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国家转型面面观

东欧国家转型面面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东欧
  • 转型
  • 政治
  • 经济
  • 社会
  • 历史
  • 后冷战
  • 地缘政治
  • 比较政治
  • 国际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东欧前共党国家在迈向民主改革的历程,尽管其间或有程度不一的困境,然而这种朝向「欧洲化」的和平演变,实为二十世纪人类史不可抹灭的一页,其重要性足以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相互辉映。

  本书所集结的文章为作者针对1989年东欧共党政权体制瓦解的观察,从1989年1月到2012年,前后二十多年发表于国内与香港各大主要报纸的评论,对于东欧国家在专制体制转型为民主政体时,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境作了分析与探讨。
 
探寻人类文明的边界:一部关于古代文明兴衰的宏大叙事 书名:失落的辉煌: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与古埃及的文明图景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度挖掘并系统梳理古代近东三大核心文明——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以及古埃及文明——从其起源、发展、鼎盛直至最终衰落与消亡过程的重量级学术著作。它不仅是对这些人类早期文明遗迹的考古学和历史学考察,更是一次对人类社会组织、技术创新、宗教信仰、政治结构及文化遗产的全面审视。 第一编:两河的摇篮——文明的勃兴与冲突(美索不达米亚) 本书的开篇将焦点聚焦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月湾”,探究苏美尔城邦如何在公元前四千纪早期,凭藉灌溉农业的突破,率先跨入城市文明的门槛。我们细致剖析了乌鲁克、乌尔等早期城市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形态,阐释了楔形文字的诞生如何成为人类信息记录史上的一次革命。 随后,叙事线索转向了国家形态的演变。阿卡德帝国萨尔贡大帝的统一尝试,标志着区域性政治实体的出现。接下来的章节着重分析了古巴比伦时期汉谟拉比法典的深远意义——它不仅是早期成文法典的典范,更是对社会秩序与王权合法性的深刻定义。我们审视了卡西特人、亚述帝国的崛起,特别是亚述人以其高效的军事机器和残暴的统治手段,如何将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力拓展至地中海东岸。最后的“新巴比伦”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宏伟工程与巴比伦之囚,为这一古老文明画上了短暂而绚烂的句号。本书致力于揭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内部矛盾:持续的城邦战争、水利系统的维护成本,以及其对外部游牧民族的防御困境,如何最终导致了其在波斯帝国崛起前的式微。 第二编:尼罗河的馈赠——永恒的秩序与法老的统治(古埃及) 古埃及,一个被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塑造的独特文明。本书用大量篇幅探讨了古王国时期金字塔建造背后的社会动员能力、资源调配机制以及神权政治的根基。我们超越了对法老陵墓的表面赞叹,深入分析了“玛特”(Ma'at,宇宙秩序与正义)这一核心概念如何渗透到埃及的法律、道德和行政体系之中。 中王国的稳定与知识的传播,以及第二中间期的混乱,为我们研究国家权力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张力提供了鲜活案例。真正的突破在于对新王国时期的剖析。从图特摩斯三世的军事扩张到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阿吞神一神论的短暂实验),再到图坦卡蒙的恢复秩序,本书描绘了一幅法老集权下,宗教、军事和官僚体系如何精密运作的图景。我们尤其关注了埃及的文字系统——圣书体的复杂性对知识阶层的固化作用,以及它如何成为维系庞大帝国运转的关键工具。本书还探讨了古埃及在医药学、天文学和工程技术上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与他们对“永生”的执着追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编:未解之谜——印度河畔的静默王国(哈拉帕文明) 本书在对成熟的近东文明进行深入分析后,将目光投向了印度河平原上同期发生的、却又迥异其趣的哈拉帕文明(包括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这一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惊人的城市规划:标准的砖块尺寸、完善的排水系统、城市的功能分区,以及缺乏明显的宏伟宫殿或大型神庙。 本书详细考察了这些城市如何运作在一种似乎“去中心化”的统治结构下。我们讨论了尚未完全破译的印章文字,并基于考古证据,推测其社会可能依赖于强大的商业精英和一套高度规范化的度量衡系统来维持社会统一。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相比,哈拉帕文明的政治和宗教表征异常低调,这种“静默”是权力真空,还是一种高度成熟的集体治理模式? 最后,本书聚焦于哈拉帕文明的衰落。气候变化(季风模式的改变)、河流路径的变迁,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压力,共同导致了公元前1800年前后,这些宏大城市体系的系统性崩溃,留下了至今仍困扰考古学界的巨大谜团。 结语:古代文明的共同遗产与差异化轨迹 本书的结论部分超越了对单个文明的描述,旨在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分析了三大文明在应对农业扩张、社会分化、对外交流和环境压力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美索不达米亚的动态与分裂,埃及的保守与连续,以及印度河文明的标准化与突然隐退,为理解人类文明在不同地理和社会约束下的无限可能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这部著作是为所有对人类文明的最初智慧与最终命运深感兴趣的读者而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洪茂雄


