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學會Revit 2016 - Architecture、MEP、Structure(適用2016/2015) (電子書)

一次學會Revit 2016 - Architecture、MEP、Structure(適用2016/2015)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倪文忠
图书标签:
  • Revit
  • Revit 2016
  • Revit 2015
  • 建筑
  • MEP
  • 结构
  • BIM
  • CAD
  • 电子书
  • 建筑设计
  • 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完整解析Revit建築、機電、結構配筋

  1.一次整合Revit Architecture/MEP/Structure三大軟體的實作流程,大幅縮短學習時程。

  2.以專案方式貫穿三項軟體,設計專案中建築、機電、結構(鋼筋)之圖說、軟體間設定,以及轉換應用。繪圖程序及指令操作則是以現場人員常用作業方式為主,簡化流程、強化練習成果。

  3.提供Revit Structure繪製鋼筋圖說之技巧,以利使用者設計及規劃,節省作業時間。

  4.結合建築、機電、結構等全面性重點,最貼近營建業界的建造邏輯。

  【專業推薦】中華科技大學建築系(所)教授兼主任暨所長/李宗霖
精通BIM核心:Revit 2016 建筑、机电与结构全景实践指南 本书面向所有希望深入掌握Autodesk Revit 2016(同时兼容2015版本)平台,并在建筑设计、结构工程与机电(MEP)系统集成领域实现高效协同的专业人士、学生及行业学习者。 本指南并非简单地罗列软件操作步骤,而是侧重于如何将Revit作为一套强大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工作流程工具,贯穿于设计、文档编制到施工协调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本书的系统性讲解,读者将能够摆脱传统二维制图的局限,真正理解并应用三维模型的集成化优势。 --- 第一部分:Revit基础与核心概念的奠基 在进入具体专业模块之前,本书首先为读者构建坚实的Revit基础认知框架。这部分内容旨在确保无论读者过去是否接触过CAD或其他三维软件,都能快速适应Revit特有的数据驱动型建模理念。 1. BIM哲学与Revit 2016新特性速览: 我们将详细解析BIM的核心价值——数据、协作与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聚焦Revit 2016在界面优化、性能提升以及与云服务集成的最新进展,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版本作为学习起点。 2. 界面布局与高效工作环境搭建: 深入讲解Revit的Ribbon界面、属性面板、项目浏览器和视图导航系统。重点介绍如何自定义快捷键、模板设置以及项目浏览器视图管理,确保读者能以最高效率启动和组织项目文件。 3. 项目初始化与族(Family)的深度解析: 项目模板的选择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建筑、结构或MEP)选择合适的启动模板,并解释宿主(Host)与非宿主族、参数驱动的族创建逻辑。特别强调参数化设计思维的初步建立,包括使用公式驱动尺寸和使用“族编辑器”创建可重用构件的技巧。 4. 视图管理与信息可视化: Revit的强大之处在于视图的多样性。本章详述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三维视图、透视图的创建与设置。深入探讨视图的可见性/图形覆盖设置、裁剪区域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视图样板”实现标准化出图,这是保证项目文档一致性的关键步骤。 --- 第二部分:建筑设计(Architecture)的精细化建模 本部分完全聚焦于建筑师的需求,从场地分析到幕墙系统,指导读者构建详实、可交付的建筑模型。 1. 场地、地形与场地元素: 学习如何导入CAD地形数据,使用“场地模型”工具创建和编辑地形表面、坡度分析、场地构件(如停车场、坡道和栏杆)的精确放置。 2. 核心建筑构件的参数化建模: 墙体不再是简单的线条。详细讲解墙体的复合结构(层、材质、分析承载力),楼板、屋顶(包括坡屋顶的复杂处理)的构建方法。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编辑轮廓”和“合并/断开几何体”功能处理复杂交叉节点。 3. 门窗与幕墙系统的高级定制: 超越Revit自带的标准门窗库。本章教授如何使用“公制/英制常规模型”或“公制/英制内建模型”来创建具有复杂细节的定制门窗。重点解析幕墙系统,包括网格划分、单元构件(竖框、横框、面板)的替换与自定义,以满足特定建筑外观要求。 4. 室内空间划分与详图表达: 空间命名、房间标签、面积计算的自动化流程。同时,讲解如何使用“分段”工具创建墙体详图,如何运用“注释符号”和“明细表”将模型信息转化为施工图纸上的具体表达。 --- 第三部分:结构工程(Structure)的分析与深化 本部分将指导结构工程师如何利用Revit建立精确的结构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为施工图表达。 1. 结构模型的初始化与基础框架建立: 学习如何利用建筑模型作为参照,准确放置结构标高、网格线。重点介绍梁、柱、支撑线的正确放置方法,以及如何区分“分析模型”和“几何模型”。 2. 结构构件的建模与连接件处理: 详细介绍基础(独立基础、筏板、条形基础)的创建。核心内容在于钢筋和混凝土构件的深化。讲解如何使用“结构钢筋”工具族,以符合规范的方式布置钢筋,并利用“连接件”功能创建标准或自定义的梁柱连接节点。 3. 荷载施加与分析模型导出(集成思路): 虽然Revit本身不是专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但它能生成结构分析模型。本章指导读者如何正确定义和施加线荷载、点荷载和区域荷载,并演示如何将Revit模型数据导出至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或其他分析软件的流程,以及如何将分析结果反馈回Revit模型中进行可视化。 4. 结构详图与配筋出图: 如何通过剖面和详图视图清晰地表达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讲解结构明细表(如柱、梁、板配筋汇总表)的定制方法,确保其满足施工阶段的物料需求。 --- 第四部分:机电系统(MEP)的集成与协同 本部分是Revit BIM集成的关键环节,展示如何协调复杂的机电管道、设备和线缆系统。 1. MEP项目的设置与空间定义: MEP项目的特殊性在于对空间(如机房、吊顶高度)的严格要求。本章指导读者如何使用“空间和体积”工具,并定义系统类型(如通风、给水、排水)。 2. 通风系统(HVAC)的路径规划与设备布局: 讲解如何放置空气处理机组(AHU)、风机盘管(FCU)。重点在于风管的自动布线与手动修正,包括如何调整风管的坡度、尺寸,以及使用“配件”工具处理弯头、三通和防火阀。 3. 管道系统(Plumbing & Piping)的重力与压力流: 详细区分给水、排水和消防管道的设置。着重讲解排水系统的“坡度计算”与“连接检查”,确保管道连接符合设计规范,并通过三维视图检查净高冲突。 4. 电气系统(Electrical)的布局与负载计算: 讲解如何放置配电盘(Panel Boards)、设备和照明灯具。通过“负载计算”功能,将初步的电气负荷分配给系统,并演示如何生成单线图与设备布局图的关联性。 5. 冲突检测与BIM协作的核心: 这是全书的收尾和高潮。在建筑、结构和MEP模型合并后,使用“协调模型”和“碰撞检测”工具(Navisworks或Revit自带功能),系统性地识别梁与风管、管道与结构柱之间的冲突点,并指导如何高效地在模型中解决这些问题,输出碰撞报告。 --- 本书特色总结: 版本兼容性强: 内容基于Revit 2016,但深度解析了2015版用户关注的差异点,确保学习路径平滑过渡。 专业领域全覆盖: 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将建筑、结构、MEP三大专业模型紧密联系,展现真正的BIM集成工作流。 注重流程与规范: 不仅教“怎么画”,更教“为什么这么画”,强调族参数化、视图模板标准化和冲突检测等行业最佳实践。 实战案例导向: 全书穿插真实项目中的复杂节点处理案例,便于读者学以致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倪文忠


