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般的植物课:将植物比拟孩子的成长历程,充满哲思、想像力的美感体验(华德福教学引导1)

如诗般的植物课:将植物比拟孩子的成长历程,充满哲思、想像力的美感体验(华德福教学引导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harles Kovacs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华德福教育
  • 亲子教育
  • 自然教育
  • 儿童成长
  • 美学
  • 哲学
  • 绘本
  • 科普
  • 观察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段充满人文、哲理、诗意的植物学
从情感的连结,认识与我们共生的每一个生物

  ★充满诗意、哲理、人文关怀的植物学
  ★唤起人与大自然连结,看见如诗如画般的自然美学
  ★从《如诗般的植物课》看见华德福美感教育精随
  ★满足10~11岁孩子想像力与哲思的植物课程


  将植物比拟孩子的成长历程,充满诗意、哲理、人文关怀的植物学
  当我们将植物的种类比拟为孩子的成长,将蕈类比为婴儿时期、藻类比为学步期、单子叶植物是小学一年级等等,认识植物的过程不再是一段僵硬的知识,而是一段与大地之母、太阳之父的亲密连结。作者查尔斯‧科瓦奇将植物类比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在给予知识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情感、想像力,以及孩子懂的诗意。

  贴近孩子心智发展历程,华德福教育工作者必备教学引导经典
  《如诗般的植物课》让我们看见华德福教育如何带领孩子认识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世界的爱与美、感受与连结。由动物王国开始,接着进入到植物的世界,然后才是矿物学、物理化学、机械学,从最贴近我们情感的地方开始学起,一起用最深的感受来认识世界,才能我们与这些知识有着最紧密的关联,自然界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与文字,而是温暖的、由内心深处透出对世界的关怀。

  在古典浪漫的人文中,重新认识植物的优美
  启发全球无数华德福教育工作者──英国华德福教师查尔斯‧科瓦奇在《如诗般的植物课》中,带领我们用人文与哲理的方式认身边的植物以及与植物紧密连结的生物,这本书不仅仅启发全球无数教师,透过科瓦奇温暖而又充满想像力与诗意的叙述,也能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深爱上所居住的这片土地,看见人类与动植物之间最亲密的连结。

  ※(初版书名为《植物》)

本书特色

  1.充满哲理、想像力、诗意的植物学

  查尔斯‧科瓦奇以充满诗意、哲理与想像力的方式描述植物界,将植物的演化过程比拟为孩子的成长历程,让读者自然而然在脑中形成影像。在科瓦奇的动人叙述下,植物学有了灵魂,让我们更爱身边的大自然。

  2.优美的叙述,理解华德福大自然美感教育
  《如诗般的植物课》运用着充满美感的类比,带领每一位读者一起欣赏大自然所建构的自然美学。这样的美饱含着宇宙真理的美,让我们最亲密的植物与动物,理解自然界所创造出来的美感体验。

  3.华德福教育工作者必备教学指引
  英国华德福教师查尔斯‧科瓦奇的教学中,总是充满着灵性的启发。他用孩子最能理解的类比,将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与孩子的成长连结。书中的课程叙述让每一位读者深深爱上整个自然界,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启发了全球无数的华德福教育工作者,从科瓦奇的课程纪录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灵活而具想像力的方式,带领孩子学习知识。

  4.贴近孩子心智发展历程的教育指引经典
  孩子的学习必须贴近这个世界的发展,诸如「演化概念」这样的词汇,对他们来说是无意义的,因为在他们的心智发展历程中,还没有抵达足以理解的阶段。查尔斯‧科瓦奇深深明白孩子的心智成长历程,所有教学方式都会以孩子的发展为主,透过不同的描述与类比,以贴近孩子发展程度的语言,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

名人推荐

  【华德福家长、教师、动植物专家温暖推荐】
  ★朱思颖(国立清华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
  ★何新松(北京大学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客座教授)
  ★吴宜君(台北市青禾华德福实验教育机构创校教师)
  ★李慧芳(海声华德福教育学会文化艺术总监、朝阳科技大学视传系助理教授)
  ★姜佳妤(华德福教师、亲职部落客)
  ★徐明佑(华德福资深教师)
  ★杨平世(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名誉教授)
  ★郑香辰(新竹县华德福教育学会创会理事长)

