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借過 (電子書)

此生借過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賴於廷
图书标签:
  • 爱情
  • 奇幻
  • 转生
  • 复仇
  • 虐恋
  • 东方玄幻
  • 架空历史
  • 轻小说
  • 玄幻言情
  • 异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疼惜每顆受傷的心,姊妹們陪伴的力量!
19年抗癌歷程,走過一樣的路,我懂你的苦

  我以生病為師,每個傷痛都只是借過。
  我們擁抱,然後放手,一路走向圓滿。

  服務圓夢的過程,
  我幫到的不只是別人,
  也藉此彌補過往需要幫助的自己。

  每段陪伴都是再一次學習,
  希望更多受傷的心,可以感受到愛惜,得到力量!

  ✢本書想要和你分享✢
  ◎抗癌鬥士生命歷程,帶你找回生活的勇氣
  ◎癌關志工的服務現場,從自助到轉為助人
  ◎姐妹之間的陪伴心情,疼惜每顆受傷的心
  ◎轉化生命中的病苦死傷,每個人都是勇者
  ◎生命不會平白離去,活出意義,就是延續
  ◎人生只是借過,多些包容,就有更多溫度

學界、醫界、服務界名人感動推薦

  於廷姐以親身經歷,投入癌症志工,握住每一位病友姊妹的手,幫助面對病痛,重新調整生活適應,找回自己的人生。 ──許儷絹 副教授

  西方諺語有云:「如果上天給你顆又酸又澀的檸檬,就把它榨成檸檬汁吧!」於廷不僅加了蜂蜜和冰塊,使其變成可口的飲料;她更分享給眾多正在道路上艱苦前行的旅伴,令人感佩。 ──梁基安 主任

  於廷從脆弱中出發,在邁入康復過程中探索體驗、接觸成長並轉化助人,這份的堅持,令人動容。 ──戚繼玲副 執行長

  走過病痛,用同理心陪伴關懷姐妹,是位積極、樂觀、陽光,傳送溫暖的抗癌鬥士。 ──黃淑芳 理事長

  於廷不吝嗇分享罹癌經驗,體貼癌友,募集頭巾、營養品、轉介有經濟急難的癌友予社會機構連結,一個人猶如行動社工,默默串起癌友所需平台,服務姊妹10多年,身上擁有太多姊妹感人的故事了。
  相信多才多藝的於廷,用她生動的文筆,絕對完勝市面上癌病心情故事書!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勇敢蛻變,為自己美麗,恭喜於廷活出精彩的玫瑰人生。 ──黃麗月 理事

