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

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下村作次郎、向阳、李癸云、李海英、金在涌、邱贵芬、垂水千惠、柏特‧斯克鲁格斯(Bert Scruggs)、柯庆明、封德屏、陈芳明、许雪姬、张隆志、张诵圣、黄美娥、廖振富、刘纪蕙、刘建辉、藤井省三、苏硕斌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强力推荐!

  128位学者专家共同投入,411个辞目,28万字释文,206张图片,18,000字图说,分成作家、作品、媒介、思潮与运动四大范畴,共同完成《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它不仅是一部工具书,也是特定知识的浓缩与入口,不只反映台湾文学研究三十多年来的积累,也表现出台湾文学学门向新阶段探索,锐意求精求变的欲望与动能。

  这部辞典集合众人之力,在知识建构与导引的实践过程中,展示诠释者各异其趣的社会理念与政治立场,并共同描绘诠释共同体本阶段的历史理解与现实关怀。本书中关切的20世纪前期东亚殖民主义批判与地域文学史遗产整理方面,不论是深化内部的文化理解,或扩大跨国性的历史问题讨论,各国都有长足的突破。

  这不仅是台湾的进步,也是东亚社会整体的进步。

  《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以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为主要对象,旁及民间文学、戏剧、流行歌曲等。从「作家」、「作品」、「媒介」、「思潮与运动」四大范畴,揭示岛内文艺活动,以及台湾作家在日本、中国、「满洲国」的刊载、出版、转载、翻译等发展进程。总计完成411个辞目,28万余字释文,收录206张图片,图说18,000余字。编纂方式兼顾外国人及一般读者易于入门、国内外专家便于精进等不同需求。具有新条目、新作者、新诠释、新出土、新研究、体例统一等特点,尤其重视跨境/跨语/跨民族之间的文艺交流与互涉。为目前收入辞条量最多的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深度展现台湾文学领域的学术累积与专业知能。

名人推荐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推荐
  一本划时代的文学辞典诞生了。这本辞典在台湾文学于学术界取得地位以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现在,俯瞰了那些从禁忌的年代累积而来的研究成果。编者序中详细介绍了过去累积的研究成果,也明确地提及本辞典的出发点是《东亚殖民主义文学事典‧台湾篇》一事。──下村作次郎(日本/天理大学名誉教授)

  本辞典辞目丰富,解说细致严谨,展现了日治时期台湾文学发展的深层脉络与多重样貌,宛如一幅细描的文学地图,既可鸟瞰台湾文学研究新视角,也可按图查考日治时期台湾文学的复杂纹路。──向阳(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教授、吴三连奖基金会秘书长)

  本所陈万益教授和柳书琴教授带领一批优秀博硕士生投入编辑工作,集结国内外各方的资源与智识,展现台湾文学界丰沛的力量和跨世代的视野,终于完成这部绝对必看的台湾文学知识辞典。──李癸云(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是一部关于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以及与文学界相关的民间文学、戏剧、流行歌等的综合性辞典。作为透视日治时期台湾文学景观的重要窗口,本书兼顾海内外专家与一般读者的不同需要,既是一部专业权威的参考书,也是一部便于查阅的案头书。──李海英(中国海洋大学朝鲜语系教授、韩国研究中心主任)

  本辞典是从东亚视域论析台湾文学的一次全新尝试,将成为今后学习、研究台湾文学以及东亚文学的学生、学者们的必读书目。──金在涌(韩国/圆光大学国语国文学部教授)

  本辞典为台湾文学重要的基础工程,主编柳教授史料功夫扎实,治学严谨,邀请台湾文学界资深学者与年轻世代共写,见证台湾文学自1990年代学院建置以来累积的研究能量与实力。辞典不仅涵盖日治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并特辟「媒介」分类介绍出版刊物及管道,并以「思潮与运动」介绍文艺事件和运动等,勾勒当时文艺创作的场域及关注议题,堪称面面俱到,是一部有高度参考价值的工具书。──邱贵芬(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台湾文学学会理事长)

  陈万益教授、柳书琴教授长年对台湾文学研究之热忱,令世界各国诸多研究者「团结」起来,于是有了深具意义的本辞典之诞生。在享受珍稀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期望有更多的读者、作家、研究者继续推动台湾文学得到更大发展。──垂水千惠(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日本台湾学会理事)

  这本详尽严谨、用心良苦编纂的辞典,呈现了当今海内外学者探讨日治时期台湾文学的多重诠释角度。辞目分明,图文并茂,值得每位关心台湾的民众精读,更是从事台湾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Bert Scruggs/柏特‧斯克鲁格斯(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副教授)

  专业辞典的编成,代表专科知识的成熟。有了这本详备的攻略本,接触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就不再是黑暗中的摸索,而转成了对整体传统的省思!──柯庆明(故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这将是探索台湾文学的指南针,也将带着我们走向更宽广的文学天地。──封德屏(文讯杂志社长兼总编辑)

  这是进入台湾文学版图的重要入口,通过最简约的文字,到达最丰富的知识宝库。这不是一部工具书,而是重要的研究指引。握有这把钥匙,可以开启多少台湾文学的奥秘。──陈芳明(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

  主编是一个有效率的人,慎选乐手,在她的指挥下敲准每一个音符,使他们合奏出一套易懂、实用的台湾现代文学知识体系,不论当它是具体而微的书逐条阅读,或当它是工具书随手翻查,都两相宜。──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本辞典为读者们开启了通向台湾近现代文学园地的新窗口。透过四百多则精选条目的释文与图说,编者们提供了深入认识作家、作品,媒介及思潮的重要知识地图,更反映了当代台湾文学史研究的最新趋势及代表成果。──张隆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副所长)