  1940年生于嘉义县东石乡围潭村,1963年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世新大学前身)毕业,1967~1968年间就读德国闵斯特大学,1969~1979年间在慕尼黑大学主修东欧历史、国际政治与汉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1980年回国服务,历任世新专校副教授兼学务长,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国际共党研究组副召集人、第一所所长、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南华大学欧洲研究所兼任教授等职,2007年获聘南华大学讲座教授。

  主要着作:《社会主义国际之研究》、《东欧国情分析与我国对外关系》、《东欧变貌》、《东欧国家共党的崩溃》、《戈巴契夫评传》、《东欧诸国史》、《南斯拉夫史-巴尔干国家的合与分》、《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形势解析》(主编)、《罗马尼亚史-在列强夹缝中求发展的国家》、《波兰史-谱写悲壮乐章的民族》等书。
 

图书目录

新世纪智库丛书总序 vii
推荐序 xi
序言 xv
作者简介 xvii

第一篇 导论
1. 苏联为何要撤军东欧 1
2. 东欧变革的特点 3
3. 欧洲冷战结束的标志 5
4. 「悲剧的波兰」不能光靠「英雄本色」! 7
5. 华沙起义五十週年回响 9
6. 俄国式的门罗主义 11
7. 欧安会能使欧洲更安全吗? 14
8. 1994年东欧情势的回顾与展望 17
9. 北约也将扮演「绿色和平」角色 19
10. 叶尔辛和华里沙黯淡前途 21
11. 联合国与北约威信尽失 24
12. 东欧经验 谈二次政党轮替要件 26
13. 悖离正义的「席哈克主义」 28
14. 欧盟东扩的新契机 30
15. 波兰双胞胎传奇 32
16. 党报 没人抱抱 34

第二篇 东欧各国转型的势头
1. 波兰为什么「解严」? 37
2. 波兰工人:东欧民主运动的先驱 40
3. 东欧民主化的趋势:一个新的「匈牙利模式」? 44
4. 波兰政局新动向 47
5. 东欧改革橱窗:匈牙利再扩大改革门缝 50
6. 东欧民主化之路:波兰模式 53
7.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之比较 56
8. 波兰民主化的困局 59
9. 波兰政局的危机与转机 61
10. 东欧国家的「难民问题」之争 64
11. 匈牙利 民主化 放异彩 68
12. 匈牙利革了共产党的命 70
13. 匈、波两国民主化的比较 73
14. 东欧民主化 不会走回头路 76
15. 民主洪流冲破欧共专制罗网 81
16. 捷克「布拉格之冬」宣告落幕(上) 85
17. 捷克「布拉格之冬」宣告落幕(下) 87
18. 罗马尼亚革命的启示 89
19. 罗马尼亚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91
20. 如何因应东欧变革 94
21. 立陶宛「独」而不「立」 99
22. 东欧「非共化」的势头来临 101
23. 波兰大选反映对资本主义的憧憬 104
24. 东欧左派势力回潮 107
25. 波海三国独立进程坎坷 109
26. 教宗若望保禄与东欧 112
27. 东欧国家改革前景 114
28. 波兰改革经验:「休克疗法」 116
29. 俄罗斯黑帮坐大 118
30. 波兰政治危机再起 120
31. 华里沙会再度蝉连总统吗? 123
32. 波兰总统选举反映什么讯息 126
33. 共产党的新幽灵又在东欧徘徊吗? 129
34. 捷克改革令人刮目相看 132
35. 评析东欧国家的新情势 134
36. 屋顶理论的幻灭 137
37. 乌、罗两国总统大选比较 139
38. 爱沙尼亚反共抗俄 142

第三篇 东德转型的经验
1. 东西德与美苏限武谈判 145
2. 克宫权力转移与东西德之关系 147
3. 华沙公约三十年 149
4. 北约外长会议议而未决 151
5. 法德军事合作各方瞩目 153
6. 困扰西德政府的间谍案 155
7. 两德关系发展进程 157
8. 东德难民潮的背景及意义 159
9. 东德走向改革之路 163
10. 东德领导人更替背景与未来动向 166
11. 东西德统一问题面面观 170
12. 德国统一何去何从 173
13. 评析东德首次自由选举 175
14. 德国统一进程的启示 178
15. 试析两岸统一折衷方案:一国两区一体 180
16. 东西德结束对抗迈向合作 183
17. 前东德共党「劫后」余生 185
18. 东西方由「冷战」到「冷和」 187
19. 换人做做看 中间路线抬头 189
20. 我们亟需对「统合」说清楚、讲明白 192
21. 冷观旧政权遗孽价值错乱 195
22. 前东德国安部机密档案展览 198
23. 德国大选观察 201
24. 东西德 统不堪言 203
25. 且看两德七二共识 204

