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式建筑纪行

台湾日式建筑纪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台湾的日式建筑
和日本的「日式」不太一样?!
4节☛日式老屋导论
12篇☛建筑旅行散文
13回☛建筑手绘笔记
67处☛老屋精选景点
———日本的近代建筑还活在台湾———

 
  『和台湾日式建筑的相遇,对我来说,
  一开始伴随着种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渡邉义孝

  近代台湾日式建筑中,大略分作「官厅、银行、贩售业等大型特殊建筑」、「小规模拟洋风建筑」,以及「和风建筑」,你可能不知道,在台湾的「日式」建筑和日本的「日式」不太一样,甚至让日本人「怀念的街景」,并不在日本,反而在台湾得以再生!

  为了看见更多「和日本不一样的设计」,作者渡邉义孝多次探访台湾,以他阅历无数日本老建筑的眼睛,找寻藏隐藏台湾各个角落的日式老屋——从建筑物外观、大尺度的环境涵构到细部构件做法之异同——他一笔一笔地细细描绘出被誉为「比教科书还详细」的手绘笔记。《台湾日式建筑纪行》首度曝光这些极珍贵的手稿,精选超过六十多处台湾日式老屋、建筑周边旅行地图、专业度破表的平面图,搭配作者生活化的旅游札记和浪漫散文,带我们细细品味在美丽岛上开出奇异花朵的和风建筑。

  母屋/栋木/天秤梁/梁/垂木/书院/床の间/违い棚/縁侧/束/束石/畳/コンクリート布基础/戸袋/押縁下见板/南京下见板/日本瓦/破风板/合掌/陆梁/トラス架构/はなもや/敷桁/ドイツ壁/炼瓦/持ち送り/银杏面/出窓/洗い出し/入母屋/切妻/寄栋/ニコイチ长屋/上げ下げ窓/

  【台湾日式住宅常见的构造和特色】

  ①    洋风双併住宅(二连长屋)
  日本和风双併住宅很多,但拟洋风的表现很少见。

  ②    洋小屋组(西式屋架)
  小规模的建筑也会使用洋小屋组。桁架繁复,屋檐内部复杂化。屋檐内部也会舖板子。

  ③    砖造高基础
  地板架高,比例上延展为纵长方形。地板下方换气口更有设计感。砖造完工。

  ④    角落的出窗
  台湾拟洋风建筑的显着特征。角落多用出窗,给了建筑立面独特的阴影。

  ⑤    地窗状的透气窗
  窗户多,增强了阴影。

  ⑥    尾垂
  日本只在山里看过此类设计,几乎没在洋馆看过。台湾的「妻」上部多设有透气窗,是为了 用尾垂来防雨。

  ⑦    入母屋
  破风较小,呈现东南亚式的外观。洋馆也採用了入母屋。

  ⑧    洋风圆窗、八角窗
  在车站或住宅多用圆窗(牛角窗)。

  ⑨    南京雨淋板
  提高外墙角落的格调。

设计特色

  ☞ 本书装帧设计分作「里与外」两层不同形式的装订方式,借此唿应作者对于在台日式建筑「由里到外」的结构剖析。

  ☞ 特殊裸背线装的书籍本体,覆盖上一层与书背拖勾的封面设计,让读者掀开即可欣赏一本书的背嵴构造,就好像走进日式建筑物看见内里的木造结构、卡榫一般。

  ☞ 本书使用两种纸张,前半半日式建筑论述与游记,使用温润优雅的雪嵩微涂纸,后半手绘笔记篇,则採使用略黄中带有记忆手感的米漫纸。

  ☞ 透过内页不同章节之间的纸质转换,唿应建筑中木造以外的媒材质地(例如石材), 以此结构设计的安排,思考将书籍内容实体化的各种可能。

名人推荐

  凌宗魁 导读|老屋颜工作室、景雅琦 专文推荐


  水瓶子  青田七六文化长 | 老屋颜工作室 台湾老屋专家 | 李清志 建筑师、作家 | 怪奇事物所 所长 | 姚铭伟 薰风季刊主编 | 陈柔缙 作家 | 栖来光 在台日本作家 | 孙启榕 建筑师 | 凌宗魁 国立台湾博物馆规划师 | 张文薰 台大台文所副教授 | 黄丽群 作家 | 景雅琦 建筑师 | 游智维 风尚旅行社总经理 | 詹益忠 建筑师 | 谢哲青 作家、主持人 | 谢佩霓 策展人、艺评家 | 苏睿弼 中区再生基地发起人………………………………………………………一致推荐

  在民间日益自发关注日本时代建筑遗产的氛围下,来自日本的渡邉义孝建筑师,发现台湾还有为数不少的日本时代建筑,他展开深入与广泛程度惊人的造访与探索,让台湾许多专家学者都自叹弗如。——凌宗魁