  「华德福教育的美不是天马行空、任意想像、经不起考验的美,而是在深刻观察大自然后所精淬出饱含宇宙真理的美。」──★★李慧芳(海声华德福教育学会文化艺术总监、朝阳科技大学视传系助理教授)

  「这本书也让我以全新的观点认识华德福教育的美与真,以及如何透过学习植物,进而培养孩子对自己与自然的敏锐度及思考能力。」──★★朱思颖(国立清华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

  「观看大海的雄壮辽阔,森林的博大生机……让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美感体验,变得敏感充满朝气。就让美感教育从『童蒙时代』开始吧!透过认识大自然、观赏动植物、花卉出发,进而成为爱美的人,最终才可以成为爱世界、又爱人生的人。」──★★何新松(北京大学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客座教授)

  「只要读读这本《如诗般的植物课》,您不但会长智慧,也会更接近植物,更爱大自然。」──★★杨平世(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名誉教授)

 
《光影间的低语:自然哲学的诗意探寻》 一、 绪论:在日常的缝隙中捕捉永恒的律动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一次横跨自然科学、哲学思辨与艺术感知的心灵漫游。我们试图剥离现代生活中对自然界日益加深的功利性视角,重新唤醒对“存在”本身那份敬畏与好奇。全书的基调是沉静而富有韵律感的,正如清晨薄雾尚未散去时,万物尚未被日光完全定义之前的混沌之美。 我们首先探讨的是“观察”的艺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观察往往退化为一种扫描或识别的功能。而在这里,观察被提升为一种主动的、充满参与感的行为。我们邀请读者慢下来,去体会一滴露水在叶片边缘聚集、滑落的微观时间,去感知一棵古树在风中的每一次呼吸所蕴含的漫长历史。这种深度的感知力,是开启一切哲学思考的门户。 二、 物质的隐喻:从石头到星辰的对话 本书的第二部分,深入探究了物质世界的“灵魂”。我们并非进行严谨的化学或物理分析,而是尝试用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视角去理解物质的转化与稳定。 石头的记忆: 岩石不再仅仅是地质年代的记录,它们是地球的骨骼,承载着数亿年的压力与宁静。我们将讨论石头的“韧性”与“持久”,并思考人类在面对时间洪流时,如何从这种不朽中汲取力量。如何通过触摸一块粗粝的矿石,体会到物质的“沉重”与“本真”? 水的形态学: 水是万物的媒介,其形态的多变性——从坚硬的冰到流动的液体再到无形的蒸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隐喻场域,用以讨论“适应性”与“变化中的不变”。我们将描绘水循环的宏大叙事,但焦点将落在水滴如何在不同的介质中折射光线,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们情感表达中的“流动性”与“深度”。 空气的呼吸: 空气是无形的,但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本书关注空气的“透明之重”。它既是媒介,也是载体。我们将探讨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光线如何在其中折射,以及这种看不见的流动性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思维的开阔度。我们试图唤醒读者对“空间感”的重新认识,即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与整个世界进行的一次亲密接触。 三、 时间的维度:循环、螺旋与瞬间的永恒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常常被时钟的均匀刻度所束缚。本书力图打破这种线性的、可量化的时间观,转而探索自然界中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时间体验。 季节的仪式: 春的萌动、夏的繁盛、秋的内敛、冬的沉寂,构成了一个永恒的、但又不断更新的生命节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年的春天都包含了前一年的经验,因而比前一年更加丰满。我们将通过对不同季节下自然现象的细腻描摹,探讨“成熟”的真正含义,即在接受衰败的同时,孕育新的可能。 日光的哲学: 从日出到日落,光线的色彩和强度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的“表情”。我们将研究不同时间点光线对色彩、阴影和感官体验的影响。清晨的冷光与黄昏的暖光,它们在心理层面引发了何种不同的情绪反应?瞬间的光影变化,如何定义了“此时此刻”的不可复制性? 四、 存在的边界:有形与无形的交界 哲学思辨在本书中通过对“边界”的审视得以深化。边界并非是明确的分割线,而是两个世界相遇、互动、彼此渗透的区域。 边缘的风景: 海岸线、山脊线、以及黎明时分天与地的交界线,这些边缘地带往往孕育着最丰富的生命活动和最深刻的哲学启示。它们是稳定与变动交汇之处。我们探讨人类在这些边界地带的体验,如何从中认识自身的局限与无限。 寂静的语言: 在对声音的细致聆听之后,我们转而探寻“寂静”。寂静并非声音的缺失,而是一种高密度的存在状态。它为内在对话提供了空间。我们将通过对密林深处、雪夜、或无人之境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倾听寂静”的状态,从中发现那些被日常喧嚣所掩盖的深层真理。 五、 人与自然的共鸣:内在景观的映射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将对外部自然的观察,回溯到对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与美感,都被视为人类精神潜能的宏大投射。 我们不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或教条,而是提供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充满诗意、敬畏和哲思的视角。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体察,读者将被引导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波动、思维模式以及生命中的每一次转化与挣扎。最终,我们将认识到,我们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而是自然本身所展开的一段动态而美丽的篇章。 本书适合所有对自然怀有深沉情感,渴望在平凡事物中寻求深刻意义,并愿意用缓慢而沉浸的方式与世界建立连接的读者。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与世界之间那份古老而未曾断绝的联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查尔斯‧科瓦奇(Charles Kovacs, 1907-2001)