  勇敢展化生命羽翼,未來之路無限光彩,堅定感恩的真信念,擁抱投入就是希望。 ──劉良智 主任

陪伴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 許重義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及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許儷絹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梁基安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 戚繼玲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 黃淑芳
  台中市開懷協會第九、十屆理事長、第十一屆理事  黃麗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理事長 劉良智
  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 賴基銘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此生借过 (电子书)”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旨在介绍该书之外的其他主题,确保不涉及原书内容。 --- 《星河拾遗:失落文明的探秘与重塑》 作者: 艾莉亚·文森特 (Aria Vincent) 出版社: 寰宇星图文化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级非虚构历史与科幻交织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出的辉煌与失落,并聚焦于一系列被主流历史叙事所遗忘或刻意掩盖的“断代文明”。《星河拾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溯,更是一次对人类集体记忆与认知的深刻审视。 第一部分:迷雾中的黎明——古老智慧的碎片 本书伊始,作者将带领读者穿越回数千年前,探讨那些在考古学界仍存争议的早期高精度文明遗迹。我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已知的亚述、古埃及或玛雅文明,而是深入研究那些被地质变迁或灾难彻底抹去的“前朝”。 艾莉亚·文森特首次公开了一系列结合了地质学、天文学和符号学分析的新见解。她提出了一个激进的理论:在冰川期末期,存在一个跨大陆的、高度发达的航海文明。这一文明的证据并非基于宏伟的金字塔或宫殿,而是隐藏在遍布全球的特定天文观测点、岩石雕刻中的统一数学模型,以及古老神话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大洪水前的黄金时代”的模糊记忆。 核心章节聚焦: 1. “失落的经纬”: 分析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底部的规则结构,这些结构在自然形成中具有极低的概率性,暗示着曾经的工程活动。 2. “图腾与星图的合谋”: 揭示了来自不同大陆,却共享同一套复杂星象符号的岩画。作者通过现代计算机模拟,重建了这些星图所指向的数万年前的天空,提出了一个关于“星际坐标标记”的假说。 3. “能量的遗迹”: 探讨了部分古代遗址中发现的,至今无法用常规冶金学解释的复合金属合金,这些合金可能暗示着一种失传的能源或材料科学技术。 第二部分:帝国的黄昏与信息茧房 在文明的更迭中,权力结构与信息控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了历史上那些突然崩溃的庞大帝国,如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后期,乃至一些在东方历史中被迅速“边缘化”的王朝。 作者认为,真正的衰落往往不是经济或军事的单一因素,而是对信息流动的垄断与扭曲。当一个统治阶层能够有效地筛选、重写或销毁不利于其统治的知识时,文明的自我修正机制便会失灵。 本书引入了“知识熵增模型”,用以量化一个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可获取的、未被篡改的信息量。通过对古代卷轴、泥板文书和石碑铭文的交叉比对,作者描绘了一幅关于“知识黑洞”形成的清晰路径图。 关键研究领域: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真实损失: 不仅仅是书籍的焚毁,更是知识链条的中断。作者重构了失传文献可能涉及的数学分支和光学理论。 中世纪的“信息封存术”: 探讨了特定宗教或政治团体如何利用对文字解释权的绝对控制,来构建长达数百年的认知壁垒。 “记忆的化石”: 分析了民间传说和史诗中,那些被视为“神话”的段落,如何隐晦地保存了被官方历史抹去的关键历史事件或技术细节。 第三部分:未来视角的重构——跨越时间的对话 本书的高潮部分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探讨人类文明如何从当前的全球化挑战中吸取教训,并避免重蹈覆辙。作者将过去的断代文明的兴衰,视为对当代社会的严峻预警。 《星河拾遗》大胆预测了未来一千年内可能出现的三种关键技术突破,并评估了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结构性震荡。其中,对“量子纠缠通讯网络”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前景的分析尤为深刻,它提出了关于隐私、透明度与集体决策的新范式。 展望与反思: 1. 伦理边界的拉伸: 当生命科学突破了自然限制,我们如何定义“人类”的延续?本书引用了早期文明对“永生”的哲学探讨,以映照当前的基因编辑伦理困境。 2. 星际遗嘱: 如果人类文明必须留下一个信息包给更遥远的后代或地外文明,我们应该选择保留哪些知识?作者强调,应保留的不是成就,而是我们犯错的方式与教训。 3. 重建的勇气: 最终,本书呼吁读者将对宏大历史的理解,转化为对当下决策的责任感。我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正在书写下一个“遗失文明”记录的参与者。 《星河拾遗:失落文明的探秘与重塑》,是一本挑战固有认知、横跨考古、历史、哲学与未来学的深度读物。它邀请每一位思考者,去挖掘埋藏在时间深处的真实,并用这份洞察力,去塑造一个不至重蹈覆辙的明天。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於廷


  總認為自己像一支鐵線蓮,
  葉片趨光,根卻需要埋入黑暗,
  莖脈纏繞,餵養出微弱細枝卻能撐出巨大的能量,
  最後綻開出空靈而不俗艷的花朵,
  柔美的綻放,長在骨子裡的堅強。

  我曾是一個一直在渴求幸福的人,
  後來發現幸福很簡單,就是心不複雜,
  一如花的開謝、人的來去,
  我陪著別人走過一段又一段,
  因緣聚合的緣份也引領我繼續瀟灑向前。

