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土壤微生物

图解土壤微生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土壤微生物
  • 微生物学
  • 土壤学
  • 图解
  • 科普
  • 农业
  • 生物学
  • 环境科学
  • 植物营养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土壤中的结构、培养制备到照顾自家菜园皆有详细图文介绍。

  本书介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及生长、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的角色、引起的土壤传播病害,以及不同的土壤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维持生态系的土壤动物等,并收录了活用土壤微生物的环境保全方法。本书运用大量照片及图表搭配文字解说,内容丰富充实,阅读明了易懂,希望提供相关领域甚至是非农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参考用书,同时亦期能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并尝试以科学方法来分析及思考。
 
菌丝之歌:真菌世界的微观史诗 本书聚焦于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样化的生命形式之一——真菌。它带领读者深入一个肉眼难以触及的、充满奇迹与复杂生态关系的隐秘王国。 第一部分:隐秘的王国——真菌的生命形态与进化 真菌,常被误解为植物,实则是独立于动植物的庞大生命域。本书从真菌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详尽剖析了真菌界(Fungi)的分类系统,从最原始的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到高度进化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 生命结构与生理机制: 我们首先探讨真菌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不同,真菌细胞壁的核心成分是几丁质(Chitin),这种结构赋予了它们惊人的机械强度和抵抗力。书中详尽描绘了菌丝(Hyphae)的结构,这是真菌的基本生长单元,以及菌丝交织形成的菌丝体(Mycelium)——一个庞大、分散、负责营养吸收的地下网络。 真菌的营养获取方式独一无二:它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通过分泌强大的细胞外酶,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这一过程被称为异养(Heterotrophy)。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三种主要的营养模式: 1. 腐生真菌(Saprophytes):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之王”。我们深入研究了木腐菌(如白腐菌和褐腐菌)如何协同作用,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回收自然界中惰性的碳元素,使土壤得以更新。 2. 寄生真菌(Parasites): 剖析了它们如何精准地识别并入侵宿主(植物、动物乃至其他真菌),探讨了其病原机制的分子基础,以及宿主为抵抗感染所进化的防御策略。 3. 共生真菌(Symbionts): 这是真菌世界最令人着迷的部分。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两种至关重要的共生关系——菌根(Mycorrhizae)和地衣(Lichens)。 菌根的地下网络: 详细阐述了内生菌根(如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如何扩展植物的有效吸收面积,促进磷、氮等关键营养物质的获取,以及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中的核心地位。地衣的形成,作为真菌与藻类或蓝细菌的紧密共生体,其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也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第二部分:真菌的生命周期与繁殖策略 真菌的繁殖策略是自然界中最具多样性的之一。本书系统梳理了真菌的三个主要繁殖阶段:营养生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复杂的生殖结构: 真菌的有性生殖涉及孢子囊(Ascus)或担子(Basidium)的形成,这是其分类的基础。我们详细解读了子囊菌门如何通过产生特定的有性孢子(如囊孢子)来应对环境压力,以及担子菌门(我们常见的蘑菇)的担孢子是如何在担子上精确生成和释放的。 孢子的魔术: 孢子是真菌传播和扩散的载体。书中不仅介绍了孢子的形态学差异,还深入探讨了孢子释放的物理机制——从被动扩散到主动弹射,以及不同孢子形态(如气生孢子、水生孢子)对生态位选择的影响。无性生殖,如分生孢子的产生,则确保了真菌在稳定环境中快速扩张种群。 第三部分:从餐桌到医学——真菌的经济与生态价值 真菌的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们深刻地嵌入了人类文明的多个重要领域。 工业酵母与发酵科学: 面包师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人类最早驯化的真菌之一。本书详细介绍了酵母在无氧呼吸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这是酿酒、烘焙和生物燃料生产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曲霉属(Aspergillus)在酱油、豆腐乳等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作用,以及青霉素(Penicillin)的发现与抗生素的起源。 真菌在药物发现中的角色: 书中专门开辟章节讨论了真菌作为药物源的巨大潜力。除了抗生素,还探讨了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用于器官移植)、他汀类药物(用于降血脂)等重要药物的来源。此外,现代研究表明,许多野生真菌富含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甚至抗癌的潜力。 生态修复与生物防治: 真菌的分解能力使其成为环境修复的天然工具。我们讨论了“白腐菌”在木材降解中的效率,并引申至生物防治领域。例如,某些虫草菌株(Cordyceps)能够特异性地感染昆虫害虫,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农业管理方案。 第四部分:真菌与人类健康、文化意义 真菌与人类健康的关联是双向的:既是救星,也可能是威胁。 病原真菌的挑战: 书中系统梳理了主要的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对于免疫系统健全的人群,真菌感染通常是表皮问题(如癣菌病),但对于免疫受损(如艾滋病或癌症化疗后)的患者,曲霉菌、隐球菌等可能引发致命性的系统性感染。书中探讨了当前抗真菌药物的局限性与耐药性问题。 蘑菇的文化与毒理学: 除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如香菇、灵芝),本书也对毒蘑菇进行了详尽的图谱介绍和毒性分析。我们探究了鹅膏毒肽(Amatoxins)如何精准攻击肝脏和肾脏,以及裸盖菇素(Psilocybin)在神经科学和心理治疗领域中的新兴研究方向。 人类学视角下的真菌: 最后,本书超越了纯粹的生物学范畴,探讨了真菌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包括古代仪式中的使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以及现代生态哲学对真菌“互联网络”的重新认识。真菌,以其不可见的巨大网络,提醒我们生命系统中潜藏的、更为古老和复杂的连接方式。 本书旨在为希望全面了解真菌世界,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应用,从历史演变到未来潜力的读者,提供一本详实、深入且具有启发性的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横山和成(Yokoyama Kazunari)


