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火灾学

图解火灾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 EasyPass,重点整理
  浓缩重点内容,计算更易懂。

  2. 图文解说,易以吸收
  条文图表式阐述,对照易了解。

  3 表格对比,易于掌握
  名词表格整理,异同易掌握。

  4. 本职博士,实务理论
  30年火场经验,实务理论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卢守谦   博士


  学经历:
  吴凤科技大学消防研究所助理教授
  消防类全国考试命题委员
  三等高考、消防设备师、外语领队、四等榜首
  中央警察大学入学消防榜首及第1名毕业
  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士林/彰化地方法院-火灾鑑定案主持人
  公务人员简任官等结训
  英国FSC/美国DWF/美国TCC 结训认证
  国际AOSFST期刊/ICSSMET研讨会审稿委员
  消防安全PCB厂/石化厂辅导委员
  林火类农委会审查委员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自序

第1章 绪 论
1-1 氧化与起火 
1-2 吸热与潜热 
1-3 热传导(一) 
1-4 热传导(二) 
1-5 热对流 
1-6 热辐射(一) 
1-7 热辐射(二) 
1-8 火焰接触与热惯性 
1-9 火灾特性(一) 
1-10 火灾特性(二) 
1-11 火灾分类
1-12 火灾与气象 

第2章 燃烧原理
2-1 活化能与化学反应 
2-2 理想气体定律 
2-3 燃烧与爆炸 
2-4 燃烧热与热释放率 
2-5 燃烧所需空气量 
2-6 燃烧界限(一) 
2-7 燃烧界限(二) 
2-8 燃烧原则 
2-9 燃烧机制 
2-10 燃烧速率 
2-11 燃烧危险性 
2-12 五大燃烧 

第3章 灭火原理
3-1 发火源(一) 
3-2 发火源(二) 
3-3 火四面体(一) 
3-4 火四面体(二) 
3-5 火四面体(三) 
3-6 火三角应用 
3-7 灭火原理(一) 
3-8 灭火原理(二) 

第4章 固体火灾学理
4-1 固体理化性 
4-2 固体燃烧形态 
4-3 固体燃烧速度影响因素 
4-4 木材类燃烧(一) 
4-5 木材类燃烧(二) 
4-6 金属类燃烧(一) 
4-7 金属类燃烧(二)
 
第5章 液体火灾学理
5-1 液体燃烧属性 
5-2 闪火点、着火点与发火点 
5-3 液体燃烧形态与速度 
5-4 液体起火能量 
5-5 引火性与高闪火点 
5-6 液体防火防爆方法 

第6章 气体火灾学理
6-1 气体理化性 
6-2 气体危险度及火焰型态 
6-3 气体燃烧速度影响因素 
6-4 气体爆炸特性 

第7章 灭火剂适用
7-1 固体灭火剂 
7-2 水灭火剂 
7-3 细水雾 
7-3 泡沫 
7-4 CO2气体灭火剂 
7-5 海龙替代品 
7-6 金属灭火剂 

第8章 爆炸工学
8-1 爆炸类型 
8-2 爆炸效应 
8-3 粉尘类爆炸及防制 
8-4 粉尘爆炸影响因素 
8-5 BLEVE现象 
8-6 蒸气云爆炸与油池火灾 
8-7 蒸气爆炸 
8-8 气体类爆炸 
8-9 容器槽体爆炸征兆 
8-10 低阶爆燃与爆轰 

第9章 区划空间火灾发展
9-1 火灾初期(一) 
9-2 火灾初期(二) 
9-3 成长期(一) 
9-4 成长期(二) 
9-5 燃料与通风控制火灾 
9-6 闪燃现象 
9-7 闪燃影响因素 
9-8 闪燃与爆燃防范对策 
9-9 闪燃与爆燃差异 
9-10 闪燃与爆燃发生征兆 
9-11 最盛期与衰退期 
9-12 建筑物防火安全设计 
9-13 火灾各时期防火对策 

