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

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創世紀
  • 舊約
  • 聖經注釋
  • 研經
  • 聖經研究
  • 神學
  • 基督教
  • 啓示錄
  • 聖經導讀
  • 信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創世紀》介紹瞭幾個貫穿整部聖經的主題。首先是神聖因果律,即一切的發生都是神祇的作為;其次是建立人神之間的關係;再來是古代說故事的方法,用以錶達其信念和價值。

  《創世紀》的故事由三大部分所組成。第一大部分是上古史:敘述宇宙和人類起源的故事(創一~十一);第二大部分是聖祖們的故事(創十二~卅六);第三大部分集中若瑟身上(創卅七~五十)。然而,閱讀《創世紀》時,要記得我們同時看到兩個不同的曆史時代﹕故事所描寫的時代,以及寫作這故事的時代。書中記載的每一段曆史或故事,反映瞭人們對以往所發生事情的瞭解,也反映齣他們寫作當時的背景及關切。

  本書在上述觀點下,逐章逐節詮釋《創世紀》經文,最後並附有「小盤石聖經研讀課程」,對個人或團體查經,都提供瞭最新也最佳的讀經指南。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的書籍的簡介,但內容不會涉及該書的任何實際內容。 --- 書名: 《聖經綜覽:從創世到啟示的宏觀視野》 作者: 李文德 教授 齣版社: 磐石文創 齣版日期: 2023年10月 ISBN: 978-986-5712-88-3 內容簡介 《聖經綜覽:從創世到啟示的宏觀視野》旨在提供一個全麵而連貫的視角,引領讀者穿越整部聖經六十六捲書的歷史長河與神學脈絡。本書並非針對某一特定書捲的深入探討,而是著重於建立一個宏大的結構性理解,使讀者能夠掌握聖經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信息流動,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深入學習與應用。 本書的結構依循聖經的編排順序,分為六大闆塊,每個闆塊都聚焦於聖經歷史進程中的關鍵時期和主題轉摺點。 第一部:律法與開端——以色列的奠基(摩西五經與約書亞記) 本部分將聚焦於聖經的初始階段,探討上帝如何藉由律法與約的建立,塑造早期的以色列群體。我們將審視早期敘事中關於宇宙起源、人類墮落、洪水浩劫,以及亞伯拉罕之約的建立。本章節著重於理解律法(妥拉)在古代近東文化背景下的獨特性,以及其作為指引以色列人信仰與生活實踐的基礎性角色。探討將涵蓋律法中關於祭祀、聖潔、社群治理的原則,為後續先知書與歷史書的倫理基礎提供對照。 第二部:從君王到分裂——聖約的考驗(歷史書捲) 第二部深入探討以色列在獲得應許之地後,從士師時代過渡到君主製的歷史進程。重點將放在權力結構的演變、大衛之約的確立,以及後續分裂王國時期所麵臨的內外部挑戰。我們將分析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中展現的忠誠與背棄的循環,這些歷史記載不僅是政治興衰史,更是神人關係中信實與悖逆的深刻例證。本部分旨在揭示,無論是君王或百姓,皆無法憑藉自身力量維護與上帝的約定。 第三部:心靈的吶喊與預言的甦醒(先知書) 先知書捲是上帝對其選民發齣警醒與呼召的聲音。本章節不作單一先知個案分析,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整閤的預言群體,探討他們共同關注的核心議題:社會公義、宗教虛偽以及對彌賽亞的期盼。我們將比較不同時代先知(如以賽亞、耶利米、小先知書群)所麵對的特定情境,並歸納其核心信息,即悔改的必要性與上帝審判的必然性,同時穿插著救贖恩典的應許。 第四部:智慧與詩歌的沉思(智慧文學與詩篇) 此部分將引導讀者進入聖經中關於人生命本質的深刻反思。詩篇作為以色列的禱告與讚美集,其內容涵蓋瞭從極度哀慟到全然頌讚的各種情感光譜。智慧文學(如約伯記、箴言、傳道書)則探討瞭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理解苦難、追求美德與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本書將分析這些文學體裁如何共同構建一種基於敬畏上帝的生命觀。 第五部:新約的轉摺——道成肉身的救贖(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本書的核心轉摺點在於耶穌基督的生平、事工、受死與復活。本部分將描繪四福音書如何共同呈現「道成肉身」的神聖奧秘,並強調耶穌對舊約應許的實現。緊接著,使徒行傳將被視為從耶路撒冷嚮地極擴展的教會誕生與初期增長史,展示瞭聖靈在建立普世教會中的關鍵作用。此部分著重於福音信息如何超越猶太民族的界限,嚮外邦人展開。 第六部:信徒的生活與末世的盼望(書信與啟示錄) 最後一部分聚焦於早期教會的教義建立與未來觀。書信部分(保羅書信與普通書信)將被視為對初期信徒在信仰實踐、神學認識和倫理生活上麵臨挑戰的實用指南。我們將歸納齣關於因信稱義、教會論、末世論等核心教義的基礎論述。啟示錄則被定位為在歷史高壓下,對基督最終得勝的確信與盼望的文學錶達,提供一種在當代睏境中堅定持守信仰的視角。 本書特點 宏觀結構梳理: 摒棄碎片化閱讀,提供清晰的時間軸與主題連貫性。 主題對照分析: 幫助讀者在舊約與新約之間建立起穩固的救贖歷史連結。 文學體裁識別: 介紹不同書捲的文學特質(如律法、歷史、詩歌、先知、書信),有助於正確解讀。 適用對象: 適閤神學院學生、牧者、以及渴望全麵理解聖經架構的普通讀者。 本書旨在成為讀者進入聖經知識殿堂的堅固地基,為更深入的特定文本研究鋪平道路。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V   輔大神學叢書「活水專輯係列」序
Vii  初譯者感言(趙怡德)
X   審訂者的話(鬍國楨)
Xvi  聖經新舊約各捲名稱及其簡稱對照錶
 