  190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全家人搬到了多瑙河畔的奴斯德村(Nussdorf),潺潺的流水经过了家的前方,他可以清楚的看见、听见船只经过、装卸货物的情景与声响。

  幼年的科瓦奇非常喜爱绘画,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所尊敬的艺术教师都会请科瓦奇带上自己的绘画作品到家中一起讨论。透过艺术老师的介绍,科瓦奇开始认识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的理论基础,并于22岁时加入史代纳所创建的人智学会。

  然而,当德国部队于1938年併吞奥地利时,在战火的袭击下,科瓦奇不得不在东非加入英国陆军,对抗德国的侵略。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查尔斯‧科瓦奇在因缘际会之下移居于英国,并于1956年开始于爱丁堡的鲁道夫‧史代纳学校担任教师。而科瓦奇在这段期间里,日复一日的写下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内容,并且建构出自己的整体教学架构,这些教学方式,灵感都来自于鲁道夫・史代纳的教学引导,用来满足成长中孩子的学习所需。

  查尔斯‧科瓦奇丰富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启发了许多教师的教学灵感,他的教学笔记也成为了华德福教学中,最具代表性且灵动的范例。

  其代表着作有:《如诗般的植物课》(Botany)、《如诗般的动物课》(The Human Being and the Animal World)、《天文与地理》(Geology and Astronomy),以上书籍皆由小树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前言】植物学讲堂………………摘自查尔斯‧科瓦奇对家长的谈话

1 介于太阳与大地之间的植物

植物需要太阳的光和温暖以及大地的黑暗。在冬天时,大地较为强壮;在夏天时,则是太阳较为强壮。但即使是在夏天,根仍然在寻求黑暗;植物是太阳和大地的孩子。就如同小孩有爸爸和妈妈一样,植物以大地为母,以太阳为父,在太阳和大地之间生活。

2 蒲公英:会飞的小星星
对植物而言,自土壤反馈回来的温暖是真实且重要的。由土壤反馈回来的温暖,将会帮助形成植物的果实。而蒲公英的果实,就是那些一吹气便会四散的小星星。

3 菌类:大地之母的婴儿
蘑菇就是一种跟婴儿一样,睡多于醒的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菌类。蘑菇不喜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欢黑暗阴凉的地方,蘑菇成长的地方潮湿阴暗,而且要远离阳光。绿叶和花朵需要阳光才能生长,但蘑菇这种菌类没有叶子也没有花,是植物世界的婴儿。

4 藻类:直立在水中的植物
藻类以同样方式模仿生长在干燥土地的高等植物,藻类没有真正的能力去生产花和果实,但是会模仿。

5 地衣:奇怪的小孩
地衣是奇怪的小孩,因为地衣不能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只能生长在坚硬的石头和树皮上。地衣没有真正的根,不能深入到土中。阳光已经教会地衣制造小叶子,但不像藻类一样生活在水中。

6 苔藓:绿色的软垫
这些像柔软垫子的苔藓能让地面保持潮湿,高大的树木因而得到所需要的水。因此,这些小苔藓植物无私且慷慨地帮助了整座森林。

7 蕨类:有漂亮曲线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真实、美丽的绿叶,比起其他的植物觉醒得更多,就好像孩子初次称唿自己为「我」这样的觉醒。