  我不仅在这部辞典的内容中识得国内研究者稳步精进的最新成果,也于此书的编纂动因和与东亚邻国的合作实践中,看到试图跨越疆界、重构谱系、拓展台湾文学研究视域的苦心经营和可贵契机。──张诵圣(美国/德州大学亚洲研究与比较文学教授)

  近年来台湾文史着作蠭出,本书以辞典条目编列日治时期台湾文学知识,旨于扼要彰显文学史要点,且内容求真求确,是格外值得信任之作。──黄美娥(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教授兼所长)

  《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由柳书琴教授邀集台湾与日本的台湾文学研究者撰写,涵盖作家、作品、媒介三大部分的有机架构,展现东亚文学研究者的合作动能,不但吸纳近年研究成果,并有不少青年学者加入执笔阵容,可预期将对台湾文学研究、推广,带来不少的贡献。──廖振富(国立台湾文学馆前馆长、中兴大学台湾文学跨国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这是一本读者期待已久的辞典。每一个辞条有如不同交错路径的索引,指向日治时期台湾作家背后复杂的文艺体制与思潮论争,让台湾文学的研究者可以一窥较为动态而立体的文艺生态。──刘纪蕙(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文化研究国际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日本殖民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者,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与文化一直是我最关注,却最生疏的领域之一。本辞典通过对该时期文学现象全方位的介绍及解读,使我们第一次真正从整体上了解了台湾现代文学与文化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它的出版不仅对于台湾,对于大陆,乃至对日本的学术界都可谓是前所未有的贡献。──刘建辉(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兼副所长)

  收到柳书琴老师寄来的辞典目录,我翻阅了一下,赖和、杨逵、刘吶鸥、张文环、龙瑛宗、吕赫若、周金波、叶石涛等大家的名字跃然纸上。这些作家也收录于日本一般国民使用的国语辞典《広辞苑》第7版及《世界人名大辞典》(皆由岩波书店出版)。本书与日本的辞典对这些作家的评价有何不同呢?建议读者也可以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来阅读。──藤井省三(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作为本书的撰稿一员,很知道编纂的苦心、流程的严谨。以及追求深入浅出的可读性。以致书名虽为文学辞典,却耐读如一册日治时代的故事书,生动描写着一脚跨进现代的台湾文学。──苏硕斌(国立台湾文学馆馆长、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诗 心史/林梵
序二 知识建设的基础工程/吴密察
序三 日本时代台湾文学的战后传承与研究/陈万益
专家推荐
编者序/上一代,我们,下一代:作为礼物的《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柳书琴

辞典特色与体例说明/柳书琴

目次(分类编年排序)
一、作家

(一)台湾人作家
(二)日本人作家

二、作品
(一)单篇创作
(二)单行本
(三)禁书

三、媒介
(一)文艺团体
(二)文艺杂志、刊物
(三)报刊文艺栏、专栏
(四)杂志文艺特辑
(五)出版社、书局
(六)文学奖
(七)文艺沙龙

四、思潮与运动
(一)文艺事件
(二)文艺口号、运动
(三)文艺论争
(四)重要文论

关键字索引(汉语拼音排序)
Ⅰ、辞目类
Ⅱ、非辞目类
辞目索引(笔画排序)
西历、和历、国历对照表

 

图书序言

辞典特色与体例说明
 
壹、编纂方向/柳书琴
《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以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为主要对象,旁及若干与文学界相关的民间文学、戏剧、流行歌等。编纂目的有二:一、提供给已有台湾文学相关知识者,深入台湾文学本体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的新知与线索;二、提供给外国人或本国教学者、文化工作者,查考日治时期台湾文学关键知识的途径。本辞典广泛考量外国人及一般读者易于入门掌握,国内外专家便于深耕精进等不同需要,除了提供正确的基础资讯之外,特别重视跨境/跨语/跨民族间的文艺交流与互涉层面。包括:
 
(一) 作家的跨地域交流(譬如:留学、旅行、移居、访问、任官、工作、座谈、流亡、参与共党或社运组织、出席会议、从军……等)。
 
(二) 作品的跨文化流动(譬如:文艺思潮传播、翻译、评论、特辑、跨地域出版、改写、节选、改编、演出……等)。
 
(三) 文学发展与创作(乡土文学、普罗文学、报告文学、外地文学、翻译文学、地方文学、时局文学、跨语文学、后殖民时期写作……等)。
 
(四) 战争体制下特殊的文艺组织、会议或口号(文艺作家协会、「文学奉公会」、「文学报国会」、「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决战文学会议」、「皇民文学」……等)。
 
贰、辞典特色
本辞典具有新条目、新作者、新诠释、新出土、新研究、体例统一等特点,兹说明如下:
 
(一)内容特点:
1.重视台湾观点,邀请台湾为主的作者,或境外长期从事台湾文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根据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撰述。
 
2.先行研究充足之经典辞目,作者在综合学界共识或引述权威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诠释。现有研究少的新辞目,或本身即是作者专精议题者,则由作者直陈在该议题上的最新发现。
 
3.兼重台湾现代文学「本体研究」之基础资讯与「跨文化研究」之东亚互涉资讯并提供代表性的文献书目、译本书目或资料库资讯。
 
4.重视原创性,三分之二以上辞目为首次诠释者,其余曾为既有辞典诠释者,亦皆依本辞典之体例、精神与方向,另邀作者根据学界最新研究进展,强化深广度。只有5%左右,研究成果较少的日本人作家相关辞目,获得中岛利郎教授慨允,由其权威性的《日本统治期台湾文学小事典》翻译并调整格式后收录。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