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学研究方法论

文学论:文学研究方法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ené Wellek, Austin Warren
图书标签:
  • 文学研究
  • 研究方法
  • 文学理论
  • 方法论
  • 学术著作
  • 文学批评
  • 文本分析
  • 文化研究
  • 中国文学
  • 现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韦勒克和华伦试图以最简括的笔法,将文学理论与价值批判融合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研究中,该书被视为美国文学批评经典之作,先后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出版,是一本关于文学本质、功能、形式和内容的理论书籍,被誉为「打开经典的经典」。

  本书内容分为四大编:
  第一编「定义与区别」,除界定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含意之外,并从文学的本质、功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一般文学、比较文学、国别文学,各方面区划文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编「预备作业」,是准备进行文学研究所须考虑的种种问题的检讨。

  第三编「文学研究的外在方法」,是就文学与传记、心理、社会、哲学、其他艺术的关系,而讨论採用那种种方法的妥当性。

  第四编「文学的本质之研究」,是针对文学本身所作的考察,依序讨论文学作品的声律、体裁、比兴、描述和作品的形式、评价。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韦勒克(René Wellek, 1903-1995)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和比较文学家。1903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后来搬到布拉格,就学期间学习了英国文学、植物学、历史、地理学、拉丁文、德文、捷克文,精通十多种语言。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前往美国,先后任教于爱荷华州立大学、耶鲁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并担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创始人。

华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

  美国文学评论家、作家,189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沃尔瑟姆市,高中时接触拉丁语,后以拉丁文专业和英文辅系毕业于卫斯理大学,研究所时期则学习诗歌创作和各项文学理论与批评,自认是一位「老派新批评者」,曾获得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文学奖和布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译者简介

王梦鸥(1907-2002)

  1907年生,厦门大学中文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科研究所毕业,曾任教于厦门大学、政治大学等校,对中西方文学皆有涉猎,长于文艺理论、文学评论、礼学、唐人小说研究,研究领域遍及东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学、美学和剧本创作,毕生着作丰硕,曾获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五四奖文学贡献奖、中山文艺创作奖等奖项。

许国衡

  1936年生,1949年跟随叔父来台,就读政治大学外文系时应好友尉天骢邀请,参与《笔汇》、《文学季刊》等杂志编辑工作,译有《现代独幕剧选》、《琼斯皇帝》、《艾兰岛》等书。
 

图书目录

导读/陈苍多
译者序
着者原序
第二版原序
第三版原序
 
第一编定义与区别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研究
第二章文学的性质
第三章文学的功能
第四章文学的理论、批评和历史
第五章一般文学、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

第二编预备作业
第六章资料的整理与确定

第三编文学研究的外在方法
第七章文学与传记
第八章文学与心理学
第九章文学与社会
第十章文学与观念
第十一章文学与其他艺术

第四编文学的本质之研究
序论
第十二章艺术的文学作品之分析
第十三章文学的谐音与韵律
第十四章文体与文体论
第十五章意象、隐喻、象征、神话
第十六章叙述的小说之本质与样式
第十七章文学的类型
第十八章文学价值之品评
第十九章文学的历史
韦勒克年表(一九○三—一九九五)
华伦年表(一八九九—一九八六)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名词索引
 

图书序言

导读

  一


  首先,我们要了《文学论》两位作者韦勒克(René Wellek,一九○三—一九九五)和华伦(Austin Warren,一八九九—一九八六)的详细背景。

  韦勒克是出生于奥地利的学者,就读于布拉格语言学校,曾受过古典文学的训练,精通多种欧洲语言。他受过的理论训练包括殷格登(Ingarden)的作品中所使用的胡塞尔(Husserl)现象学(Phenomenology),以及深受心理学影响的布拉尔(Bühler)语言学(Linguistics)。纳粹德国于一九三九年占领布拉格后,韦勒克从伦敦──他一直在那儿从事教学工作──逃亡美国,任教于爱荷华大学。因此,研读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布拉尔的语言学,应有助于了解这本《文学论》巨作。

  韦勒克在爱荷华大学遇见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华伦(Austin Warren)。华伦(Austin Warren)自认是一位「老派新批评论者」。他写了很多文学批评作品,深受白璧德(Babbitt)和莫尔(More)所提倡的「新人文主义者」观点所影响,只不过他后来发现这种观点有其侷限。无论如何,研读白璧德和莫尔的「新人文主义者」观点也会有助于对这本《文学论》的了解。

  韦勒克和华伦(Austin Warren)不久就对于文学的几个层面有了共同的看法, 于是在一九四○年左右开始考虑合作写《文学论》。以后的几年,他们更经由与布鲁克斯(Brooks)和华伦(Robert Penn Warren)的讨论,以及广泛阅读当代欧洲文学,而精进对欧洲与美国文学的了解,为《文学论》一书奠定深厚的基础。

  二

  《文学论》一书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文学是什么」,也就是「文学的理论」。第二大部分是,「文学研究的方法」,也就是「研究文学的理论」,前者可以说是「本体论」,后者可谓「方法论」。再加上第六章的〈资料的整理与确定〉或可说是「最本体的方法论」),就构成了《文学论》的总体内涵。
 

图书试读

第一编 定义与区别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研究


首先,我们要把「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别一下。这是两种不同的作业:一种是创作的,是艺术;另外一种,如果不完全是一门科学,也可说是知识或学问的一个科目。当然,一定会有人否认这种分别。譬如说,一直就有人主张:除非一个人自己动手去写作,否则他就不可能懂得文学;没有亲自写过英雄双行诗(heroic couplet),便不能够也不应该去研究波普(Alexander Pope);不曾用无韵诗(blank verse)体写过剧本,便不应该研究伊莉莎白时代的戏剧。虽然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学者是有用处的,但是一个学者的任务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必须把他自己的文学经验转换成学术名词,然后再融会到一种前后贯联的方案(scheme)里去,因为这是一种知识,所以那方案必须合理。可能他所研究的题目是不合理的,再不然至少有相当不合常理的因素存在,但是他不应该被放到任何次于绘画史家、乐谱学家,或者因为不合理的缘故,而次于社会学家、解剖学家的地位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