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禮儀:空姐教你如何塑造觀光餐旅的專業形象

國際禮儀:空姐教你如何塑造觀光餐旅的專業形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瑞芝
图书标签:
  • 礼仪
  • 空姐
  • 观光
  • 餐旅
  • 形象塑造
  • 职场
  • 服务
  • 沟通
  • 专业
  • 素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由外商航空公司資深空姐所撰寫,以其航空業的專業歷練及學術界的教學經歷,匯集成冊撰寫本書,特別適合觀光餐旅產業人員參考學習。
 
  本書內容除國際禮儀之餐酒禮儀、宗教禮儀、交通禮儀與住宿禮儀之外,在航空業與葡萄酒教學上增添許多篇幅,對於同時想要學習國際禮儀,又想學習葡萄酒及航空專業的讀者,本書內容可以滿足讀者多元的需求。
 
  本書也是報考航空業的最佳工具書,從在校時期的準備到航空臨場面試一步步帶領,讓報考航空公司更有把握。飯店從業人員也可使用本書提升內部服務人員的素養及專業。
观光餐旅业的形象塑造与专业发展:深度解析 本书旨在为观光餐旅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那些致力于提升个人专业形象、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站稳脚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指导方针。它深入剖析了从基础服务理念到高端形象管理的各个层面,强调了在客户体验至上的现代服务业中,个人形象不仅是表象,更是专业能力和品牌价值的直接体现。 第一部分:观光餐旅业的形象基石——理解专业角色的核心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观光餐旅业的特殊性,即它是一种高度依赖人际互动和服务质量的行业。我们探讨了“服务即产品”的核心理念,并分析了从业人员在客户心智中扮演的多元角色:从信息提供者、问题解决者到文化使者。 1.1 行业的特质与从业者的责任 观光餐旅业的特殊性在于其“体验经济”的本质。客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住宿、餐饮或导览服务,更是他们逗留期间的整体感受。因此,从业者的形象塑造必须紧密围绕提升客户体验展开。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保持对服务细节的敏感度,并承担起维护企业乃至国家形象的隐形责任。 1.2 建立内在自信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专业的形象并非仅仅是得体的着装。本书认为,真正的专业形象源于内在的自信与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引导读者进行自我评估,识别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帮助从业者建立起“我能胜任”的心理认知。这种内在的力量是任何外部包装都无法替代的,它能有效转化为服务中的从容与果断。 第二部分:塑造无可挑剔的专业外观——从细节到整体的把控 外在形象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本部分聚焦于观光餐旅从业人员在视觉层面的要求,从最基础的仪容仪表到特定的职业着装规范,进行详尽的讲解。 2.1 仪容仪表与个人卫生标准 对于任何直接接触客户的岗位而言,个人卫生标准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详细列举了针对不同岗位(如前台、餐饮服务、导游)的卫生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发型、指甲护理、皮肤管理等。重点强调了“适度原则”——如何在保持专业感的同时,避免过度装饰或刻意的张扬,使外观服务于功能性。 2.2 职业着装的艺术:功能性与美学的平衡 制服的设计往往承载着企业的文化与定位。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正确穿戴和维护不同类型的制服。这不仅包括尺寸的合宜性,还包括配饰的选择。例如,领巾的系法、名牌的佩戴位置,乃至鞋子的选择,都应兼顾长时间站立工作的舒适性与面对高端客户时的庄重感。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关于面料选择、污渍处理和快速熨烫的实用技巧,确保制服在任何时候都能呈现出最佳状态。 2.3 肢体语言的力量:无声的沟通 在服务场景中,身体的姿态、手势和眼神交流传递的信息量远超语言本身。本部分重点分析了服务行业中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站姿与行走: 如何保持挺拔而放松的姿态,以及如何在有限空间内优雅地移动。 眼神接触: 如何在不侵犯客户个人空间的前提下,建立有效而友好的眼神交流模式。 手势的使用: 避免使用带有负面含义或不专业的随意手势,转向明确、引导性的肢体动作。 第三部分:高效沟通与人际敏感度——构建优质的客户体验 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本部分将焦点从外部转移到互动层面,教授如何通过高效且富有同理心的沟通技巧,来应对复杂的客户需求。 3.1 语言的精准性与语境适应性 观光餐旅服务常常涉及跨文化交流。本书细致区分了正式场合用语、非正式交流以及危机沟通中的语言选择。我们强调了“积极语言”的使用,即如何将负面陈述转化为解决方案导向的积极表达,例如将“我们没有这个了”替换为“我可以为您推荐另一个更受欢迎的替代品”。此外,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如何在用词、语速和幽默感上做出恰当的调整,也是重要的训练内容。 3.2 倾听的艺术:超越字面信息 有效的沟通始于有效的倾听。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积极倾听”的技术,包括复述确认(Paraphrasing)和提问澄清(Clarifying Questions)。我们训练读者捕捉客户言语背后的情绪和潜在需求,理解客户在提出具体要求之前可能经历的犹豫或不满,从而提供预见性的服务。 3.3 跨文化敏感度与冲突管理 在国际化的观光餐旅环境中,文化差异是常态。本书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文化维度框架,帮助从业者理解不同文化在时间观念、等级观念和交流方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处理文化误解引发的冲突的SOP(标准作业流程),确保每一次摩擦都能转化为展现专业素养的机会。 第四部分:危机时刻的形象维护——压力下的沉着应对 任何服务行业都会面临突发状况,如投诉、设备故障或紧急医疗事件。本部分着重于如何在压力和高风险情境下,保持个人形象的完整性,并有效引导事态发展。 4.1 标准化的投诉处理流程 (L.A.S.T. 模型深化) 我们采用并深化了知名的投诉处理模型,强调在情绪高涨时保持冷静的首要性。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专业的姿态和措辞,迅速“降温”现场气氛,将客户的负面情绪从个人攻击转化为对解决方案的关注。 4.2 职业道德与信息保密 在涉及客户隐私和敏感信息的行业中,形象的专业性也体现在对职业道德的坚守上。本部分详细阐述了数据保护、信息安全以及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恰当地处理与客户相关的内容,确保个人行为不损害雇主的声誉。 4.3 压力管理与专业形象的持久性 长时间、高强度的服务工作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进而影响形象表现。本书最后提供了针对性的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工具,确保从业者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的专业形象,实现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 本书集合了大量来自一线资深专家的实战经验,旨在为观光餐旅业的每一位从业者提供一张清晰的、通往卓越形象的路线图。它强调,专业形象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提升个人价值、实现职业抱负的最有力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彭瑞芝(Lydia Peng)
 