  罹病至今已達19年,因緣投身義工服務,
  磕磕碰碰,進而開啟豐富精采的生命履歷,
  發乎真誠,僅用本書作為行過人間的證明。

  ▍血淚榮耀
  癌症病友關懷志工長達15年
  中國醫藥大學生命教育分享者
  2014年台中市衛生局防癌大使
  2014年榮獲「台灣癌症基金會」第八屆抗癌鬥士獎章
  2017年榮獲全國乳癌病友團體優良志工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發起人之一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第一丶二屆理事
 

图书目录

各界名人推薦語
【推薦序一】從脆弱中出發,走上助人之路
【推薦序二】戰勝癌症的勇女與善士
【推薦序三】溫柔而堅定的心靈
前言|借過人生,陪姊妹們走過抗癌之路!

PART 1|起初,連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18年前,罹患了乳癌,失去了婚姻,但我站得比以前更直。
曾經,一度以為癌細胞轉移,朋友的及時送暖,重拾對人性的信任,敞開禁錮已久的心門。

01 罹癌後,扭轉人生的關鍵時刻
02 海膽飯,感心的幸福
03 慈悲,最美的善終
04 他在,就充滿了安心的力量
05 未註生,先註死,預演生命告別式
06 練習告別
07 不需存檔的記憶
08 當了志工後,我變了……

PART 2|水裡來,火裡去,沒人可以摧毀妳!
醫院是我的道場,人間是我的水火。
我告訴自己,再怎麼苦都可以撐過去,轉化生命中的病苦死傷,原來都是水與火的試煉。

01 這次,我嫁給我自己
02 被需要的力量
03 我還堅強地活著,妳也不要放棄
04 除了陪伴,我還能做什麼?
05 保持距離的關心
06 下次,再一起去看黃金風鈴木
07 沒有玻璃鞋的灰姑娘
08 我們的幸福在哪裡

PART 3|最後,我們都哭了
妳說,這是我們的故事。沒錯,這是姊妹之間的陪伴心情,疼惜每顆受傷的心,大笑一場、大哭一場,日以繼夜地用力記憶下來。
這份離去,於是有了延續性的存在。再次翻開故事,發現妳不曾離開……

01 妳過的是誰的人生呢?
02 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
03 在妳去的地方,持續綻放
04 在安寧病房,剪指甲
05 原來我是詐騙集團!
06 原諒我,無法陪妳到老……
07 我想辦一場原住民的婚禮
08 30歲妹妹,深夜的溫柔對話

PART 4|此生借過,我在人間癌關行走
走過生病歷程,蛻變成為一名志工助人的角色,在每個陪伴的經驗中,看見更多溫暖美好的生命火光。
「聊心的交給我,醫病的交給專業醫生!」服務圓夢的過程,我幫到的不只是別人,也完成了自己,希望更多受傷的心,受到愛惜,得到力量!

01 倔強靈魂,請好好疼惜自己!
02  一起過生日,活著就值得慶祝
03 我和自己的身體,相依為命
04 「癌」有三口,我的日常抗癌飲食
05 體貼病人,學習不打擾的探病
06 以疾病為師,對醫學系學生上課
07 將妳的美,穿在我身上
08 愛延續,與女兒和解

後記|我終於活到做阿嬤了!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80650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6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一

從脆弱中出發,走上助人之路!


  「精明外顯,氣勢攝人」,是我對於廷的第一印象,所以在人群中,你很難不注意到她的存在!

