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使人自由(暢銷經典版) (電子書)

音樂使人自由(暢銷經典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坂本龍一
图书标签:
  • 音乐
  • 自由
  • 畅销书
  • 经典
  • 电子书
  • 心灵成长
  • 人生哲理
  • 自我提升
  • 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國際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第一部正式自傳。
親身敘述前半生,不斷迴盪在生命中的音樂。
全書選錄自歷時2年又2個月的長篇專訪。

  小時候,我就感到非常納悶,人怎麼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親口描述自己的人生與音樂,從幼稚園的首次作曲體驗、對於嚴父的記憶、高中罷課、YMO的狂放歲月、《末代皇帝》的幕後花絮與榮耀、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衝擊,以及全新音樂的成形經過。

  『國小的時候,我迷上了巴哈的音樂,接著又陸續喜歡上貝多芬、德布西,以及所謂的現代音樂,感覺像是一路跟著時代變遷,聽著這些西洋音樂;而到了六○年代快要結束時,我逐漸愛上了與我出現在同一個時代的音樂。西洋音樂的歷史與我個人的生涯相互交錯,赫然發覺自己與作曲家身處在相同的時間中。這也代表著,我自己與這些音樂家感受到的問題能夠達成一致了。

這個時候已經接近高中生活的尾聲,我當時正投身於學生運動,試圖瓦解學校與社會的制度,而同時代的作曲家也正運用極端的形式,力圖打破現有的音樂制度與結構。當時,我一直在思考著,西洋音樂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我們必須從傳統音樂的束縛中,讓聽覺獲得解放。那個時候正是「解構的年代」。』

  坂本龍一在敘述自身的過往時,雖是本著個人的記憶,但字裡行間讀者仍可深刻感受到交織其每段人生的音樂和歷史氛圍,如六○年代末曾經歷日本國內的學潮與左派抗爭,西洋音樂的解構與變革,目睹911的恐怖攻擊,以及地球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破壞,促使他近年來積極以音樂投入環境保護和推動世界和平等工作。

 