  現任
  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國際禮儀與專業形象」、「淺酌細品葡萄酒」、「航空地勤實務」、「大學先修班—輕鬆學禮儀(網路課程)」全英語授課。
 
  學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
  東海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學士
  
  航空業經歷
  於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美國聯合航空公司擔任空服員、座艙長、日語翻譯員,於空勤服務超過二十年,飛行全世界各地。
 
  專長領域
  於企業、政府機關及民間社團授課,專長「國際禮儀實務」、「商務社交英語」、「高階飯店服務訓練」、「顧客應對與客訴技巧」、「美姿美儀與專業形象」、「葡萄酒社團品飲課程」」等,擁有WSET Level 2 英國葡萄酒與烈酒國際證照,曾擔任台灣亞洲葡萄酒學會理事,並於全國年輕侍酒師菁英賽擔任評審。

图书目录

序  i

Part 1 國際禮儀導論  1
Chapter 1 國際禮儀是什麼?  3

第一節  國際禮儀的定義與類別  4
第二節  國際禮儀的起源與歷史  8

Chapter 2 學習國際禮儀的意義  13
第一節  為何學國際禮儀  14
第二節  各國禮儀的差異  17
第三節  國際禮儀的趨勢  23

Part 2 餐飲禮儀  29
Chapter 3  餐飲禮儀的內涵  31

第一節  異國餐飲的形成因素  32
第二節  各式餐飲的類型  41

Chapter 4  美好的餐飲饗宴  51
第一節  中式餐飲禮節與擺設  52
第二節 日式餐飲禮節與擺設  59
第三節  西式餐飲禮節與擺設  63
第四節 餐飲座位安排   71

