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际经济法学
  • 中国特色话语
  • 陈安
  • 国际法
  • 经济法
  • 法学
  • 中国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投资
  • 法律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全四卷)》是中国有名经济法学家陈安教授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近四十年来,潜心研究经济法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主要成果的第四次汇总、精选、融合、提炼,全书共约二百一十万字,分列四卷七编,即经济法基本理论(一),经济法基本理论(二),投资法,贸易法,经济法热点问题短评,有关陈安学术论着和观点的书评,涉及陈安的其他学术文档等。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全四卷)》各编专论均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当代社会弱势群体即第三世界的视角,探讨和论证当代经济法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热点难点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全四卷)》作者致力于实行「拿来主义」和「消化主义」相结合,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有关经济法学新鲜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中国和弱势群体即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立场,认真加以咀嚼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创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努力为社会弱势群体「依法仗义执言」,为维护其应有平等权益而锻造和提供推荐的法学理论武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安


  厦门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1993-2011)、荣誉会长(2012年迄今)。主要着作有《国际经济法学刍言》《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和“The Voice from China: An CHEN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主编和参撰的合着四十余种,独撰中、英双语专题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第三编 国际投资法(续)
第4章 ICSID与中国:我们研究「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的现实动因和待决问题 0002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境内的涉外投资争端中,外国的「民」可否控告中国的「官」 0005
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的由来及其仲裁体制 0012
三、中国与「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早期关系的发展进程 0025
四、关于中国应否参加《华盛顿公约》、可否接受「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体制的分歧意见 0029
五、中国参加《华盛顿公约》、接受「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体制后面临的新形势和待决问题 0047
六、《国际投资争端仲裁——ICSID机制研究》一书的内容结构 0079

第5章 中一外双边投资协定中的四大「安全阀」不宜贸然拆除——美、加型BITs谈判范本关键性「争端解决」条款剖析 0088
一、中国型BITs中争端解决条款与《华盛顿公约》相关条款的「接轨」 0090
二、美、加型BITs谈判范本关键性「争端解决」条款之基本规定 0096
三、中国在BIT谈判中不宜贸然接受上述条款或其「变种」 0099
四、结论:有关今后中外BIT谈判的几点管见 0122

第6章 区分两类国家,实行差别互惠:再论ICSID体制赋予中国的四大 「安全阀」不宜贸然全面拆除 0137
一、问题的缘由 0140
二、中国型BITs中争端解决条款与《华盛顿公约》相关条款「接轨」的简要回顾 0143
三、中国在BITs谈判中不宜贸然接受美国型的争端解决条款或其「变种」 0146
四、有关今后中外BIT谈判的几点思考 0170
五、区分两类国家,实行差别互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先例 0178
六、结论 0188

第7章 「南北矛盾视角」应当「摒弃」吗?——聚焦「中—加2012 BIT」 0198
一、中国国家的科学定性:迄今仍是发展中国家——仍属于南方国家范畴 0201
二、南北矛盾的源与流 0204
三、「中—加2012 BIT」的缔结乃是南北利益交换和互相妥协的典例:聚焦「征收补偿」条款 0207
四、「中—加2012 BIT」的缔结乃是南北利益交换和南北互相妥协的典例:聚焦「争端解决」条款 0213
五、多哈回合谈判是构建国际经济规则不能「摒弃南北矛盾视角」的最大明证 0223
六、结束语 0225

第8章 国际投资法中「身分混同」问题之宏观剖析与中国应对 0238
一、身分混同非均衡化的表现 0240
二、身分混同非均衡化的成因 0246
三、身分混同非均衡化引发的问题 0250
四、身分混同非均衡化的国家应对——中国视角 0256

第9章 全球治理背景下有关「国际投资法庭」提议臧否之中国观 0291
一、全球治理背景下国际投资法庭模式的浮现 0292
二、欧盟版国际投资法庭体制的关键内容 0298
三、中国关于国际投资法庭模式的应对 0302
四、几点结论 0313

