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祷告

灵魂的祷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T. Forsyth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祷告,是心想事成的魔法,还是与神角力的疆场?

  「祷告」可说是基督教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主题。有人借着列举祷告的诸多好处,鼓励信徒多多祷告;有人透过归纳祷告的技巧,帮助信徒操练祷告;更有人教导该如何为某个人、某件事,作出明确而实际的祷告。祷告的作品如此之多,为什么许多伟大的牧者或神学家仍致力于书写这个主题?——特别是在晚年的时候?

  《灵魂的祷告》于一九一六年出版,当时富希士六十八岁。他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巅峰(理性时代),也经历了人类历史的严冬(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如此优秀,竟也如此暴戾,这岂非悖论?有感于时代带来的困惑与茫然,这位神学家企图从信仰的角度化解这些难题。生命的淬鍊让他发现,只有借着祷告、回到基督的十架,才能为此困境找到出路。本书出版后,很快就成为经典,如今一百年即将过去,它仍是许多灵修大师心目中,谈论祷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灵魂的祷告》不仅是祷告之书,更是「三一神之书」。富希士认为,祷告是圣灵引导人检视真我的最重要方式,更是认识三一真神的惟一行动。他笔下的祷告,不会带来徐徐清风,更不是疗伤止痛的灵丹。祷告是角力,是与神真实且亲密交通的疆场。这是灵魂的祷告,而祂喜爱这神圣的争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富希士(P. T. Forsyth, 1848〜1921)


  英国公理会牧师、神学家、十架神学的提倡者。他或许不是华人界熟悉的神学家,但欧美神学界誉他为「巴特之前的巴特式神学家」,卜仁纳(Emil Brunner)更称他是英国最伟大的神学家,地位不容小觑。他的信仰历程可谓「峰回路转」。富希士的神学立场本来近自由神学,致力于审视并批判传统基督教的教导。三十岁时,他的信仰产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富希士「从基督徒成为信奉基督的人,从喜爱上帝之爱的人,成为恩典的接受者」。他不再是自由神学的领导者,而是恩典神学的传道者,十字架更是他一切思想的核心。

  他出生在简朴的苏格兰清教徒家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亚伯丁大学。一八七六年,被按立为传道人,蒙召至西约克郡的希普利镇(Shipley)牧会;一八九六年,于剑桥大学的以马内利学院发表了其最知名的讲章:〈圣父〉,并在一九○一年成为伦敦哈克尼神学院校长(Hackney Theological College, London),直到一九二一年去世。他一生出版了二十五本书,发表的文章超过二百六十篇。近百年后的今天,他的神学思想依旧回应我们的处境,重要性及影响力历久弥新。
 

图书目录

推荐序 / 邓绍光
导读 / 周学信
前言 / 毕德生
一九一六年版序
致瓦德豪斯女士
 
第一章 祷告的内向性
第二章 祷告的自然性
第三章 祷告的道德影响
第四章 祷告的适时性
第五章 祷告的无休止性
第六章 祷告的代替性
第七章 祷告的坚求

图书序言

第一章   祷告的内向性(inwardness
 
写祷告一题是件困难甚至可怕的事,我们都惧怕触碰这个约柜。写这个主题的人,除非花在祷告实践上的工夫更胜于研究祷告的原则,否则不该担此重任。但恩慈的主也许仍旧看重人在探究祷告原则上的努力,因祂自己曾到世上,让「代求」本身成为使人能更明白如何祷告的祷告。人在祷告上所有的进步,皆为神对祷告的应允,也许是我们的祷告,也许是他人的祷告。所有真实的祷告都会带来进步,并增加我们祷告的能力。
 
不祷告是最糟糕的罪。我们常惊异于基督徒所犯下的明显罪恶、罪行,或令人憷目的言行不一,但这些皆是不祷告的结果或惩罚。我们因不寻求神,以致为祂所弃。圣徒的历史使我们看见,他们的失脚是怠忽祷告的结果和责罚。有时他们的生命因在灵命上独行而失了人性。他们离开人群,亦被人群离弃,只因未在祷告中寻得神;他们找到的不过是关于神的想法或感觉。惟有活泼的祷告才能使孤独具有人性,因它大大地引发悲悯之情。惟有信靠基督之神,并与祂交通,我们才能与人调和。
 
我们的自我在神来到时退去,然后与祂一同进入我们心中的空处,而这位父神是我们的弟兄。我们才能看见人在神的爱中、那为神而活的存在本质。当神充满了我们的心,我们会在心中为人腾出的空间,这比人道主义者的心肠都大。祷告团契(fellowship)的行动,事实上,是团契惟一的行动。若不跨越自我和个人的经验,我们甚至无法真正地为自己祷告。但即便我们以「为自己」为祷告的开端,祷告的本质仍将带领我们超越这些,领我们到神、也到人那里。即使是私人的祷告(private prayer),也是共同的祷告(common prayer)──也许正是因为退离了公众的祷告(public prayer)才会如此。
 
由此,不愿祷告便是罪中之罪,且终将以无法祷告收场。这是惩罚──属灵的麻木,或至少是属灵的失语和饥饿。我们不吃灵粮,于是我们踉跄,衰落,死亡。「你必汗流满面才得餬口。」无论是肉体或灵命的劳苦,这句话都是实在的;肉身所需的粮食是如此,生命的灵粮亦然。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