Chapter 5  飛機上的餐飲  81
第一節  機艙餐飲的歷史  83
第二節  機艙餐飲服務  89
第三節  機艙餐飲禮儀  96

Chapter 6  宗教類型與餐飲禮儀  107
第一節  基督教  109
第二節  伊斯蘭教  114
第三節  印度教  119
第四節  佛教  123

Part 3  餐酒禮儀與文化  127
Chapter 7  餐桌上的餐酒風景  133

第一節  餐酒的種類  137
第二節  異國餐酒文化  142
第三節  米其林指南的評級制度  146

Chapter 8  葡萄酒的藝術  151
第一節  葡萄酒入門知識  152
第二節  葡萄酒的品種與釀造  168

Chapter  9  葡萄酒品飲  177
第一節  葡萄酒器具  178
第二節  葡萄酒品飲  188

Part 4  交通禮儀  201
Chapter 10  乘坐交通工具禮儀  203

第一節  乘坐汽車禮儀  204
第二節  新型態交通工具禮儀  208
第三節  旅遊交通禮儀  213

Chapter 11  搭乘飛機的禮儀  223
第一節  搭乘飛機的流程  225
第二節  搭乘飛機的禮儀  230

Chapter 12  航空從業人員禮儀與養成  241
第一節  在學時期的準備  243
第二節  航空面試應對  264

Part 5  住宿禮儀  273
Chapter 13  住宿禮儀  275

第一節  國際旅館  277
第二節  日式飯店  284
第三節  民宿、小木屋  286
第四節  新型態旅館Airbnb  287

Chapter 14  飯店服務人員的基本素養與禮儀  291
第一節  飯店服務人員的基本素養  292
第二節  各國旅客類型與接待禮儀  307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984031
  • 叢書系列:餐飲旅館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從航空領域轉入學術界並取得碩、博士學位,在中部兩所卓越大學授課多年,一所是讓大學校長都佩服的私立逢甲大學,其辦學績優受到企業及家長肯定。另一所是台中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學府——國立中興大學,她為台灣孕育了許多頂尖優秀的人才。在國際禮儀領域教學超過十年,最幸運的是這兩所學校對國際禮儀課程相當重視,認為是培養學生未來十年的軟實力,並給予充分的授權與支持,讓筆者在國際禮儀課程上可以不斷的精進與創新。除了學校教學,筆者在政府、企業與民間社團授課時,屢屢感受學習國際禮儀的需求面與接受度,因為台灣的國際化腳步,讓國際禮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增進人際關係的必須。
 
  國際禮儀(international etiquette)是什麼?國際禮儀課程在上什麼?筆者認為國際禮儀課程是代替我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將國際上有關食、衣、住、行、育、樂,以及商務、外交應對的狀況都納入整合,完整學習的一門知識。以往想要懂國際禮儀需透過各種國際接觸與學習,許多時候嘗試錯誤或甚至透過出糗來換得經驗。以前我們常說的「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也就是「入境隨俗」,如果一直以自身的經驗去評論別人文化的長短,或是表達自身的喜惡,那就會與當地格格不入,無法享受置身異國風俗文化的樂趣,因為不同國家的禮儀可能正好是相反的,例如歐美國家大都尊崇女性「Lady First」,講究紳士風度,被CNN評選為全世界最有禮貌的國家──日本卻不一樣,在社會的理解與教導上日本女性通常是服務男性的一方。瞭解、尊重並接納觀點的不同是國際禮儀最重要的一環。
 
  那麼懂國際禮儀是否就有「國際觀」了呢?所謂「國際觀」就是對國際情勢有敏感度,也就是對自己國家以外的地方感興趣,並且有能力瞭解。筆者認為有國際觀的人最重要的是接受不同國家的禮貌和「不禮貌」,也就是對多元文化有適應能力(adaptability)和尊重不同(respect the difference),乃至欣賞其中差異,從而輕鬆自在的融入。國際談判大師劉必榮博士曾說「國際觀,決定你的世界有多大」。學習國際禮儀,瞭解了世界各國的禮儀及異同,還需要從對方文化的角度去接受去理解才是真正有國際觀,而「尊重」與「理解」正是國際禮儀的核心價值。
 