第10章 中国一秘鲁一九九四年双边投资协定可否适用于「一国两制」下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居民谢业深v.秘鲁政府征收投资案件的法理剖析 0321
一、本案案情梗概 0323
二、主要争议和初步看法 0325
三、关于申请人之中国国籍问题 0327
四、关于中—秘BIT 1994适用于在香港享有居留权的中国公民问题 0332
五、关于中—秘BIT 1994中仲裁条款的适用范围问题 0346
六、关于中—秘BIT 1994中最惠国条款的适用范围问题 0359
七、结论 0393

第11章 中国涉外经济立法中可否规定对外资绝不实行国有化 0404
一、问题缘起 0406
二、两种歧议 0407
三、四点管见 0411
四、结论:务必留权在手,但决不任意滥用 0421

第12章 是重新闭关自守,还是扩大对外开放?——论中美两国经济上的互相依存以及「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后在华外资的法律环境 0425
一、华盛顿:最惠国≠最喜欢的国家 0427
二、北京:最惠国——中美同舟 0430
三、燕子悄无声,天暖翩然来 0433
四、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中国法律多面体上又新增六面 0437
五、娃娃与洗澡水 0445

第13章 中国对欧洲在华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及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0454
一、中国国内法对在华外资的保护 0456
二、中国吸收外资政策新近的重要发展及其相应的法律措施 0465
三、中国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对在华外资的保护 0468

第14章 外商在华投资中金融票据诈骗问题剖析——香港东方公司v.香港泰益公司案件述评 0483
一、本案案情梗概 0484
二、本案讼争主要问题剖析 0486
附录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0495

第15章 外商在华投资中的担保与反担保问题剖析——香港上海滙丰银行有限公司v.厦门建设发展公司案件述评 0498
一、本案案情梗概 0499
二、厦门建发公司答辩状 0503
三、本案讼争主要问题剖析 0516
四、本案中方代理律师致香港滙丰银行中国业务部总经理罗素先生函 0535

第16章 外商在华投资「征收」索赔迷雾中的庐山面目——英商X投资公司v.英商Y保险公司案件述评(一) 0539
一、本案案情梗概 0541
二、谘询的问题 0543
三、专家的看法和意见 0544
四、结论 0563
附录 0565

第17章 外商在华投资「征收」索赔中的「脚踩两船」与「左右逢源」——英商X投资公司v.英商Y保险公司案件述评(二) 0587

第18章 外商在华投资中的「空手道」融资:「一女两婿」与「两裁六审」——中国深圳市中方四公司V.泰国贤成两合公司案件述评 0618
一、本案案情梗概 0619
二、本案各方当事人的主张和仲裁庭对事实的认定 0622
三、本案仲裁庭的合议评析和终局裁断 0667
附录 0679

第四编 国际贸易法
第1章 某些涉外经济合同何以无效以及如何防止无效 0700

一、「合同必须信守」与「违法合同自始无效」 0701
二、「鳗苗」风波——数项合同一连串违法 0704
三、合同主体不合格导致合同无效 0709
四、合同内容不合法导致合同无效 0715
五、两起涉嫌「欺诈」的涉外合同纠纷 0723
六、无效合同的处理和预防 0733

第2章 跨国商品代销中越权抵押和争端管辖权问题剖析——义大利古西公司v.香港图荣公司案件述评 0745
一、本案案情梗概 0746
二、本案民事诉状 0749
三、本案争端管辖权问题剖析——对图荣公司答辩状的反驳 0752
四、本案讼争商品所有权问题剖析 0758
附录 0764

第3章 外贸汇票承兑争端管辖权冲突问题剖析——美国约克公司v.香港北海公司案件述评 0767
一、本案案情梗概 0768
二、关于约克公司与北海公司争议案件的专家意见书 0769
三、关于约克公司与北海公司争议案件专家意见书的重要补充 0794
四、评英国皇家大律师狄克斯(A. R. Dicks Q. C.)的书面证词 0799

第4章 指鹿为马 枉法裁断——评香港高等法院「一九九三年第A8176号」案件判决书 0825
引言 0827

一、本案案情梗概 0829
二、判决质疑之一:关于本案的管辖权问题 0834
三、判决质疑之二:关于中国内地法律「承认」本案汇票争端之「独立性」问题 0853
四、判决质疑之三:关于本案被告的答辩权问题 0868

