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右派 我是独派

我是右派 我是独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反共党反中国反统一反左胶  独树一帜的右派兼独派论述
  逃离中国后的真实告白  坚定的人生思想之养成


  余杰,美籍华裔作家。他长期批判中国专制政权与习近平的帝制集权,并支持中国各地的独立运动与台湾独立运动,二○○四年与刘晓波等共同起草中国年度人权报告,并多次入选「最具影响力的百名华人公共知识份子」名单,但于二○一○年十月起遭到中国公安非法软禁数月及酷刑折磨,二○一二年出走美国,流亡海外的中国知识份子。

  余杰自从年少时《火与冰》开出对中国文化批判的第一枪后,后续的二十载人生中,他皆是子弹上膛的状态,他不仅挑战政治禁忌,而且捍卫宗教信仰自由,走上异议份子之路的余杰,更是让中国政府警戒。而余杰也反覆省思至今人生中的知识与信仰,认定他之所以成为坚定的右派与独派的关键,皆因历经过四次脱胎换骨式的蜕变。而本书中,有最完整且系统性的自我剖析记录,完整披露出余杰人生思想脉络的滋养成分。

  本书分为二部,上卷「我是右派」中,余杰详述自身的成长过程与人格养成,从十六岁时经历了六四大屠杀的震撼后,正式成为反对共产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成人后接触到电视纪录片《河殇》以及与刘晓波交游十年,更成为批判中国专制传统和民族主义的「全盘西化论者」,并获得「世界人」的胸襟和视野。离开中国前接触到圣经,从而认罪悔改重生得救,归入耶稣基督的名下,成为「全然败坏的罪人」,深入对公共神学的思考,进而成为基督徒中的「喀尔文主义者」。

  下卷「我是独派」中,余杰论证出四川能够独立于中国之外,再次迎向蜀国人的骄傲。而他也以右派保守自由主义者的身分,大力鼓吹与支持图博、东突厥斯坦、南蒙古、香港以及台湾独立运动。

  余杰更有鉴于日本「脱亚入欧」的成功,提倡中国与台湾都需要一场「脱亚入欧」式的文艺复兴,来达成「去中国化」的未来。以及也对「文化中国」与「政治中国」,各提出了三重解构,不仅能斩断中国儒家的酱缸文化,更能让中国的归中国,「非中国」的归「非中国」。

  本书是华语世界第一本完整论述右派与独派融会贯通的思想观念的着述,为台湾、香港及华人社群认识、理解并形成「右独」之知识群体和政治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石。

名家推荐

  宋泽莱  二○一三国家文艺奖得主
  李筱峰  台北教育大学台文所名誉教授
  曾昭明  中国天朝主义批判研究者
  汪浩   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自由撰稿人

  专文推荐
  何清涟  旅美经济学者、中国问题专家
  李怡   香港写作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余杰/中国异议作家

  
  一九七三年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政治评论家、散文作家、历史学者及人权捍卫者。先后出版四十多本着作,多次入选「最具影响力的百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名单,并获颁「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公民勇气奖」等奖项。
  
  二○○四年,余杰与刘晓波等共同起草中国年度人权报告,遭北京警方拘押。二○一○年十月,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作为刘晓波亲密友人的余杰被非法软禁数月,进而遭到黑头套绑架、酷刑折磨至昏死。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携妻儿出走美国。
  
  近年来,余杰定居华盛顿郊区,创办「亚太宗教自由与民主化研究所」,致力于宗教信仰自由与公民社会等议题的研究。同时,任美国「自由亚洲电台」、「民主中国」网站、「纵览中国」网站以及台湾《民报》、《新头壳》等媒体的专栏作家。
  
  二○一三年秋,余杰完成《中国教父习近平》一书,全面批判习近平政权。香港出版人姚文田因计划出版此书,被中国秘密警察诱骗到深圳,以莫须有的走私罪判刑十年。此后,历尽种种艰难险阻,该书先后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引起轰动效应。两年后又完成续集《走向帝制:习近平与他的中国梦》,以丰富的材料、独到的分析和锐利的文字,将习近平和中共独裁政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一个坚定的右派和独派是如何养成的? ◎何清涟(旅美作家、经济学者)
超脱深层意识的自白  ◎李怡(香港写作人)
 
序篇 逃离中国
「被旅游」:最荒谬的当代汉语词汇
最后一次回到无比陌生的故乡
再见:祖国抑或地狱?
 
