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

廿一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欧洲联盟
  • 对外关系
  • 国际关系
  • 欧盟政策
  • 外交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 欧洲政治
  • 21世纪
  • 全球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两岸欧洲暨欧盟研究学界首次共编共着且同步出版的第一本欧盟研究学术专书,探索欧盟在经历廿一世纪初一系列危机后,如何重新定位在国际事务上的角色,採取何种策略来实践欧盟所坚持的理想、捍卫欧盟所在乎的利益。全书分上下两篇,收录廿篇专论,分别从总体和双边的角度,聚焦十个主题,每一个主题由两岸学者各撰述一篇专论,是两岸欧洲暨欧盟研究交流合作的新里程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苏宏达/主编


  法国巴黎第四大学国际关系史博士。现任台湾大学政治系莫内讲座教授,台湾欧盟中心主任,中华民国(台湾)欧洲研究协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研究、东亚整合、国际组织与合作。

周弘/主编
 
  美国布兰戴斯大学比较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副主任,中国欧洲学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让.莫内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一体化史、中欧关系、欧洲福利国家、欧盟发展政策。

吴志成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欧洲政治研究会副会长,让.莫内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国际关系、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欧洲一体化与欧洲治理。

杨娜

  南开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一体化、全球治理、金砖机制。

陈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室主任,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兼任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国别经济、中欧经贸关系、中东欧研究。

李贵英

  巴黎第一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东吴大学法律系欧盟莫内讲座教授,东吴大学WTO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亦担任外交部、经济部及财政部相关小组及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仲裁、欧洲联盟法。

洪德钦

  伦敦大学学院法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与政治大学法律科际整合研究所、国际贸易与经营研究所兼任教授、世界国际法学会(ILA)国际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经贸法、食品安全法、国际生物科技法、欧元、英国脱欧。

张华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公法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欧洲法律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对外关系法、国际海洋法、国际公法原理。

石坚

  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让.莫内最佳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让.莫内讲席教授。曾主持近十项欧盟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思想史、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欧洲一体化、欧洲文化及文化身分认同。

庄严

  现为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现职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对外文化行动和战略、中欧关系及人文交流、文化身分认同,欧盟文教青年政策。

林子立

  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文化外交、欧盟对外关系、中欧关系、欧元的整合,近年来并以欧洲文化外交在欧盟层次与会员国层次上与会员国的互动作为研究主轴。

金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欧盟对外关系等。

朱景鹏

  德国基森大学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博士,现任东华大学公共行政系欧盟莫内讲座教授兼副校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化与区域研究、全球化与地方治理研究、两岸关系与中国大陆研究、欧洲联盟与欧洲统合研究。

佟巍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博士。现任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中东欧地区安全、中欧公共外交等。

杨三亿

  华沙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现任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全球和平与战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整合、中东欧国家外交政策、中小型国家安全策略。

洪美兰

  乌克兰基辅大学国际经济关系学系博士。现职政治大学俄罗斯研究所专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欧及独立国协国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经济关系、转型经济学、比较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任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周边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俄罗斯瓦尔代论坛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理论、俄罗斯与欧亚地区历史与当代问题、社会转型研究。

卓忠宏

  西班牙马德里康普登斯大学政治学博士。长期钻研欧洲暨区域统合运动。现任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主义、欧盟与开发中国家、西班牙政治与外交政策。

臧术美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讲师。曾留学法国里昂高师,获人文地理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地区政策、地中海联盟研究、法国研究、中东欧研究。

刘书彬

  德国科隆大学政治学与欧洲研究所博士。现任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政府与政治、欧盟政治、政党政治、气候变迁。

张浚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政治专业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发展合作与福利促进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治理、欧洲福利国家及社会政策、国际发展合作。

冯仲平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一体化、欧盟对外关系、中欧关系。

陈旸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安全暨防卫政策、欧洲外交等。

陈麒安

  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博士,广州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曾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安全合作、欧洲安全、美中关系。

余佳璋

  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班,现任建业法律事务所资深顾问、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兼任讲师。曾任职公共电视新闻部副理,台视新闻记者,参与国际记者联盟执行委员会。主要研究领域为欧盟研究、宪政理论、国际新闻传播。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序/苏宏达
本书主编序/苏宏达、周弘
 
上篇 探索新世纪的欧盟对外关系战略
 
探索建立解释欧盟共同对外行动的分析架构/苏宏达
欧盟大国战略中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吴志成、杨娜
全球贸易变化与欧盟贸易政策调整/陈新
欧盟贸易政策及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李贵英
欧盟人权外交政策/洪德钦
欧盟人权外交的法律依据与限制/张华
欧盟全球战略新框架中的对外文化行动研究/石坚、庄严
欧盟文化外交的危机:规范性权力与认同感/林子立
欧盟发展合作政策的务实转型/金玲
欧盟发展合作政策及其对中亚地区伙伴关系的政策转型/朱景鹏
 