  尚美学园大学尚美总合艺术中心副中心长,农学博士。

  1959年出生于和歌县。于北海道大学大学院农学研究科修了(农学博士)后,曾到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及生命科学部、Boyce Thompson植物科学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经历北海道农业研究中心旱作研究部生产技术研究团队长、(独)研机构中央农业总合研究中心生产支援系统研究团队长、情报利用研究领域上席研究员及现职。「NPO法人生活者食安安心协议会」的代表理事。着作有「食は国家なり!日本の农业を强くする5つのシナリオ」(ASCII新书)等。

译者简介

钟文鑫


  学历
  日本筑波大学博士

  现职
  国立中兴大学农产品验证中心主任
  国立中兴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

  研究专长
  植物寄生菌学、真菌分子诊断学、农药抗药性检测、非农药防治
 

图书目录

第1章   什么是土壤微生物?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从地球的诞生到生物的演化
土壤微生物的基本构造与大小
微生物活动与繁殖的方式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与分类

第2章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的种类与特征
放线菌的种类与特征
真菌(霉菌、酵母菌、蕈类)的种类与特征
其他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特征

第3章   土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角色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土壤微生物
自然界中碳素与磷的循环
自然界中氮素的循环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变化

第4章   需要有机物质的土壤微生物
土壤有机物质与微生物
异营性微生物的类型
自有机物质获得能量的方法
依是否利用氧气区分微生物
有机物质的分解

第5章   不需要有机物质的土壤微生物
自营性微生物的类型
硝化菌与氮素的循环
多种化学合成自营性微生物
光合自营性微生物

第6章   生长在根周围的土壤微生物
根圈土壤微生物
根的构造与土壤微生物
菌根菌的作用与种类
外生菌根菌的特征
丛枝菌根菌的特征
共生固氮菌的特性

第7章   寄生在根的土壤微生物
土壤传播性病原菌的类型
土壤传播性病原菌的特征与种类
霉菌引起的土壤传播性病害
细菌引起的土壤传播性病害
放线菌与病毒引起的土壤传播性病害

第8章   土壤特性与土壤微生物
土壤的形成①─从土到土壤
土壤的形成②─从土壤到土
适合作物栽培的土壤条件
土壤的性质与地力
不同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9章   使土壤肥沃的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蚯蚓的种类与特征
蚯蚓的形态与体内构造
蚯蚓的食性与繁殖方法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
维持生态系的土壤动物(小型~中型)
维持生态系的土壤动物(大型)

第10章 农耕地的食物链与物质循环
农耕地的食物链与物质循环
土壤微生物间的食物链
水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水田土壤微生物的问题
旱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旱田土壤微生物的问题
利用有机物质资材维持地力
农药、化学肥料及微生物
连作障碍与微生物的关系
土壤动物(微生物)的有效利用

第11章 活用土壤微生物的最前线
土壤微生物在医药上的恩赐
以生物技术保护环境
将土壤微生物利用于农业
未来被期待之最尖端研究

用语解说

小专栏
什么是「极端环境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创始者
诊断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的方法
与发酵食品相关的微生物
维诺格拉茨基(Winogradsky)
蕈菇类有两种!
植物防止病原菌入侵的自我防御机制
纳豆菌可以拯救地球?
看看土壤的内部!
活用蚯蚓于环境保全

 

图书序言



  我现在终于了解了,拉普达会灭亡的原因
  就在肯得亚山谷的歌词之中
  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风一起生存
  和种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
  不管你拥有了多么令人害怕的武器
  不管你操纵了多少可怜的机器人
  只要离开土地就没办法生存!
 