第四篇 巴尔干风云变色
1. 巴尔干局势仍不乐观 207
2. 波黑塞裔铤而走险 209
3. 塞尔维亚民族将何去何从 211
4. 巴尔干另一回合民族纠纷 213
5. 波斯尼亚政府军能扭转劣势吗? 216
6. 波黑问题考验欧洲人的能耐 218
7. 波黑危机反映什么讯息 220
8. 卡特能带给波斯尼亚和平吗? 222
9. 巴尔干战火会再度升高吗? 224
10. 波士尼亚多灾多难 226
11. 巴尔干战事何时休 228
12. 联合国在波黑饱尝苦果 230
13. 谁是波黑「人质危机」的赢家 233
14. 错综难解的波黑危机 235
15. 波黑战况几时休? 237
16. 克罗地亚动向备受瞩目 240
17. 波黑内战会有转机吗? 242
18. 波黑内战给世人什么教训? 244
19. 巴尔干局势的转折 246
20. 从马其顿宪法看台马建交 248
21. 巴尔干半岛的新形势 250
22. 科索伏战火燎原 人道援助列首务 254
23. 中国该记取科索伏战争的教训 257
24. 南斯拉夫共党的领导危机 260
25. 观测马其顿总统大选动向 263
26. 马其顿总统大选与台马关系 265
27. 马其顿总统选情反映的讯息 269
28. 南斯拉夫有解体危机 272
29. 驳斥马其顿前驻美大使的歪论 274
30. 南斯拉夫能变,中国也能变吗? 276
31. 科索沃的独立意志 279
32. 科索沃独立 值得借镜 281
33. 波黑一国两区vs.台湾一国两「欺」 283

图书序言

序言

  1980年作者在西德慕尼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返国,回到母校世新大学服务;随后,转到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工作直到退休。东欧区域研究乃是作者长期以来最感兴趣并时时关注的领域,1989年东欧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前后,作者多次赴东欧国家实地观察与收集资料,对前共党政权和平演变的感受最深。

  中东欧前共党国家在迈向民主改革的历程,尽管其间或有程度不一的困境,然而这种朝向「欧洲化」的和平演变,实为二十世纪人类史不可抹灭的一页,其重要性足以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相互辉映。

  本书所集结的文章为作者针对1989年东欧共党政权体制瓦解的观察,从1989年1月到2012年,前后二十多年发表于国内与香港各大主要报纸的评论,对于东欧国家在专制体制转型为民主政体时,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境作了分析与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欧国家与台湾自二次大战后的发展有着许多雷同之处,如何协助国人了解中东欧民主化的意义,进而强化台湾主体意识的建立与增进维护民主自由体制的决心,是本书出版的主要目的。许多比台湾更晚摆脱专制集权统治的中东欧国家,在民主自由与人权普世价值的潮流下,他们矢志追求并落实转型正义,昔日专制体制下官员对人民基本权利的迫害,陆续接受到司法的追究与应有的制裁,使得各国皆能逐步且稳定地迈向「欧洲化」之途。反观台湾脱离威权统治至今已超过二十多年,由于许多威权时代当局者对人民的迫害行为,并未得到应有的正视与裁罚,使得转型正义未能具体落实,对台湾民主政治与国家朝向正常化发展存在着重大缺憾。

  其次,自二次大战结束后,中东欧各国受到前苏联政权的控制沦为附庸国的地位,因而中东欧各国人民在争取自由的同时,亦是在抵抗外来强权对其国家的箝制。虽然抗争初期一再受到苏联军队的血腥镇压,但是中东欧各国民众不畏牺牲,争取独立自主的国格并与争取自由的行动分进合击,终能掌握契机,一举在1989年的中东欧变局中,对内不但成功推翻国内共党长期以来的一党专政,对外也彻底挣脱前苏联的外来控制,进一步确保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相较于中东欧各国,台湾政治的民主化与本土化以后,虽然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已不再受到一党专政的控制,台湾主体意识在此期间也日益增长,但是威权统治的遗绪犹存,使得台湾国家主体意识的建立仍是障碍重重。