1  《創世紀》導言
11  壹、上古史(一 1~十一 28)
13  一、第一個創世故事(一 1~二 4a)
18  二、第二個創世故事(二 4b~三 24)
25  三、亞當後代的故事(四 1~五 22)
30  四、洪水的故事(六 1~九 17)
36  五、洪水之後的人類(九 18~十一 28)
41  貳、聖祖史(一):亞巴郎故事全集(十一 29~廿五 18)
43  一、亞巴郎濛召(十一 29~十三 18)
51  二、給亞巴郎的許諾(十四 1~十五 21)
59  三、依市瑪耳誕生(十六 1~16)
63  四、天主與亞巴郎訂立盟約(十七 1~十八 15)
69  五、索多瑪的毀滅(十八 16~十九 38)
76  六、依撒格誕生(廿 1~廿一 34)
82  七、天主試探亞巴郎(廿二 1~廿三 20)
90  八、亞巴郎的最後任務(廿四 1~廿五 18)
99  參、聖祖史(二):雅各伯故事全集(廿五 19~卅六 43)
101 一、厄撒烏與雅各伯(廿五 19~28)
104 二、依撒格與阿彼默肋客(廿六 1~35)
109 三、依撒格祝福雅各伯(廿七 1~廿八 9)
115 四、雅各伯娶妻生子(廿八 10~卅 24)
123 五、雅各伯啓程迴鄉(卅 25~卅二 3)
132 六、雅各伯與厄撒烏兄弟重逢(卅二 4~卅三 20)
138 七、狄納在捨根(卅四 1~31)
143 八、雅各伯定居客納罕(卅五 1~29)
149 九、厄撒烏後代的祖譜(卅六 1~43)
153 肆、聖祖史(三):若瑟故事全集(卅七 1~五十 26)
155 一、若瑟被賣為奴(卅七 1~36)
162 二、猶大與媳婦塔瑪爾(卅八 1~30)
167 三、若瑟在埃及漸居高位(卅九 1~四一 53)
177 四、若瑟試探其兄弟(四二 1~四四 34)
189 五、雅各伯移居埃及(四五 1~四七 27)
199 六、雅各伯祝諸子(四七 28~四八 22)
203 七、雅各伯最後日子的故事(四九 1~五十 26)
211 總結語
213 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
219 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創世紀研經指南

 

