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攻略:从实习到受僱的生存法则

律师攻略:从实习到受僱的生存法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律职业
  • 律师实习
  • 求职指南
  • 职业发展
  • 法律实务
  • 职场生存
  • 法律行业
  • 法律职业规划
  • 新人入门
  • 法律就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适用对象为实习律师、受僱律师、法律系学生,或其他有志于从事律师工作者。内容聚焦于工作技巧、职场现象及生涯规划。作者除将以过来人身分,大方分享执业心得与职场甘苦谈之外,更特别导入大量心理学知识,针对律师执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解决之道。

  本书同时邀请多名实务经验丰富且具有特殊专业的律师大神们,分别从破解法官思维、特殊专业养成、个人生涯规划以及实习密技大公开等多重面向,与读者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

本书特色

  ★新进律师的职场生存术,真心话大公开!
  ★提前规划职业蓝图,有效提升工作技能!
  ★应用心理学知识,摆脱焦虑、不再迷茫!
律界浮沉:新手律师的破局之道 核心主题: 本书聚焦于法律职业初期——从法学院毕业到初入职场,乃至独立执业的头五年间,新入行律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职业定位与个人成长的复杂历程。它不提供任何具体法律条文或案例分析,而是深入探讨法律行业内部的运作逻辑、人际关系网的构建,以及如何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建立起可持续的职业生涯。 --- 第一部分:光环褪去后的现实冲击——适应与定位(约400字) 法律职业的浪漫想象与冰冷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本书的开篇,旨在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打下一剂“清醒剂”。我们不谈高薪和荣誉,而是直面那些教科书和律政剧里绝不会提及的底层真实。 从学生到职业人:思维模式的重塑 法学院教育侧重于理论的严谨和逻辑的推演,而律所环境则要求速度、效率和商业敏感度。本书详细剖析了这种思维模式的断裂点:如何从“探寻真理”转向“解决问题并交付价值”?我们探讨了“律师的客户视角”的培养过程,包括如何理解客户对风险的偏好、对时间成本的敏感度,以及他们真正想要购买的服务本质——不是咨询,而是确定性。 新人的“隐形劳动”与职场站位 对于初级律师而言,高质量的案源和案件本身往往是上级分配的。本书深入剖析了“隐形劳动”的价值:如何通过无可挑剔的文书格式、比预期更快的进度、以及对细节的极致把控,来赢得团队的信任。此外,我们设定了职业生涯前三年的“能力定位矩阵”:何时该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打磨,何时必须投入精力维护人际关系,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万金油”的低效陷阱。本书强调,初级阶段的定位不是成为“最好的律师”,而是成为“最可靠的团队成员”。 文书的“非法律”层面:沟通的艺术 法律文书的撰写远不止于法律术语的堆砌。本书探讨了法律文书作为一种商业沟通工具的属性。一份成功的法律备忘录,其关键不在于引用了多少判例,而在于能否用最简洁、最能被非法律背景的决策者理解的方式,清晰阐述风险敞口和建议路径。我们分析了如何通过布局、用词的微调,来影响上级律师的判断和客户的决策。 --- 第二部分:权力结构与人际图谱——在事务所内部生存(约550字) 律所并非一个扁平的组织,而是一个精密的权力结构体系。理解这个结构,比掌握多少法律知识更为关键。本书聚焦于如何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导航,而不是被其吞噬。 合伙人制度的运行逻辑解析 我们不讨论如何成为合伙人,而是解析合伙人是如何思考和运作的。本书详细剖绘了不同层级合伙人的关注焦点差异——从资深股权合伙人的风险厌恶与盈利目标,到新晋业务合伙人的“跑单”压力。