  这本「东欧国家转型面面观」得以出版问世,作者首先要感谢的是台湾新世纪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陈隆志教授的大力支持,陈教授以毕生之力追求台湾成为独立正常的国家并创立台湾新世纪文教基金会,为台湾人民国际地位的尊严及自由人权幸福持续戮力打拚,令人尊敬。对于本书能够列入台湾新世纪文教基金会「新世纪智库丛书」之一,作者深感荣幸。其次,也要感谢台湾新世纪文教基金会的编辑团队特别是基金会副执行长苏芳谊先生及办公室主任陈雪琴小姐,全权负责打字、校对与编辑等繁杂的工作,他们专业又敬业的态度,使得本书内容的遗漏或误植之处降到最小程度,特致诚挚的敬意。作者过去在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多年同事陈文贤教授帮本书写了推荐序,亦在此一应致谢。此外,内人对于本书出版的支持及许许多多的协助,作者也想借此机会表示最深的感谢。

洪茂雄
2019年3月
于万隆寓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都充满了独特性,尤其是在经历过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之后,东欧国家的转型过程更是引人深思。这本书的标题《东欧国家转型面面观》让我觉得,它很有可能是一本能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审视这一历史时期的著作。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在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所采取的策略差异,以及这些策略最终带来的不同结果。例如,有些国家可能选择了更为激进的市场化改革,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更为谨慎。这些选择背后,一定有其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转型是相对平稳的,而有些则伴随着激烈的社会动荡。此外,我也很好奇,在经济转型的大潮中,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医疗体系是否也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又如何影响了社会阶层结构和民众的福祉。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转型”的普适性规律,又或者提醒我们,每一个国家的故事都是不可复制的?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入的洞见。

评分

收到这本《东欧国家转型面面观》,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那些曾经神秘而遥远的国度的画面。我记得小时候,电视里经常播放关于柏林墙倒塌、苏东剧变的新闻,那是一种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转折点。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它会不会深入探讨东欧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文化层面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特别想了解,那些曾经统一的、集中的计划经济是如何瓦解,然后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的。这个过程必然充满了挑战,例如失业率的飙升、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社会秩序的重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不同国家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也对转型过程中,东欧国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复兴以及与西方的关系演变等议题非常感兴趣。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清晰地勾勒出,在巨大的历史洪流中,东欧国家是如何找寻自身定位,并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扮演角色的?我对这本书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

《东欧国家转型面面观》这个书名,让我感觉这是一本非常扎实、会深入探讨细节的作品。我一直以来都对东欧,特别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历史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想知道,那些曾经与我们政治、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国家,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了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揭示,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那些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其实蕴藏着多少复杂的博弈、多少艰难的选择?例如,私有化进程是怎样进行的?国有资产是如何分配的?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权力寻租、腐败等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分析东欧各国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遇到的共性挑战,比如如何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如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加剧的民族主义情绪。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宏大的转型如何在微观层面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福利的变迁。这本书如果能让我对“转型”这个概念有更立体的认识,我将非常满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意思,那种复古的、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那些曾经被铁幕隔开的遥远国度。我一直对冷战后的东欧变化充满好奇,毕竟那是一段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电视新闻里反复出现的、充满戏剧性的时代。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就觉得它很可能触及到我一直想了解的那些核心问题:那些曾经社会主义的国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市场经济,又是如何在新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定位的?我最关心的,其实是这些转型过程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是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普遍的富裕,还是伴随着阵痛与不确定?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一些国家的社会结构、文化认同在剧烈变迁中的应对?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而不只是枯燥的理论分析。毕竟,历史的进程最终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书写的,而他们的故事,往往比宏大的叙事更能打动人,也更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复杂的政治经济变迁背后的深层原因。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转型”这个词,有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看到那个时代里,人性的光辉与挣扎。

评分

这套书的书名《东欧国家转型面面观》勾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作为一位对历史和地缘政治有着极大关注的读者,我一直对冷战结束后,那些曾经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它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层面所经历的深刻变革感到好奇。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国家如何在民主化进程中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如何克服苏联解体带来的冲击,如何融入欧洲大家庭的详细阐述。我相信,成功的转型背后必然伴随着无数的挑战与机遇,而失败的案例也同样具有警示意义。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国家案例分析,比如波兰的“休克疗法”效果如何,捷克的转型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匈牙利和东德(在统一后)又面临了哪些特有的难题。这些具体的细节,往往比笼统的概括更能让我们理解转型的复杂性。此外,我也对这些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影响深感兴趣,例如民族主义的兴起,新旧意识形态的碰撞,以及这些变化对普通民众生活方式、价值观带来的冲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东欧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巨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