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近代糖业史,看资本主义脉络下的两面刃
砂糖自15世纪以降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起,即成为世界商品,深刻地影响世界各地近现代史的形成并塑造成今日世界的样貌。台湾也因为砂糖而初登世界史的舞台,其重要性直至1960年代历久不衰。二战结束前日本的近代制糖业以台湾为生产基地,亦不脱此历史脉络。
本书就日治初期台湾近代制糖业成立过程,以「充分条件」论述自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起台湾制糖业的发轫,至1860年代台湾开港所出现的发展,再以「必要条件」说明日本幕末开港所引致的砂糖进口贸易赤字,在如何的历史情境下,转变成促成甲午战后台湾近代制糖业的发展。
日治初期在台湾所成立的机械制糖业,虽然拥有相应的资本及生产技术,但在原料方面,却难以驾驭二百余年来在台湾落地生根并成长的小农经济。制糖会社虽依存于台湾总督府糖业政策,而在原料的取得上获得相当程度的成功,但这些政策也成为制糖会社的发展瓶颈,使日治时期的台湾制糖业始终无法独立于国家权力运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