圖書序言

審訂者的話

舊約是以色列人對自己曆史的信仰反省


  聖經,尤其舊約文本,本人不主張像一些基要派基督徒一樣,逢人就給一本,讓他沒有任何準備就開始閱讀。要讀懂舊約,應先瞭解它是一本怎麼樣的書。

  舊約是以色列民族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

  為基督徒來說,「聖經」就是「新約正典綱目」及「舊約 正典綱目」兩套叢書的閤訂本。「正典綱目」(canon)這個詞 來自希臘文,意思是「一根棒」或「一把尺」,它有固定的長 度,可以用來當作測量的工具。這個字常以寓意的方式使用,指的是「準繩」,亦即「判斷事物的是非標準」。所以,為基督徒來說,「新、舊約正典綱目」之中的各書捲,就是我們基督徒用來做為生活準繩的標準參考書。其實,基督徒稱為「舊 約正典綱目」的這一套叢書,猶太教人士也稱之為「經典的正典綱目」,這套叢書分三類:妥拉、先知、文集。

  猶太教是以色列民族的傳統宗教,所以,我們稱為「舊約聖經」的這一套叢書,就是以色列民族所講自己民族在曆史中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藉以作為其子民的生活準則。所謂「以色列民族」,就是從主前十一世紀晚期正式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王國開始,直到主曆 70 年耶路撒冷城被羅馬帝國軍隊毀滅為止,這段期間一直都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這個族群的名字。

  其實,以色列民族原本並沒有這樣一套做為生活準則的「經典的正典綱目」叢書。他們之所以會開始編寫這套叢書的關鍵,是主前六世紀初發生的那起悲劇性曆史事件:猶大王國被巴比倫帝國消滅瞭,菁英分子被擄到巴比倫去瞭。整個以色列民族因此就要從這個世界上完全消失瞭,這難道就是受到天主祝福選民的決定性命運嗎?
 
  以色列建國

  巴勒斯坦地區,約在主前 1250~1030 年這段期間,散居著一些小支派的部落,在有需要的時候常常結盟起來,推舉一位「共主」(《思高聖經》稱「民長」,《和閤聖經》稱「士師」)領導他們共同抵禦外侮。

  這是很鬆散的支派部落聯盟,彼此間的內聚力並不很強。 到瞭主前十一世紀中晚期,他們意識到他們需要組織一個更強而有力的中央領導政權,於是於主前 1030 年共同推舉本雅明支派的撒烏耳為君王,在基耳加耳為他傅油,正式成立瞭以色列王國。這是以色列民族正式建國的開始。
 
  天主許諾達味後裔永世為王

  之後,達味在主前 1010 年取得瞭南部猶大支派的王位,並於 1003 年聯閤南北共十二支派,組成全以色列統一的王國,並把國都遷到耶路撒冷。達味的兒子撒羅滿繼續把這個國傢治理得很富強,一度他們的疆域遠達美索布達米亞地區的幼發拉底河。這時,他們非常自負,甚至認為自己是天主特彆祝福的子民,天主並且許諾這個王朝將存在直到永遠,不論如何,天主都一定會祝福達味後裔永世為王。

  可是,撒羅滿死後,統一的王國於主前 922 年分裂瞭,分彆成立北國以色列及南國猶大。
 
  北國以色列滅亡後的反省

  隨著國際情勢的演變,兩百年後,主前 722 年,超強的新帝國亞述軍隊摧毀瞭北國以色列。

  這是以色列民族遭遇的第一次政治大災難,北方的以色列國滅亡瞭,大部分的菁英分子都遭到放逐,離開瞭巴勒斯坦地區。沒有遭到放逐的一部分菁英分子,逃難來到南國,他們反省為什麼受到天主祝福的民族會有這樣的結果。他們得到的結論是:天主的許諾是有條件的。他們編寫齣瞭《申命紀》述說 這樣的理念:強調天主的許諾是否能得到滿全,是要看以色列子民對梅瑟所頒布「法律」的忠信持守程度。之所以遭到放逐 流浪的大災難,不是天主放棄瞭以色列;相反的,是以色列背棄瞭天主,沒有遵守天主頒布的法律,這是天主給的懲罰。

  其實,稍早的先知(亞毛斯、歐瑟亞、第一依撒意亞)已經有瞭 類似的言論,不斷強調天主子民要施行仁愛,遵行天主的法律。

  北國以色列滅亡瞭,南國猶大子民逃過一劫,至此他們更相信:天主許諾達味後裔的王國,就是南國猶大,耶路撒冷城享有天主特彆的保護,其中所興建的聖殿永遠不會被毀。
 
  南國猶大滅亡後的反省

  可是,國際情勢又有瞭很大的變化,巴比倫帝國取代亞述 成瞭世界的新強權。結果,主前 586 年,南國也滅亡瞭,耶路撒冷城及聖殿都被毀瞭,菁英分子也遭放逐流浪去瞭,達味後 裔再也不能為王瞭?

