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寻常巷陌

经济学的寻常巷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通俗经济学
  • 入门
  • 社会科学
  • 行为经济学
  • 日常生活
  • 思考方式
  • 知识
  • 普及
  • 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要相信这些年兴起的以人工炮制出来的「行为」实验室那类经济学。要以经济理论解释世事,我们首先要知道真实世界是发生着些甚么事。从经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观察这门科学的实验效果。问题只是观察的人一般没有试图解释,或没有想到经济学那边去。……

  小鱼对世事的观察多而杂,一般有趣,而他是用上《经济解释》的基础思维,试作解释。……经济解释这回事,初学的人用不着多管是对还是错。重点是尝试,而在解释的过程中从事者最好是朝着有趣的方向走。……江小鱼这本书显示着他也正在行来行去。继续下去他也有一脚踏中的机会。是有趣的尝试,继续下去会有不枉此生之感。——张五常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现代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理论、实践与前沿 作者: 联合金融学家团队 出版社: 环球财经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赠数据分析光盘 页数: 1280页 定价: 498.00 元 --- 内容简介: 在瞬息万变、高度互联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理解和驾驭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已成为企业、投资者乃至国家经济稳定的核心能力。《现代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理论、实践与前沿》并非一部传统的教科书,而是一部集学术深度、实战指导和未来洞察于一体的重量级参考巨著。本书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自20世纪末以来,特别是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和数字化浪潮重塑的现代金融体系的运作机制、核心理论框架及其面临的挑战。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共三十章,力求为专业人士和高阶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基础与结构重塑(共五章) 本部分奠定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我们首先回顾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如资本的跨时空配置、价格发现和流动性提供。随后,重点剖析了近三十年来市场结构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包括电子化交易的普及如何重塑了订单簿的动态,做市商制度的演变,以及高频交易(HFT)对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 我们深入探讨了资产类别之间的交叉关联性,从传统的股票、债券市场,扩展到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乃至另类投资市场(如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基金)的兴起。特别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市场的监管套利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复杂性是如何影响区域市场波动的。此外,本部分详细分析了“去中介化”趋势下,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银行和清算机构角色的冲击与重构。 第二部分:金融资产定价的深化与扩展(共六章) 资产定价是金融学的核心。本书在回顾经典模型(如CAPM、APT)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挑战,特别是行为金融学如何解释市场中的非理性现象(如羊群效应、锚定偏差)。 本部分的核心内容聚焦于无套利定价原理(No-Arbitrage Pricing)在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品定价中的应用。我们详细解析了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如Vasicek、CIR和Hull-White模型,并探讨了它们在债券定价与风险中性定价下的具体应用。对于衍生品,本书不仅涵盖了Black-Scholes模型的深入推导和局限性分析,更引入了随机波动率模型(如Heston模型)和跳跃扩散模型,以更好地捕捉市场尾部风险和波动率的集群性特征。我们还专门辟章节讨论了新兴市场和流动性受限资产的定价难题。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石与计量工具(共七章) 风险管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本部分从理论上界定了各类金融风险的范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在市场风险计量方面,我们超越了传统的VaR(风险价值)框架,详细介绍了预期亏损(Expected Shortfall, ES)的优势及其在压力测试中的应用。关于信用风险,本书详细阐述了从历史违约率模型到结构化模型(如Merton模型)的发展脉络,并深入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定价与对冲机制,以及蒙特卡洛模拟在评估投资组合风险暴露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本书对风险整合与资本配置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关注了巴塞尔协议(Basel Accords)系列框架(特别是Basel III/IV)对全球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敏感度指标设定的影响。 第四部分:量化对冲与投资策略的实战(共五章) 本部分面向追求实际收益提升的专业投资者。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衍生品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对冲,包括期权波动率曲面的构建与交易、利率互换套利策略的风险分解。 量化投资策略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因子投资模型的最新发展——从传统的价值、规模、动量因子,到最新的质量、低波动性因子,并讨论了因子交叉与多因子模型的构建。我们剖析了统计套利(Statistical Arbitrage)策略的实施细节,包括协整检验、配对交易(Pairs Trading)的执行流程与风险控制。本部分对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预测和策略生成中的应用持审慎态度,侧重于模型的可解释性和过拟合风险的规避。 第五部分: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与系统性风险(共四章) 对过去危机教训的反思是构建稳健金融体系的关键。本部分系统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的根源,特别是证券化产品(CDOs, CDO-Squared)的风险积聚、影子银行体系的失控,以及集中清算风险的放大效应。 我们重点探讨了系统性风险的量化度量,如CoVaR和ΔCoVaR等方法。在流动性风险部分,本书强调了资产流动性与融资流动性相互作用的危害,并分析了央行在危机中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演变。最后,本部分对金融创新(如加密资产)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前瞻性评估。 第六部分:金融科技与未来监管展望(共四章)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传统范式。本部分深入研究了分布式账本技术(DLT/Blockchain)在支付清算、资产代币化和智能合约中的潜力与限制。我们对人工智能在信用评分、欺诈检测和算法交易中的实际部署进行了批判性考察。 在监管层面,本书讨论了监管科技(RegTech)如何帮助机构更有效地满足合规要求,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对现有监管框架提出的根本性挑战。最后,我们探讨了全球监管机构在平衡金融创新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的持续博弈。 ---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整合: 融合了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成果。 2. 案例驱动: 穿插了数十个真实市场的历史案例和关键事件分析,增强理论的实战说服力。 3. 数学严谨性: 对核心模型提供详尽的数学推导,同时注重实际应用中的参数估计与检验。 4. 前沿视野: 紧跟气候金融(Climate Finance)、ESG投资和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 《现代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是所有致力于在复杂金融世界中做出明智决策的专业人士的必备工具书。它不仅解释了市场“如何运作”,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市场“为何如此运作”,并指明了未来“可能走向何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江小鱼


