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书写、诗人和时代:台湾军旅诗及其时空寓意隐喻

军旅书写、诗人和时代:台湾军旅诗及其时空寓意隐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军旅诗歌
  • 台湾文学
  • 诗歌研究
  • 文化研究
  • 军事文化
  • 时空观
  • 隐喻分析
  • 文学批评
  • 台湾历史
  • 冷战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军旅书写」以其兼重抒情与故事的特色,更能凸显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抒发军旅生活与时代情感的种种样貌。军旅书写的表现,在内容与主题上,有表达诗人投笔从戎、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者;有歌颂前线战士不辞辛苦、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者;有描写士兵紧张激烈的军伍战斗生活者;有刻划沙场实景战况者;有陈述历史情怀者;也有久戍柳营的官兵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者……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在这类文学作品中都能用多彩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

  重要的是,内容和形式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军旅书写多元的书写面向,也爲台湾文坛提供了琳琅满目的文学珍品。一直以来,台湾的军旅书写其实秉承着文学的执着,深入着墨军旅的紧迫感,完成了特殊的创作成果。

  本论着「军旅诗」的研究对象集中在历五十届次「国军文艺金像奖」获奖作品上,因「国军文艺金像奖」之参加者除国军现役官、士、兵及各军事院校学(员)生、国防部所属各单位文职、聘雇人员、现役军人外,其主眷(配偶)及尚在抚卹中之国军遗族也包括在内,致使「军旅诗」的内容有时会跨越「战斗」、「家国」等议题,且多有「情怀」抒写,而与民间文学奖之内容有所不同。国军文艺金像奖既有特殊的诉求,当然必须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理论与特色,始能让该文学奖项的价值能得以确立,进而发挥影响力,在文坛、甚至文学历史上找到定位。

  由于「军旅诗」蕴涵着军人身份的文化因子,故而拥有豪放风格、细致情感、雄奇意境、铿锵音韵等军人的精神文化内涵。本论着以《家国、战争与情怀——国军文艺金像奖历届新诗得奖作品选辑》为讨论的主要对象,辅以蒐集各届次之得奖作品集而加以补充,期以完整的作品文本来分析「军旅诗」的形式与主题,进而析论军旅诗人敏锐的心灵意识、与时代社会的互动、在军旅週遭环境中的反应,以及其内更为深刻的哲思与美学意藴,以管窥国军文艺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田运良


  佛光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淡江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联合文学》编辑、企划经理、总经理;《印刻文学生活志》总经理;外交部《台湾光华杂志》总编辑。现任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助理教授、吴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获:台北文学奖、台南文学奖、府城文学奖、南瀛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玉山文学奖、大武山文学奖、佛光山佛光文学奖、干坤诗奖、陆军文艺金狮奖、国军文艺金像奖、青溪文艺金环奖、创世纪诗杂志四十週年诗创作奖、第五十五届中国文艺奖章——诗歌评论类等奖项;并入选多次年度诗选、台湾散文选、两岸诗选。

  着有:诗集《个人城市》、《为印象王国而写的笔记》、《单人都市》、《我书》、《我诗钧鉴》;散文书《有关爱情的种种美丽》、《值得山盟海誓》、《潜意识插页》、《我,他、妳。——死生回首忏情帖》;书评集《密猎者人语》;口袋书《爱情经过》、《与情书》;编有《佛光饮曦诗汇》。

 

图书目录

自序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范围

第二章  军旅诗、军旅诗人和时代场域
第一节  战场之外的诗集合:身份、作品的异和易
第二节  五○年代:换装与变身
第三节  六、七○年代:拘囚与逃脱
第四节  八、九○年代:跨越与转型
第五节  世纪之交迄今:传承与开创

第三章  「家国」意识的高举与插旗
第一节  革命战斗的讴歌展演
第二节  山河故国的地理乡愁
第三节  伟人先贤的风范叙写
第四节  民族魂魄的哲思流转

第四章  「战争」军伍的实践与演绎
第一节  新兵冶炼的矛盾映照
第二节  战技展现的时空启示
第三节  生命日常的隐显转注

第五章  「怀乡」思人的缅忆与延续
第一节  乡情思慕的寻根归属
第二节  亲恩系谱的故事叙写
第三节  袍泽情义的荣辱系联

第六章  「女诗」慾望的纠结与伤痕
第一节  苦难成长的漂泊思维
第二节  漫画诗图的史实导读
第三节  雌威兴扬的青春戎旅
第四节  浮生意识的灵韵美感

第七章  「朗诵」诗语的声韵与回音
第一节  音韵扬挫的声情美学
第二节  长诗经营的剧场演绎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一:历届国军文艺金像奖诗歌类获奖名单  
附录二:国军新文艺运动推行纲要
附录三:国军新文艺运动辅导委员会组织规程
附录四:国军新文艺运动辅导实施规定
附录五:国军文艺金像奖设置规定