  這一次的政治大災難發生的前後,耶肋米亞先知重申《申 命紀》的精義,嚮猶大子民宣告說:你們沒有好好遵守原先梅 瑟在西乃山訂立的「舊盟約」,巴比倫是天主的工具,是來懲 罰你們這不忠信的國度;然而,天主的懲罰並非最後一句話: 天主要懲罰,也會復原,祂會再次帶領以色列子民迴到這塊福地,重修聖殿,並與他們訂立「新盟約」。被放逐在異邦的厄 則剋耳先知,也用瞭類似的理念來解釋這次的大災難,肯定天 主祝福並許諾的以色列不會就此消失無蹤,必會再度復興,會有新的耶路撒冷聖城。
 
  同時,有心人士收集瞭以色列南北兩國政府保存的曆史檔案,順著《申命紀》傳承的宗教理念,編纂齣《若蘇厄書》、《民長紀》、《撒慕爾紀》、《列王紀》這一套「申命紀曆史」。這即是以色列子民最早在對天主有堅定信德的光照下,述說自己民族曆史的裏程碑。
 
  以色列民族編纂自己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

  「申命紀曆史」可能是在主前 538 年放逐結束、迴歸耶路 撒冷這幾年內編寫完成的。這套曆史主要是將收集到的有關君王事蹟的政府官方檔案資料,加以整編詮釋。當然,這些政府官方檔案資料中,也包括有政府史官編輯成冊的民間傳說故 事,這類的檔案資料也被編纂齣瞭《創世紀》、《齣榖紀》、《肋未紀》、《戶籍紀》等書,並把早已存在的《申命紀》連 結起來,被後來的猶太教尊為天主啓示給以色列的「妥拉」, 也就是基督宗教所稱的「梅瑟五書」,就是厄斯德拉嚮民眾宣讀的「上主命以色列當遵守的《梅瑟法律書》」(厄下八 1)。

  這期間,有心人士不隻收集官方文件編成「申命紀曆史」 及「梅瑟五書」,他們同時也收集被保留下來的各先知神諭及宣講,編寫成「後期先知書」(「申命紀曆史」被稱作「前期先知書」)。 至此,猶太「經典的正典綱目」中的「妥拉」和「先知」兩類 作品大緻已經編寫完成瞭。至於「文集」類的作品,大約是從這時開始收集編寫的,有些要到主前第二世紀纔完成。
 
  顯然,舊約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由口傳資料漸漸收集,變成文字資料,最後經過信仰反省,而編輯成書。以「妥拉」這套叢書為例,就有「雅威典」、「厄羅亨典」、「申命紀派」、「司祭本」等不同源流(參閱:本書 4~7 頁,作者的導言)。這是以色列民族所講自己民族在曆史中與天主交往的標準故事。因而,舊約經文的涵義非常豐富,有史料發生時的意義,也有編輯者反省後所賦予的意義。研經若同時能注意各個層麵的特質,讀起來纔會有意義,也會很有趣。
 
鬍國楨

《創世紀》導言

  《創世紀》是一個關於肇始的故事﹕宇宙的肇始、人類的肇始、歡樂與痛苦的肇始、成功與失敗的肇始。這部書著重於 天主跟人的關係,也著重於人跟其他人的關係。這些主題在原則上很簡單,但在我們生活中卻時常很復雜。《創世紀》的主題雖然是普世皆通的,但是因為它的背景及風格屬於古代近東,使它變得復雜。在我們開始看本書之前,以下這幾點介紹能促進我們對《創世紀》的瞭解。

  主題

  《創世紀》介紹瞭幾個貫穿整部聖經的主題。首先是神聖因果律。古代人相信一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是神祇的作為。古代以色列人相信唯一的真神,祂的名字是「上主」,或「自(有者」「I AM」:齣三 14)。他們相信這位主導一切事情發生的真神特彆眷顧以色列人。人們認為這人神之間的關係是必要的,不僅適用於人神之間,也適用於人們彼此之間的往來。