  原名王定金,铅笔经济研究社理事,现从事经济学及传统文化编辑、研究。曾为多家报刊杂志撰写经济专栏,同时致力于传统诗词研究和写作,辑有个人诗词作品集《背手轩诗草》及历代诗词选《诗我好》。

图书目录

为小鱼序   /8
自序   /13  

第一卷 吃:饭碗里的经济学 人们为什么喜欢「浪费」?   /20
泉水免费背后   /24
经济低迷期的福利改善之道   /28
云吞面能救市吗?   /32
医生为何滥开抗生素?   /36
食品安全「高标准」的成本   /39
谁在抢夺新生婴儿的「第一口奶」?   /43
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烧出体制弊病   /47
买柑者言   /51
蛛网模型与生猪养殖   /55
肯德基的配方与叶孤城的伤痕   /59
「韩风」疑案初探   /62
从高价特效药看市场的自由   /69
纵向协议与横向竞争   /73  

第二卷 住:不可承受之重 无底薪和零地价   /78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83
土地拍卖会抬高房价吗?   /92
公寓改群租房为何越演越烈   /96
城镇化的户籍困境   /100
出租屋水电费为何较贵?   /104
公摊面积与缚蟹草绳   /108
楼市也可「云计算」   /111  

第三卷 行:往来的步履匆匆 火车票价高低谁定更合适?   /116
免费公交将加剧城市拥堵   /119
三代出一个名车品牌   /122
延长收费期限难解公地悲剧   /125
货车为何经常超载?   /129
飙车案的经济学释疑   /134
误撞豪车如何定责更合理?   /138
排队吃饭和排队买火车票的区别   /142
「价格联盟」真能稳定吗?   /146
谁会买水动汽车?   /150
从小区车位说起   /153  

第四卷 趣:生活背后的经济学 我们为何无法收看TVB广告?   /158 Wi-Fi信号共享到底谁不爽?   /162
我们应该向印第安人学什么?   /166
消除歧视要从允许「歧视」开始   /170
如何遏制「过度包装」?   /174
古玩市场里的「捡漏」经济学   /177
秦坚卖衫的绝招   /181
囤积何以居奇?   /185
向王子猷学习机会成本   /188
从「田忌赛马」看信息不对称   /192
这个女孩该不该上大学?   /197
友邦惊钱论   /201
「用工荒」暗含两重逻辑   /205
公共账户里的游戏秘密   /208
「心理账户」能让人更快乐吗?   /212
广场舞困境该如何应对?   /216
如何避免身上的「公地悲剧」?   /221
经济学视角下的许霆案   /225
风险、不确定性与保险协议   /230
牛郎要补偿织女的家务活吗?   /234
给E-mail贴一张邮票会如何?   /238
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为何不收版权费?   /242
VIP插队制度的现实困境   /246
进场费是啥玩意?   /249
阿米绪命题与鱼乐之辩   /253  