 

图书序言

自序

我的军旅书写初程,与青春凯旋


  这一记忆的大跨越,瞬间拉回至三十余年前的一九八四年(民国七十三年),青春蓬勃的那时,我时任军职,甫下部队就被选任至飞弹指挥部的胜利女神力士飞弹营,在新北林口公西营区从射控少尉副排长基层历练起,一九八五年(民国七十四年),调升到苗栗西湖的发射中尉排长,一九八七年(民国七十六年),再调升到新北三芝的上尉连长,营区驻地时而山巅、时而海湄,但一身草绿戎装掌理着价值数百万美金的高空远距雷达和飞弹发射设备,随时戒备着台海空防的安全。

  而爱诗写诗的出芽萌苗,就在战备指挥车厢内、眼前盯着一圈一圈扫描的萤幕旁、铺展稿纸的小小平原上,无心被播种了、被浇灌了、被施肥了、被耕耘了,终而略展些许还谈不上绽艳朵、结硕菓的淡淡绿意。

  就在那几年,军旅战斗间文思澎湃、擎笔挥舞,一举连获陆军总部主办的陆军文艺金狮奖四届次(朗诵诗类三届、散文类一届)、国防部主办的国军文艺金像奖五届次(朗诵诗类四届、散文类一届),而退伍后以荣民身分,亦再获后勤司令部主办的青溪文艺金环奖三届次(新诗类二届,散文类一届)……,如今值得骄傲炫示的,除了藏放在橱窗内的好几尊军阶肩章、勋章和指挥刀外,横列于书架上最前排、颇为壮观的文学奖座、奖状、得奖证书群,更都是以笔代枪的光荣战役里的辉煌战绩……

  也就在那几年,军旅之外的青春诗坛正躁动群起,我隔着兵营危耸绵延的砖墙,巴望着墙外远远的风起云涌:三四年级的上一代,早已卓然活跃于每座伸展舞台上,我们五年级这一辈,想必早有青出于蓝的莽莽蠢动,一副后浪翻腾要超越前浪之势,虽是稍显青涩粗拙却跃跃拚搏,陆续以「诗刊╱社」为根据地集结群聚,彷若同盟革命般的向诗坛挥笔进军。

  那时我虽身在柳营,但时不时会收到似已熟识却未曾谋面过的诗友们,轮番展现滚滚腾腾之志,逐期陆续寄来热烫的新诗刊,《曼陀罗》、《现代诗》、《四度空间》、《新陆》、《薪火》、《象群》、《南风》、《汇流》、《五陵》、《地平线》、《台北诗坛俱乐部》、……乃至我自己创办的《风云际会》等诗刊,其规模之壮盛、阵仗之雄伟,仿要燎原烧遍的熊熊烽火似的,纷纷扬帜起义,群雄各以诗刊为基地,前仆后继地强攻霸佔可能的山头。

  而书架上罗列层叠种种诗刊,一如走马灯般展列时代的文学姿态,那绝对是青春诗笔战役的丰硕战果,其在字里行间所创缔的辉煌战史,勾引历历笔墨回忆,那追诗的荒唐岁月真如失心疯般,享尽每一场的青春狂欢。

  是的,年轻那时,诗没日没夜地写着写着,总幻想着自己的拙作,何时可以被排成铅字,叠叠落落成细明体的星辰,挤身在地平线旷野上哪个版面一隅,稀微发着亮光。我好需要这样荣耀誉赏(或说是虚荣)的暖流慰借,以诗为之名铸造自我。

  除了自认笔拙外,「身分」更是我当时一直自我挑战与拉锯争执的,军人、诗人;左手拿枪、右手执笔,同时演着两种身分的生世。然而不管身分的异同纠葛、无论创作的优劣生熟,我确实在诗的长路远途上,拄着笔蹒跚走来、迎曦步去。

  时光再拉回这时此刻,立起身、垫高脚、伸长颈而瞻望,我的军旅书写的初程,乃至延继至今热情未减的豪迈诗志,甚而投身学术研究之深远博袤……,诗地平线上的那条隐约、稀茫的边际,晃荡的点点人影确有群队伍雄壮归来,是的,有我也在列的「五年级世代」,正青春凯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