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为何令人遍体鳞伤?
到底情感挫折来自童年阴影,或是源于社会与文化结构的影响?
跟着知名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斯一层一层探索现代爱情产业链,找出让我们创鉅痛深的真相。
爱情痛苦的经验非常普遍,几乎可以说是人类集体共通的经验。情伤创造一大票专家,驱策出版业、电视、无数媒体产业持续运转。正因为整个社会认为痛苦是个人精神史的体现,相信诉说与认识自我具有疗效,「自助」产业才会如此欣欣向荣,并将感情煎熬的矛头转到自我的私密史,以及自我形塑的能力上。
面对现代亲密关系产生的疑难杂症,《为什么爱让人受伤?》企图切换分析的角度:问题的症结不在失能的童年,不在个人自觉不足,而在社会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已构成现代人自我与认同的基本架构了。
作者伊娃‧易洛斯想告诉大家:爱情是被具体社会关系形塑和创造的!爱情在市场内流通,市场内充满相互竞争、地位不对等的行动者;某些人较有能力界定被爱的条件,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资格被爱。
社会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痛苦的集体表现形式,不过对寻常精神痛苦却相对轻忽。这是由于社会学为了避免蹚个人主义和精神分析这一潭浑水,不太愿意涉足情感方面的痛苦,毕竟那被视为临床心理学之骨干。可是,社会学若想跟得上时代,就无法回避这一块,势必得面对、探索可充分反映近现代自我脆弱性的情感。因为,自我脆弱易伤,有其制度性原因,也有情感层面的因素,而爱情正是这样一种情感。
爱情痛苦,不是旁枝末节,也不是看起来比较严肃的痛苦型态的附庸。《为什么爱让人受伤?》揭开现代爱情产业链的真相,证实了爱情痛苦可具体呈现现代性自我无能为力的困境和样貌。
国际媒体专家一致推荐 不参考这本书,没有人可以讨论爱情。──德国《时代週报》(Die Zeit)
一本大胆、发人深省的书!──《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伊娃•易洛斯向我们展示了最亲密的感受的深刻社会性质,从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情感舆图。──萝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着有《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
切中现代情感状态的核心,是解析社会权力以及性与爱的意义必不可少的一本书。──季特林(Todd Gitlin),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着有《给青年行动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