  現職:林同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管理主任
  
  證照:
  甲級勞工安全管理技術士
  甲級勞工衛生管理技術士  
  乙級建築管理技術士
  消防設備士

图书目录

01 Autodesk Revit概述
02 專案建立
03 專案管理
04 基礎、柱、樑、牆結構繪製
05 樓板、門、窗、樓梯、欄杆扶手
06 天花板、採光罩、屋頂
07 房間、門、窗標籤、洩水坡度
08 MEP專案建立
09 電氣系統繪製
10 照明系統及電力設備繪製
11 空調系統
12 衛浴系統繪製
13 消防系統繪製
14 基礎鋼筋配筋
15 柱鋼筋配筋
16 樑鋼筋配筋
17 牆、樓板鋼筋配筋
18 樓梯鋼筋配筋
19 敷地
20 平面視圖處理
21 立、剖面視圖
22 大樣與局部詳圖
23 日光設定、彩現與穿越
24 量體設計
25 圖面配置與列印
26 外部應用程式
參考資料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477051
  • EISBN:978986347993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2.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在建築事務所待了十多年的資深繪圖員,我對各種工具書的品質已經有了一定的標準。市面上很多號稱「一次學會」的書籍,結果翻開來不是內容浮於表面,就是對特定領域的講解過於簡略,導致讀者必須東拼西湊好幾本書來看。但這本《一次學會Revit 2016》在廣度與深度上取得了非常精妙的平衡。舉個例來說,當它談到建築外殼的複雜分析介面時,它會順勢帶入結構如何利用這個模型進行初步分析的流程,接著馬上銜接到MEP如何根據這些資訊配置空調箱體的空間,這種跨領域的教學串聯,在其他單一領域的書籍中是非常罕見的。這就像是拿到了一張全景圖,而不是零散的拼圖碎片。我那時候幫部門導入這套軟體時,就是利用這本書作為主要教材,帶領大家從零開始進行跨部門的專案模擬演練,成效非常顯著,同事們很快就掌握了協同工作的默契。這種實戰導向的內容組織,才是真正專業教材該有的樣子。

