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写真馆的时光机遨游台湾,
从写真了解台湾,重建昔日生活场景与共同记忆。
◆在日治时期的台湾,由于摄影技术和文化的普及,写真馆(照像馆)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摄影不仅开启民风在民间蔚为风潮,官方也委託民间发行写真帖与绘叶书,记录台湾并彰显台湾总督府的丰功伟业。
◆台湾摄影第一个繁花盛开的时期,逾300张珍贵的照片让我们看见日治时期大众生活的样貌。 西方摄影术发明至今已180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日治时期台湾有一群摄影师,这些人可不是拿着大砲拍小模的外拍部队,他们是受过专业摄影训练,埋头研究技法的家里蹲。「三原色碳膜转染印画法」、「漆金祕法」是他们与日人写真馆分庭抗礼的不传之祕。这些摄影专家平时喜欢在写真馆内玩自拍,也喜欢拍摄扮装的女人。他们是台湾摄影技术的源头,将生命的热情与精力注入镜头中,刻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景致。
这是台湾摄影第一个繁花盛开的时期,丰富而珍贵的照片让我们看见日治时期大众生活的样貌,再度凝视那个人才辈出、创意无穷的年代。《凝视时代:日治时期台湾的写真馆》改编自2010年《凝望的时代》展览专书,重新编辑并增补数篇从台湾史角度书写之专文,以及作者新近的採集和研究,如业余摄影家李火增、谢金俊等,以臻至完整。
本书从台湾摄影的源流和先行者开始追溯,继而叙述日治时期摄影术和写真馆的蓬勃发展、写真馆的特色与庶民记忆,并详述台湾总督府如何借由发行写真帖与绘叶书,记录台湾并彰显台湾总督府的丰功伟业。本书也从技法、材质、观念等面向探讨写真师的创作,将写真师与摄影名家并列,更从风格的角度赋予写真馆摄影的独特定位。这本少见综观台湾写真历史图文并茂的着作,堪称台湾摄影史诗鉅着。
【纪台湾】图说台湾史系列(2019年书目) 《凝视时代:日治时期台湾的写真馆》
《台北历史.空间.建筑:新庄、艋舺、西门、大龙峒、圆山、剑潭》
《太阳旗下的制服学生》
《台北城中故事:重庆南路街区历史散步》
《留声机时代:日治时期唱片工业发展史》
《从台车到巴士:百年台湾地方交通演进史》
各界推荐: 林祟熙(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
林志明(国立台湾美术馆馆长)
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
焦糖/陈嘉行(知性艺人)
蔡锦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郑丽玲(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文化事业发展系教授)
蒋伯欣(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台湾艺术档案中心主任)
(依姓氏笔画排列)
「由写真了解台湾──以文字描述加上想像,远不如具体的图像呈现容易明白,因此照片一直是了解过去最重要的利器。十九世纪末欧洲摄影师、殖民者、本土写真师照片已成为台湾学者研究早期台湾摄影史的对象,其中最出色的是中生代的简永彬先生。我读过他所编的《凝望的时代》,印象深刻。本次出版的书不仅照片惊艳,还有层次地敍述日治台湾摄影史的源流、写真师及其祕技,也特别处理到写真师、殖民者以凝视的眼光所拍成的照片,最后附有摄影年表,是一本实用、研究兼具的好书。简先生用照片写历史,而我过往只用照片来映证日记的敍述真实,相差不可以道里计。敬佩之余谨为之序。」──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
「2010年出版的展览专书《凝望的时代》是当时少见综观全局的台湾写真历史,尤其聚焦日治时期营业写真馆及业余写真家的历史与作品。此后日治时期台湾写真家的作品越来越受注目,简永彬先生更持续深耕,全方位地进行写真家作品的收集、整理、保存,多次策划展览,让许多摄影前辈的作品广为人知。2019年本书终于重新编辑和增补出版,其中添增近年简永彬先生田野收集的资料,可说是2019年台湾摄影史诗级鉅着,让大家再度凝视那个台湾写真人才辈出,创意无穷的年代。」──郑丽玲,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文化事业发展系教授
「《凝视时代:日治时期台湾的写真馆》是近年台湾摄影史所见极重要的突破。此书原是作者简永彬老师蒐集累积的大量摄影档案所做的策展,现在加入数篇专文并改写为专书,堪称一部丰富的台湾摄影小史。他将过去较少被重视的写真馆师傅,与摄影史上的名家并列,纳入了摄影的美学殿堂,更从风格的角度,赋予早期写真馆摄影一艺术史的独特定位。从中不仅可看到每个写真馆的纪实特色与庶民记忆,更从技法、材质、观念等面向,开拓了写真馆摄影师作为创作者的可能性。《凝视时代》不仅融合了史料汇编、议题考掘,也带我们见证了摄影档案的力量。」──蒋伯欣,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台湾艺术档案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