第10章 区划空间火灾烟流
10-1 火灾烟能见度 
10-2 火灾烟消光系数 
10-3 火灾生成物毒性 
10-4 区划空间烟层流动(一) 
10-5 区划空间烟层流动(二) 
10-6 区划空间烟层流动(三) 
10-7 区划空间防烟方式(一) 
10-8 区划空间防烟方式(二) 
10-9 区划空间防烟方式(三) 
10-10 防烟对策及等效流动面积 
10-11 区划空间排烟烟控 

第11章 建筑火灾概论
11-1 耐火构造建筑 
11-2 超高层建筑 
11-3 地下建筑 
11-4 铁皮屋建筑 

第12章 电气火灾概论
12-1 电气系统及火灾防范 
12-2 电气火灾原因 
12-3 电阻发热火灾 
12-4 电弧火灾 
12-5 静电原因与条件 
12-6 静电放电类型 
12-7 静电防制管理(一) 
12-8 静电防制管理(二) 
12-9 闪电 

第13章 化学火灾概论
13-1 自燃发火 
13-2 影响自燃发火因素 
13-3 自燃发火性分类 
13-4 准自燃发火性物质 
13-5 公共危险物品 
13-6 危险物品混合危险 
13-7 危险物品应变作业程序 
13-8 油槽类火灾 
13-9 沸溢、溅溢与冒泡溢因素与征兆 
13-10 沸溢与溅溢条件与油质 
参考文献 
火灾学术语 
火灾学公式总整理 
火灾学重点总整理

图书序言

1-1 氧化与起火
 
氧化反应
 
由碳和氢构成的物质才能被氧化,而大多可燃性固体有机物、液体和气体,就是以碳和氢为主成分。最常见氧化剂是空气中的氧,空气约由1/5氧和4/5氮组成。氧化性物质如硝酸钠(NaNO3)和氯酸钾(KClO3)是一种易于释出氧,此种分子中含有氧,反应时无需外界氧,遇热能自行氧化燃烧。
 
氧化(Auto-Oxidation)是一种发热反应,由于氧化速度不同,如苹果削好一些时间表面泛黄,或报纸久置数年形成泛黄,此种氧化速度慢,发热量小,没有明显热及光之物理现象。人类唿吸作用就是氧化葡萄醣,使得葡萄醣中的氢被氧取代,氧化发热至37℃。基本上,氧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与氧分子发生的自由基链反应,于金属物质特别容易自动氧化如铁生锈、铝阳级氧化(Anodization)产生蚀洞或银表面丧失光泽。为防生锈,以油擦拭金属或擦油漆,使金属表面隔离空气中氧,致其不能氧化反应;又如油性乳液枺在脸部肌肤上产生抗氧化效果,以保青春,其理在此。
 
生活中许多有机物易于自动氧化,橡胶与塑胶的老化变质,常是缓慢氧化过程的结果,如橡皮筋于一段长时间慢慢氧化(发热)变粘。假使船舱中货物自动氧化所产生热量,如不散失就会自行升温(Self-Heating),甚致自燃。多孔性固体物质如煤更是如此,因空气能渗入到内部自动氧化,却因物质多孔的空气隔热属性(空气为不良热导体),而能有效蓄热,致常形成煤炭自燃现象。
 
起火
 
起火(Ignition)是温度与时间的一个函数,能自行持续的一种燃烧过程;若没有外界引燃源而本身起火系为自燃现象。物质的起火温度是指某一可燃物质达到起火的最低温度,通常物质遭到热源引燃温度显着低于其自燃温度。
 
因此,可燃物质起火现象,不仅包含复杂化学过程,也含热物理过程如热传导、对流及质传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相互作用等。一般而言,燃料和氧分子产生化学反应之前,需先在一定温度以上激发成活性状态。
 
1-2 吸热与潜热
 
吸热和放热化学反应
 
物质固体受热熔化(物理变化)为液体(化学变化),液体再受热蒸发(物理)为气体(化学);或固体直接受热分解昇华(物理)为气体(化学),上述化学过程皆为吸热反应(Endothermic);反之过程,则为放热化学反应。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