  這十年來台灣各級學校積極發展國際化,國際禮儀課程漸漸受到重視,回想大學畢業時因緣際會在美國華府參加正式晚宴,與多國外交官共進晚餐,面對眼前琳琅滿目的餐具,心情忐忑深怕犯錯鬧了笑話。當時的時空背景,沒有餐旅相關科系,國際禮儀亦非升學科目,沒有應有的禮儀薰陶便出了社會,只能靠著嘗試錯誤去學習及累積經驗。這幾年餐旅科系熱門,各大專院校也在通識中心增設國際禮儀課,再加上自2007年推出的教育部國際禮儀證照推波助瀾,國際禮儀這門生活藝術科目漸受重視,各級學校教師乃至各社團秘書,或是活動負責幹部基於業務需要,來接受筆者的國際禮儀教師培訓課,其中遠自花蓮偏鄉來的國中主任,不辭路途遙遠翻山越嶺來上課,讓筆者深受感動,因而在心中埋下出版國際禮儀教科書的念頭,希望有助於在學校推動國際禮儀教學的老師們,能夠有本好用的工具書在手;讓想要提升生活品味及學習國際禮儀需求的人,有便利的書可參考。
 
  回想教學「國際禮儀」這門科目之初,閱讀過市面上國際禮儀專書,有外交官和餐旅領域教師所寫,有導遊領隊所撰,也有出自模特兒或是美容專家之手,本書以個人二、三十年國際航空工作經驗為基底,餐旅科系畢業等相關背景,再加上於大學、企業及社團演講累積的經驗,整理出自己的教學方式,經過改革去蕪存菁,彙整集結成為本書。但國際禮儀的範圍很廣,每一個單元都是一門專業,都值得更進一步深究探討,惟篇幅所限往往只能點到為止,內容的撰寫參考許多資料,包含學術期刊、相關書籍及網路文章,希望盡量能符合時事,然國際禮儀是門「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科目,祈請學術先進前輩不吝賜教與指正。
 
  這本書獻給一路幫助我的前輩、師長與好友,感謝您們的鼓勵讓我持續成長。感謝家人作為我永遠的後盾。撰寫本書承蒙外交領域及服務業先進前輩的指教。特別感謝逢甲大學與中興大學長官與教職員一路給我的呵護和支持,讓這門國際禮儀課
(International Etiquette and Professional Image)從一開始只開中文課,到加開英文課,再到開網路英文課。值此書出版之際,諸多感謝銘記在心。
 
彭瑞芝  謹識
2022/03/01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國際禮儀:空姐教你如何塑造觀光餐旅的專業形象》光看書名就覺得超實用!特別是對於我們在觀光餐旅業打滾的人來說,形象就是一切。我記得有一次在飯店接待外國貴賓,雖然我的英文還算不錯,但總覺得在細節處理上還是少了點火候,尤其是在肢體語言和非語言溝通這一塊。書名點出「空姐」的經驗,那可是經過最嚴格訓練的服務業代表,她們的儀態、應對進退,絕對是教科書等級。我個人很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跨文化敏感度」的建立,畢竟台灣是個國際觀光大島,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客,光是微笑的角度、眼神的交流,甚至是遞名片的禮數,都可能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誤解。例如,在某些亞洲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觸可能被視為不尊重,但在西方文化裡,這卻是自信與真誠的表現。我希望能看到書中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教我們如何像變色龍一樣,快速調整自己的服務風格,又不失專業度。還有,光是「形象」不只是外表,更包含內在的氣質與應變能力。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從內到外、全面提升專業度的實戰指南,讓我在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時,都能保持優雅從容的「空姐級」風範。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直接,針對的就是「觀光餐旅」這個特定領域,這點我覺得非常貼心,因為通用的禮儀課往往忽略了我們行業的特殊性。舉例來說,導遊在帶團時,在戶外、導覽車上、或是在正式晚宴場合,對「專業形象」的體現方式絕對是不同的。我希望書中能針對這些不同場景,提供具體的著裝建議,而不只是寬泛的「穿著得體」。例如,在炎熱的戶外導覽時,如何穿著既能散熱透氣,又不失專業的質感?或者,在高端餐飲服務中,如何處理遞送餐具時,手臂與身體保持的最佳角度,避免食物濺灑的風險?這些細節才是決定服務品質高低的關鍵。我還想知道,書中對於「數位形象」的探討有多少?現在很多服務業的專業度是透過社群媒體來展現的,例如飯店的官方Instagram或員工的個人專業帳號。空姐的訓練通常很注重形象一致性,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教我們如何將這種線上的、數位化的「禮儀」與線下的服務標準做無縫接軌,確保無論顧客在哪個接觸點上,都能感受到一致的、頂尖的專業形象。

