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與美學賞析:舞蹈通識、體驗與實踐

舞蹈與美學賞析:舞蹈通識、體驗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瓊方
圖書標籤:
  • 舞蹈美學
  • 舞蹈通識
  • 舞蹈體驗
  • 舞蹈實踐
  • 藝術欣賞
  • 身體文化
  • 錶演藝術
  • 文化研究
  • 審美教育
  • 舞蹈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舞蹈包含身體動作的訓練與鍛鍊,如何作為錶達、演繹與藝術呈現的方式;因此,舞蹈的課程牽涉許多廣泛可探討的題材,也可作為人生基本素養的養成素材:對於美的見解,看待美好與錶達的基本涵養,修練方式與獨到眼光。本書為大學通識課程教材,亦適用於高中錶演藝術科舞蹈科班教材。內容分為知識素養、舞蹈鑑賞、錶演與實踐三大部分,探討舞蹈的概念,透過知識、實務的學習,期待閱讀學習者能拓展寬闊的視野,豐富人生,領略生為具有知覺意識與動能的人類幸福感。
舞動的哲思:從身體感知到文化符碼的探索 本書深入剖析瞭舞蹈作為一種跨越時空的藝術形式,探討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變、美學價值以及對人類心靈的深遠影響。我們將不再將舞蹈視為單純的肢體動作組閤,而是著重於其作為一種語言、一種哲學思辨的載體。 第一部:身體的敘事學——舞蹈作為存在的方式 本書的首要目標是確立舞蹈在人類經驗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將從人類學和現象學的角度齣發,探討身體如何成為意義生產的場域。 1. 原始衝動與儀式起源: 考察史前人類的肢體錶達,分析早期舞蹈(如狩獵舞、生育儀式)如何從純粹的生存需求演化為社會凝聚的工具。這些早期的動作不是隨意的發洩,而是具有嚴格結構的「身體語言」,用以溝通人與自然、人與神靈的關係。探討不同地區的巫術舞蹈和薩滿儀式,揭示瞭身體在進入「齣神」狀態時所展現的超驗性。 2. 身體的空間性與時間性: 藉鑒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分析舞者如何「感知」空間,而非僅僅「佔據」空間。空間在舞蹈中被主動建構,成為情感和意圖的容器。同時,對時間的處理——加速、停滯、迴溯——如何形塑觀眾的心理感受,是理解現代編舞技巧的關鍵。我們將分析太極、瑜伽等東方身體訓練體係中對「不動之動」時間觀的理解。 3. 符號的建構與解構: 探討身體姿勢、手勢在不同文化中承載的固定意義(如印度古典舞中的Mudra,手印),以及現代舞蹈如何故意打破這些既有符號,創造新的、更為開放的解讀空間。身體不再是意義的傳遞者,而是意義的不斷生成的過程本身。 第二部:美學範疇的重塑——從古典形式到後現代解構 本部分聚焦於舞蹈藝術在不同歷史階段所確立和挑戰的美學標準。 1. 古典的黃金比例與和諧原則: 詳細考察西方芭蕾(Ballet)從法國宮廷到俄羅斯帝國的發展歷程。分析其嚴格的技術規範(如腳尖站立、外開的法則)背後所隱含的理性主義美學觀——追求超越重力的輕盈與形式的完美。同時,對比中國戲麯(如京劇、昆麯)中對「程式化」的極緻追求,指齣東方古典美學中對內在氣韻、虛實相生的強調,與西方對外在線條的側重有何異同。 2. 現代舞的革命與身體解放: 深入探究二十世紀初以鄧肯(Isadora Duncan)、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為代錶的現代舞先驅,他們如何反抗古典芭蕾的束縛。分析格雷厄姆的「收縮與釋放」(Contraction and Release)技術,這不僅是身體技巧,更是對內在衝突和心理掙紮的視覺化呈現。探討現代舞如何將「重力」重新納入美學考量,擁抱身體的重量和脆弱性。 3. 後現代的邊界消融: 重點分析賈德森舞蹈團(Judson Dance Theater)的影響,探討特瑞莎·拜恩(Trisha Brown)等藝術傢如何將日常動作(walking, running, standing)納入舞蹈語彙,質疑「什麼是舞蹈?」這一根本問題。討論「非舞蹈的舞蹈」如何迫使觀眾重新審視錶演的本質,以及身體的「在場性」(Liveness)在錄像和數位時代麵臨的挑戰。 第三部:文化的交匯與倫理的反思 舞蹈不僅是純粹的藝術,更是社會結構、權力關係和文化身份的體現。 1. 跨文化挪用與身份政治: 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舞蹈形式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探討「世界舞蹈」(World Dance)的標籤化問題,以及西方編舞傢在藉用非西方身體語彙時可能產生的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倫理爭議。討論在這些交流中,如何保持對原初文化脈絡的尊重。 2. 權力結構與性別展演: 檢視舞蹈舞颱上性別角色的刻畫。在傳統芭蕾中,女性舞者常被塑造成被凝視的、輕盈的客體;而現代和當代舞蹈則提供瞭顛覆這些刻闆印象的空間。分析酷兒理論如何被應用於舞蹈分析,探討舞者如何通過身體的重塑來挑戰主流的性別二元對立。 3. 科技賦能與未來形貌: 討論數位技術對舞蹈實踐的影響,包括動作捕捉技術(Motion Capture)、虛擬實境(VR)在編舞中的應用。分析當身體被數位化、被媒介化後,舞蹈的「現場性」是否會消亡,以及這對錶演藝術的本質提齣瞭哪些新的哲學命題。我們將探討人機協作編舞的可能性,以及數據流如何轉化為新的身體運動邏輯。 結論:身體作為持續的提問 本書的結尾將迴歸到核心觀點:舞蹈不是一種靜態的知識,而是一種動態的、持續進行的探詢。它要求我們不僅僅是「觀看」,而是要用我們的身體去「體會」和「參與」藝術傢所構建的世界。最終,對舞蹈美學的賞析,是對人類自身存在方式的一次深刻而多維度的審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瓊方
 
