉饰自己的无能。
 
当信徒和神职人员不接受自己无能的事实时,便会时常劝人不要贪爱世界。他们会说:「我从不追求这世界,因为上帝的恩典对我来说已足够。」了解内情的旁观者听了他们的劝勉只会一笑置之:「即使这些信徒和神职人员尽情贪爱世界,亦不会获得任何名或利。他们并非真心的不贪爱世界,只是害怕失败,因此,宗教信仰便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见第三十四至三十六章、第六十八章)。
 
假设神职人员有能力贪爱世界,但为了上帝给他们的工作甘愿放下自己的慾望,不追求名利,把能力用在教会的传道、辅导及教导工作上,他们才可以顶天立地说:「我从不追求这世界,因为上帝的恩典对我来说已足够。」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光是書名就夠嚇人的了,副標題「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更是直接點出許多我在教會中觀察到的現象,讓我忍不住想深入了解。 畢竟,我們都是帶著一份純真的心來到教會,希望得到生命的餵養和成長,但有時候,卻會被一些不太對勁的「規定」或「習慣」給絆住。 像是,有些教會為了「顯得」更有秩序,會制定很多繁瑣的規定,例如,聚會時手機一定要關機,甚至不能有任何聲響,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屬靈」。 可是,有時候,家人有緊急狀況,或是自己有重要的聯絡,難道就不能處理嗎? 這種僵化的思維,反而讓信仰變得沉重,而不是帶來釋放。 還有,在一些教會活動中,有時候會看到一些「表演性」的服事,例如,有些人為了顯得更熱心,會在事工上過度誇張,甚至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 這種為了「被看見」而做的服事,我覺得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我總覺得,真正的信仰,應該是自然而流露的,是發自內心的愛和恩典,而不是一套僵化的規則或刻意的表現。 所以,我非常好奇,這本書裡頭,到底有哪些「盲目」的教導和行為,會讓人如此「噴飯」?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健康的教會生活,而不是被一些不合時宜的規條所束縛。

评分

《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意思,再看到副標題「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就讓我想起,有時候在教會裡,真的會遇到一些讓你覺得「嗯…這是不是有點奇怪?」的狀況。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持著一顆單純的心去參與教會生活,希望能夠在其中找到屬靈的歸宿,獲得生命的指引。但是,難免會遇到一些,跟我們原本想像的「愛」與「真理」不太一樣的事情。 舉例來說,有時候會聽到一些關於「恩典」的論述,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卻被某些人解讀成「只要禱告就好,不需要付出努力」,這是不是過度簡化了神學的複雜性? 或是,在一些人際互動的場合,會有人以「屬靈」為藉口,來評論、甚至批評別人的選擇,例如,對於別人的工作、婚姻、甚至穿著,都要加上一些「屬靈」的判斷,好像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一樣。 這種將個人的價值觀,包裝成「神的話語」,然後強加在別人身上,我覺得就非常不可取。 我也曾經聽過,有牧者在講道時,不斷地強調「受苦是福」,雖然這句話有其聖經基礎,但如果過度誇大,甚至用來合理化一些不公義的處境,讓受苦的人感到更加無助,那這就變成了一種錯誤的教導了。 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剖析這些「盲目」的教導和行為,並且給予我們一些更清晰的洞見,讓我們能夠在信仰的路上,分辨真偽,並且以一個更成熟、更健康的心態,來面對教會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

哎唷,這本《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名字就很猛!一看封面就覺得有戲,那「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的副標題,更是直接點火,讓我不禁好奇,到底是有多少「盲目」的教導和行為,讓作者都氣到想讓人「噴飯」了? 我平常也是個有在教會走動的人,有時候確實會遇到一些讓我覺得不太對勁,或者說,跟我想像中的「愛」和「真理」有點落差的狀況。 像是有時候,感覺有些牧者講道,內容好像繞來繞去,聽了半天,好像又沒說到重點,反而搞得大家霧裡看花。 或是看到一些教友,在人前一副很屬靈的樣子,但私底下卻是另一套說辭,那種雙重標準,真的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教會裡頭,有時候也難免會有一些人際關係的摩擦,大家講話不夠圓融,或是因為一些小事就意見不合,搞得氣氛很僵。 我常常在想,如果教會真的是耶穌的身體,那應該是充滿愛、包容和智慧的地方,怎麼有時候會出現這些讓人覺得「嗯…」的狀況呢? 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腦袋裡馬上就閃過好多過去在教會遇到的、讓我有點啼笑皆非的場景,真的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啟發,或者至少,讓我對這些「盲目」有更深入的理解,甚至,也許能找到一些解決之道。 畢竟,我們都是帶著一份真心來到教會,希望能夠得到滋養和成長,而不是被一些不合時宜的觀念或做法所困擾。

评分

這本《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的書名,就足以讓身為基督徒的我在心裡劃下一道問號。畢竟,「謝飯」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的是感恩、是謙卑,是領受恩典。但「令人噴飯」,這又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有些謝飯禱告,或是跟謝飯相關的教導,已經到了荒謬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我個人是蠻注重敬拜的儀式感,覺得每次用餐前,能夠安靜下來,回想神所賜予的一切,然後開口感謝,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是,如果這個過程,被某些人刻意扭曲,或是加上了一些不合情理的「規矩」,例如,為了要求某種特定的捐獻,或是為了突顯某種「屬靈」的優越感,而刻意在謝飯禱告時,講一些聽起來很「高深」,但實際上卻是空洞無物,甚至有點離譜的內容,那真的就太讓人傻眼了。 我就曾經聽過,有牧師在帶領謝飯禱告時,把整個餐桌上的菜餚逐一列舉,然後一一為牠們「奉獻」,講到後來,我都有點懷疑,我們到底是在感恩,還是在點菜? 這種過度的形式化,或是把簡單的感恩儀式,變成一種表演,我認為反而會失去謝飯本身該有的意義。 所以,我真的很好奇,這本書裡頭,到底收錄了多少這樣令人「噴飯」的謝飯教導或行為? 我希望它能藉由這些例子,讓我們反思,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謝飯,而不是流於表面,讓人覺得滑稽可笑。

评分

看到《令人噴飯的謝飯》(四版)這個標題,我腦海裡立刻浮現的是,那些在教會裡,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嗯…這合理嗎?」的狀況。尤其提到「教會94+2個盲目教導及行為」,這讓我聯想到,有時候在教會裡,確實會聽到一些讓人覺得「這是聖經怎麼說的?」的論點,但卻被某些人以權威的姿態,強加在大家身上。 像是,有一些關於金錢的教導,總是強調「奉獻越多,祝福越大」,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這是否過於簡化了神對人的愛與恩典? 難道,神對我們的愛,是建立在我們口袋有多少錢的基礎上的嗎? 還有,在一些人際關係上,有時候會聽到一些「屬靈」的建議,像是「如果你被冒犯了,就要原諒,而且不能讓對方知道你被冒犯了,以免破壞關係」,聽起來好像很完美,但實際上,這是否只是壓抑真實的情緒,長期下來,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曾經遇過一位長輩,她總是這樣教導我們,結果她自己卻累積了滿腹委屈,最後爆發出來,對周遭的人都造成了困擾。 這種為了「和諧」而犧牲真誠的教導,我覺得是很值得探討的。 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揭露這些「盲目」的教導,並且提出一些更合乎聖經真理,也更符合人性實際情況的觀點,讓我們能夠在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健康、更扎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