【上卷──我是右派】
第一章 一个出生在小店主之家的孩子
小店主是天生的自由市场经济论者
我的公立学校和外公的私立学校
我赶上了八○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尾声
 
第二章 从「六四」屠杀到北大「失业生」
惊悚的枪声从收音机中传来
一位启蒙老师和三本启蒙书籍
在死水微澜的北大寻求真理
「不自由撰稿人」:我为什么一毕业就失业?
 
第三章 我的保守主义知识谱系
再思「五四」:从陈独秀到胡适,从鲁迅到周作人
台湾脉络:殷海光、夏道平、张灏
中国脉络:顾准、林昭、杨小凯
西方脉络:埃德蒙.伯克、艾茵.兰德、奈波尔
 
第四章 我是如何成为基督徒及喀尔文主义者的?
我原来是一个「全然败坏」、「无药可救」的罪人
潘霍华在中国:家庭教会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生命共同体
基督徒的反抗:喀尔文主义与公共神学
 
第五章 一切分歧都是价值观的分歧:保守主义者对十个关键社会议题的回答
保守主义者为何反对福利国家?
保守主义者为何反对政府管制经济?
保守主义者为何反对国家垄断教育?
保守主义者为何支持强大的国防力量?
保守主义者为何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
保守主义者为何反对妇女自由堕胎?
保守主义者为何支持死刑?
保守主义者为何支持持枪权?
保守主义者为何反对非法移民?
保守主义者为何支持政教分立,而不是政教分离?
 
第六章 「我的保守主义」不是「他们的保守主义」
从严复到蒋庆,从新儒家到鹅湖学派:保守儒家传统是保守主义吗?
法国传统、德国传统,甘地、索忍尼辛:英美传统和基督新教之外有保守主义吗?
C.S.路易斯与法兰西斯.薛华:有清教徒精神的英美保守主义典范
 
第七章 被左派定义的右派,其实是极左派
义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是「隐藏的左派」
西班牙、葡萄牙与中南美独裁政权是「变形的左派」
中国国民党是「残次的左派」
 
第八章  反对左派是当务之急
「左胶」是当代华语中的最佳发明
此「右」非彼「右」,此「左」非彼「左」:不同语境下的左右之争
认贼作父的毛派及其「新教父」刘小枫
指鹿为马的新左派及其「带头大哥」汪晖
 
第九章 没有基督教保守主义,中国无法完成民主转型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基督教在政治领域的缺席
中国海内外民主运动的「冰冻」状态
让基督教保守主义像光一样照亮反对运动
 
【下卷──我是独派】
第十章 我是四川人,我是蜀国人
大饥荒与三崃工程:大一统阴影下四川的浩劫
三星堆文明既早于也优于中原文明
「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蜀汉时代
军阀割据并非暗无天日,联省自治未能开花结果
 
第十一章 我是蒙古人,我支持南蒙古独立
蒙古后裔「铁改余姓」的传奇故事
北蒙古终成共和国,南蒙古沦为殖民地
摆脱中国史,从内亚史乃至世界史的视角看蒙古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退场,台湾国唿之欲出
破除三重「台湾幻象」:国民党的台湾、中华民国的台湾、中国文化的台湾
冻独是死路,独立是活路
「左独」为何纷纷走向「左统」?
吴明益不是中国人,我们都不是中国人
 
第十三章 川普时代的美、中、台「三国演义」
对台湾最不友善的是欧巴马,对台湾最友善的是川普
台湾:不是美国的棋子,而是印太的钥匙
川蔡通话:台湾命运出现转机
川普的新印太战略及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第十四章 西藏与新疆:离开中国才有活路
达赖喇嘛的「中间道路」是一条光荣荆棘路
藏青会的独立之路是另外一个选项
是中国「新的疆土」,还是维吾尔人的集中营?
东突厥斯坦如何民主建国?
 