下篇 解析新世纪的欧盟对外双边关系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画:周边治理的理念与实践/佟巍
欧盟睦邻政策实践:以乌克兰为例/杨三亿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之发展及其转变/洪美兰
北约之争与俄欧安全新局面/冯绍雷
检视欧盟地中海移民政策/卓忠宏
地中海联盟多重移民政策研究:兼论欧盟对难民危机的应对/臧术美
2008年起欧盟亚洲战略与政策下的欧亚关系/刘书彬
欧盟与亚洲关系的演进及发展前景/张浚
欧洲对美关系演变及发展前景/冯仲平、陈旸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对欧美关系的影响:基于理论的分析/陈麒安
欧盟专有名词英文、繁简中文对照表/余佳璋整理
索引
 

图书序言

丛书主编序(摘录)

苏宏达(台湾大学政治系莫内讲座教授)


  推动关于欧洲联盟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高品质的学术专书,是台湾欧洲联盟中心的核心目标之一。2009年5月台湾欧洲联盟中心成立后,即在首任主任包宗和教授的擘划下,与台大出版中心签署合作协定,成立编辑委员会,建立「台湾欧盟研究丛书」,出版学术专书。所有的专书均由中心敦聘国内知名欧盟研究学者负责主编,专书各章都经过公开发表评论并按学术惯例逐一匿名审查后,送编委会审议通过,再交台大出版中心付梓,俾期望能提供台湾和整个中文世界涉及欧洲联盟各个议题最严谨的分析解释。自2012年起,本丛书的所有中文专书都将在出版之后,再出版英文摘要抽印本,期能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推上国际舞台。

  「台湾欧盟研究丛书」目前已出版了十一本专书,分别是:李贵英教授主编的《欧洲联盟经贸政策之新页》,个人主编的《欧洲联盟的历史发展与理论辩论》,Borao 与Vagios两位教授共编的Interfaces: EU Studies and European Languages Programs in East Asia,郭秋庆教授主编的《欧洲联盟实力的柔与刚》,李贵英教授和李显峰教授共编的《欧债阴影下欧洲联盟新财经政策》,朱景鹏教授主编的《欧洲联盟的公共治理》,个人主编的Asian Countries’ Strategies towards the European Union in an Interregionalist Context,洪德钦教授和陈淳文教授共编的《欧盟法之基础原则与实务发展》上下册,张亚中教授主编的《欧洲联盟的全球角色》以及刘以德教授主编的《欧洲联盟文化政策之脉络与实践》。本书是丛书的第十二本专书,共收录了廿篇专章,探讨廿一世纪欧盟经历一系列危机后的对外关系之发展。

  然本书又异于前此出版的十一本专书,是「两岸欧洲研究系列」的第一本专书,由个人与周弘教授共编,邀集了两岸各十位顶级欧盟研究硕儒,针对廿一世纪欧盟对外关系各个面向的发展加以剖析论述,由台大出版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分别出版繁体版和简体版,堪称两岸欧洲研究交流的一大盛事。

  本专书历近两年的筹划,能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周弘教授的提议、擘划、坚持和全心投入。周教授现任大陆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同台湾的中研院院士,是大陆欧洲研究的领袖级学者,愿意委身与个人共同策划本书,才使得本书顺利问世。此外,「两岸欧洲研究系列」得以成立、本书得以出版,也植于2011年以来「两岸欧洲联盟研究学术论坛」定期交流的果实,而此论坛之成立且持续不辍,实归功于大陆戴炳然、武贻康教授,台湾林碧炤、包宗和教授等欧盟研究前辈的支持、引领,大陆宋新宁、冯仲平、丁纯、石坚、陈志敏、程卫东、陈新、杨逢垊、闫谨以及台湾陈淳文、周世雄、张亚中、梁崇民、洪德钦、黄伟峰、张台麟、李贵英、朱景鹏、罗至美、洪美兰、卓忠宏、陈丽娟、钟志明、刘书彬、汤绍成、郭武平、廖福特、郭秋庆、刘以德等重量级学者的深耕。
 

图书试读

欧盟人权外交政策(摘录)
 
洪德钦(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壹、前言
 
人权乃欧洲联盟的一项核心价值与理念,普遍性深植于欧盟会员国的宪政传统,并具体规定于《欧盟条约》。人权在欧盟具有宪法性保障,欧盟外交政策必须将人权纳入考量。欧盟认同人权乃普世(universal)且与生俱有,不可分割的。欧盟于内部活动与对外关系,积极推动人权政策,将人权理念经由实践,形成具体保障。
 
本文以欧盟人权外交为研究主轴,从法律释义法及政策分析法,论述欧盟人权外交的理念、发展背景、法律依据、政策目标、组织建制、政策工具等议题,据以了解欧盟人权外交的意涵与影响。本文并以欧盟对外经贸协定人权条款以及对台湾执行死刑政策,作为个案研究,以掌握欧盟人权外交之操作以及对第三国之影响。欧盟人权外交代表欧盟对外政策的重大变迁,对人权普及、南北合作关系、国际人权规则的发展以及欧盟道德地位之建立,皆有重大深远的影响。
 
