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21世纪

儒家思想在21世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幸福的来源是什么?
财富会带来幸福吗?
个人利益如何与社会利益一致?
世界如何才能永续发展?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应维持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原则。每个人遵守伦理,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会得到和谐与安定。

  工业革命带领世界经济进入现代成长时代。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扩充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挑战社会的规范和秩序;国家追求经济成长,导致资源耗竭,地球暖化,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失衡,世界发展走向难以持续的边缘。这是资本主义成长经济和西方民主政治一切问题和弊端的根源,也是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课题。

  前台大校长、经济学者孙震以专业经济学的背景结合深厚的国学素养,从儒家和西方经济学经典中撷取菁华,相互印证,为儒家思想在 21 世纪的贡献归纳出五大重点:      

  ★ 人生必须知所节制
  ★ 义必须在利的前面
  ★ 责任必须与权利平衡
  ★ 儒家伦理应纳入企业经营之中
  ★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
  
  为了全民恆久的幸福,作者唿吁:现代成长需要加入儒家伦理,世界才会在和谐中永续发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孙震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获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经济学博士。历任台大经济系教授、台大校长、国防部长、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元智大学远东经济讲座教授等职。现为台大名誉教授、台大经济研究学术基金会董事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着作甚丰,2000年至今,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思想的现代使命》《世事蹉跎成白首》《世界经济走向何方?点亮儒学的明灯!》《现代经济成长与传统儒学》《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人生的探索与选择》《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经济发展的伦理基础》《理当如此》《人生在世》《台湾经济自由化的历程》《时还读我书》《台湾发展知识经济之路》等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个人、社会与伦理──人生的选择与追求
一、人生的追求
二、儒家的价值观
三、亚当.史密斯的美德论
四、人生的幸福方程式
五、个人、社会与伦理
 
第二章|中华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一、儒家思想的兴起
二、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
三、乱世、宗教与人生
四、唐宋时期的儒家复兴
 
第三章|走出世界经济的困局──儒家伦理的现代经济使命
一、技术进步与经济成长
二、进入现代成长时代
三、现代成长时代的危机
四、儒家伦理的现代经济使命
 
第四章|社会和谐与经济进步──儒家思想与世界永续发展
一、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二、儒家伦理及其社会支援体系
三、现代成长时代的经济、社会与人际关系
四、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伦理关怀
五、世界经济发展走向难以持续的边缘
六、儒家思想与世界永续发展
 
第五章|行仁道的强者──儒家君子的现代使命
一、儒家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弃政从商的典型
三、从重农轻商到儒商兴起
四、儒家君子才是企业家的理想人格
 
第六章|企业家的经济任务与社会责任──创造价值,维护公义
一、企业与企业家
二、什么是生产?
三、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四、当前企业家面临的挑战
 

图书序言

第一章| 个人、社会与伦理──人生的选择与追求
 
一、人生的追求
 
人因为有欲望而产生需要,需要的满足产生效用(utility),效用产生价值(value)。价值有固有价值(intrinsic value)和工具价值(instrumental value)之别。固有价值亦称内在价值,就是人的内心真正在乎想要的东西,也是最后要追求的东西,因此是人生所追求的终极目的(ultimate end);工具价值是达到终极目的的手段,手段因为达到目的而有价值,因此只是中间目的(intermediate end)。
 
英国的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认为,固有价值就是我们从所得到的事物、或所达到的目的中得到的满足感,也就是喜悦(pleasure);喜悦的反面是痛苦(pain)。在边沁的理论中,喜悦和痛苦可以计算,喜悦减痛苦得到「净喜悦」(net pleasure)或「净痛苦」(net pain)。一种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后果加在一起,如果是净喜悦,就是好行为,如果是净痛苦,就是不好的行为。
 
边沁之后英国另外一位哲学家,也是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以幸福(happiness)代替边沁的喜悦。边沁理论中的喜悦可以计算,但幸福不能计算;喜悦是一时的,幸福是一生的。
 
人生追求幸福,而终极目的的达成或固有价值的实现,为一切幸福的来源。社会追求的目的则是社会上最大多数人最大的幸福。
 
二、儒家的价值观
 
孟子认为人之性善。怎么知道人之性善呢?孟子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憷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篇》)
 
我们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掉到井里,都会产生惊恐悲悯之心,不是因为我们想要结交小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想要在乡党朋友之间博取好名声,也不是因为不喜欢小孩子发出来的声音,而是完全出于内心自然的反应。
 
孟子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篇》)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