  这是宫崎骏的长篇动画杰作「天空之城」(1986)中,主角希达在剧情最紧凑时刻所喊出的名言。我之所以想将我在年少学生时代看过电影中的一幕,作为本书出版的祝贺词是有原因的。希达口中「离开了就无法生存」的「土地」,我作为研究其生物丰富的研究人员,已有超过二十年之久。长期研究的结果,我们终于发现「所谓的土地丰饶度是可以透过乘法,借由土壤中无数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它们的活性(有机物的分解)量,来计算取得数值化」。

  取得这项发现的漫长旅程,让我确信了「丰饶的农业土壤」是支持整个人类文明的基本根源,而让农地得以维持丰饶的,则是除了「土壤微生物生态系」之外,别无其他。要说为什么的话,在被评价为「丰饶」的土壤中,每1公克的土壤中就有超过1兆个微生物的存在。为了取得这个计算结果,必须将发光的土壤微生物DNA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漆黑的土壤粒子中,我看见了简直会让人错以为是天空的银河一般、闪闪发亮的生命的光辉。从平常我们踩在脚底下,欠缺自我意识,被当作是不起眼存在的土地之中,我感受到了40亿年来从不间断的「生命」的蓬勃发展与脉脉相承。

  用我们开发的评价技术「多样性‧活性」作为标准来测定我们周遭、甚至是国外的农业土壤,我们发现集结了最新技术的精华,在世界各地施行的工业化农业,这项技术本身的非永续性,也就是无视自然营运法则的后果──在半数以上施行农耕的土地,都发生了土壤荒废的现象。而在所有的先进国家中,只有一个国家,只有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仍保护了多数的土地,使其不致于受到破坏。

  面对这项事实,我们除了发自心底敬畏那些抚育我们的先人们的智慧、他们对于土地的热情,以及孕育这份热情的深远历史与文化之外,也深刻认知到我们与后代子孙的「生命」,是由在世界的角落,贯彻悠久历史的丰饶土壤和多样微生物的「生命力」所守护的。

  在这部拙作的最后,我对于能够向世界各地因为气候而持续面临粮食生产困难的人们,提供勇气以及解决的具体方法,同时对于作为人类伟大文化遗产的微生物,能够从事将其重要性传递出去的活动,我打从心底感到光荣。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在活着的时间内,我都希望能从微生物的长生之术中竭尽所能的去学习。

  希望我们不会有因为遗忘了土地而灭绝的一天……。
 
2015年5月 横山和成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圖解土壤微生物》,真的讓我對「土壤」這件事,有了180度的轉變。以前總覺得,土壤嘛,就是泥土,乾了就澆水,沒長好就多加點肥。結果這本書,讓我發現土壤根本就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下國度」,而裡面的微生物,就像是這個國度的居民,各司其職,共同維持著這個王國的平衡與運作。它裡面提到的「土壤健康」概念,不是單純說土壤有沒有板結,而是指土壤裡微生物的種類多樣性、數量豐富度,以及它們的活性。書中透過大量的圖示,說明了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位置、形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土壤的結構、保水保肥能力,甚至是植物對抗病蟲害的能力。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它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土壤種出來的東西就是特別好吃,原來除了養分,還有很多微生物代謝產物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書中也提到了微生物在淨化環境、分解污染物方面的作用,這讓我思考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如果能透過適當的處理,讓這些微生物發揮它們的能力,也許就能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閱讀這本書,就像是拿到了一本「土壤生態學」的入門手冊,裡面充滿了驚喜與啟發,讓我對腳下的土地,有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與好奇。