贰、欧盟人权外交的基础
 
一、《里斯本条约》法律依据
 
《欧洲联盟条约》(TEU)前言揭示欧盟将追求自由、民主、尊重人权、自由与法治等原则。TEU第2条规定欧盟乃奠基于尊重人性尊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尊重人权等理念。第3(5)条规定在对外关系,欧盟将支持与促进其理念。所以,欧盟外交政策必须符合欧盟目标及原则。
 
TEU第五篇(Title V)规定欧盟对外行动,包括共同安全防卫政策,欧盟设立一位「欧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级代表」(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统筹欧盟对外事务,任期五年。高级代表同时担任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得以强化欧盟内部的协调工作。
 
《里斯本条约》提高了欧盟对外关系的效率与一致性;整合欧盟各种对外政策,例如外交、安全、贸易、发展、人道援助与国际谈判,强化欧盟在全球事务及国际组织的发言权,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欧盟人权外交在欧盟单一组织以及整合策略下,预期将发挥更高效率与影响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廿一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远不止一个标题那么简单。它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碎片都承载着欧洲大陆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淀,以及这些历史积淀如何共同塑造了今天欧盟在世界舞台上的外交姿态。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历史细节与宏观趋势之间的平衡。书中对欧盟扩张的动力与阻力,以及其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自身定位的论述,都充满了深度。我原以为书中会对具体的案例分析占有很大篇幅,但它更多的是在探讨一种“欧盟模式”的外交哲学。它不像一本直接教你“如何做”的指南,而更像是在帮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书中对欧盟在人权、民主价值观输出的努力,以及其在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等方面的策略,都让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它也并没有回避欧盟在对外关系中遇到的困境,例如在面对一些拥有不同价值观的国家时,如何保持原则与灵活性的两难,以及成员国之间在重大外交议题上的协调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廿一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它是一本纯粹的、聚焦于当下欧盟外交政策的分析报告,但事实上,它更像是一部深入探究欧盟决策机制与地缘政治逻辑的社会学与政治学研究。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的严谨,层层剥开了欧盟对外政策的“洋葱”,揭示了其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动态。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欧盟“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分析,它详细阐述了欧盟如何通过其经济体量、市场准入、价值观输出以及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来塑造其在全球的地位。书中对欧盟与美国、中国、俄罗斯以及非洲、拉美等地区关系的分析,更是充满了洞察力,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朋友”或“对手”的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关系中的合作、竞争、摩擦与相互依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欧盟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中扮演角色的分析,它揭示了欧盟是如何试图通过多边主义来应对单边主义的挑战,并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国际秩序。

评分

尽管书名为《廿一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但它给我的整体感觉更像是一堂精彩的欧洲现代史的速成课,并且特别侧重于历史如何塑造了当下的欧洲联盟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历史的惯性”和“地缘政治的宿命”似乎贯穿了全书。从拿破仑战争的遗产,到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再到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在试图解释,为何欧洲人会选择通过建立一个紧密的联盟来避免再次的冲突,以及这种选择如何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欧盟“身份认同”与“外部形象”的探讨,它试图回答“欧盟究竟是什么?”以及“世界如何看待欧盟?”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书中对于欧盟在发展援助、人道主义救援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对外政策的详细描述,展现了欧盟试图扮演一个“全球管理者”或“道德领袖”角色的野心。然而,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指出,欧盟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国内政治的掣肘,以及外部力量的干预。

评分

阅读《廿一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这本书,我仿佛踏上了一趟穿越欧洲外交史的旅程,只不过,这趟旅程的起点并非远古,而是近现代,终点则指向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廿一世纪。我尤其惊喜于书中对欧盟“共同之处”的强调,它不仅仅是成员国在经济上的融合,更是他们在价值观、法律体系以及对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追求上的共通。这种“共同之处”如何体现在欧盟对外关系中,是本书的核心。我曾以为欧盟的对外政策会像一本枯燥的政策白皮书,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充满了活力。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欧盟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例如面对中东和北非的动荡,或是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其贸易协定、安全战略以及文化交流政策。书中对欧盟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而非“规则的接受者”的定位,以及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策略,都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欧盟的对外关系并非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简单互动,而是一种更加复杂、更加结构化的全球治理尝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廿一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但读完后,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溯源史,重点放在了欧洲联盟如何从最初的经济共同体一步步走向政治联盟,并在此过程中,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发展和演变其外交关系。书中详细地剖析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尼斯条约以及《里斯本条约》等关键性里程碑式的法律文件,如何重塑了欧盟的内外政策框架。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详尽地描述了在没有统一的“外交部长”的情况下,欧盟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协调成员国行动,尽管这种协调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和妥协。书中还探讨了欧盟在应对全球化浪潮、恐怖主义威胁、移民危机以及气候变化等跨国挑战时,其对外政策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虽然书名提到了“廿一世纪”,但它花了很多笔墨追溯冷战后的欧洲格局变化,以及东西欧关系如何随着柏林围墙的倒塌而发生巨变,并对欧盟东扩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对于理解欧盟为何形成今天的对外关系格局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