评分

說真的,在台灣的設計圈,軟體更新的速度快到讓人有點跟不上,很多時候我們花大錢買了軟體,結果卻卡在如何高效利用那些進階功能上。這本2016的版本雖然現在看起來或許不是最新的,但它所建立的基礎觀念和操作邏輯,對於理解BIM的核心精神來說,是極為穩固的基石。我不是那種喜歡「抄捷徑」的人,我更注重的是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單純地知道按哪個按鈕。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只停留在告訴你「如何做」,而是花了篇幅去解釋「為什麼Revit要這樣建立模型」,尤其是在處理結構載入和機電管線路徑優化的部分,作者的見解非常深入,這讓我在後續學習更高階的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時,能夠更快速地理解不同專業之間的資料交換邏輯。我記得有一次在做一個需要大量客製化構件的設計時,我完全是靠著書裡關於「族群編輯器」的深度解析,才順利完成了那個複雜的造型屋頂桁架,否則真的只能乖乖地用最原始的建模方式慢慢耗時間。對於想要真正從「畫圖」跨越到「建立資訊模型」的夥伴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它的售價。

评分

這本《一次學會Revit 2016 - Architecture、MEP、Structure》真的是讓業界的老手和剛踏入這個領域的新鮮人都為之一振的工具書!我記得我當初剛接觸BIM的時候,光是圖書館裡那些厚得像磚頭一樣的英文原文書,就讓我望之卻步。這本書的出現簡直是及時雨,它不是那種只給你一堆密密麻麻指令的冷冰冰手冊,而是用一種非常「台灣味」的方式,把Revit從建築、機電到結構這三大領域的精華都濃縮進去了。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看繁體中文學習教材的人來說,那種親切感是無可取代的。我記得我那時候接了一個複雜的舊屋翻新案子,光是想著怎麼把現有結構和新增的管線系統整合進模型裡就傷透腦筋,翻閱這本書的MEP和Structure章節時,那種條理分明的步驟和豐富的截圖,讓我很快就抓住了重點,成功地在專案中跑出了正確的碰撞檢測報告,幫公司省了不少現場修改的冤枉錢。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的介面認識到複雜的族群創建,每一個單元都像是紮實的一課,讓人讀完後不是只有「看過」,而是真正「學會」了如何應用。如果你還在為看不懂原文書或是找不到一套整合性的教材而煩惱,這本絕對是值得投資的案頭良伴。

评分

坦白講,我對這本電子書格式的內容評價會稍微高一點,因為在實際操作的當下,我經常需要將書上的參數直接複製貼上到軟體中測試,電子書的便利性讓我不用在實體書和螢幕間來回翻找,直接點選複製,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雖然它涵蓋了三大專業,但它並沒有讓任何一個領域顯得「被敷衍」。當我們在處理建築模型時,常常會遇到結構柱與樑的尺寸衝突問題,這本書在處理這些標準衝突時,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非常實用且貼近台灣本地施工習慣的。它不只是翻譯國外的教學方法,而是融入了本土專案的實際考量。我個人對「資訊傳遞」這一塊特別有感,書中對於如何設定參數化物件的「資料屬性」有非常詳盡的說明,這讓我在後續建立資產管理清單(Asset Tagging)時,能夠輕鬆地從BIM模型中自動匯出所需的報表,對於專案經理人來說,這是極為關鍵的效率提升點。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從基礎打底到跨專業整合,都做得相當紮實的工具書。

评分

我得說,當初會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的老闆要求我們團隊必須在短期內掌握Revit的基礎架構,而我們團隊成員背景很不一樣,有人專攻結構分析,有人專注於室內裝修,要找到一本能讓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教材實在不容易。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幫了大忙,它不像有些技術書喜歡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塞滿版面,它的圖文比例拿捏得非常好,該是圖解的地方絕不囉唆,該是文字解釋邏輯的地方也解釋得清楚明白。特別是對於新手來說,Revit的許多指令操作邏輯其實跟傳統的CAD很不一樣,這本書很細心地在關鍵步驟都會標註出「與傳統軟體思維的差異點」,這個小小的提醒,讓我省去了很多自我摸索時產生的挫折感。我記得我一位剛畢業的助理,只花了兩週時間,就能夠獨立處理簡單的MEP標註和圖紙輸出了,這效率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如果你的團隊是多工種混合的,這本書的整合性教學絕對能大大縮短磨合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