  ※本書附有許多珍貴的作者個人照片,讓讀者可更親近了解坂本龍一的成長歷程。

《穿越时空的弦音:交响乐背后的文化与精神史诗》 一部带领读者深入理解西方古典音乐宏伟殿堂的权威指南,探索音乐如何塑造文明、触动灵魂的史诗性著作。 卷首语:当音符不再是简单的震动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作曲家生平罗列,也不是晦涩难懂的乐理分析手册。它是一场跨越数个世纪的旅程,一次对人类精神世界最深刻探索的记录。我们将追溯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从它诞生之初到鼎盛时期的演变轨迹,揭示这些看似抽象的音符背后,蕴含的社会结构、哲学思潮、宗教信仰乃至政治变革的磅礴力量。 古典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精致、最持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发展史与西方社会的发展史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巴赫的对位法是巴洛克时代理性秩序的极致体现;莫扎特的完美乐章是启蒙运动对和谐与光明的追求;贝多芬的交响曲则是英雄主义与个体意志觉醒的呐喊;而瓦格纳的“总体艺术作品”概念,则预示着现代主义对传统边界的颠覆。 第一部:奠基:从教堂穹顶到宫廷华服(中世纪至巴洛克初期) 在光影交错的中世纪大教堂中,格里高利圣咏的单音旋律,是信徒与神灵沟通的唯一媒介。我们首先将探讨音乐如何从纯粹的宗教仪式中脱胎换骨,学习乐谱的出现如何解放了音乐的传播性。 进入文艺复兴,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音乐开始关注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我们会细致剖析复调音乐的成熟——马德里加尔的世俗情歌如何反映贵族生活的精致与哀愁。 重点章节聚焦:巴赫的逻辑与神性。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位音乐巨匠,并非孤立地存在于历史的孤岛。他的音乐语言,是德国精神气质、路德宗神学以及精湛数学逻辑的完美结合。我们将深入分析《平均律钢琴曲集》如何确立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基础,以及赋格曲结构中蕴含的宇宙秩序感。这不是教你如何演奏巴赫,而是教你如何“理解”巴赫所处的那个理性至上的时代。 第二部:情感的爆发与个体的崛起(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18世纪中叶,随着启蒙运动的推进,艺术审美转向清晰、平衡与普适性。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的贡献在于将交响曲结构规范化,使其成为可以承载宏大叙事的载体。 海顿、莫扎特与维也纳的黄金时代: 我们将描绘维也纳,这个当时欧洲的文化熔炉,如何孕育出音乐史上最纯粹的“美”。莫扎特的音乐,表面上的轻快愉悦,实则暗藏着对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温柔关怀。 英雄与反叛:贝多芬的革命。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不仅仅是一位作曲家,他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典的严谨与浪漫的狂放。他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标志着音乐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作曲家不再是宫廷的仆人,而是表达自我意志的独立个体。他如何用音乐描绘抗争、胜利与超越?我们将结合当时的拿破仑战争背景,解析其作品中蕴含的政治哲学。 浪漫主义的激情洪流: 从舒伯特的抒情诗篇到肖邦的钢琴独白,浪漫主义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异化和理性过剩的深刻反拨。音乐开始追求“无限”、“崇高”与“绝对之美”。我们将探讨李斯特如何通过“交响诗”这一形式,将文学叙事与纯音乐结构融为一体,以及德彪西(虽然已是印象派先驱)所追寻的更深层次的、脱离具体叙事的情感氛围。 第三部:边界的消融与精神的探索(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随着民族主义的高涨,音乐也开始寻找其独特的“国家声音”。从德沃夏克对捷克民间旋律的运用,到格里格对挪威山川的赞美,音乐成为了文化身份的强有力象征。 瓦格纳的“总体艺术作品”: 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是一场对艺术本体论的挑战。他的“主导动机”理论,如何影响了后世的电影配乐?他的“尼伯龙根之歌”背后,是日耳曼神话的复兴,还是对既有社会秩序的颠覆性批判? 从调性到无调性: 19世纪末,音乐的和谐语言被推向了极限。作曲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调性体系是否还能承载日益复杂的现代情感。本书将详述勋伯格等人在二战前夕所进行的“大胆尝试”,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十二音体系,为音乐开辟了全新的、但也更具挑战性的道路。 结语:聆听永恒的对话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读者一种“主动聆听”的能力。当你再次置身于音乐厅,面对一个交响乐团时,你将不再仅仅听到美妙的旋律,你将能“看见”海顿的匠心结构,感受到贝多芬的抗争火焰,并理解德彪西是如何用音色来描绘一池波光粼粼的水。 这部作品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导读手册,献给所有渴望从音乐中汲取历史洞察力、哲学深度和精神慰藉的读者。它相信,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们跨越了时间,与每一代寻求意义的人进行着永恒的对话。 全书配有大量精选乐章的推荐曲目列表,便于读者同步聆听,将理论与实际体验完美结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坂本龍一
1952年出生於東京,3歲開始學習鋼琴,10歲起學習作曲。
東京藝術大學碩士,1978年推出出首張奏專輯《Thaousand Knives》,同年與細野晴臣、高橋幸宏合組音樂團體「YMO」,後來於1983年解散。參與演出及配樂的電影《俘虜》(1983)曾獲得英國影視學院最佳電影配樂,《未代皇帝》則皆別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以及葛萊美獎最佳影視媒體作品配樂專輯殊榮。
1999年創作歌劇《LIFE》,此參與眾多環保、和平活動,並鋹編評論集《反戰》,以及發起森林再造保育計畫「More Tress」,活動朝向多元發展。
2006年,為創立一個「音樂的共享之地,成立全新音樂品牌「commmons」。

相關著作:《音樂使人自由》

譯者簡介

何啟宏
輔仁大學日文系、翻譯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及日文講師。譯有《「惡女」是這樣誕生的》、《感動,如此創造:日本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的音樂夢》、《教養設計學》、《10分鐘愛上數學》、《沸水經營》、《阿拉伯的大富豪》等書。
歡迎來信賜教,e-mail: trans.chlatteo@gmail.com

相關著作:《音樂使人自由》

图书目录

前奏

 

第一樂章 1952-1969

1、小兔之歌──幼稚園時期
2、鏡子裡的自己,樂譜中的世界──小學時期Ⅰ
3、披頭四──小學時期Ⅱ
4、自己原來如此喜愛音樂──國中時期
5、特別的時間啟動──升上高中
6、彩色人生──高中時期Ⅰ
7、1967、1968、1969──高中時期Ⅱ
8、兩股趨勢的交點──高中時期Ⅲ

 

第二樂章 1970-1977

9、日比谷野音與武滿徹──大學時期Ⅰ
10、民族音樂、電子音樂、結婚──大學時期Ⅱ
11、走向舞台、踏上旅程──大學時期Ⅲ
12、擁有共同語言的朋友──YMO成軍前夕.Ⅰ
13、倒數計時──YMO成軍前夕.Ⅱ