  然而,她的溫暖、勇氣、文筆,如果你不停下腳步,駐足細品,是沒有辦法領略癌症為她開啟了多麼豐厚的智慧。

  每個癌症病人,除了正規治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療癒過程:「重視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於廷從脆弱中出發,在邁入康復過程中探索體驗、接觸成長並轉化助人,多年來她以自己的簡單風格幫助及陪伴無數檯面下的癌友,即使面對挫折,擦完淚又繼續走下去,這份堅持,令人動容。

  當我精疲力竭時,會以於廷當明鏡,持續在這條助人的道路上走下去。

  謝謝於廷,有妳真好!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  戚繼玲

推薦序二

戰勝癌症的勇女與善士


  人生可能面臨最慘痛的悲劇就是得癌,在醫療發展不斷突破創新的世紀,心臟病與中風死亡率在過去60年都下降約50%,但是癌症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即使有了最先進的治療方法,例如以目前最高階,也最昂貴的,自付費用約兩千萬台幣,以精準醫學為本的個人化免疫治療(CAR-T) 為例,治癒率也只有三成。所以談癌色變仍然是民眾的口頭禪。

  如何面對得癌的悲慘命運,如何承受癌症帶來的身心痛苦,帶給親友的各種壓力,治療過程種種副作用的折磨,與面臨癌末的終局慘境,更是癌症患者必須經歷的人生最嚴苛之挑戰。

  於廷是一位戰勝乳癌的勇女,在打敗乳癌後的19年中,她發揮最受我們敬佩,人性最善良、溫暖、愛心,全心全力投入扶助癌症患者的神聖志業。每一位正在抗癌的病人,除了手術、放射線治療與化療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心靈的慰藉與鼓舞。有積極抗癌的決心與鬥志,是正規治療之外,打敗癌症很重要的機制。

  耶魯大學一位外科醫師Dr. Bernie Siegel,原本以開刀治療癌症為本業。有一次為一位癌症患者開刀,打開腹腔,發現腹膜填滿癌細胞。他就放棄手術,將肚皮縫合,告訴這位病人已是癌末,請他退院回家,準備後事。這位病人讓Dr. Siegel訝異的是,他很堅強,很有毅力的回覆:「您沒有辦法,我自己來!」這位病人的態度,讓Dr. Siegel印象很深刻。

  8年後,Dr. Siegel 在大賣場居然遇到這位早已被他判死刑的病人。Dr. Siegel深受震撼,反思他為這麼多癌症病人開刀,到底有何療效?他回去整體檢驗所有經過他開刀的癌症病人,得到一個結論:「癌症診斷後,經過他開刀的病人中,心態愈正向樂觀的癌症患者,活得比較長久,癌症開刀治療中悲觀,並且喪失抗癌毅力的病人,多存活不久。」Dr. Siegel 的結論是:手術治療效用不大,癌症病人抗癌的心志,才是決定存活率的重要因素。Dr. Siegel 因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寫了一本《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可以翻譯「愛心、醫療與奇蹟」,以癌症外科醫師的身份倡導以正向心靈對抗癌症,會產生的驚奇力量。

  這本書的主旨是:「無條件愛護自己的正向心態,是最強有力啓動體內免疫系統的力道,愛就會把自己治好。」書中並敘述自我治癒癌症真人真事的奇蹟,發生在具有自我愛護的癌症病人身上。癌症病人要有積極的愛護自己的意志,並配合醫師的治療,治療癌症的奇蹟就可能實現。

  Dr. Siegel不只深信個人正向觀念與愛心有治癒癌症的力量,並且實事求是,放棄外科醫師專職,從此開始積極宣揚癌症病人要以正向樂觀的愛心與積極的生活行動來打敗癌症。Dr. Siegel 的創舉也引起醫界對身心正向互動,提昇健康狀態,並且產生克服癌症的發現,形成一個治癌的新領境,啓動身心靈狀態對健康影響的一個新的醫療研究領域,連哈佛大學的旗艦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麻省總醫院)都在實施身心靈醫療與研究。

  Dr. Siegel的正向身心靈互動,可以克服癌症的創念,與實務參與協助癌症病人,啓動自我的愛心與提昇治癌的功效,因有具體成效,他的著作《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不只是一本暢銷20多年的書,他也因此被選為全球20位身心靈大師之一。

