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存亡之秋的艰难决定
面对内忧外患,领袖做出的决策
将影响一个国家乃至全区域的长久发展历史
「我们永远不会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欧洲大陆被纳粹德国佔领、蹂躏,人们闻希特勒色变。荷兰女王出逃、挪威皇室流亡、波兰沦陷、比利时投降,每一天都是让人骇怕的坏消息。英国国会议员们聚集在议会内,人心浮躁,却在商讨国家的安危。你只会听到左、右两派政党隔着议事堂走道叫嚣、指责、生气、讥讽、怒吼,面对国家即将来临的最黑暗时刻,绅士贵族们再也无法忍受主张降和的张伯伦首相的领导了。
上至英国国王,下至对手阵营,没有一方看好可以让英国度过危机的邱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起这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英国首相。其他人只是个追随者,他们不像邱吉尔,很早就开始准备担任领袖。他经常想像自己是能扛起重大责任的角色,并有意识地为此作好各种准备,包括对文字的修饰与掌控。他经常告诉自己可以当一个领导者、一个充满睿智的领袖。邱吉尔从来就不处于权力中心,他的从政生涯有太多的失败例子,人们不相信他也源自于这些令他名声扫地的失败案例。然而,张伯伦的软弱、哈利法克斯的奸险,恰恰对照出这时候的英国,需要一个像邱吉尔这样不畏惧强大及蛮横敌人的人物来领导。
1940年5月10日到6月4日,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邱吉尔在政坛上最高峰的紧绷时刻,他将在这段时间做出影响全球未来政治佈局的决定。在外部,他面对的是希特勒跟他的铁骑步步进逼;内部人人都对他不信任,加上内心那股害怕失败的情绪。邱吉尔,排除万难,他40多年来的准备与奋斗,最后才得以让他说出:「我们将在海上与大洋上战斗;我们将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岛屿,不论要付出何等代价。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降落场战斗;我们永远不会投降」的着名演说,也才得以奠定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邱吉尔成了「世界上一股独立的力量」,拥有比国王还强大的无形力量;当他演说时,也同时为他的人民的热情指引了方向。作者通过历史文献与邱吉尔的文章,把一国之相该有的坚持不懈人格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邱吉尔的坚毅、执着、强悍,使得后世把他的人格特质定义成身为成功人士就该有的条件。但他鲜明的形象,爱酒、抽雪茄、易怒,并无损作者对他的评价与定位,反而凸显出一个成功人物也会有不影响他做出决策的个人缺陷。
本书特色 1. 全书13万字。
2. 轻松易读、章节架构清楚流畅。
3. 作者佈局紧密,很快就带你进入状况,历史彷彿跃出字面,一切就发生在读者的眼前。
诚挚推荐 余杰(旅美华裔作家)
李志德(端传媒总编辑)
汪浩(《意外的国父》作者)
沈旭晖(香港国际关系学者)
周玉蔻(资深媒体人)
胡忠信(资深媒体人)
范世平(台师大政研所教授)
夏珍(风传媒总主笔)
陈雨航(作家、资深出版人)
刘细良(香港时事评论员)
蔡依橙(新思惟国际创办人)
蔡诗萍(着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