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危机四伏!
中国频频向外秀肌肉,美国高调重返亚洲
美中终须南海一战?台湾如何面对强国争霸?
全球没有几个区域,比得上川普总统倡议的「印太战略」还要竞争激烈。
汶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都宣称拥有南海部分岛屿主权,中国、越南及印尼,也宣称拥有贸易航道及部分岛屿控制权。有些国家甚至派遣部队驻守在这些海岛或珊瑚礁,导致摩擦逐年升温,但其中没有任何国家能单独与中国分庭抗礼。
随着中国在贸易活动及占领军事前哨取得上风,这些国家只得向美国求助,以致西太平洋被戏称为「美国湖」,而南海就是这座保护伞的核心。
本书作者贺斯理(Humphrey Hawksley)是资深BBC驻外记者,曾驻派北京、香港,2013年外交部协助他登上东沙岛做一系列报导,写作本书时,他亦到台湾、中国收集资料,书中一章专文讨论台湾在此区域的角色。
全书分为五部,前四部讲述趋势与一旦点燃便可能以戏剧性、灾难性方式,改变所有人。
第一部探讨南海主权争议和美国决心坚持国际法,捍卫自己的主导地位,保障小国独立以预防成为中国的附庸。这部分说明军事前哨的幕后理由,以及对国际航线的威胁。
第二部讨论东南亚,这些国家环绕南海形成马蹄铁状,现今必须再度在对立的强国之间做出选择。有的国家已经屈服,其他国家则选择抗争。在此地区,优先事项与议题变得模煳不清,每个东南亚国家都必须决定如何与中国打交道。
第三部前进南亚,印度将南海争议视为中国军事扩张到印度洋,亚洲民主在此也受到考验,澳洲、印度、印尼、日本、纽西兰、菲律宾和南韩,是否能够形成阵线,阻止南海与印度洋落入中国手中?
第四部谈东亚,中国与日本重演对立的历史,这种敌对突显一项事实:即经济成长与生活水平提高,并不足以掩埋未获解决的悲惨历史。东亚还有另外两个导火线:北韩与台湾。对北京当局而言,北韩是战略议题,台湾则是情感议题,但攻打计画始终放在枱面上。
第五部是本书结尾,说明东西方价值观如何学习共存,若选择冲突将造成何种下场?西方民主国家越来越内缩,中国则不断向外在世界推销它的讯息。当今的现况是,我们对爱国主义、种族、忠诚、自我认同、归属感的想法已然改变,彼此沟通的方式也已改变。
现今世界运作的矛盾之处,显示需要做出改变。经济体系已跨越边境,而政治体系却仍源自七十多年前五个二战胜利国控制的民族国家权威。这种政体老旧到无以为继。至今,美国还在打韩战,而中国早已拟定现代全球社会的远大未来规划。
中国已占据强国地位,西方应该正视这点。南海岛礁的重点不在于属于谁的主权领土,而在于它们是中国将担任最终保证人的国际贸易路线。这个议题与边境无关,但与责任有关,跟古早殖民时代航海船长旗帜飘扬更没有关系。
名人推荐 李淳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
林永乐 前外交部长
范云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民主党创党召集人
徐韶良 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副处长
夏珍 《风传媒》社长
陈芳明 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
彭定康(Chris Patten) 香港末代总督
克莱德(James Clad) 前美国防部副助理部长
艾摩特(Bill Emmott) 畅销书《西方的命运》作者
布朗(Kerry Brown) 伦敦国王学院刘氏研究院主任
后藤志保子(Shihoko Goto) 华府智库威尔逊中心日本专家
希柏特(Murray Hiebert) 华府智库CSIS东南亚专家
梅塔(Ashok K. Mehta) 印度陆军退役少将
浦立(Hardeep Puri) 印度民航部长
【媒体推荐】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美国利益双月刊》(The American Interest)
《耶鲁全球线上期刊》(YaleGlobal Online)
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等等众多媒体
好评推荐 与贺斯理(Humphrey Hawksley)的对话中,深切感受到他非常欣赏金门及东沙等前线地区能成为国家公园。谈到战争的无情,我半开玩笑地问他:「会不会觉得台湾的做法太天真?」诚恳的他,一脸认真地回答:「你们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台湾以生态保育为导向的南海政策非常明智(smart idea)。尽管在现实的环境里,大多数国家仍然迷信军事力量,但到最后多半只是无用的消耗,不会有很好的结果……」。但愿透过本书,提醒大家珍惜和平的无价。 ──徐韶良 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