评分

聽說這本書的作者是資深空服員出身,這背景光是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可信度超高」。我個人在服務業奮鬥多年,深知「禮貌」和「專業」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禮貌是基礎,但真正的專業形象,必須建立在對細節的極致掌握上。我最期待書中能深入解析的是「聲音表情管理」。在與國際旅客溝通時,除了語言本身,語調的高低起伏、語速的快慢輕重,對傳達訊息的友好度和權威感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錄音練習或自我檢測的方法,教我們如何拿捏在不同情況下,該使用「溫和安撫」的語調,還是「清晰指令」的語氣,那就太棒了。再者,關於「空間禮儀」的探討,我認為在餐旅服務中至關重要。例如,在狹窄的走廊上,如何與同事或客人錯身而過時,保持最合適的距離感?如何在送餐或清理桌面時,盡量降低噪音,展現對用餐者隱私的尊重?這些都是教科書不常提及,但卻是每日工作都會遇到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把這些「潛規則」都攤開來講清楚,幫助我們把服務提升到一個更細膩的層次。

评分

老實講,市面上教「形象管理」的書多如牛毛,但大多都停留在擦指甲油、穿套裝這種皮毛層次,真正能抓住服務業核心精神的很少。這本《國際禮儀》的「空姐」視角特別吸引我,因為航空業對「零失誤服務」的要求是業界標竿。我特別想知道,書裡有沒有提到如何處理高壓情境下的「情緒勞務」?畢竟觀光餐旅業經常會遇到奧客、或是情緒不穩定的旅客,那時候,專業形象如何不崩壞,甚至能將危機化為轉機,是非常考驗功力的。我猜想,空姐一定有一套SOP來維持表面的平靜,但書中是否會揭露這些「心法」?例如,當被無禮對待時,如何調整呼吸頻率、控制面部肌肉的微表情,讓對方感覺被尊重,但自己內心其實已經做好萬全的防衛準備?這不是單純的「保持微笑」就能帶過的。另外,對於餐飲業的擺盤、空間氛圍的營造,儀態和形象的連結性在哪裡?我覺得,專業形象的塑造,一定包含對環境的掌控力。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無聲溝通」的實戰技巧,例如:如何透過站姿、走路的步伐速度,傳達出「我隨時準備好為您服務」的訊號,那對我提升工作效率絕對是極大的助益。

评分

坦白說,我對「形象塑造」這種主題,一直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因為有時候感覺太刻意反而顯得矯揉造作。不過,這本《國際禮儀》既然是以「空姐」為師,我相信它會著重在如何將「儀態」內化為一種自然的反應,而非僵硬的表演。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對於「非結構性場合的應變」的處理。畢竟在機場、餐廳、觀光景點,環境光線、背景噪音、旅客群體結構都是不斷變動的,禮儀和形象的標準也必須隨之調整。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套「快速情境分析法」,讓服務人員能在幾秒鐘內判斷當下的文化背景和情境壓力,進而選用最恰當的肢體語言和應對模式。例如,在夜間的迎賓儀式上,該如何運用眼神來傳達溫暖,同時避免過度直視造成壓迫感?如果書中能提供「不同光線下的儀態調整」這種超細膩的指導,那肯定能讓讀者受益無窮。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教我們「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專業形象真正成為我們服務的靈魂,而非束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