8 针叶树:有魔法的香气
针叶树不会长出真正的花,但假设针叶树有花,那所有的香气都会进入花之中,针叶树的香气进入了松香里。松香里可说是有朵魔法般的花,当你燃烧枞树的树枝,那藏在松香里的魔法花朵,就会在火燄及香气中被释放出来。

9 树与大地的关系
哪里有树成长,哪里就可以见到坚硬的木质树干从土壤中升起,这是大地的力量。大地之力是往上的,就好像大地堆起了一座山丘一样,树也同样被堆高。

10 开花植物:向阳光学习的孩子
花朵开心地对阳光敞开,就像是愿意学习,敞开心胸的孩子。当然,只想着恶作剧、不专心上课的人就像是远离光的蘑菇。而且某些蘑菇是有毒的,这些蘑菇只会生长在有东西死亡的地方。

11 低等与高等的开花植物:用绿色的小杯来区别
正如同学校里有年纪小和年纪大的孩子,开花植物也有两种──高等与低等开花植物,你可以由叶子分辨出这两种开花植物的不同。低等开花植物有着简单的叶子,而高等开花植物有着复杂的叶子。

12 花:手中握着的珍贵礼物
如果靠近一点看花中心如权杖般的雌蕊,你会发现再往下一点时,权杖变大了,看起来就像一颗球。在植物中这两者是一起的,上部像一个权杖,下部像一颗球。但是植物学里这个部位不叫做权杖和宝球,上面看起来像权杖的部分称为雌蕊,下面看起来像一颗球的部分则称为子房。

13 花粉:金色的皇冠
你知道雌蕊和子房是大地的礼物。而太阳的礼物是什么呢?是雄蕊和金色的花粉,这个金色的皇冠是太阳的礼物。要把太阳的祝福带给种子,需要有金色的花粉帮忙。

14 花和蝴蝶:光的孩子
假如蜜蜂和蝴蝶不能拜访花朵,花粉就无法碰到子房里的种子,而来年就不会再有这种花了。但蜜蜂和蝴蝶也需要花。蜜蜂和蝴蝶等昆虫是光与温暖的孩子。这些光的孩子从来不会从大地身上带走食物(只偶尔会喝喝水),只吃太阳为牠们准备的花蜜维生。

15 毛毛虫和蝴蝶:重生的神奇
毛毛虫不是非常漂亮的生物,牠看起来像是毛茸茸的虫,但丑陋毛毛虫放弃了牠的生命;放弃了牠的身体,变成一具死掉的壳。蝴蝶就是从这个死去的壳中重生,成为美丽又能飞行的光之子。毛茸茸的虫死了,重生成为灿烂的蝴蝶。

16 郁金香:匆匆忙忙长大
郁金香等不及要开花,所以只长出简单而有着平行脉的叶片。其他的植物会生出萼片,也就是构成花萼的小绿叶,但是郁金香如果你切开郁金香的球茎,就可以发现郁金香的小祕密!

17 种子与子叶:小小传令官
小叶片来自于种子,从种子中长出的叶片就像是传令官,从土中冒出,替真正的叶子开路,也为了将来的花朵开路。这些从种子长出的叶片;这种担任传令官的叶片,在植物学中叫做子叶。而植物真正的叶片是从茎上生长,并非来自种子。

18 玫瑰:花朵的「王后」
郁金香将花萼跟花搞混了,花萼最后变成了花朵。玫瑰不会发生这种事,玫瑰绿色的萼片与花瓣完全不一样,这些萼片紧密的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壳,就好像是蝴蝶的蛹,而玫瑰的花瓣就在壳中诞生,就像蝴蝶从蛹中出生一样。

19 玫瑰家族:来自大地的帮助
玫瑰属于一个广大的植物家族。所有的果树都是属于这个家族,都是玫瑰家族的一分子,如苹果、梨子、樱桃、梅、水蜜桃,还有杏,这些植物都属于玫瑰家族,也都拥有五瓣的花朵。

20 包心甘蓝:真正的艺术家
包心甘蓝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送到花、茎、叶子或根,每种结果都不一样。但记住一点:当这种植物演变的时候,一旦这种植物把所有的力量放到根上,一种根部又大又厚的新植物就产生了,而且会一直维持这个样子,变成了不一样的植物。

