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從航空領域轉入學術界並取得碩、博士學位,在中部兩所卓越大學授課多年,一所是讓大學校長都佩服的私立逢甲大學,其辦學績優受到企業及家長肯定。另一所是台中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學府——國立中興大學,她為台灣孕育了許多頂尖優秀的人才。在國際禮儀領域教學超過十年,最幸運的是這兩所學校對國際禮儀課程相當重視,認為是培養學生未來十年的軟實力,並給予充分的授權與支持,讓筆者在國際禮儀課程上可以不斷的精進與創新。除了學校教學,筆者在政府、企業與民間社團授課時,屢屢感受學習國際禮儀的需求面與接受度,因為台灣的國際化腳步,讓國際禮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增進人際關係的必須。
國際禮儀(international etiquette)是什麼?國際禮儀課程在上什麼?筆者認為國際禮儀課程是代替我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將國際上有關食、衣、住、行、育、樂,以及商務、外交應對的狀況都納入整合,完整學習的一門知識。以往想要懂國際禮儀需透過各種國際接觸與學習,許多時候嘗試錯誤或甚至透過出糗來換得經驗。以前我們常說的「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也就是「入境隨俗」,如果一直以自身的經驗去評論別人文化的長短,或是表達自身的喜惡,那就會與當地格格不入,無法享受置身異國風俗文化的樂趣,因為不同國家的禮儀可能正好是相反的,例如歐美國家大都尊崇女性「Lady First」,講究紳士風度,被CNN評選為全世界最有禮貌的國家──日本卻不一樣,在社會的理解與教導上日本女性通常是服務男性的一方。瞭解、尊重並接納觀點的不同是國際禮儀最重要的一環。
那麼懂國際禮儀是否就有「國際觀」了呢?所謂「國際觀」就是對國際情勢有敏感度,也就是對自己國家以外的地方感興趣,並且有能力瞭解。筆者認為有國際觀的人最重要的是接受不同國家的禮貌和「不禮貌」,也就是對多元文化有適應能力(adaptability)和尊重不同(respect the difference),乃至欣賞其中差異,從而輕鬆自在的融入。國際談判大師劉必榮博士曾說「國際觀,決定你的世界有多大」。學習國際禮儀,瞭解了世界各國的禮儀及異同,還需要從對方文化的角度去接受去理解才是真正有國際觀,而「尊重」與「理解」正是國際禮儀的核心價值。
這十年來台灣各級學校積極發展國際化,國際禮儀課程漸漸受到重視,回想大學畢業時因緣際會在美國華府參加正式晚宴,與多國外交官共進晚餐,面對眼前琳琅滿目的餐具,心情忐忑深怕犯錯鬧了笑話。當時的時空背景,沒有餐旅相關科系,國際禮儀亦非升學科目,沒有應有的禮儀薰陶便出了社會,只能靠著嘗試錯誤去學習及累積經驗。這幾年餐旅科系熱門,各大專院校也在通識中心增設國際禮儀課,再加上自2007年推出的教育部國際禮儀證照推波助瀾,國際禮儀這門生活藝術科目漸受重視,各級學校教師乃至各社團秘書,或是活動負責幹部基於業務需要,來接受筆者的國際禮儀教師培訓課,其中遠自花蓮偏鄉來的國中主任,不辭路途遙遠翻山越嶺來上課,讓筆者深受感動,因而在心中埋下出版國際禮儀教科書的念頭,希望有助於在學校推動國際禮儀教學的老師們,能夠有本好用的工具書在手;讓想要提升生活品味及學習國際禮儀需求的人,有便利的書可參考。
回想教學「國際禮儀」這門科目之初,閱讀過市面上國際禮儀專書,有外交官和餐旅領域教師所寫,有導遊領隊所撰,也有出自模特兒或是美容專家之手,本書以個人二、三十年國際航空工作經驗為基底,餐旅科系畢業等相關背景,再加上於大學、企業及社團演講累積的經驗,整理出自己的教學方式,經過改革去蕪存菁,彙整集結成為本書。但國際禮儀的範圍很廣,每一個單元都是一門專業,都值得更進一步深究探討,惟篇幅所限往往只能點到為止,內容的撰寫參考許多資料,包含學術期刊、相關書籍及網路文章,希望盡量能符合時事,然國際禮儀是門「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科目,祈請學術先進前輩不吝賜教與指正。
這本書獻給一路幫助我的前輩、師長與好友,感謝您們的鼓勵讓我持續成長。感謝家人作為我永遠的後盾。撰寫本書承蒙外交領域及服務業先進前輩的指教。特別感謝逢甲大學與中興大學長官與教職員一路給我的呵護和支持,讓這門國際禮儀課
(International Etiquette and Professional Image)從一開始只開中文課,到加開英文課,再到開網路英文課。值此書出版之際,諸多感謝銘記在心。
彭瑞芝 謹識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