  實踐大學專任副教授,教授休閒產業管理學係專業科目、通識學科及大學體育(舞蹈)等課程多年。日本築波大學人間總閤科學研究所博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課程進修、日本國立築波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舞蹈研究室教練學專攻)。著有《幼兒體能與律動指導》(2017)、《休閒心理學──心理學概念、休閒與管理》(2018)。

圖書目錄

序 1

知識素養篇 7
Chapte  1 概說舞蹈 9

一、舞蹈的起源 10
二、舞蹈功能 14
三、舞蹈的類型(論現況) 19

Chapte  2 舞蹈藝術與運動 21
一、藝術運動 22
二、錶現運動 24
三、有氧與瑜伽 28
四、體能 32

Chapte  3 總閤藝術 35
一、舞蹈與音樂 36
二、舞蹈與美術 44
三、舞蹈與戲劇 48

舞蹈欣賞篇 53
Chapte  4 舞蹈鑑賞 55

一、美學概念 56
二、美的心理 59
三、舞蹈意象 66

Chapte  5 芭蕾舞 71
一、芭蕾舞濫觴 72
二、欣賞芭蕾 74

Chapte  6 欣賞古典舞 81
一、中華民族舞蹈歷史概觀 82
二、中華民族舞蹈 83
三、古典舞蹈 85

Chapte  7 欣賞民俗舞蹈 93
一、民俗舞蹈發展 94
二、颱灣原住民舞蹈作品 96
三、常見民俗舞樣貌 105

Chapte  8 現代舞蹈 111
一、現代舞簡介 112
二、現代舞蹈欣賞 119

Chapte  9 看電影看舞蹈 123
一、歌舞老片 124
二、流行舞電影 127
三、國際標準舞 129
四、黃梅調電影 133

錶演實踐篇 135
Chapte  10 體驗跳舞 137

一、運用身體 138
二、技巧 141
三、主題與鋪陳 148

Chapte  11 舞蹈實踐 151
一、上演舞颱 152
二、颱上的其他元素 153
三、演齣計畫 155
四、其他可行性 159

參考文獻 163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2983409
  • 叢書係列:通識教育叢書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舞蹈包含身體動作的訓練與鍛鍊,以及如何錶達、詮釋與批判的藝術呈現;舞蹈的課程如同很多的實作和藝術課程,能夠帶給學生影響生涯的學習基本功。很感謝實踐大學博雅學部最初為這門課的命名:舞蹈與美學賞析,相信比起舞蹈欣賞所能授課的內容範圍可以比較廣泛且深入。人類學習求學問很重要的就是要能藉由充實知識涵養,提升生活品質,領略美與好;懂得如何賞美與培養美感是修性的基本涵養,藉由修練與培養以具備能賞美的眼光,也就是能夠用美與求好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則心靈亦能充實。
 
  本書為大學通識課程教材,通識課程重要的是建基於語文、歷史發展、哲學原理等基礎知識;並且對於思考的訓練,無論是擴散的想像力或聚斂性歸納分類思考,都能提供學生運用在日常活中去整理所見所聞的思緒,此外,通識課程相較於專業學習(指學係專門學科),教師在課程安排上總力求簡潔易懂,但卻也不願流於成為營養學分的修習狀況,因此,許多教師為加強學生學習動機,除瞭在教學方法講究生動活潑的授課方式,且適閤融入部分能在實務體驗的課程中學習如何計畫製作與省思的「做中學」方式;本書便透過這樣的思考模式,在內容的安排上,包含瞭舞蹈的原論、分類方式與觀賞體會等內容;由於最初與齣版社討論撰寫內容時,揚智文化公司期望在內容上能參考高中課綱,成為適用於高中錶演藝術科或舞蹈科班教材。因此,在撰述時確實也參考國內高中運動與健康的體育課程及藝術與人文的課綱,並且參考瞭日本的課程內容,主要是日本在數年前就將舞蹈列為中學必修課程;對於錶現運動(即興創作舞蹈)教育的起步較早,教學實踐的研究報告也多,相信在通識的舞蹈學習上是值得參考之處。
 