21 荨麻:外表粗鲁,内心却很善良
荨麻不会用花朵来吸引蜜蜂、蝴蝶,但却是某些蝴蝶的好朋友。像红蛱蝶这类的蝴蝶会将卵留在荨麻叶上,当卵孵化成毛毛虫后就食用荨麻叶为生。荨麻叶会刺痛我们,却似乎不会刺痛毛毛虫。

22 橡树:树林中的国王
强壮的橡树没有漂亮的花或甜美的果实,但是橡树偶尔会展现出甜美的一面。同样的,有时一个人看似强硬又粗野,但在粗野的外表之下,当你更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就知道他有一颗温柔的心,只会在特殊的时刻展现出来。

23 桦树:树林中的女王
桦树要求的不多,不需要良好的土壤,不要求很多温暖的阳光。就像是一位美丽而善良的人,不会因此自豪、不引人注目,谦虚、朴素且容易满足。

24 棕榈树:高大的男人
在赤道热带地区,整个植物世界变得愈来愈像花朵,若到了北方寒冷的土地,与根愈来愈相似。有了这种想法,我们就可以理解热带地区的树木,例如棕榈树。

25 茶、糖与咖啡:用糖分给予祝福
当你早上在穿衣服或衬衫的时候,或是当你在取用茶和糖的时候,你所用的这些种子、茎、叶和果实,都是来自世界另一端的植物。

26 草与谷类:地球的绿色衣裳
草是一种非常强韧的植物,不会像树木或大部分的野生植物在冬天停止成长。尽管在冬天会长得比较慢,草却是整年都在成长,这就是为什么草坪会一直需要除草的原因。想像一下刚割完草的气味,或是牧草收割后的气味,在这奇妙的气味之中,你可以嗅出草的力量和精神。

27 叶子和花:食物的供给者
童话故事中的睡美人需要王子才能唤醒。每一颗在子房中的小小种子就像是睡美人,必须等待王子的到来。站立在子房周围的,是顶端有着黄色粉末球的小梗。这些黄色粉末就是花粉,花粉就是能够使种子醒来的王子。

28 蜜蜂:为了整体的蜂巢生活与工作
蜜蜂团结合作是很奇妙的,牠们可以从蜡中造出精确的六角形,没有用圆规或尺,也没有机器,却不会有任何差错,十分奇妙。而且这还只是蜂巢里众多奇妙事情的其中之一。

29 蜂巢:精确的六角形
在夏天,当蜂巢愈来愈热,蜜蜂带水进入蜂巢并且在蜂窝和内壁上洒水,蜜蜂借着内部水的蒸发使蜂巢降温。冬天,当天气愈来愈冷时,蜜蜂在蜂巢的中央挤在一起,与其他蜜蜂紧密的挨在一起。位置靠外的蜜蜂会挥动触角、扇动翅膀,并且摇摆牠们身体的尾部,就好像我们人类抖动手臂来取得温暖一样。

30 蜜蜂的精神
虽然我们比蜜蜂更有觉知,但仍可以向蜜蜂学习。我们应该要学习合作,不带羡慕、嫉妒或贪心的一起工作,就像蜜蜂一样。

【推荐文】饱含宇宙真理的美………………李慧芳
【推荐文】以歌德取向来研究植物………………朱思颖
【推荐文】大自然的美感教育………………何新松-
【推荐文】揭开植物界的祕密………………杨平世
【推荐文】充满人文色彩的植物课………………爱丝翠德‧麦克兰
【作者简介】给孩子最灵动的学习──查尔斯‧科瓦奇………………小树文化编辑部
 

图书序言

前言

植物学讲堂


  (摘自查尔斯•科瓦奇对家长的谈话)

  要讨论孩子在10∼11岁(五年级)这个阶段的发展,可以从历史的演变来说明。

  认为人类天生就会运用智力及逻辑思考是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我们所知道的逻辑思考及科学探究才开始萌芽;理性思考、推理与分析才真正进入人类历史。理性与逻辑的想法所出现的时间点是古希腊时期,即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的时代。

  在哲学出现的年代以前,如古印度、巴比伦、古埃及,甚至是希腊等古文明,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对古印度、巴比伦或古埃及的人而言,用神话解释自然现象,就如同我们深信现代科学一样。神话、众神的故事,英雄及怪物等等,并不只是天马行空的幻想。真正的古老神话,不但有诗意的想像成分,也有其逻辑存在。我们可以说,在古老文明中,逻辑和想像这两种能力尚未分离,两者仍是一体的。希腊哲学家们是最早的理性及逻辑思考者,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是因为这是在人类心智上将逻辑和想像分离的时期。这也是诗词成为一种独立艺术的时期。