  建立人神之間的關係,牽涉到天主和受造物之間設立界限的重要性,包括與人類、以及各種受造物之間的界限。這界限包括瞭各受造物之間的正確關係,也包括瞭人類與天主之間的正確關係。此外,界限又捲入土地及擁有土地的話題。最後,與建立關係之主題密不可分的,是許諾及祝福的主題。造物主允諾祂不會忘記任何受造物,還會照顧他們,即使在受造物多方麵破壞瞭神聖界限之後,祂還是會忠信於祂的諾言。
 
  古代說故事的方法

  另一個重要的話題,是古代人們利用說故事的方法來錶達他們的信念和價值。現在我們記錄一件事的時候,力求細節正確,例如這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在什麼地方、有哪些人、他們說瞭什麼話、做瞭什麼事;然後我們試著用這些細節來詮釋我們所記錄的事件。但在古代,迴憶往事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人們對於曆史事件記錄的細節是否精確,並不在意,更重要的 是探索其中的意義。這纔是他們說故事的目的。

  這種傳達訊息方式對不識字的文化是非常理想的,因為能 讀能寫的人很少,大傢都靠口耳相傳。他們用人們易懂的方式, 把這些事件的寓意從故事中展現齣來,讓他們的聽眾記得,以便日後能傳給子孫。事實上,我們會注意到整部《創世紀》中,有些事件齣現瞭不止一次,每次描寫的重心和強調的重點又都不同。這些不同的記錄都留存下來,因為他們使整件事更富有意義,也把人神的關係以及人們彼此的關係繪齣一幅更完整的圖畫。
 
  古代近東的平行記載

  有些《創世紀》的故事在其他古代近東文化中,都找得到類似的記載。其中最有名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地方名為 Enuma Elish 的創世神話,這個神話和《創世紀》中創造天地的故事互相呼應;另外一部有關追尋長生不老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名為 Gilgamesh  史詩,我們在《創世紀》裏的洪水故事中,也可以看到這史詩明顯的痕跡。

  成書過程的假設
 
  當古代近東人民繼續敘述他們世代相傳的故事時,這些故事慢慢發展齣富於當地特有的地域、政治及社會經濟之主題及色彩。等到人們終於開始把他們的故事編撰成書時,這些特性 就成瞭敘述的一部分。記錄這些材料的過程相當復雜,長達數百年。過去一百五十年來,不少聖經學者研究這個問題,並發展齣一個理論,說明聖經最前麵的五捲經書(又稱《梅瑟五書》, 包括《創世紀》在內)是如何發展成我們現有之版本的。這個理論 我們稱為「成書過程的假設」(Documentary hypothesis)。我們會看看當代怎麼用這個理論來瞭解《創世紀》,因為瞭解這捲經書形成的經過,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這捲經書的內容。

  根據這個理論,把故事記載下來的過程經過好幾百年,從主前 1000 年左右到主前 500 年左右;在這之前,故事隻是在傢庭和族人當中口耳相傳。達味做以色列國王的時代,大約是在主前 1000  年左右,這時他已經設法把十二支派統一成一個民族,其中一個步驟就是任命他的史官把民間流傳的故事寫下,編輯成冊。《創世紀》中屬於這部分的早期材料(事實上,整部《梅瑟五書》皆然),我們稱為J 源流(或「雅威典」);J  字母代錶希伯來字Yahweh(雅威)一詞的德文拼法(Jahweh),因為《梅瑟五書》中來自這源流的部分以「雅威」稱呼天主。
 
  大約一百年之後,撒羅滿國王駕崩,這時達味所建立的王國分裂為二﹕北國和南國。南國(猶大)相信他們仍然忠信於天主及其諾言。北國(以色列)則需要建立一個新的身分,其中一 個辦法就是把部分「雅威典」源流的故事重新編寫過,加入新的細節,並換成他們當地通用的名稱。這一部分也編入瞭原來的故事,稱為E源流(或「厄羅亨典」),因為他們稱呼天主為 Elohim(厄羅亨)。
 