  癌症是一種多樣化的惡性疾病,我們每個人身體內都有癌細胞。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研究,因意外事故往生的小朋友作全身解剖,身上都有癌細胞。我們身體內的癌細胞何時失控,大量繁殖,形成惡性腫瘤,仍是醫界研究癌症成因與防癌、治癌的重要議題。

  現已有足夠的醫學證據,顯現身體的免疫力是防範癌細胞失控,大量繁殖致癌的最重要機制。惡性腫瘤產生時,除了現有的正規治療之外,如何經由正向的身心互動,提昇免疫力,作為防癌與治癌的另類策略,已有廣泛的研究。但是癌症種類繁多,一種米養百種人,身體免疫力與身心互動狀態,因人而異。

  於廷作為一位難得戰勝癌症的勇女,也是積極正向扶持癌友的善士。於廷的積極、樂觀、正向克服逆境的心態。在打敗極難治療的乳癌之後,更全心全力投入幫助癌友克服癌症,以及積極協助克服得癌後衍生的諸種困境。

  這是從此永遠跟癌症說再見的最佳策略,也是於廷貢獻給癌友與尚未得癌的眾生,脫離癌症,避免產生眾多人間得癌悲劇最有力道的善行。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  許重義

推薦序三

溫柔而堅定的心靈


  十幾年前,我在中國醫藥大學開設「病人關懷與實踐」課程,因緣際會認識了賴於廷小姐,結下綿綿長長的緣分!

  於廷姊第一次來做病友心路歷程的分享,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於廷姊火紅的唇、時尚裝扮、高跟鞋等等,展現冷豔時尚的外表和精明幹練的風格。然而,在分享的過程裡,我們不只聽到癌症病友親身經歷的痛苦,更跟著走進於廷姊的人生故事,經歷復發轉移的恐懼、婚姻與家庭關係的多重打擊,在絕望無助的谷底,勇敢站起來、重新找到人生的價值,活出自己的新生命!

  這場生命故事的分享,對心靈的衝擊前所未有,讓在場所有人都淚流滿面,久久不能自已!而這樣的分享,也讓我的學生們豐富了生命的內涵,體驗到最真實深刻的生命歷程,能夠從病友的角度同理他們的感受和困境,打心底產生對生命的關懷。我相信我的每個學生都將成為仁心仁術的好醫生!

  多年來,於廷姊和我變成最好的朋友,我喜歡她帶來的分享,也透過她認識多位病友志工。於廷姊以親身的經歷,投入癌症病友的志工,握住每一位病友姊妹的手,幫助許許多多病友面對病痛,重新調整生活適應,找回自己的人生。

  每一次,我都著著實實體認到生命的挑戰從不間斷,而生命也不斷地成長、茁壯著。每個人的生命際遇或許不同,慶幸上天沒有給我這樣的試煉,感謝於廷姊讓我更珍惜家人和身邊所有的朋友們。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歷程,癌症其實並不可怕!希望於廷姊的故事,讓素未謀面的朋友們也都能有所啟發、有所頓悟,只要妳/你願意,身邊總有溫暖的關懷。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生命,溫柔而堅定地向前走!
我想這是於廷姊衷心的期盼,也是上天賦予於廷姊的任務!

  於廷姊,謝謝妳!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及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許儷娟

前言

借過人生,陪姊妹們走過抗癌之路


  2018年1月25日,是我北上參加台灣癌症基金會在101舉辦「2017【癌。讓愛更圓】圓夢計劃」記者會的日子。

  由於不太熟悉高鐵乘車路線,一早走進太原車站的時候,試圖詢問一位帶著小孫子的年輕阿嬤,但她並沒有理我。

  我不死心地再攬問一位外表看起來極為樸實的女子,她很熱心的指引我:「妳等等上階梯之後,選擇南下或北上,再依靠手機下載的軟體,確認車次跟時間,到月台上就按照車票資訊選擇坐A或B側……。」