  人类历史中所发生的演化,也同样会在个人身上展现。大约在11∼12岁左右,就是个人能开始分别逻辑和想像的时刻。

  这个改变显而易见,好奇便是一个例子。有些孩子会对科学、地理或历史的知识着迷。这个改变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展现,例如有些孩子会变得好辩;他们喜欢纯粹为辩而辩,但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发现了一个新玩具,而迷上这个新玩具而已。

  这个发展的另一个面向,是自我意识的增强。这阶段的孩子会说:「我喜欢这个。」或:「我不喜欢这个。」并加强语气,这跟年幼孩童所说的「喜欢」或「不喜欢」是完全不同的。

  甚至,这阶段孩子顽皮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年幼的孩子会顽皮是因为他们情不自禁,他们有种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但是五年级孩子的顽皮是故意的。这比较像是一种科学实验:「我能不被责骂吗?」「我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与觉醒有关。因为逻辑的浮现,逻辑和想像的分离,都是觉醒的过程。从所有的这些顽皮、好辩、自我意识和好奇当中,孩子们体验了觉醒,像是从梦中醒来的感受。

  但我们必须记得一件事。这阶段只是觉醒过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如果在这阶段,你仅给予孩子像是科学或地理这样单调的知识,这对孩子内在正在发生的成长与发展毫无帮助。他们需要知识,也想得到知识,但给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能满足他们的情感、想像力及孩子能懂的诗意。提供他们单调的知识,会使他们的幻想、想像力和创造力枯萎死亡。

  这就是我们这样安排这堂植物学课程的原因。用演化系统的方式依序介绍植物,从低等植物开始,譬如没有花朵、花粉和种子的蕈类、藻类,然后渐进至开花植物。

  但高等或低等植物演化的概念,对孩子是无意义的。我们必须将植物种类比喻成他们的成长,将蕈类比为婴儿时期、藻类比为学步期、单子叶植物是小学一年级等,从这些比喻中,孩子们接触了演化的概念(虽然我不曾向他们提及「演化」这个词),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演化与发展,而不仅只是知识。当然,这样的类比包含了想像的成分,是有诗意的推理,这确实是五年级孩子所需要的。

  最后,我仍需说明五年级植物学课在学校科学类课程中的位置。科学类课程的安排如同地理课程一样,我们由近而远,课程从邻近的事物开始。在地理课中,我们从当地的城市开始,然后是自己的国家、邻国,再推及其他国家。在9∼10岁(四年级)科学课程中,我们从离人类最近的动物王国开始介绍;然后10∼11岁(五年级)介绍植物王国;矿物王国(地质学)则在11∼12岁(六年级)介绍。12∼14岁(七到八年级)介绍物理和化学。而离我们情感最远的机械学,则在14岁(八年级)时才介绍。
 

 

图书试读

【摘文1】介于太阳与大地之间的植物
 
冬天,当有一段特别长的寒冷日子时,不是只有人类在受苦;植物和动物世界也同样受到影响。鸟儿会比平常晚去筑巢,而在花园、原野、山丘和小溪旁的花儿和树木,也都在等候着太阳的温暖光芒。想像有无数个种子在大地之下,正等待着太阳的光和温暖。
 
想像这些成上千万的种子深埋在大地中,在寒冷季节的期间里,当下雪、结冰和冷风吹拂的时候,种子仍安全的埋在土中。现在再想像一下,每一颗种子都是一点点的亮光,假如我们能够透视大地,看起来就会像是万点的繁星。在冬天里,大地看起来就会像是星空。
 
假如你努力的去了解一些事情,而忽然间你领悟到了,你感觉「我知道了!」这感觉就像是突然有一道亮光。当你感受到这样的亮光时,这就是思考,是真正的思考。
 
假如你留心的话,一天之内你会有好几次发出这样的光芒,只有在真正清醒的状态下才感受得到。当你全神贯注、真正清醒的时候,你就会像是在冬天里闪着万点光芒的大地。我们在冬天时是比较清醒的,而在温暖冗长的暑假中则较有睡意。
 
