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德国弗莱堡(Freiburg i. Br.)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国立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专长领域为现象学、诠释学、近现代日本哲学、日治时期台湾哲学。相关学术着作有〈论洪耀勋「真理论的绝对辩证法」的构想〉(2017)、〈西田几多郎论善与宗教〉(2016)、〈论海德格《存在与时间》中的良知与罪责〉(2016)、〈从西田哲学来看现象学的「超越」问题〉(2016)、〈论西田几多郎「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的逻辑构造〉(2015)、〈从西田哲学来看前期海德格「实存论的独我论」〉(2014)。经典译注:《现象学的观念》(2017)、《西田几多郎哲学选辑第二册》(2016)。
看,新兴宗教的建立往往伴随着超能力、灵术、奇蹟与医疗,据说汤浅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位具有类似「疗癒」(healing)与「神视」(clairvoyant)等等超乎寻常能力的人,后来因「ひとのみち事件」(或译为「人道教团事件」)而连坐入狱,汤浅的父亲虽然后来被释放,但是他所承受的罪一直要到二战结束后,才由美军麦克阿瑟司令部下令解除。这整个教团也于二战后改名PL教,PL是Perfect Liberty的简写,直译为「完全自由教团」。毫无疑问地,父亲对汤浅在宗教与信仰上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汤浅后来自己也跟随着本山博实修过昆达利尼瑜伽(Kundalini Yoga),宗教经验在汤浅的哲学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然而汤浅并不因此而成为一个宣扬非理性经验的神秘主义者,而是保持为一位哲学家。这是因为在笔者看来,体验与直观固然重要,而且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宗教家可以单纯地满足于体验与直观的获得,但是哲学家还要解明这个体验或直观,这是哲学家的课题。而汤浅所进行的工作,确实如长友繁法教授所说,并不是在宗教经验中的个人「经验到什么」(what he experienced),而是「这种经验的意义是什么」(what the experience meant)。也就是说,就理性地「解明」或「拓展」经验的领域这一点来看,让汤浅同时也具有哲学家的身分,而本书正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