第5章 外贸争端中商检结论暧昧、转售合同作伪问题剖析——中国A市MX公司v.韩国HD株式会社案件述评 0878
一、本案案情梗概 0880
二、A市的商检证书结论暧昧,不足採信——韩国HD公司的答辩书及反请求书 0881
三、MX公司的「转售合同」涉嫌凭空伪造或逃税走私(一) 0893
四、MX公司的「转售合同」涉嫌凭空伪造或逃税走私(二) 0898
五、本案的仲裁庭意见和终局裁决 0903

第6章 外贸代理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管辖权、准据法、仲裁庭、债务人等问题剖析——韩国C公司v.中国X市A、B两家公司案件述评 0907
一、本案案情梗概 0909
二、关于当事人和管辖权的争议 0914
三、关于准据法的争议 0927
四、关于仲裁庭人数和人选的争议 0931
五、关于无单放货和货款债务人的争议 0942
六、本案终局裁决 0952
七、从本案实践看现行《ICC仲裁规则》及其执行中的瑕疵 0953

第7章 中国中禾公司採购巴西大豆含毒案件专家意见书:含毒可能致癌依法严禁进口 0962
一、专家简况 0963
二、本案案情梗概 0965
三、谘询的问题 0968
四、专家的看法和意见 0969
五、简短的结论 0982

第8章 论英国FOSFA裁决严重枉法、不予执行——中国中禾公司採购巴西大豆含毒案件述评〔专家意见书〕 0984
一、专家简况 0987
二、本案案情梗概 0988
三、中禾公司谘询的问题 0996
四、专家的看法和意见 0999
五、结论:英国FOSFA裁决严重枉法,依法应不予承认、不予执行 104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对未来方向的展望。陈安教授在第三卷下册的论述,聚焦于中国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角色。他强调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原则,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对一系列国际经济法律问题的具体分析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合作共赢”在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法律意义的解读,以及如何通过国际经济法来保障这种合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书中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国际经济项目中的法律实践的剖析,为我们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学基础。陈安教授的写作,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中国未来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期许,以及如何通过理论的创新来支撑这种期许。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种对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性思考,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外交法律策略的读者而言,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的出现,无疑为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而深刻的力量。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该领域的读者,我深感这部著作所呈现出的学术深度与时代关怀。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国际经济法学的理论和案例,而是试图从一个更宏观、更具中国视角的角度,去审视和重塑我们对国际经济法学的理解。第三卷“下册”的定位,预示着它将承接前文的脉络,深入探讨更复杂、更前沿的议题。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陈安教授那独到的洞察力所折服,他能够将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法学概念,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并巧妙地融入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与战略考量。尤其是在涉及中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国际经济秩序时,陈安教授的论述显得尤为掷地有声,充满了建设性的思考。他并没有回避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面临的挑战,而是以一种审慎而积极的态度,探讨如何通过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赢得应有的发言权,并贡献中国智慧。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当代国际经济法学发展趋势,特别是关注中国在该领域扮演角色的学者、从业者和学生而言,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引导我们跳出固有的框架,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和分析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

评分

阅读《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的过程,如同踏上一段探索国际经济法学新疆域的旅程。陈安教授的学术洞见,尤其在第三卷下册的探讨中,展现出了非凡的穿透力。他并没有停留在对既有理论的梳理,而是着力于构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以“中国特色”为标识,来解析和重塑国际经济法学的研究范式。我尤其欣赏他对“互利共赢”理念在国际经济法学中的具象化表达,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障这种理念的实现。书中对于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应对全球经济风险等方面的立场和策略,都进行了深入的法律分析。这种分析,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不乏微观的法律细节。陈安教授的论述,充满了自信和力量,他让我们看到,中国不仅是国际经济秩序的参与者,更是其重要的塑造者。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评分