 

第三樂章 1978-1985

14、YMO成軍──YMO時代.Ⅰ
15、YMO,向世界出發
16、反‧YMO
17、出發的時候
18、音樂圖鑑

 

第四樂章 1986-2000

19、前往北京──末代皇帝.Ⅰ
20、現在,開始做音樂
21、突然的贈品
22、去紐約
23、心跳(heart beat)
24、世紀末

 

第五樂章 2001-

25、全球驟變的一天──現在與未來.Ⅰ
26、新時代的工作──現在與未來.Ⅱ
27、原色的音樂──現在與未來.Ⅲ

終曲
年譜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447214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6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密度非常高,需要你放慢速度,細細咀嚼才能體會其中的韻味。它不像一般暢銷書那樣追求快速的閱讀體驗,而是更接近於品茗,需要時間讓茶香慢慢散發。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寂寞與獨處」時展現的細膩情感。它沒有將寂寞妖魔化,反而將其描繪成是自我對話的必要空間,是通往真正自由的必經之路。這種對人性幽微之處的洞察力,讓我感到非常受用。讀完之後,我不再懼怕獨處的時間,甚至開始期待它,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積蓄力量、重塑自我邊界的地方。對於生活在紛擾都市中,渴望找到一份寧靜的靈魂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溫柔而堅定的明燈,指引我們回歸內在的殿堂。

评分

說真的,當我看到書名時,第一個念頭是「會不會太文藝腔?」畢竟現在市面上的心靈雞湯太多了,很容易讓人感到疲乏。不過,這本倒是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它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像一個非常高明的提問者,不斷地拋出問題,逼迫你去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依賴。其中一個章節談到「對他者評價的過度依賴」,讓我感同身受。我發現自己常常在做決定前,都要先模擬一下別人的反應,這種隱形的枷鎖,限制了我多少次邁出真正的步伐。書裡建議的「觀看與被觀看」的平衡術,非常實用,讓我學會如何在保持社交連結的同時,捍衛自己的精神領地。這本書更像是一本自我覺察的手冊,而不是一本勵志指南,紮實得讓人信服。

评分

這本書真的讓我重新思考了生活的意義,雖然書名聽起來很學術,但實際上讀起來非常貼近人心。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把抽象的「自由」概念,透過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來,讓人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投射到那些情境裡。我特別喜歡它討論到「選擇的重量」那一段,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追求自由就是要擺脫所有束縛,但書裡卻點出了,真正的自由往往是建立在對自我有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終於找到了迷路已久的自己。而且它的文字風格很溫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個很有智慧的朋友在身邊陪伴你,慢慢引導你去看清事情的本質。讀完之後,感覺整個人輕盈了不少,對很多過去糾結的事情也釋懷了。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時不時拿出來重讀的佳作,每次翻閱都會有新的體悟。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用字遣詞,我必須給予高度評價。它在傳達複雜哲思的同時,保持了一種令人驚訝的清晰度。尤其是在探討「無用的美學價值」那部分,我簡直要拍案叫絕!在這個什麼都講求效率、追求產出的時代,作者居然能這麼有力地為那些看起來「沒用」的事物辯護,並將其提升到自由的層次。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被無形的KPI綁架了。書中的論證結構非常嚴謹,引用了許多跨領域的知識作為佐證,但絕不顯得賣弄,反而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學養。對於喜歡深度思考,不滿足於表面說教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挖到寶了。讀完後,我對「浪費時間」這件事的看法徹底改觀了,願意花時間在那些純粹滋養心靈的活動上。

评分

坦白說,我本來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會很枯燥,充滿了理論性的陳述。沒想到這本《音樂使人自由》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佳,時而像輕快的爵士樂,引人入勝地帶著你探索;時而又像慢板的古典樂章,讓人沉浸在深沉的思考中。書裡對於「內在秩序」的建立,那幾章的論述尤其精闢,它不是鼓吹你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獲得自由,而是強調如何從日常的微小習慣中,建立起不被外界噪音干擾的定力。我還記得看到它分析歷史上幾位偉大藝術家在逆境中如何透過創作達到精神解放的段落,簡直是熱血沸騰,讓人忍不住想拿起筆寫點什麼,或者至少,更專注地去聆聽身邊的聲音。這本書就像一劑強心針,讓你找回對生活的主導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