第五卷 杂论:经济学并不神秘 调高最低工资影响加薪   /258
企业併购回暖的两重隐忧   /262
斯蒂格利茨给中国改革乱开药方   /265
市场缘何落得个「无妄之罪」?   /269
企业家精神与责任有何关系?   /273
从明星编程员被开除说起   /277
贸易保护主义的救命稻草   /280
经济危机与计件工资   /284
跳出个税看个税   /288
虚无缥缈的效率工资   /290
租税之辨   /294
狮城CEO李光耀   /298
国贫国富   /306
明日黄花比特币   /310
名人隐私问题的本质是权利界定   /314
从101次「抛硬币」里能看到什么?   /318
盖茨劝捐与子贡赎人   /322
萨拉的试验   /326
塞翁失马不是福   /330
末日经济学   /33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经济学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远了。直到我看到了《经济学的寻常巷陌》这本书。我当时只是被书名吸引,觉得「寻常巷陌」几个字很有画面感,好像能把经济学拉进生活里。没想到,这本书真的做到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没有使用那些让人头晕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些看似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他会拿市场里买菜讨价还价来解释供需,会拿排队买珍珠奶茶来谈论稀缺性,甚至会聊到我们去便利店买咖啡,为什么有时候会有买一送一的优惠,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经济学考量。这些例子都太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了,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吃力,反而会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理性选择」的解读,他不是说人都是绝对理性的,而是说,我们在有限的信息和条件下,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即使这个选择在事后看来可能不够完美。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只是存在于金融市场和政府决策中,它就藏在我们每一次的购物、每一次的通勤、每一次的聚会里。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的行为,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洞察。

评分

读完《经济学的寻常巷陌》,我脑海里一直回响着一种感觉:原来经济学也可以这么「有人味」。我一直以为经济学就应该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图表,是分析市场趋势、预测股票涨跌的东西。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也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经济学带到了我们最熟悉的街头巷尾。他没有讲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阐述经济学的概念。我记得他讲到「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不是用什么复杂的模型,而是讲了一个市场里的菜贩,明明知道自己的菜质量很好,但为了卖个好价钱,故意表现出好像菜不够新鲜的样子,让买家觉得是捡到了便宜。这种生活化的例子,真的太有冲击力了。它让我明白,原来我们每天的生活,每一天的买卖,每一个决定,都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这本书没有让我感觉在「学习」经济学,更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聊天,听他分享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它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会让每一个读者,都对经济学产生新的认识和兴趣。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经济学的寻常巷陌》的时候,我抱着一种「随便看看」的心态。毕竟经济学这东西,听起来就让人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是那些穿着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学者才懂的学问。但这本书的风格,真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文笔非常幽默,而且充满了画面感。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列举概念,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带点故事性的方式来阐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到「外部性」这个概念的时候,没有搬出经济学系的教科书,而是聊到了邻居家的狗半夜一直叫,影响到大家休息,但主人却不怎么管,这种给别人带来的困扰,就是一种负外部性。这种例子,真的太贴切了,我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我以前住的地方,隔壁的阿伯天天在阳台唱歌,虽然他自己唱得很开心,但对楼下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这种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巧妙结合,是我觉得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它让我感觉,经济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一样基本。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看待很多事情,都多了几分经济学的视角,觉得很有意思。

评分

拿到《经济学的寻常巷陌》这本书,我真的是又惊又喜。一开始看到书名,觉得有点亲切,又有点好奇。「寻常巷陌」这几个字,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巷子里玩耍的情景,那时候的快乐简单又真实,也常常觉得,生活里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没那么复杂。翻开书,果然没让我失望。作者用一种非常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原本感觉高高在上的经济学概念,一点点拆解开来,就像在跟你聊天一样。他不是那种只讲理论、让人脑袋打结的教科书,而是把经济学放进了我们生活的日常里。比如,讲到供需的时候,他不是生硬地引用曲线图,而是会用菜市场里水果摊的老板跟阿姨讨价还价的场景来比喻;讲到机会成本,他会聊到今天上班路上多花了五分钟坐公车,是不是就错过了那个街角新开的、据说很好喝的咖啡?这种贴近感,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经济学之间的距离。以前总觉得经济学是大师们的事情,离我们老百姓太远,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经济学早就藏在我们每天的呼吸、每一次的消费、每一次的选择里,它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我们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时不时穿插的一些小故事,那些都是台湾本土的、有温度的例子,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心一笑,然后恍然大悟。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刻板印象,原来经济学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贴近生活。

评分

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台湾,其实每天都在经历各种各样有趣的经济现象,只是我们可能没有用专业的词汇去形容它。像是过年大家抢购年货,或是某个明星代言的商品突然爆红,又或是政府推出某项消费券,这些都是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的活生生演绎。而《经济学的寻常巷陌》这本书,恰恰就捕捉到了这些瞬间。它没有高屋建瓴地去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而是把焦点放在了我们身边最熟悉不过的人事物上。作者的笔触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观察。他会从台北巷弄里的小吃摊,聊到台南的传统产业,再到夜市里讨价还价的智慧,这些场景都是我们台湾人再熟悉不过的画面,但经过作者的提炼和分析,却能从中解读出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讯息不对称」的解释,他没有用枯燥的理论模型,而是举了一个阿婆卖菜,小贩故意说菜不新鲜来压价的例子,瞬间就让这个概念清晰明了。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只存在于大学的课堂,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它就像一本打开我们眼睛的钥匙,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发生的一切,原来我们不经意间的行为,背后都有经济学的逻辑在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