理解这些底层驱动力,能帮助初级律师更准确地预判上级指令的意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导师制”的陷阱与主动学习 多数律所设有导师制度,但本书指出,导师往往是最忙碌且资源有限的资源。本书提供了如何“管理你的导师”的实用策略:如何带着清晰的问题去寻求指导,而不是带着一个需要导师解决的烂摊子。 我们强调主动“横向学习”的重要性——向其他部门的专业人士、资深律师的行政助理学习非法律层面的律所运作经验,例如预算控制、时间管理软件的使用、以及高效的内部流程跟进。 处理“非工作”互动:咖啡机旁的政治学 律所中的非正式沟通占据了决策和信息传递的巨大比例。本书分析了如何在这些非正式场合中有效建立专业形象:如何得体地拒绝不属于你职责范围的工作请求,同时又不显得不合作;如何平衡内部竞争与团队协作;以及,如何识别并避开那些“情绪黑洞”式的同事或上级。这不是教人逢迎,而是教人在保持专业正直的同时,最大化信息流通的效率。 绩效评估的“模糊地带” 年终评估往往是主观和政治博弈的产物。本书揭示了绩效评估中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团队的“政治站队”记录、关键项目中的可见度,以及非诉项目中对业务拓展的潜在贡献。提供了一套自我评估的框架,帮助年轻律师在年终总结时,能够用事务所能理解的“商业语言”来陈述自己的价值,而非仅仅罗列完成的任务清单。 --- 第三部分:职业路径的十字路口——方向选择与自我投资(约550字) 头五年是职业生涯的奠基期,任何方向上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后期的艰难调整。本书旨在帮助律师在关键的岔路口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技术导向”到“业务导向”的转化 许多律师在初期沉迷于技术的精进——钻研更晦涩的判例,追求更完美的格式。本书强调,在达到一定基础门槛后,“业务开发”的思维必须被植入日常工作。我们探讨了如何从助理律师阶段就开始培养“业务雷达”:观察哪些案件为律所带来了持续的、高价值的客户;了解哪些行业正在兴起,并提前储备相关知识,即使当下没有相关案件。 “跳船”的艺术:何时离开与如何离开 并非所有律所都适合长期发展。本书提供了一套客观的评估体系,用以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已达到其“学习价值的上限”:当你的学习曲线趋于平缓,而风险规避的文化开始压制创新时,离开的窗口可能已经打开。更重要的是,本书详述了“无缝过渡”的策略:如何在不烧毁桥梁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和下一阶段的准备,确保职业生涯的连续性和上升性。 专业化与通才化的辩证 法律市场对“专才”的渴求日益增加。本书探讨了如何在职业早期进行“软专业化”:不必过早地将自己局限于某一法律领域,而是选择一个“交叉学科的细分点”作为突破口(例如:金融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合规,或环境法规下的争议解决)。这种策略既能提供市场差异化,又保留了未来调整方向的弹性。 平衡与可持续性:律师的“生命线”维护 本书最后聚焦于如何在高压环境中维持长期的职业生命线。这不是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是关于“精力的有效分配”。我们不提倡牺牲,而是提倡“有目的性的放弃”:哪些会议可以礼貌地拒绝?哪些工作可以被合法、有效地委派?以及,如何建立外部的支持系统(非法律圈的朋友、兴趣爱好),以确保当法律工作的压力达到阈值时,有一个可以暂时卸下身份和重担的“安全阀”。本书认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律师,远比一个透支自己的“超级英雄”更具长期价值。 --- 结语: 这本书不是一部法典,而是一份行业生存指南。它关乎的不是“你能读懂多少法条”,而是“你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商业生态中,定位自己,实现价值,并最终掌控自己的职业航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卓心雅 律师