  記得她是要搭往新竹,與我反方向,於是鞠躬向她道謝。

  我想她從來不會知道,一時的善行,可能會影響別人的一生……

  寫到這裡,看似有些浮誇,但事情真真實實的經過就是這樣。

  ▲第三度披上婚紗,把自己嫁給自己

  時間快速跨越到同年的12月8日,應邀以友會的身份,參與台中市開懷協會107年度的歲末聚餐活動當中,壓軸婚紗禮服的走秀節目。

  身上穿著一襲女兒為我準備的寶藍色禮服,個子非常嬌小的我,知道那件美麗的禮服裙擺,可能帶來絆倒的風險。

  於是,我在裙擺的下端縫上一條釣魚線,因為釣魚線容易刮傷手,於是把母親曾經載在手上20年的遺物──鑽石戒指,一端繫上釣魚線後再戴在手上,作為牽動裙舞飛揚時的那個力量。

  因著母親及女兒的愛,支撐著我勇敢的展現自我,當我踏上紅毯,麥克風傳來主持人介紹:「賴於廷,罹癌至今18年……」隨著一襲寶藍色禮服走上舞台,台下響起如雷掌聲,有如孔雀展翅,也似鬥魚自然舞動的魚尾。

  這個時刻,我是美麗且驕傲的。

  第一次,在將近400人的公開活動𥚃,沒有怯場,卻是我第三度穿上禮服,不為別人,把自己嫁給了自己。

  我相信,18年的癌後存活期,對於許多癌友來說,是多麼大的鼓舞呀!此時的我,既非孔雀,也不是鬥魚,我只是串連母親丶女兒予我的愛,盡情揮灑出自然飛舞的弧度,一次一次,展示重生的姿態。

  ▲同樣的自己,從迷路到幫人帶路

  時間再往後推至12月24日,一大清早,預計搭乘高鐵8:08的車前往北部出版社,進行新書討論和簽約。

  同樣先到火車站轉乘區間車,搭往太原通新烏日的月台上,站著一位老太太,手中提著一盒伴手禮,神情略帶驚恐猶疑,嘴中念念有詞,細聽後似乎在尋求幫助。

  「我要去桃園,現在要去搭高鐵,通往新烏日的月台應該站在哪一邊?」

  「我也是要去高鐵站,妳跟著我就可以了。」我見無人理會,立刻停下腳步,走過去,跟她說,得到一句輕輕的謝謝。

  也許沒有人會相信,上次也是在這裡搞不清東南西北的我,因一名好心女子的指點迷津,如今才有能力在此協助別人,不至於走錯路。

  「從階梯上來的時候,先分辨一下妳要南下或北上,然後選擇月台。到達月台之後就看車班表……,跑馬燈上會顯現車次,還有時刻表。接下來車子到達的時候,妳要確認車的班號……,真的看不清楚就問一下旁邊的人……。」我放慢速度說。

  順利坐上了區間車,她才終於鬆了口氣,暫時放下手心的禮盒,彷彿心頭重擔也跟著卸下來。

  「我70歲了,上個月才拜別了一個兄弟,所以決定跟住在桃園的姊姊,一起到台北看另一位手足,帶個伴手禮比較不會失禮啊。」她敞開心房對我說。

  我笑笑的看著她略顯沉重的紙盒,這是指紋薄、沒有摩擦力的我,已經沒辦法輕易做的事了!

