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

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香港乐坛
  • 粤语流行曲
  • 音乐史
  • 文化研究
  • 流行文化
  • 词曲创作
  • 香港文化
  • 音乐评论
  • 粤语歌曲
  • 怀旧金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过去数十年,粤语流行曲作为香港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陪伴香港人走过高山低谷。从七八十年代的光辉岁月,到如今的「粤语歌已死」,唱片业衰落后本土流行音乐该何去何从?回忆中的动人旋律究竟能否继续奏响未来?

  香港文化研究者,港大教授朱耀伟,携手金牌词人郑国江、卢国沾、黎彼得、向雪怀、潘源良、陈少琪、周耀辉……从歌词出发,与你共话粤语流行曲前世今生。

名人推荐

  电影《蝶变》(徐克导演)的男主角方红叶是一个不懂武功的文士,但却纵横江湖之中,记录武林中发生的大小事情。刀光剑影,风云骤变,奇招秘技,无一能逃出他的法眼。朱博士彷彿是这位异士之现实版,不过是置身香港流行乐坛而已。未闻朱博士有曲或词的作品面世,但他对曲词的赏析精辟,竟比原作者更精到,让读者且读且思,趣味盎然。――郑国江(着名词人)

 
歌曲中的城市脉络:香港流行音乐的时代侧影 图书名称: 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发展脉络、文化意蕴及其社会影响的深度论述。它并非仅仅是歌词的罗列或歌手的传记,而是将粤语流行曲置于香港独特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力图揭示这些音乐如何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载体,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和塑造了“香港性”(Hong Kong Identity)。 第一部分:萌芽与定型——草根的旋律与时代的共振(约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 本部分追溯了粤语流行曲的早期形态,从“良夜小曲”到受邵氏电影和电台文化影响的曲艺小调。重点分析了在国语时代曲和英文歌的夹缝中,粤语歌曲如何通过电台广播和舞台表演,逐渐建立起属于本地听众的审美基础。我们探讨了早期词人(如陈蝶衣、卢恩南等在香港的创作)如何将市井生活、离愁别绪融入方言的韵律之中,为日后粤语歌的蓬勃发展奠定语言和情感的基调。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开启——电视工业的助推与本土意识的觉醒(约1970年代中后期) 197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转折点。本章详述了香港无线电视(TVB)和丽的电视(RTV)电视剧主题曲的巨大推力。随着电视剧主题曲的流行,粤语歌曲的创作质量和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深入分析了许冠杰(Sam Hui)的出现,他标志着粤语歌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和“鬼马”精神的形成。许冠杰的歌词精准捕捉了小市民的喜怒哀乐、对社会不公的嘲讽,以及对香港精神的肯定,使粤语流行曲从娱乐上升到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文化现象。本章亦对比分析了早期填词人(如林振球、潘源良初期作品)如何开始探索更具现代感的都市叙事。 第三部分:曲风的多元化与词境的深化(约1980年代) 198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被称为“光辉岁月”。这一时期,香港音乐界全面拥抱国际化,大量吸收了欧美日韩的曲风,形成了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巨星为核心的庞大音乐体系。本章的重点在于词坛的成熟: 都市情歌的崛起: 探讨了林振强、黄霑、潘源良等大家如何将情爱主题提升到哲学和文学层面,捕捉了都市人的疏离感、短暂的浪漫与宿命的伤感。例如,对“情”与“义”的复杂处理,反映了快速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的变迁。 “顾家”词风的形成: 特别关注黄霑对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如侠义、历史)的现代性转译,以及他对生命、情欲的直白书写,展现了香港文化身份的自信与张力。 社会议题的隐喻: 分析了陈少琪、周耀辉等新一代词人如何运用象征和隐喻,表达对社会变迁、时代焦虑的关注,例如对“回归”议题的初探与迷茫。 第四部分:后工业时代的叙事转向与文化身份的追问(约1990年代) 随着1997年临近,香港社会气氛复杂,这种情绪深刻地投射到音乐创作中。本章聚焦于90年代词坛的深刻转向: 人文关怀与身份焦虑: 探讨了Beyond乐队的音乐如何成为集体情感的出口,他们的作品超越了情歌范畴,直接触及家国情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后现代”词风的兴起: 剖析了周耀辉、陈少琪在处理都市疏离感时的创新手法,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故事叙事,转而使用碎片化、意象化和后现代的手法来描摹城市景观与内心荒芜。 “港式英文歌”的本土化实践: 分析了粤语歌在翻唱日本和欧美歌曲的同时,如何通过精妙的填词,使其内容彻底“在地化”,形成独特的“港式”情感表达模式。 第五部分:新世纪的挑战与音乐的边缘化生存(约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随着CD市场的萎缩、数字音乐的兴起以及主流文化影响力的转移,粤语流行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章关注: “港味”的坚守与重塑: 探讨了在主流市场逐渐被国语歌和海外音乐占据的情况下,独立音乐人和新一代词人(如林夕在后期的作品转向、黄伟文对消费主义和个体情感的犀利解读)如何保持粤语歌的叙事活力。 词义的精炼与哲思: 分析黄伟文(Wyman)对情感的解构和重组,他标志着粤语歌词进入一个高度内省和精微化的阶段,专注于个体经验的极致表达。 边缘化中的韧性: 总结了在不同媒介(如独立电影、社交媒体)中,粤语歌词如何继续发挥其记录城市生活、承载特定社群记忆的功能,展现了其文化遗产的韧性。 结语: 本书最终将粤语流行曲视为一部活态的社会史和情感编年史。它证明了歌词不仅仅是旋律的附属品,更是理解香港人如何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构建自我认同、处理情感冲突与表达城市精神的核心文本。通过对这些歌词的细致品读,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城市的呼吸、挣扎与光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朱耀伟