评分

這本《圖解土壤微生物》簡直是為我這種「動手做」的人量身打造的!身為一個經常在田裡摸爬滾打,也嘗試過各種有機種植方法的農夫(雖然是小規模的),我一直很想知道,為什麼有時候明明照著書上的方法做,效果卻不如預期,或是不同地塊的表現差異很大。這本書,就像是解開了許多謎團。它裡面花了很大的篇幅,解釋了不同類型微生物在促進植物生長、抑制病害方面的具體作用機制。例如,書中提到的一些拮抗性微生物,如何透過產生抗生素或競爭營養,來抑制病原菌的生長,這讓我茅塞頓開,過去那些反覆出現的植物病害,也許不是因為我施肥不夠,而是土壤裡的「守護者」不夠活躍。書裡面還提到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土壤健康、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關係,這些都讓我對「管理土壤」有了更精準的方向。我不再只是被動地「施肥」、「灌溉」,而是開始思考,如何透過調整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通氣性,甚至是一些簡單的堆肥處理,來培養一個有利於有益微生物繁殖的環境。這本書的實用性,真的超乎我的想像,它讓我感覺,自己好像多了一個「土壤醫生」的助手,能更科學、更有效地來照顧我的作物。

评分

這本《圖解土壤微生物》的內容,真的讓我在「玩土」這件事上,提升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以前總覺得,土壤裡面的東西,大概就是一些蟲子、蚯蚓,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細菌。但這本書,打開了我對土壤微觀世界的全新認知。它不只列舉了各種微生物的名稱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用非常生動的圖解,展示了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活」狀態。例如,書中描繪的真菌菌絲,像無數細小的網狀結構,遍布在土壤顆粒之間,將它們連結起來,形成土壤的團粒結構,這對我理解土壤的鬆緊度、透氣性,有著決定性的幫助。而且,書中還探討了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例如碳循環、氮循環,讓我明白,我們平常補充的肥料,其實只是「原材料」,真正能將這些養分轉化成植物能吸收的形式,全都是靠這些辛勤工作的微生物。這本書的邏輯性很強,從微生物的基礎分類,到它們在土壤中的生態角色,再到對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都講得非常清晰。讀完之後,再看著家裡那塊土地,感覺就像在看一齣精彩無比的微觀戲劇,充滿了生命力與奧秘。

评分

哎唷,最近手邊這本《圖解土壤微生物》真的是太對味了!身為一個對園藝很有興趣的台灣人,過去種種花草樹木,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總覺得那些植物的生命力,除了陽光、水分、肥料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奧秘。這本書就像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它裡面講的那些微生物,什麼菌根菌、固氮菌、解磷菌,聽起來很學術,但書裡面的圖解真的功不可沒,把這些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非常具體、生動。例如,它畫了菌根菌如何跟植物的根系「勾勾纏」,幫植物吸收養分,又描繪了固氮菌如何在土壤裡忙碌地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植物能用的形式。我以前只知道施肥,現在才知道土壤裡原來有這麼多「隱藏的助手」,而且它們還有自己的「生態系」,互相合作,又互相競爭。書裡面的例子也都很貼切,像是提到有機質分解的過程,就讓我聯想到我在家裡堆肥時,那些剩餘的菜葉水果,經過一段時間後,怎麼會變成鬆軟的腐植土,原來都是這些微生物在默默地工作。讀著讀著,就覺得好像對我的陽台小花園、還有家裡那幾盆果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這本書不只是介紹知識,更是一種觀念的引導,讓我從一個單純的「給予者」,變成一個「合作者」,學會怎麼跟土壤裡的微生物「對話」,怎麼去營造一個讓它們安心繁衍的環境。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圖解土壤微生物》這個書名,我有點猶豫,覺得微生物是不是太過專業,跟我這種業餘玩家的距離太遠了?但翻開之後,整個驚為天人!它的「圖解」兩個字,簡直是神來之筆,讓那些艱澀的學術名詞,瞬間變得活靈活現。書裡面每一個概念,幾乎都有精美的插圖輔助,像是展示細菌、真菌、原生動物、線蟲這些土壤裡的小傢伙,它們的形狀、大小、運動方式,還有它們在土壤中的微觀世界裡是如何互動的。我以前只知道土壤有「好菌」和「壞菌」,但這本書告訴我,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的「壞菌」也會在特定情況下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好菌」的種類繁多,各有專長。它還把土壤的團粒結構,透過圖解清晰地呈現出來,讓我明白為什麼鬆軟的土壤對植物生長如此重要,以及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的黏合劑角色。這本書的編排也很好,不會一次灌輸太多資訊,而是循序漸進,從基礎的微生物介紹,到它們對土壤肥力、植物健康、甚至生態循環的影響,都有詳細的闡述。對於想深入了解植物生長背後原理,或是對土壤科學感到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無價之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