  上了車,博愛座上坐著一位阿嬤和小學生,那名小男孩的五官非常立體可愛,外套遮住了他的學校及名字,我開口對他說:「小帥哥,可不可以把你的書包拿起來,借這個阿嬤坐坐?」

  「不要麻煩小孩了,站一下就好了!」老太太低聲害羞地說。

  結果那名小帥哥,不僅僅是書包,連人都站了起來。

  「人長得好,態度又好,跟阿姨說你是哪個學校的,給我名字,阿姨可以打電話去學校,請學校給你嘉奬喔,真是好優秀的小孩。」我開口稱讚他。

  搶先到站後,他笑著揮手告別。這名乖巧懂事的小男孩,讓那一天的開始,有了朝陽般的溫度。

  「把鐵軌鋪好,總有一天,火車會來……。」規律的行進間,我想到自己生病前後,從人生迷途中慢慢找到前進的方向。

  抵達新烏日站時,我和老太太互道再見。

  未來,也許沒有機會再搭同一班車,但是謝謝這個緣分,讓我發覺當一名「引路人」,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

  ▲人生只是借過,珍惜路過的陪伴

  罹患癌症使人變得謙虛,癌症也迫使我毫不留情重新檢視生命。

  粗魯丶軟弱丶遺憾及半途而廢,這些都是我過去不光彩的一面。

  「如果真的活了下來,我要成為怎樣的人?」當我讀著《重返艷陽下》這本電影小說時,這句話令我不斷反思,而我,又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想,老天讓我歷經比別人多的波折,必然有其道理,因為癌症讓我不斷地學習,而後突破自己,蛻變成此刻──我所喜歡的自己。

  「很抱歉,妳的檢驗報告是惡性的……。」當醫生宣判的時刻,那時如果有人在前方引路、陪伴著,對於恐懼、對於無知的未來,至少不會孤單。

  一般人對於癌症避之唯恐不及,但我曾罹患癌症,更在因緣牽引之下,投入了志工行列,成了生命中最大的轉捩點。

  當時,拜通訊軟體風行之賜,我大膽地首創了「第一個以陪伴癌症病友為前提的癌症關懷的Line群組」,也因為這樣的貼近,群組中的人同病相惜,這些人真實地與我的生命相互交融著。

  陪伴姊妹的過程,一路走來已經十多年了,從中不斷地看見過去的自己,那些曾經牽手、擁抱的姊妹已難以計數,每個人都有著曲折血淚的生命故事。

  透過陪伴經驗丶專業人士的訓練,還有自己努力的微調,才能在脆弱無助,或是極度缺乏安全感,而顯示出極端自信的病友身邊,讓她們可以放下戒心,敞開心懷,與我分享生命裡的悲歡離合丶喜怒哀傷。

  此生借過,生命短暫,我們都只能互相陪伴,走一段路而已。

  一直在想,重生後的自己,可以為別人留下些什麼?

  於是,有了書寫的契機,用最平實的陳述,捨棄華麗的言語跟詞彙,這本書不單單只是寫我自己,還有一群辛苦的朋友們在成功抗癌後,回歸原來的生活軌道,至於已經離世的姊妹,雖不免令人感傷,但這段路程的抗病歷程與堅強勇氣,將永遠烙印在陪伴者的心中。

  我期待,這是一本帶給人們希望與溫暖的禮物,能夠讓此刻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朋友們,能夠從他們的身上看見自己,重新思考丶定位生命,把愛與善傳遞出去。

  感謝所有相遇的人──

  人生只是借過,且讓我在迷失、尋路的不安中,陪你走一段。


 

用户评价

评分

说真的,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张编织得极好的网,每一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意无意地与其他章节产生了某种呼应,即便是看似无关紧要的配角,他的出现似乎都在为某个核心主题埋下伏笔。我猜作者在下笔时,一定对整体的脉络了如指掌,没有丝毫的冗余。如果用音乐来比喻,它就像是一部结构严谨的奏鸣曲,主题的引入、发展、再现,层层递进,直到最后的高潮部分,所有之前埋下的线索像是被一股脑地释放出来,但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或刻意。这种布局的精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冒出“原来如此”的惊叹。而且,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所有的解释都做足。很多关键的转折点,作者只是轻轻带过,把解读的空间完全留给了读者。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写作手法,它让你在读完之后,还能持续地在脑中进行二次创作和思考,而不是读完就把它合上了,留下一堆问号。对于喜欢深度挖掘和解构故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对“结构美学”的所有想象。