  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含括知識素養篇、舞蹈欣賞篇與錶演實踐篇,在第一部分包括什麼是舞蹈、舞蹈的功能、舞蹈藝術和運動的差異、舞蹈可以如何分類、舞蹈和其他藝術間的相關知識等;第二部分則在鑑賞舞蹈的基礎知識引領下介紹瞭芭蕾、現代、民族等舞蹈,也討論瞭舞蹈在電影中的樣貌;第三部分則提供體驗肢體動作與作為錶演活動的相關概念;這幾年由於智慧財產權及教學實踐研究倫理的重視,幾經考量,故幾乎並未放上任何圖片與演齣或學生實作的照片,這或許是較為謹慎的做法。但教師在教學時可藉由課本的資料為基礎,建立議題,透過課堂的討論與體驗實作,豐富課程學習的內容。
 
  每每在教授這門「舞蹈與美學賞析」課時,總能感覺師生間的友好互動,教學相長的收穫,因此,期待藉由本教材透過知識、實務的學習,閱讀學習者能拓展寬闊的視野,領略生為人類的幸福感~讓舞蹈豐富瞭您的人生。
 
張瓊方 謹識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封麵那種簡潔的線條感,配上那種略帶復古的米黃色紙張,拿在手上就有一種踏實的質感。我尤其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體選擇得很舒服,間距適中,即便是需要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容易疲勞。書脊的裝訂也很紮實,感覺可以經得起反覆翻閱的考驗,這對於工具書或者需要時常翻閱參考的書籍來說,實在是太重要瞭。光是捧著它,就能感受到一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這在現在很多追求快速、輕薄的齣版品中,已經越來越少見瞭。記得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還特地在咖啡館坐瞭下來,慢慢地翻閱前幾頁的目錄和前言,那種油墨香混閤著紙張的氣味,真的讓人很放鬆,彷彿已經被帶入瞭一個比較沉靜的氛圍中,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好瞭心理準備。這種對實體書的用心,在數位時代更顯得珍貴,讓人忍不住想多留一些時間與它相處。

评分

這本書在颱灣的文化脈絡下閱讀,會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雖然它探討的是普遍性的舞蹈現象,但作者在舉例或進行對比時,不時會提到一些與華語世界,特別是本土錶演藝術圈有連結的脈絡或思考方嚮,這讓身為在地讀者的我,在吸收新知時,不會有那種抽離感。它沒有刻意去「在地化」或「本土化」內容,但那種潛移默化的文化連結感,卻自然而然地流露齣來,讓人感到很舒服。閱讀的過程就像與一位學識淵博的朋友在聊天,他知道你來自哪裡,所以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用你最熟悉的方式來解釋複雜的觀念。這種體貼,在學術性的齣版品中,是很難得的待遇。

评分

我必須承認,剛開始翻閱時,對於某些章節的深度略感意外,它並不像我預期中那種純粹的「入門指南」,反而在許多關鍵概念上,都給予瞭相當紮實的理論基礎。像是它探討「美學」與「身體哲學」交織的部分,雖然有些段落需要放慢速度細細咀嚼,但一旦理解瞭,會發現作者在學術的嚴謹性與可讀性之間找到瞭絕佳的平衡點。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會直接給你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清晰的思考框架,讓你學會如何「提問」。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欣賞一段現代舞時,過去可能隻會覺得「好看」或「看不懂」,但讀完這本書後,你會開始去拆解舞者的空間運用、時間停頓的意義,以及他們試圖對當代社會發齣的訊號,這讓觀賞的層次瞬間豐富瞭起來。這不是一本填鴨式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位引導者,推著你往前探索。

评分

最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在處理「實踐」層麵的內容時,展現齣極高的操作性與啟發性。它不隻是停留在理論的空中樓閣,而是非常務實地探討瞭如何將抽象的美學概念轉化為身體的實際感知與經驗。我特別留意瞭其中關於「即興創作」的部分,它提供瞭一些具體的練習引導,這些引導非常注重內在的覺察而非外在技巧的模仿。對於長期有心想深入接觸舞蹈,卻不知該從何著手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簡直是及時雨。它鼓勵的不是成為完美的舞者,而是成為一個更懂得聆聽自己身體聲音的人。讀完這幾章,我甚至有點衝動想去報名一個入門工作坊,因為書本給予的信心與方嚮感,遠比單純的鼓勵來得有力且具體。

评分

說實話,我對舞蹈這類主題的書籍一嚮是抱著一種比較謹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文字描述的力度總是很難完全傳達齣肢體藝術的精髓。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非常獨到,它沒有過度地陷入學術術語的泥淖,反而用一種非常生活化、貼近讀者的口吻來切入主題。例如,它在討論某些經典動作的歷史淵源時,會穿插一些現代社會的觀察角度,讓原本可能顯得遙遠的藝術形式,瞬間變得可以理解,甚至產生共鳴。有一段關於「身體記憶」的論述,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作者將其比喻成一種無形的語言,不需要翻譯就能被感知,這種比喻非常生動且富有詩意,完全打破瞭我過去對於舞蹈僅限於技巧展現的刻闆印象。它引導你去思考,身體本身就是一個敘事者,這個觀點對我後續觀賞演齣時的視角產生瞭微妙但深刻的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