但在夏天是如何呢?在夏天时,所有的花朵从大地绽放出来,朝向太阳的光和温暖成长。在大地里面不再有任何的「星星」。花朵盛开,有着可爱颜色的花朵们来到了光和空气之中。
 
我们可以用睡眠来做比较。当你睡着时,你真的能感觉到你的思维熘走了,这是件好事,否则,假如你还能思考,你就完全不能入睡了。
 
有时候人们会有烦恼:他们脑海中的事情困扰着他们,因此他们无法睡着。然后你就会了解,当我们想睡觉的时候,让我们的思维消失是多么的重要。
 
这些思维并不是真的不见,你真正理解的事物在隔天将会再回来。在夜间,这些思维不在你脑海中,否则你将无法成眠。就某种程度上来说,思维离开了你的身上,就像花朵在夏天时从大地中绽放出来。
 
假如能像看到花朵一样的看到在人们入睡时离开的思维,将会是多么美妙的景象!有些有智慧及有美丽思想的人们,像是被玫瑰和百合花环绕着,而不聪明的思想也许就会像蘑菇。好的想法就像是芬芳的花朵,如紫罗兰;而坏念头就像是有刺的荨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光看書名就覺得好有意境。《如詩般的植物課》這個名字真的太美了,讓人立刻聯想到詩歌裡那種細膩、優雅的意象。我一直對華德福教育很有興趣,覺得那套「將孩子比擬植物成長」的理念很有道理,非常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現在看到這本書居然是結合詩意和植物學,而且還能引導教學,更是讓我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植物的生長過程,例如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甚至枯萎凋零,比擬成孩子從嬰幼兒到青春期,乃至更成熟的生命階段?這其中一定充滿了許多觀察與聯想,而且運用詩的語言來詮釋,肯定會讓原本比較學術性的知識變得溫柔而富有感染力。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哪些具體的詩句或敘述,能夠觸動我對孩子成長的理解,並且能啟發我用更寬廣、更富詩意的視角去陪伴孩子。 這本書的副標題「充滿哲思、想像力的美感體驗」也讓我非常嚮往。我總覺得,教育不應該只是知識的灌輸,更應該是心靈的啟迪和美感的培養。《如詩般的植物課》聽起來就像是一場心靈的SPA,透過對植物世界的觀察,能夠反思生命、成長的真諦,同時也能激發我們的想像力,看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實際的教學引導,讓我在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階段時,能夠有更深刻的體悟,也更有耐心和智慧去引導。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一株獨特的植物,有自己獨特的生長節奏和方式,需要我們用愛與理解去呵護,而不是用僵化的標準去套用。 總之,《如詩般的植物課》這個書名就像一個溫柔的邀請,邀請我去探索植物與孩子成長之間那份深刻的連結,去感受詩意、哲思與美感交織而成的獨特體驗。我非常期待閱讀這本書,相信它會帶給我許多感動與啟發。

评分

「如詩般的植物課」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這種尋求心靈滋養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的教育往往過於功利化,忽略了孩子們心靈的成長和對美的感知。華德福教育的理念,特別是將生命中的各種階段,用自然界的現象來比喻,這種「看見」和「感受」的方式,我認為非常有價值。 將植物的成長比擬為孩子的成長,這聽起來就充滿了詩意和哲學。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植物生長中的那些「詩意瞬間」?例如,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醞釀生命,就像孩子在母腹中孕育;初生的嫩芽探出頭來,小心翼翼地觀察世界,就像嬰兒的眼神;漸漸地枝繁葉茂,充滿生機,是否如同孩童的探索與學習;而花開花落、結出果實,又如何象徵著生命的不同階段和成熟? 這其中一定蘊含著許多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哲思。我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例子,透過詩歌或散文,引導我看到植物成長中那些充滿生命力的細節,並將這些細節與孩子的成長歷程連結起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美感體驗」,讓我能夠用更溫柔、更有想像力的視角去理解和陪伴孩子。 「華德福教學引導1」這個標示,也讓我對書中的實用性充滿信心。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啟發我的心靈,更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和啟示,讓我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能夠運用這些詩意的智慧,去滋養孩子的心靈,培養他們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 這本書聽起來就像一扇通往詩意與哲思的門,我迫不及待想推開它,去探索植物與孩子成長之間那份美麗而深刻的連結。