评分

这本书的气质,非常干净,有一种“不沾染尘埃”的清冷感。我很少看到有作者能把“疏离”这种情绪拿捏得这么精准,既不会让人觉得冷漠无情,又保持着一种安全的距离。读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都是那种带着灰调的黑白照片,光影分明,没有太多饱和度很高的色彩去干扰视线。这种视觉上的暗示,也影响了我的阅读心境。它不像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作品,让你立刻代入到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中,而是把你放置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审视那些发生在你身边,但你却常常忽略的“借用”关系。书中对日常物件的描写,也特别有意思,比如某个旧书架上的灰尘、窗台上的一盆枯萎的植物,这些无生命的物体,在作者的笔下,仿佛都有了某种隐晦的生命和记忆。这种对“存在感”的哲学探讨,让我联想到了一些早期台湾文学的风格,那种对个体存在的细微捕捉和描绘,非常有韵味。它像是一场漫长的、关于“存在意义”的低语,轻柔,但力量十足。

评分

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期望,你知道的,市面上打着“深刻”旗号的电子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套路。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是真的很耐人寻味。它不像有些小说那样上来就给你一堆爆点,而是用一种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说是“磨人”的方式展开,像老电影的慢镜头。这种节奏感,反而让我越来越好奇作者到底想把故事带向何方。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内心挣扎的部分,作者的笔触相当老练,没有用大段大段的心理独白去解释人物为什么会这样,而是通过环境的渲染和对话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出那个复杂的情感拼图。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错位”的描绘,感觉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平行时空,很多事情明明应该发生,却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被推迟或替代了。这让整个故事有了一种疏离的美感,不贴近,但又让你心头一紧。对于追求那种“阅读质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细品的。它要求你慢下来,去体会那些潜藏在文字底下的暗流,而不是急着去寻找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台湾腔,内敛又讲究“味道”。

评分

对我来说,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文字的“小确幸”。作者的用词,既没有过度堆砌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陷入简单的口语化叙事,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极佳的平衡点——就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文雅感”。你会发现,很多日常的词汇,经过作者的重新组合和排列后,突然焕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力。特别是一些描述情绪转折的句子,精准到让你觉得,天啊,我以前想表达这种感觉时,词汇量完全不够啊!这种文字的“质地”,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享受。它不是在强迫你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用一种极具美感的语言,邀请你一同进入这个构建出来的世界。我可以想象,这本书在做实体书设计时,排版和字体的选择一定会非常讲究,以配合这种清丽的文字风格。对于那些对手写体或者精装书有偏好的读者来说,这本电子书所展现出来的文字美感,已经足够让人心动,它成功地把电子阅读的便捷性,与纸质阅读的审美享受结合了起来,非常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嗯,说实话,第一眼看下去的时候,就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那种淡淡的、有点旧旧的色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翻阅的一些旧杂志,带着点文艺腔,但又不至于太过矫情。拿到手(虽然是电子版的,但想象中的触感很重要嘛),就感觉作者对「借」这个字的概念理解得挺透彻的。不是那种直白的借贷关系,更像是一种人生中的错位,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向这个世界、向身边的人,借用着什么东西——或许是时间,或许是情感,甚至只是一段眼神的交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在喧嚣都市里,突然找到一个安静角落,泡上一杯茶,慢慢品味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它的文字里透着一股子冷静的观察力,不带太多的批判或煽情,只是客观地呈现了生活中的那些“借”与“还”的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细节的方式,比如某个场景里人物微小的动作,或者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对话,背后都藏着一层深意。读起来,会让你忍不住停下来想一想,我自己的生命里,又“借”了哪些不属于我的东西呢?这种自省式的阅读体验,是现在很多畅销书很难给到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学,更像是陪伴你度过某个特定心境时,会时不时想回去翻阅的良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