这本《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陈安教授的写作风格,尤其在第三卷下册的这部分,呈现出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却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国际经济法学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启发。我特别欣赏他对于“话语权”的深刻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表达,更是理论构建、议程设置、规则制定的能力。他通过对一系列国际经济法学关键问题的梳理,展示了中国如何从一个规则的接受者,逐步走向规则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在分析具体的国际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时,陈安教授并没有局限于西方经典的理论体系,而是巧妙地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与国际法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既有国际视野,又根植中国土壤的独特观点。这种“中国特色”并非故步自封,而是旨在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读完之后,我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在重塑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这种角色背后所蕴含的法律理论支撑。对于希望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规则中发出自己声音的读者,本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洞见。

评分

在我看来,《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陈安教授在第三卷下册的论述,不仅仅是对现有理论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他强调“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话语,并非是排他性的,而是旨在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视角。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共同发展”理念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法律实践的深入分析。这种理念,贯穿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各个层面,并体现在对一系列国际经济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书中对中国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贡献,都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述。陈安教授的写作,充满了前瞻性和建设性,他让我们看到,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本书的出现,无疑将引领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评分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是一部挑战传统认知、重塑学术视角的力作。陈安教授在第三卷下册中,以其深邃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中国在国际经济法学领域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的宏伟蓝图。我注意到他对“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经济治理理念的深入阐释,并将其与具体的国际经济法学实践相结合。这种将政治理念转化为法律规范的尝试,极具创新性。书中对于如何在全球价值链重塑、数字经济治理、绿色贸易规则等前沿问题,所提出的中国视角和中国方案,让我耳目一新。他并没有简单地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强调要立足中国国情,同时又要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这种审慎而又积极的态度,正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成熟的体现。阅读此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话语的构建,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升华。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对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构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

这部《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如同在我内心深处激起了思想的涟漪。陈安教授的学术视野,在第三卷下册的探索中,展现出了一种独有的深度和广度。他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国际经济法条文的解读,而是着眼于构建一种能够反映中国价值观和发展经验的理论体系。我尤其被他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经济法学中的实践意义的阐释所吸引。这种宏大的叙事,并非脱离实际,而是与他对具体国际经济法律问题的分析紧密结合,例如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方面的法律合作。书中对于中国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经济难题,展现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陈安教授的论述,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同时又以严谨的法学逻辑作为支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不仅是规则的参与者,更是规则的创造者和革新者。

评分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的阅读体验,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陈安教授在第三卷下册的写作,将“中国特色”的内涵,从一个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以独特的视角,解析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我尤其注意到他对“合作共赢”理念在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逻辑的深入挖掘。这种理念,并非仅仅是政治口号,而是体现在一系列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实践中。书中对中国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法律贡献,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陈安教授的论述,既有宏观的战略布局,又不乏微观的法律细节,他用翔实的案例和严谨的逻辑,证明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法学领域所能贡献的独特智慧。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如何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强声音,并塑造更公平、更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绝佳窗口。

评分

《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带给我的,是一种对国际经济法学理论边界的拓展感。陈安教授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将“中国特色”这一概念,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对接,而是上升到了理论构建的高度,即如何用中国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去丰富和发展国际经济法学。在第三卷下册中,他对于一些长期被西方理论所主导的议题,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解读。例如,在论述国家干预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时,他结合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辩证地分析了市场力量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融入到国际经济法学的框架中。这对于长期以来受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国际经济法学界而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挑战和补充。阅读此书,我感受到了中国学者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潜力,也看到了中国在构建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国际经济秩序中,能够贡献出独具价值的学术思想。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的深度,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学术精神,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国际经济法学话语体系。

评分

在翻阅《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第三卷 下册》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思想碰撞的学术殿堂。陈安教授的文字,既有学者特有的严谨,又不失对现实问题的关切。第三卷下册所探讨的内容,深入到了国际经济法学的核心议题,并且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烙印。我特别留意到他对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中“发展权”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重视,这与当前全球面临的挑战高度契合。他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将中国的实践经验,比如在扶贫、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就,巧妙地融入到对国际经济法学的分析中,展示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书中对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的审视,以及如何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得到体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安教授的论述,充分展现了中国学者在维护全球经济公正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那些希望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出更强声音,并贡献中国智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