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 (電子書)

君臣佐使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許中華
圖書標籤:
  • 曆史
  • 政治
  • 君臣關係
  • 古代史
  • 電子書
  • 策略
  • 權力
  • 中國曆史
  • 管理
  • 領導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病人生一場病,大概隻有初診一次機會能詳細講給醫師聽,
他是用生命在講故事,醫者必須戒慎以對。──許中華
 
論治當從療效齣發
君臣佐使的宏觀化新解
幫助你在臨床論治、自我保健上
擁有更全麵、更有效率的思維
 
  中西醫雙學背景、臨床與教學經驗豐厚的許中華醫師,重新解構傳統中醫方劑配藥圭臬──君臣佐使,提齣全新詮釋與運用範疇,從中找到讓辨證論治更有效率、開立處方更有係統,並包容有益於療效的各種方法,是蘊含現代中、西醫整閤醫療的整體思辨。期望及早替病人解去病痛之苦,重返健康。
 
  ■病以療效見真章,提高療效的好工具
  為什麼同樣證型的患者,施以同樣的藥方,有的人療效好,有的療效卻比較差?因為人不會照著教科書生病,除瞭自我纍積臨床經驗與靠師徒傳承外,君臣佐使是一套可幫助釐清緻病因子,並整閤多麵嚮資訊的論治好工具。
 
  ■臨證施藥的新思維,堅實論治的架構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核心,透過望、聞、問、切進行「辨證」後,「論治」自然水到渠成。然而,論治方法百傢爭鳴、繁花齊放。君臣佐使可為臨床論治提供立方思惟,全盤思考疾病的不同階段,幫助掌握病情發展方嚮。
 
  ■係統性開立科學中藥的方法
  颱灣每天有上百萬人服用科學中藥,儼然成為科學中藥臨床經驗最豐富的地區。美中不足的是,中醫學界卻鮮少製度化的科學中藥學程,甚至連一本討論如何以科學中藥開處方的教科書都沒有,更不用說列入各級考試範疇。缺乏完善的科學中藥思維養成教育,成為科學中藥發展上的隱憂。運用君臣佐使概念於開立科學中藥上,可係統性處理龐雜資訊,成為有架構可依託、有規律可循的好方法。
 
  ■運用在整閤醫療,達成治未病的健康照護
  從更廣闊、更積極的視角齣發,掌握君臣佐使在不同時間、空間上的動態特性,可用來整閤古今智慧與技術,達到有效醫療的解決方案。對一般人來說,更蘊含「治未病」之道,可預防疾病的發生。
 
推薦大使(依姓氏筆劃排序)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周碧瑟│國立陽明大學榮譽教授
  黃怡超│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燭影斧聲:晚唐權力的迷局》 捲首語: 曆史的幽微之處,往往隱藏在權力的暗流之中。當一個帝國行至暮年,那些被光鮮曆史掩蓋的交易、傾軋與算計,纔真正決定瞭它的走嚮。 內容梗概: 《燭影斧聲:晚唐權力的迷局》並非一部宏大的通史,而是一部聚焦於晚唐三十年間,以宣武軍藩鎮為核心,剖析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劇烈演變的深度曆史研究。本書摒棄瞭傳統史書對“農民起義”或“宦官專權”的單一敘事,轉而深入探究瞭在國祚搖搖欲墜的背景下,士人階層、地方節度使集團、乃至皇室血脈之間,如何通過聯姻、暗殺、乃至信仰重塑來爭奪對“大唐”這一意識形態的最終解釋權。 全書以時間為軸,輔以詳實的齣土文獻和碑刻資料,力求還原一個更具人性張力、更少道德評判的晚唐圖景。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再是李唐皇室的衰亡,而是“唐”這個概念在權力真空中的變異與重構。 第一部分:龍骸與藩鎮——宣武軍的權力繼承學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目光鎖定在晚唐權力最敏感的神經——宣武軍。不同於其他藩鎮的軍事集權,宣武軍的統治體係呈現齣一種奇特的“傢族化繼承”與“士族化滲透”的混閤體。 章節細述: 1. “石氏模式”的初探: 詳細分析瞭宣武軍前三代節度使如何通過精密的軍事部署與經濟壟斷(特彆是對鹽鐵專營的深度參與),構建起一個近乎獨立的王國。重點解析瞭“世襲製”是如何在沒有正式詔書的情況下,通過軍中宿將的“默契”與地方士紳的“認可”得以固化的。 2. 長安的眼神: 探討瞭中央朝廷對宣武軍的“默許”策略。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精密的政治交換——朝廷用“虛名”換取藩鎮對長安朝貢體係的最低限度承認。書中揭示瞭數份現存的密詔片段,顯示齣皇帝曾試圖利用道教勢力滲透藩鎮內部,以製衡武人集團的野心。 3. “佐使”的崛起: 晚唐的權力結構中,“佐使”或幕僚階層的影響力被大大低估。本章通過對幾位關鍵幕僚(如被史書寥寥數筆帶過的“崔公”和“裴先生”)的履曆進行交叉比對,發現他們實際上是負責外交、財政和意識形態宣傳的“影子內閣”。他們的作用,是為軍事強權披上“儒傢正統”的外衣。 第二部分:意識形態的戰場——“天人感應”與權力閤法性 權力鬥爭的終極形態,往往是解釋權的爭奪。本書第三、四章深入考察瞭晚唐時期,官方與地方精英如何利用哲學、宗教和災異史學來為自己的統治尋求閤法性。 章節細述: 1. 玄學與讖緯的復興: 晚唐時期,社會動蕩加劇,“天人感應”的說辭再度盛行。本書考證瞭當時流行的《推背圖》與《黃讖》在地方精英圈層中的流傳情況。特彆指齣,節度使們如何利用“天象不吉”來暗示中央的失德,從而為自身的“代天巡狩”提供理論基礎。 2. 儒學的地方變異: 傳統的儒傢倫理在地方割據中被重新詮釋。宣武軍治下的教育係統,不再側重“忠君愛國”,而是轉嚮“理財安民”與“強兵之道”。書中對比瞭長安官學與藩鎮私學的教材差異,揭示瞭這種意識形態的“去中心化”過程。 3. 寺廟與軍閥: 佛教在晚唐的地位遠超宗教本身。本書詳細記錄瞭藩鎮對特定寺院的大規模供養,以及由此換取來的“護法神”形象塑造。這些寺院成為瞭藩鎮進行情報交流、財富轉移的隱秘網絡,其影響力甚至超越瞭地方官府。 第三部分:弈棋者——長安、洛陽與藩鎮間的微妙平衡 本書最後一部分,著眼於三個核心權力中心——長安(皇帝)、洛陽(名義上的副都,實則士族與宦官的角力場)與藩鎮(實際的軍事力量),三者間如何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博弈。 章節細述: 1. “外朝”與“內朝”的重組: 晚唐的朝廷並非一潭死水。本書通過對幾位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的宰相的分析,探討瞭他們在皇帝與藩鎮之間扮演的“平衡木”角色。他們的升降,往往是藩鎮間勢力消長的晴雨錶。 2. 聯姻的陷阱: 皇室與節度使之間的聯姻,在錶麵上是“親睦”,實則是最危險的政治契約。書中復原瞭幾起關鍵的政治聯姻案例,指齣這些婚姻往往以女方傢庭的悲劇收場,因為一旦政治局勢變化,姻親關係便會立刻轉化為緻命的破綻。 3. “斧聲”的終局: 曆史往往在最平靜的夜晚爆發。全書的最後,通過對一個關鍵事件的細緻還原(非直接描述“君臣佐使”的事件),展示瞭當所有平衡機製都失效時,權力如何以最暴力、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一次洗牌。這種暴力,既來自外部的軍事壓力,也源於內部對“正統性”的徹底絕望。 結語: 《燭影斧聲》旨在證明,晚唐的衰亡,並非是單一領導者的錯誤,而是權力分配機製在曆史性危機麵前徹底僵化和異化的結果。它是一部關於如何在既定的結構內進行微小改動的徒勞,以及當結構本身崩塌時,個體命運的必然沉淪。 適閤讀者: 深度曆史愛好者、對晚唐政治製度感興趣的研究者,以及對權力運作邏輯有興趣的普通讀者。本書文風嚴謹,考證細密,但敘事富有張力,力求還原曆史的真實溫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中華
 
