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荣获第6届韩国坡州亚洲出版奖着作奖!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今东亚正经历快速全球化及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回顾历史以及从中吸取教训至关重要。
李伯重将东亚视为整体进行分析,并把晚明时期的中国与东亚格局变迁,放在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加以解析考量。
本书横扫整个东亚的变革潮流,总结东亚独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个框架清晰、内容充实的崭新历史叙述。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帐簿」,火枪代表了军事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帐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
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17世纪,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宗教、外交等方面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爆发,出现此起彼落的政治革命、贵族叛乱、民族起义、宗教冲突、农民暴动,以及城乡骚乱等。此时的东亚世界也未能倖免,中国的明朝出现了崩溃的变局,最终未能通过这场危机,沦为失败者。
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东亚世界的「火枪与帐簿」,导致了诸多在今天不能容忍的恶行出现和滋生。但是这些恶行不仅是该时代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赖以进展的必要条件。换言之,这种恶行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迈向近代发展的动力。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丝绸之路虽然曾经是最主要的国际商路,但在15世纪之前,世界各主要地区之间并没有紧密的经济联系,直到大航海时代才把世界历史带入了新阶段。李伯重用扎实的数据分析,从商品、商人、白银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中的角色和定位。在军事改革方面,反驳了人们通常认为的中国自发明火器之后就停滞不前的观点,认为在16世纪之前,西欧和中国两个地区各有千秋,中国尚未落伍,同时主张经济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变化,为文化和政治力量的渗透与传播铺平了道路。另外,也认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以及儒家四大宗教圈的扩大和深化,造成东亚世界文化版图大洗牌,其中的武力征服、文化传播和商业扩张,也伴随着海陆角力出现东亚国际间的各种纷争。这样的纷争持续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中国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名人推荐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孝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胡川安(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
涂丰恩(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博士)郑重推荐
好评推荐 作者从全球化的角度,探讨15世纪以后的全球经济化、火药革命、军事革命和晚明东亚世界的四大战争。全书行文流畅简明,用丰富的资料,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中国历史。──李孝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火枪与帐簿》透过经济史将中国史放在全球史的脉络中,并以公众史的书写方式贴近大众,在新的历史风潮中竖立了里程碑。──胡川安(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
李伯重先生是当代中国最出色的经济史学家,研究享誉国际。这本书为一般读者而写,既宏观又深入,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涂丰恩(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