  曾经的电视儿童,现在的网路青年。偏爱研究冷门事物,常常想搭太空船离开地球,返回故乡火星。

  东吴大学法学硕士,斜槓实践者。现为执业律师/法律课程讲师/小说家/图书企画主编/台北律师公会古典音乐社副社长/台湾能源暨气候变迁法学会能源法政策研究员。

  FB 雅豊斯Aris-律色马卡龙

  着作:
  《论借名登记之法律行为──以所有权归属为中心》(硕士论文)
  《律师之路:从实习到开业的武林秘笈》(合着,读享)
  《法学作为科学之无价值性》(Julius Hermann von Kirchmann,合译,元照)
  塔台:唿叫远航5605!?-远东航空财务危机案(合着,收录于《繁华落尽──经典财经案例选粹》,五南)
  借名登记与无权处分/最高院98台上76(合着,台湾法学杂志第137期,收录于《民事法学与法学方法》第四册,新学林)
  论不动产借名登记契约(法学新论第33期)
  赤道原则与离岸风场专案融资法律尽职调查(月旦会计实务研究第11、12期)
  区块链于能源领域之应用(月旦会计实务研究第14期)
 

图书目录

Preface 推荐序 iii
Introduction 序言 希望的开始 vii

Chapter 1 实习、论文与硕士在职专班 1
→ 杰出律师的26 种特质 5
Chapter 2 律师的基本功 7

Chapter 3 把握发育黄金期 11

Chapter 4 基本执业技能 15

Chapter 5 正确的价值观 19

1. 律师业是服务业 21
2. 律师的专业义务 23
3. 回避问题 28
4. 学习打「好」会输的官司 31
5. 寻找指导律师与实习事务所的方法 33
→ 找实习Check List 34
→ 非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实习? 34

Chapter 6 开会及开价技巧 35
1. 开会之前的准备工作 35
→ 当客户失去理智时,你该如何处理? 38
2.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39
3. 利害关系冲突之受任禁止 41
4. 诉讼不能包赢,怎么办? 47
5. 小心帮你挖了陷阱的当事人 48
6. 开价的心机 51

Chapter 7 开庭程序与技巧 53
1. 当一个称职的妙语说书人 53
2. 我很弱,可是我很努力 55
3. 执行职务 56
4. 不要急着想办大案 61

Chapter 8 书状撰写 63
1. 提升书状撰写能力的五大心法 63
→ 书状寄出前的Check List 67
2. 律训很重要 67

Chapter 9 律师求生术 69
1. 忧郁与替代性创伤 69
→ 助人工作者怜悯疲乏自我检测量表 78
2. 替代性创伤的自我疗癒 78
3. 重新认识自己 82
4.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83
5. 想自我实现?先编一个好故事! 86
6. 写一份「未来自传」 90

Chapter 10 大神开讲 93
Ⅰ 法官到底在想什么? 94
1. 民事法官在想什么?前法官X 的现身 94
2. 行政法官在想什么?专访税务律师黄郁炘 103
Ⅱ 特殊技能培养 111
1. 如何成为智财律师:林佳莹律师 111
2. 劳工律师是如何炼成的:游正晔律师 116
3. 工程律师的工作心法与事业蓝图:陈塘伟律师 128
4. 揭穿企业律师的神秘面纱:何欣蓓律师 132

Chapter 11 结语 155

Appendix 附录 157
1. 你一定要避免的电子邮件无礼词语 157
2. 给写作新手的三个实用建议 166

图书序言

序言

希望的开始


  “律师、会计师、顾问、银行家的成功,取决于他们敢说出自己做的事与同业不同,他们不想让自己的服务变成稀松平常的商品。”

  摘录自Sherry Turkle(2015),《重新与人对话:迎接数位时代的人际考验,修补亲密关系的对话疗法》,洪慧芳译,时报,2018年7月,第356页。

  考上律师是苦难的开始,但也是希望的开始。

  展开律师执业生涯的第一步,必须先正确地认知到一件很不幸的事实:律师是一个不容许犯错的职业。因为你的当事人会不会被判刑?要不要赔好几百万?全都取决于你的一念之间时,会让人觉得很沉重、很有压力。

  又随着人工智慧技术发展的突飞勐进,江湖上各种传言不断(例如:律师将在10年内被人工智慧取代),造成新进律师普遍陷入一种生存焦虑,总是对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我认为,AI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律师,却很有可能「部分」取代。在律师繁杂的工作内容中,那些「低技术性」、「经验含量低」的事务,将会逐渐由机器与人工智慧代劳,例如法务助理与实习律师最常做的工作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帮老板蒐集、过泸与整理判决,势必将转变为由人工智慧代为处理。

