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這本手冊的出版說來話長,最早和生命教育結緣是在民國87年,那一年剛好臺灣省政府開始針對高中資優女生的不倫與自殺事件思考如何解決的問題。當問題有了初步的答案以後,當時的省教育廳希望能夠從中小學開始推動起,希望從小紮根可以為未來問題的發生起到預防的作用。所以,就想到用種子教師的培育方式,一方面培育能夠在中小學教授生命教育課程的師資,一方面也可以讓社會大眾了解政府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系統地解決,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時,我有幸在南華大學的生死學研究所任教,又兼任所長的職務,在前任創所所長鈕則誠教授的引薦下,一起為生命教育種子教師的培育工作努力。
本來,能肩負如此重責大任是一種很喜悅和備感榮譽的事情,但隨著當時條件的不具足,有關生死學的學術地位仍在建構之中,所以我們也就在一邊摸索,一邊建構的過程中嘗試性地提出一些生命教育的想法。雖然這樣的嘗試性作為難免會有一些風險,但在聊勝於無的情況下,這樣的嘗試還是很有價值的。就在這樣的嘗試過程中,我們結合了生死學背景的專長,試圖建構一套與既有生命教育不同的思維成果。
當時,在一切都沒有最後定論的情況下,到底生命教育要走什麼樣的路?這樣走的結果是足以產生解決問題的答案,還是依舊陷入當年道德教育的窠臼?嚴格說來,大家都在嘗試之中。只是後來在死亡禁忌和教育就是要教育光明思維的引導下,生命教育成為最後解決問題的正式名稱。不過,無論名稱怎麼訂,這樣的訂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還是我們最終關注的重點。
經過這二十幾年的思考,再加上對現有生命教育的省思,我們認為應當有個更深入的反省,提出一個不同於既往版本的答案,作為從事生命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一個另類的參考,讓大家清楚知道生命教育從來都不是定於一尊的。因為,生命教育要解決的問題是人人各異,它的對象不只是小學生,還包括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只是大學生,也包含社會人士。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侷限自己,只把自己鎖定在某種既有的說法當中,而要面向大家,面向所有需要生命教育協助的人,使他們的問題可以在參考中獲得某種程度的借鏡與啟發。
現在,這些年來對於生命教育的思考終於可以結晶成為一本書籍,也是一個成果的里程碑,經由我個人和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邱達能主任、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張孟桃老師三人的共同努力,這本書終於可以以現在的面目出現。由於我在三人當中年歲最長,輩分最高,在他們兩人的謙讓下,我就不揣淺陋地代表我們三人為之序,希望對所有的讀者能夠提供另外一種想法。最後,我們當然更要感謝揚智出版社的閻總編輯及所有編輯群的工作人員,沒有她們的努力付出,這本書的出版就會遙遙無期!
尉遲淦、邱達能、張孟桃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