  香港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教授、香港研究课程总监,研究范围包括香港文化、全球化及后殖民论述。着有专书逾三十种,包括近作Lost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Culture in the Age of China、《香港研究作为方法》(编)、Hong Kong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New Millennium: Hong Kong as Method(编)、Hong Kong Cantopop: A Concise History、Found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Studies in the Age of China、《香港关键词:想像新未来》(编)等。

图书目录

引言 岁月如歌 ―― 句随音阶 来春吐艳 / 001
01 细说从头 / 011 这些年来 ―― 粤语歌曲
改朝换代 / 023 02 钟声响起 ―― 歌神初现
03 翡翠剧场 ―― 狂潮卷起 / 033 越界歌声
社会剪影 / 049 04 小城大事 ―― 狮子山下
05 戏剧人生 ―― 深谈哲理 / 061 细诉变幻
情景交融 / 073 06 雨丝情愁 ―― 继往开来
07 为你钟情 ―― 偶像效应 / 091 歌声幻影
以声带情 / 103 08 我的故事 ―― 歌手自白
09 爱情陷阱 ―― 螳螂奋臂 / 113 情歌氾滥
往日歌声 / 125 10 青葱岁月 ―― 昨夜渡轮
11 光辉岁月 ―― 叱咤风云 / 133 乐队组合
盛世浮华 / 149 12 美中不足 ―― 跨越媒体
13 最激帝国 ―― 既好且坏 / 157 天王年代
性别定位 / 171 14 非男非女 ―― 两性书写
15 风雨同路 ―― 始终有你 / 187 九七前后
说唱潮事 / 199 16 继续潮拜 ―― 嘻哈潮人
17 习惯失恋 ―― 情歌已死 / 209 纯真传说
谈新说旧 / 223 18 几许风雨 ―― 十年人事
19 生于忧患 ―― 风云再起 / 237 乐队潮流
系列纷陈 / 251 20 今期流行 ―― 概念迭出
余论 夕阳无限好? / 268
附录 香港流行音乐产业再思 / 274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复古的色调和手写体的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香港那个黄金年代的回忆。还没翻开书,我就仿佛已经能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响。《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光看名字就让我充满了期待,仿佛是一张承载着无数故事的黑胶唱片,每一页都可能翻开一段尘封的往事。我一直觉得,粤语流行曲不仅仅是音乐,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记录时代变迁的琥珀。无论是张国荣那穿透灵魂的歌声,梅艳芳风情万种的舞台魅力,还是Beyond乐队的激昂呐喊,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青春记忆里。这本书的增订版,更是让我好奇它究竟增补了哪些内容,是否能让我重温更多当年触动心弦的歌词,挖掘出那些隐藏在旋律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更深入的香港音乐世界,去理解那些歌词的创作背景,感受词人们的才情,以及这些歌曲是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

评分

手捧着《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心中泛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怀旧情怀。香港的粤语流行曲,是我青春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旋律和歌词,早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生命中。我一直对歌曲背后的创作故事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歌词,它们是如何诞生的?词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这本书的“词话”部分,正是满足了我对这一切的好奇。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更多关于这些经典歌曲的幕后故事,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词作者是如何将情感与文字巧妙地融合,从而创作出如此经典的粤语歌曲。增订版,更是让我看到了作者的用心,它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能够带给我更全面的阅读体验,去感受香港粤语流行曲的魅力。

评分

对于我来说,香港粤语流行曲是一段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而《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那段记忆深处的大门。我一直觉得,好的歌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是有生命力的,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每当我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总会联想到歌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这本书的“词话”部分,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歌词,而是能够深入地剖析歌词的创作意图、语言艺术,以及它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增订版,更是让我觉得物超所值,这意味着作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补充,或许能了解到更多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或是对一些经典歌曲有了全新的解读。

评分

拿到《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不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内容的厚重感。作为一名粤语流行曲的忠实听众,我一直对那些歌词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每一首经典的粤语歌曲,都不仅仅是一段旋律,它往往蕴含着时代的印记,承载着人们的情感,甚至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我特别喜欢研究歌词,因为歌词才是歌曲的灵魂,是词作者用文字构建的情感世界。这本书的“词话”二字,让我充满了期待,它承诺要深入探讨歌曲的歌词,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探索的领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歌词的意境,体会词作者的匠心独运,甚至从中找到一些自己人生经历的共鸣。增订版,意味着更丰富的内容,更全面的视角,这让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信心,相信它定能带给我一场关于香港粤语流行曲的深度文化之旅。

评分

最近手头正好有《岁月如歌:词话香港粤语流行曲(增订版)》这本书,作为一个从小就听着粤语老歌长大的人,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的名字就特别有画面感,特别是“岁月如歌”这四个字,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充满魅力的年代。香港的粤语流行曲,在我心里,不只是音乐,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华、情感和变迁。每一首被传唱的歌曲,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有词作者的心血,有歌手的演绎,更有无数听众的情感寄托。我尤其好奇,这本书的“词话”部分,究竟会如何解读那些经典的歌词,是会从文学的角度去剖析,还是会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增订版,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内容更加充实,或许能发掘出更多我不知道的关于这些歌曲的往事。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重温那些经典的旋律,更深入地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