  又 過瞭大約五百年之後(主前 600 年左右),耶路撒冷城和整 個南國被巴比倫人打得慘敗。他們摧毀瞭當時宗教中心的聖殿,俘虜瞭國王,並放逐瞭許多耶路撒冷城中的社會菁英。這 個挫敗不僅是政治的,而且也違背瞭一韆年前天主給亞巴郎、 撒辣的許諾,以色列人民一直仰仗的許諾。這樣的劇變,促使人民重新思考這支持他們一韆年來的信仰。其結果是又增加瞭兩個支脈。一個是D源流(或「申命紀派」),代錶人民試圖以《申命紀》(Deuteronomy)的教訓來瞭解他們的放逐﹕即是對盟約的忠信,正規的說法應該是人對天主的忠信。「申命紀派」源流的作者認為人民因違背瞭天主立下的約定而受到懲罰,導緻放逐的結果。他們認為被放逐並不是神沒有信守祂的諾言, 而是由於人們沒有遵照盟約行事。

  最後,另有一批也在尋找放逐意義的司祭,保存瞭一份當耶路撒冷聖殿還是宗教中心時,他們是如何遵循律法的記錄。在他們眼裏,民眾信仰的規範就是在聖殿朝拜天主;他們保存 這樣的記錄,是希望有一天他們會迴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以便子孫後代能夠按照他們所留下的記錄,公開朝拜天主。如果繼續放逐下去,至少他們能留下一個以聖殿朝拜為宗教中心的輝煌曆史。這個支脈叫做 P 源流(或「司祭本」),代錶寫下這些記錄的司祭作者們(Priestly authors)。剛纔提到的「申命紀派」與「司祭本」這兩組撰寫群,可能不僅是作者,同時也是編輯,把他們的資料來源也編入早期的經書中,成為我們現有的版本。

  以上摘要讓我們對於《創世紀》的編寫階段有個概念。我們也可以按照這四個源流獨有的特色把它們歸類。我們發現,不同的作者與編輯用不同的名字稱呼天主:雅威典,或 J 源流,稱呼天主為「雅威」(YHWH,《思高本》譯作「上主」,《和 閤本》譯作「耶和華」),即是梅瑟在燃燒的荊棘叢前詢問上主的 名號時,天主告訴他的答案(齣三 13~14:或譯「自有者」);厄羅亨典,或 E 源流,則稱呼天主為「厄羅亨」(Elohim),這個 字當時是用來做為所有「神祇」(gods)的通稱,古代以色列人 也是用此字稱呼他們自己的天主。在《創世紀》中我們會發現, 司祭本的編輯將 Elohim(厄羅亨),簡稱為 El(厄耳,《思高本》譯作「天主」,《和閤本》譯作「上帝」或「神」)。
 
  這四個源流還有其他的特色。「雅威典」源流是講故事的,敘述瞭很多細節,讓我們看到、聽到、體驗這些故事,彷彿身 曆其境。它對神祇的描寫栩栩如生,他們筆下的天主是我們凡人能理解、能溝通的,如創二中所顯示。「厄羅亨典」源流則著重於天主的超自然性,常藉著夢中或其他方式齣現,突顯天 主臨在及作為的神秘性。「申命紀派」源流比較正經嚴肅,強調人類行為的因果報應,同時又在上下文的脈絡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認齣天主。最後,「司祭本」源流聚焦在有關民眾宗 教朝拜方麵的事﹕禮儀細節、不同民族在社會中的地位、並常 使用族譜來錶示不同民族間的關係。《創世紀》主要來自「雅 威典」與「厄羅亨典」源流;我們會在適當地方指齣這些來源, 以加強我們對故事的理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真正“讀懂”《創世紀》的書,市麵上確實有不少講解類書籍,但往往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晦澀。而《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學術的嚴謹與屬靈的洞見融為一體。他不僅僅是在講述故事,而是在引導我們去“看見”故事背後的那位創造者和救贖者。他對每一段經文的拆解都充滿瞭智慧,能夠將那些看似普通的詞語和事件,賦予深刻的屬靈含義。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讀“該隱與亞伯”以及“所多瑪與蛾摩拉”等章節時的處理方式,他沒有迴避其中的黑暗和罪惡,而是深刻地揭示瞭罪的根源及其毀滅性的後果,同時也展現瞭神不離不棄的愛與拯救。研經指南部分更是極具啓發性,它提供瞭一係列深入的問題,鼓勵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反省,將經文的教導內化為自己的生命。我嘗試著運用其中的方法去研讀,發現自己對《創世紀》的理解層次有瞭質的飛躍,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真理的智慧之門。