  例如消费争议、民事小额诉讼等金额较低的纠纷,在未来也很可能变成电子化作业,原告、被告只要上网填一填表格,将证据拍照上传,再回答几个由人工智慧提出来的问题,便完成起诉与应诉的工作,接下来就只要等着收判决即可。如果原告胜诉,透过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自动强制执行,判赔金额将直接从被告的银行帐户转入原告的帐户。

  以上的痛苦与危机,在许多书籍或文章中都已经谈了许多,在此容我不再多费笔墨,以下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关于「希望的开始」。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过去的成功法则早已行不通,而且各种变化都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竞争,却又不知道在跟谁竞争、竞争的目的又是什么。每天都像是走在迷雾里面,看不清楚前方、看不清楚未来,那么你唯一能依靠的是什么?有什么东西能支持你免于恐惧、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呢?答案是,你的热情与信念。

  每一位新科律师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为了考上国家考试,每个人或多或少应该都放弃或牺牲了一些东西,也许是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也许是友情,在没考上之前都不敢出席同学会,或不想跟比你先考上的朋友们聚会。(你是不是边读边点头了呢?我懂,因为我也是过来人。)你放弃的也可能是你的兴趣,例如唱歌、弹钢琴、玩乐团、拍电影、路跑、画画、写作、做游戏……等等。

  举个例子,前阵子设计出超可爱春联的补教名师袁翟(林政豪律师),我称他是一名被法律耽误的插画家,他则说我是被法律耽误的小说家,像这样的相互恭维与取暖也是律师执业基本技能之一,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重点是请大家务必支持雅豊斯即将出版的法律小说《律政女王》谢谢!

  言归正传,近年来有个词很夯,叫做「斜槓青年」。斜槓的意思是同时身兼多种职业,但这个现象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许多知名作家都有一份固定工作,例如写过《变形记》、《审判》的卡夫卡,他在法律系毕业之后任职于民间保险公司,后来到政府的保险局工作,成为公务员,然后一边上班、一边写作。既然斜槓不是新鲜事,那它又为什么会引起热烈讨论与关注呢?

  原因在于现在这个时代只拥有一项技能是不够的。现在所有的工作、所有的职涯发展都是「复合式」的。复合式职涯发展不是未来式,而是现在进行式。

  那么,复合式职涯发展又该如何「复合」呢?

  我的建议是: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就是律师工作啰),再找出一到两个自己的兴趣,然后一边赚钱,一边有计画的将兴趣锻练到有朝一日也能赚钱的程度,是最理想的状态。

  那些过去被你放弃的兴趣或嗜好,如果你能重新把它们捡回来,好好的练习与发展,它们不仅能有效缓解你在从事律师工作时所产生的压力,让你在经历各种打击与挫折之后还能保有希望、还有继续前进下去的动力,更能帮助你创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制造出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差异化」。

  而「差异化」很可能就是你成功的关键,也很可能是你在瞬息万变的未来中,还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关键。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斜槓」能让你更容易从挫折中振作、重新投入新目标。心理学家Patricia Linville于〈别把所有的蛋都放在同一个认知篮子里(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cognitive basket)〉一文中指出:我们的「自我表征」越复杂、面向众多且各自独立时,就越能减缓我们遭受负面影响及情绪波动的冲击;反之,自我表征越少,或彼此之间的连结越强,遭受失败或受挫时的情绪冲击就会越大,狭隘的自我定位可能会造成人们在放弃旧目标之后,仍然难以振作、重新投入新目标。

  举例而言,如果一名男子的自我定位是事业有成、负担家计的角色,又因为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受到他人钦羡,若他不幸错失了一个很不错的晋升机会,或是突然遭到公司解雇,他的失望将会蔓延到他身为人夫、人父、人子、主管、朋友等自我定位,因为他的自我表征再也无法带给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他将感到匮乏,甚至崩溃、迟迟无法振作。相反的,一名同样享有高薪、高品质生活的男子,因热衷公共事务且兴趣广泛,以多样化的方式自我定位(参与社区服务、弹吉他),当他遭遇到相同的挫折时,因为他在其他自我定位上对自我的感觉依然良好,使他能较轻松的重新振作、投入新的目标。