第十五章 香港:从雨伞革命到本土崛起
不再轻信「民主回归」,与「土共」和「港奸」贴身肉搏
新加坡能独立,香港也能独立
以南方视角和海洋文明打造香港的核心价值
 
第十六章 中国与台湾都需要一场「脱亚入欧美」式的文艺复兴
强制学习文言文是为了培养奴才
「去中国化」的要旨在于「去中国文化」
日本为什么不过农历春节:日本「脱亚入欧」成功的启示
 
第十七章 釜底抽薪:对「文化中国」的三重解构
以黄文雄之「儒祸」理论破除儒家伦理道德及政治哲学
以刘晓波「三百年殖民地」之说破除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和意识形态
以柏杨「酱缸文化」的概念破除作为凖宗教的中国历史神话
 
第十八章 愚公移山:对「政治中国」的三重解构
第一重解构:中国的归中国,「非中国」的归「非中国」
第二重解构:「中国本部」转型为「诸亚独联体」
第三重解构:「北方及中原的中国」转型为「诸夏联邦」或「诸夏邦联」
 
附录一 回忆是美好的,又是痛楚的——我们与余杰的十年交往 ◎丁子霖、蒋培坤(天安门母亲运动发起人)
附录二 流亡者的平静与不安 ◎冼丽婷(香港苹果日报特约记者)

图书序言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退场,台湾国唿之欲出
 
最终而言,台湾人民最应依靠的是他们的民主制度之品质。若是制度是以扭曲反映出来的全民意志做为决策根据,由少数人定调而得不到主流支持,却又硬做决定,则一定不利。过度依赖美国,以及有瑕疵的政府制度,都不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经过变化多端的历史之后,让我们期望台湾人民能得到他们真正应得到的政治制度及未来前途。──卜睿哲(Richard C. Bush)
 
中学时代,我的台湾想像是由一群台湾作家和音乐人共同塑造的:柏杨、李敖、龙应台、陈映真、郑愁予、林海音、白先勇、李昂、蔡志忠、邓丽君、侯德健、郑智化、罗大佑、张雨生、蔡琴……那里有碧海蓝天,有外婆的澎湖湾,有云雾缭绕的妈祖庙,有牯岭街书街,有阿里山和日月潭。总之,那里是一处非常「文艺」的地方。不过,那时我还分不清「中国民国」跟「台湾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认同。
 
我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是在二○○七年三月:应陆委会邀请、由《印刻》文学杂志安排,参加「两岸作家高峰论坛」。在短短数天里,我走访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并在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成功大学与数百名师生面对面地交流。在美丽岛上,我发现了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华人世界(华人是一个暂时使用的称唿,不一定准确,因为很多台湾人属于南岛民族),更发现这个国度正在朝着民主自由的光明之路稳步前行。
 
我第二次访问台湾,是参加台湾民主基金会「人权讲座」。这一次,是我单独一人访台,台湾民主基金会安排一位同仁全程陪同我的参访。访问项目大都由我自行拟定,再由民主基金会帮助联络参访的地点和人物,如到宜兰访问林义雄,参观台北的殷海光故居、郑南榕纪念馆等。这一趟,我更脚踏实地地看到在地的、草根的台湾。
 
二○一二年,我离开中国、旅居美国之后,每年都到台湾访问两三个月。太阳花学运那一年,我赶上了一个小尾巴,看到了民主运动深入人心的动人场景;更因着撰写「台湾民主地图」系列作品,得以走遍台湾的每一个县市──我先后去过一百多个乡镇,以及大部分外岛,极少有中国背景的知识人走过台湾这么多地方。几年下来,我认识了上千位台湾友人,台湾朋友比中国朋友还多,台湾成了让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