评分

「如詩般的植物課」這個書名,瞬間就勾起了我心中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我一直對華德福教育的理念深感認同,覺得他們那種「尊重生命本然」的教導方式,更能培養出真正完整、有韌性的人。而將植物的成長過程,巧妙地比擬為孩子們的成長,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充滿了詩意與智慧。 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透過詩歌或詩意的敘述,來描繪植物從一個小小的種子,在土地裡默默積蓄力量,然後破土而出,努力向上生長的過程。這每一個階段,想必都蘊含著豐富的哲思。例如,種子萌發前的沉寂,是否像孩子在孕育期;初生的嫩芽,帶著對世界的探索與好奇,又像嬰幼兒時期;而植物逐漸長大,枝葉繁茂,又是否象徵著孩子們充滿活力的學習與成長? 這本書帶來的「想像力的美感體驗」,更是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透過閱讀,能看到那些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植物與孩子成長中的共通之處。或許,一朵花的綻放,就能讓孩子理解堅持與美麗;一棵樹的紮根,就能讓孩子明白穩固與成長的重要性。 「華德福教學引導1」這個標示,也讓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心靈的慰藉,更具備實際的應用價值。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引導方式,讓我在實際教育孩子時,能夠運用這種詩意的、充滿哲思的觀點,來觀察、理解和陪伴孩子的成長。 總之,《如詩般的植物課》聽起來就像是一本能滋養心靈、啟迪智慧的書,我非常期待能透過閱讀,獲得更深刻的生命感悟,並將這份詩意與美感,融入到對孩子的引導之中。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如詩般的植物課」一聽就很有溫度,很吸引人。我對華德福教育一直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特別是它強調的「順應天性」和「觀察」的理念,常常讓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而這本書將「植物的成長歷程」巧妙地連結到「孩子的成長」,這個比喻太貼切了! 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透過詩的語言,來描繪植物從種子到開花結果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進而引申出孩子們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徵?比如說,幼苗時期的脆弱與探索,如同嬰幼兒對世界的好奇;枝繁葉茂的時期,是否就像孩童時期的活潑與學習力?而結果與成熟,又是否象徵著青少年的獨立與思考? 想像一下,如果能用詩意的文字來闡述這些,那該是多麼美好的學習體驗!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教育者看的,對於家長來說,也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孩子。透過「植物課」的引導,或許我們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時間、耐心,以及適當的滋養。 「充滿哲思、想像力的美感體驗」這句話更是讓我對內容充滿期待。教育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應該是充滿樂趣和啟發的。《如詩般的植物課》聽起來就像是一場心靈的盛宴,透過閱讀,不僅能學習到關於教育的智慧,更能培養對美的感受力,以及對生命奧秘的探索。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帶來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或觀察重點,讓我在引導孩子時,能更加細膩地感受他們的成長步調,並以更貼近自然、更有詩意的方式去陪伴他們。這本書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一本好書。

评分

光是「如詩般的植物課」這個書名,就已經讓我眼睛一亮!我對華德福教育一直很好奇,覺得他們那套「順應自然」的教育哲學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在現今這個步調快速的社會,能有這樣一種慢下來、細細觀察生命成長的觀點,我覺得非常珍貴。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興趣的,就是它將「植物的成長歷程」比擬成「孩子的成長歷程」。這個比喻太有想像力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植物從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到最後枯萎凋零的每一個階段,賦予詩意,並且與孩子們從嬰幼兒、兒童、青少年到成年的不同階段進行對應。 我希望能從書中讀到一些充滿詩意的文字,描繪出植物生長中的細微變化,例如種子如何在土壤裡默默積蓄力量,初生的嫩芽如何小心翼翼地向陽生長,或是花朵綻放時的绚爛與堅韌。這些細節,如果能與孩子成長中的學習、探索、情緒波動、自我認同等等歷程連結起來,一定會產生非常深刻的共鳴。 「充滿哲思、想像力的美感體驗」這幾個詞,更是觸動了我。我一直覺得,教育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是心靈的滋養和美感的培養。我相信這本書能提供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體驗,讓我們重新審視孩子的成長,並且用更溫柔、更有詩意的方式去引導和陪伴。 「華德福教學引導1」的標示,讓我對書中的實用性也抱有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給我精神上的啟迪,還能有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或觀察方向,讓我在引導孩子時,能更加貼近他們真實的成長需求,並以一種詩意的、充滿美感的方式來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