  在漫长的律师之路上,我的迷茫与焦虑其实不比各位少,我不过是比各位先一步踏上了这趟旅程而已,所以有一些心得与经验。我很乐意向大家分享那些我看过的风景,还有那些我曾经走错的路,更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就像在读电玩游戏的秘笈、攻略本一样,只要看懂教学、按照步骤操作,就能轻松愉快地在自己的律师Online 游戏中顺利升等,这对我来说就是功德一件了。

  准备好了吗?教战开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简洁而专业,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让人立刻联想到在法庭上冷静分析案情的资深律师。我一直对律师这个职业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挑战和艰辛。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我尤其关心的是,它是否会从最基础的实习环节开始,详细讲解新人律师需要掌握的那些“潜规则”和生存技巧。比如,如何处理与资深律师、法官、助理之间的关系?实习期间有哪些必须要注意的礼仪和禁忌?如何才能在海量案件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并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我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指导新人如何应对那些棘手的局面,比如第一次面对客户的紧张感,或者如何在法庭上不卑不亢地陈述观点。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图,从一个稚嫩的实习生,一步步蜕变成一名合格的受僱律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的行业新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汲取其中的智慧。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副标题“生存法则”几个字,透露出一种历经磨砺后的智慧结晶,让我觉得它饱含着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一直认为,律师这个职业,考验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更是韧性和情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关于律师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处理“灰色地带”的智慧。比如,在面对一些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时,律师应该如何权衡?如何才能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职业声誉?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关于律师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困境,并提供一些化解之道。此外,我还想了解,在法律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律师如何才能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变革?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终身学习和职业规划的建议?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法律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适应力,最终成为一名真正有影响力的律师。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法律世界里,稳步前行,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武林秘籍”。

评分

**评价三:** 这本书的标题“律师攻略”四个字,就已经充满了行动指南的意味,让我觉得它会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实用手册。我一直对律师这个职业的“攻防”之道很感兴趣,尤其是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权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律师在案件中的策略和技巧,从庭前准备到庭审辩论,再到庭后执行,都能有详尽的解读。我想了解,律师是如何分析案情,制定辩护策略的?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交叉询问来构建有利的论证?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反击?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法律文书写作的范例和技巧,比如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这些都是律师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写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说服力强的法律文书。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律师行业的入门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智慧和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书,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评分

**评价二:**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感觉它直击要害,直奔律师职业的核心——生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光有理论知识和法律文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套应对复杂人际关系和高压环境的“生存法则”。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分享一些在实际工作中,那些教科书上学不到的“软技能”。比如,如何与性格各异的当事人建立信任,如何巧妙地与对方律师进行谈判,如何处理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案件,以及如何在案情胶着时保持冷静和理智。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情绪调节的实用建议,毕竟律师的工作往往意味着超长的工作时间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身心健康,避免 burnout。此外,我还想了解,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营销和建立个人品牌,这对于新人律师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明灯,为在行业迷雾中摸索的新人们指明了方向,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启发。

评分

**评价四:** “从实习到受僱”的表述,清晰地勾勒出了这本书的叙事主线,这让我觉得它是一本能够陪伴职业生涯早期成长的宝藏。作为一名对法律行业充满憧憬的准从业者,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心态调整”的建议。毕竟,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会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感到迷茫和挫败。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律师工作并非总是像电影里那样充满戏剧性,更多的是琐碎的细节和漫长的等待。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好奇心的经验?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受僱”的部分非常感兴趣。在完成了实习期后,如何才能顺利地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求职面试的技巧,比如如何准备简历,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以及如何评估律所的文化和发展前景?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职业启蒙阶段的良师益友,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