  多次来台,在旅程中探访一栋栋逐渐被遗忘的日式建筑,从外观装饰到结构分析,皆仔细地被他用手绘与文字载于笔记本,这不仅是珍贵的建筑旅行手册,说是为台湾日式建筑留下重要记录也不为过。——老屋颜工作室

  建筑、构造或是艺术很难用文字清楚说明,过度依赖照相机和摄影机快速纪录,很难品尝老建筑的风味。在亲手绘制的过程中,透过手与眼的协调共用,视觉观察会更仔细、 思绪过泸下,绘制重点就会被呈现。——景雅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渡邉义孝


  1966年生,日本一级建筑师。风组‧渡邉设计室负责人。尾道市立大学兼任讲师,东亚日式住宅研究会会员。NPO法人・尾道空屋再生Project理事,日本民俗建筑学会正会员。活跃在文化资产界,致力于历史建筑调查与老屋活化,所参与的民间公益组织,协助政府和民间单位修复、活化、再利用老屋空间,重新创造价值。自2011年起,多次来台,考察台湾各地近代日式建筑,数量多达数千处,并以手绘笔记的方式纪录建筑特色。

  着有《食风日日~横断亚洲旅行日记》(日经BP社),合着有《自建/创造家的自由》(旅行人)、《小镇再造的空屋活用术》(建筑资料研究社)、《认识亚塞拜然的六十七章》(明石书店),《台湾日式建筑纪行》为首次与日本以外出版社共同企划,海外首发的着作。

审订者简介

凌宗魁


  毕业于中原大学建筑系、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曾任职于财团法人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中原大学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等,现任职于国立台湾博物馆。着有《图解台湾近代经典公共建筑》、《Brick Taiwan:积木台湾经典建筑,用乐高积木打造43个古蹟与地标》、《纸上明治村:消失的台湾经典建筑》、《纸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台湾经典建筑》、《福尔摩沙的西洋建筑想像》等。

译者简介

高彩雯


  台湾大学中文系、中文所毕业,东京大学亚洲文化専攻博士课程修毕。现为中日文译者,有时写专栏。喜爱文史、散步与猫咪。译有《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与台湾交错的时空之旅》(幸福文化)、《跟猫咪快乐同居》(启动文化)、《幸福为何是哲学的问题呢?》(麦田),共着《现代日本的形成:空间与时间穿越的旅程》(远足文化)。译稿赐教及工作联系:looky.kao@gmail.com
 

图书目录

☛台湾日式建筑散步地图

☛导读 深情而专业的近代建筑探索旅程    凌宗魁
☛推荐序 最熟悉的地方往往最容易忽略    老屋颜工作室
☛推荐序 手绘建筑图的魅力 景雅琦
☛译者序 用建筑专业掌握台湾特色的一流纪录 高彩雯

☛序   我为什么会迷上台湾日式建筑?

☛第1章   所谓台湾「日式建筑」,到底是什么?

台湾日式建筑的源流与特色

第1回   台湾日式建筑的种类
第2回   日本近代建筑流派
第3回   台湾和日本的「日式」,这里不一样!
第4回   在美丽岛上开出花朵的种子〜和风元素和台湾风土的影响

☛第2章   台湾日式建筑散步

第1回   潮骚吹拂的记忆——西部海线老车站
第2回   友人分享的宝藏——佳里邮便局
第3回   彷徨行路中的遇见——去台中看日式建筑
第4回   与百年前职人的邂逅——山佳车站
第5回   日式住宅再生——台北青田街老树下
第6回   缘份牵起的道路——台南咖啡馆
第7回   历史建筑与孩子的共同记忆——台南新东国小
第8回   还诸天地的美——金山的望海洋楼
第9回   竞彩夺艳的都市之美——新竹旧城散步小剧场
第10回 巨大工厂的第二春——花莲在发生的事
第11回   静谧的音阶——追寻「洋小屋组」的美丽
第12回   日本时代的记忆——活证人的叙述

☛第3章   台湾日式建筑手绘日记

第1回   陈茂通宅周边——都会中的温暖结界
第2回   新竹新埔——因为真而产生的美
第3回   桃园富冈——旅行没有正确答案
第4回   朴子清木屋——侯孝贤电影场景般的事件
第5回   北投淡水金山——想把这份热情「外带」回日本
第6回   佳里及周边——街区历史的楔子
第7回   松山疗养院——所长宿舍平面图首度公开
第8回   金华街台大——倾听「凝冻的音乐」
第9回   花莲——不为人知的日式建筑宝库
第10回   二水竹山——新旧共存的奇蹟
第11回   嘉义里港——刻画台湾近现代历史记忆的洋楼
第12回   旗山美浓——机缘总藏在偶然之中
第13回   台北——高密度的建筑杰作

☛附录:台湾日式建筑地点资讯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