评分

我一直認為,理解《創世紀》的關鍵在於把握其“源頭”的意義,但很多時候,我們隻能觸及皮毛。直到我翻閱瞭《創世紀詮釋(附研釋指南)》,纔真正體會到何為“撥雲見日”。作者對於經文的細緻解讀,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先祖們的生活和信仰。他對於人物的刻畫,比如亞當夏娃的墮落、挪亞方舟的堅忍、巴彆塔的狂妄,都充滿瞭深刻的人文關懷和洞察力,讓我看到瞭人性中永恒的掙紮與抉擇。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將《創世紀》視為一個孤立的故事集,而是將其置於整個救贖曆史的宏大框架下進行解讀,清晰地揭示瞭神在其中一步步展開的救贖計劃。這讓我對上帝的智慧和慈愛有瞭更深的認識。研經指南部分,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提供的不是簡單的答案,而是一種學習的方法,鼓勵讀者獨立思考,主動探索。比如,其中關於“神與人的盟約”的研討,它引導我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盟約的內涵,以及盟約對個體和群體的影響。這種啓發式的學習方式,讓我覺得每一次閱讀都充滿瞭發現的樂趣。

评分

作為一名對聖經曆史和神學有一定瞭解的讀者,《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作者的學術功底深厚,但他的錶達卻異常清晰流暢,使得復雜的概念也變得容易理解。書中對《創世紀》經文的逐節分析,不僅關注字麵意思,更深入挖掘瞭其曆史背景、文化語境以及神學含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那些關於起源、關於人類罪性、關於神的審判和憐憫的章節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他能夠將古老的事件與普世的真理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創世紀》對人類文明和信仰的奠基性作用。附帶的研經指南更是將本書的實用性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它提供瞭一套非常有價值的研習工具,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實踐。例如,指南中關於“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的討論,就促使我從更辯證的角度去理解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從而對神的統治和人的自由意誌有瞭更透徹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創世紀》的注解,更是引領我進行一次深刻的信仰探索之旅。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給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我一直對《創世紀》這部聖經捲首篇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感覺有些地方晦澀難懂,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曆史背景和神學含義。這次偶然發現瞭《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我簡直欣喜若狂。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嚴謹又不失生動的筆觸深深吸引。他不僅僅是羅列經文,而是將每一段敘事都置於其曆史、文化和宗教的宏大背景下去解讀,這讓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故事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那些我曾經模糊不清的概念,比如“立約”、“揀選”的真正意義,在作者的層層剖析下變得豁然開朗。而且,書中附帶的研經指南更是錦上添花,它不像是一個簡單的問答集,而是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論,引導我如何深入地去思考經文,如何將古老的智慧應用到當下的生活中。我試著按照指南上的步驟去研讀,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與經文對話,從中挖掘齣屬於自己的深刻體悟。這種互動式的學習體驗,讓我感到非常充實和有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閱讀,探索更多隱藏在《創世紀》中的寶藏。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詮釋”這個詞有些敬畏,擔心會讀起來枯燥乏味,像是在啃一本厚重的學術著作。但《創世紀詮釋(附研經指南)》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易懂,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次接觸《創世紀》的讀者,也能毫不費力地跟隨他的思路。他善於用生動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解釋那些復雜的屬靈原則,讓我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聊天,聽他娓娓道來那些古老的故事。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對經文的字麵解釋,而是更進一步地探討瞭其屬靈的、倫理的和曆史的意義。比如,在解讀“神創造天地”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描述過程,而是深入探討瞭創造的秩序、目的,以及其中蘊含的對人性的洞察。讀到這裏,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何《創世紀》會被視為一切的開端,它不僅僅是一個曆史記錄,更是一個關於生命、關於宇宙、關於人類命運的宏大敘事。附帶的研經指南也恰到好處地補充瞭這一點,它提供瞭一些非常有啓發性的問題,促使我去反思經文的意義,並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踐這些教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