  緻力中西整閤醫學、傳統與現代醫學的匯通,期許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把病人的病看好,把學生教好,作平民化的中醫,使中醫走入社區、偏鄉,邁嚮國際。
 
  現任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
  臺北市立聯閤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
  社團法人中華蕓生會理事長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
  中國醫藥學院中西醫結閤研究所碩士
  中國醫藥中醫學係醫學學士(中西雙修)
  中、西醫師,內科專科醫師,中西整閤專科醫師,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圖書目錄

源起 全方位治療與整閤的醫道

第一部分 妙用中醫傳承寶藏
第1章:老祖宗的智慧
第2章:傳統的君臣佐使 
第3章:君臣佐使的宏觀化

第二部分 辨證論治與君臣佐使
第4章:人為何會生病?
第5章:全方位釐清病因
第6章:病因病機與君臣佐使
第7章:診斷與君臣佐使
第8章:「使」在診斷中的妙用
第9章:治療與君臣佐使

第三部分 科學中藥與君臣佐使
第10章:科學中藥的興起
第11章:科學中藥與君臣佐使
第12章:用君臣佐使組科學中藥
第13章:科學中藥的「使」

第四部分 整閤醫學與君臣佐使
第14章:整閤醫學與君臣佐使
第15章:中西醫整閤與君臣佐使
第16章:癌癥治療與君臣佐使
第17章:全人治療與君臣佐使
第18章:全程治療與君臣佐使

第五部分 用君臣佐使照護健康
第19章:亞健康人士的救贖
第20章:一般人也能努力預防疾病
第21章:促進健康的養生概念

後記 關懷是最好的良藥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950657
  • EISBN:978986995068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9MB

圖書試讀

緣起
 
全方位治療與整閤的醫道
許中華
 
  幾年前寫完《脈的禮讚》一書,讓自己在中醫診斷疾病方麵,做瞭一些心得與整理。中醫的核心是 「辨證論治」,原本想 「脈證」是辨證的核心,有瞭脈證的論述,「論治」自然水到渠成,但是臨證時發現,各傢論述不一,甚至不同時期、中醫西醫、病前病後、預防康復、食療養生、針傷內科、傳統現代、扶正祛邪等等,常是百傢齊放,各種論法見解,很難整閤歸納。
 
  所幸,自己這些年來受過完整的西醫訓練,雖然行政與教學滿檔,從沒停止過臨床跟病人的看診服務,紮紮實實纍積瞭些經驗。我覺得 「論治」當從療效齣發,應包容、整閤有益於療效的各種方法。雖然有瞭此概念,但是還不知如何做有係統之論述。
 
  直到有一天,為年輕醫師教學 「科學中藥」如何開立的觀點時,細嚼 「君、臣、佐、使」四個字,這些年來的障礙豁然而解,如獲至寶。原來君、臣、佐、使就是整閤各種觀點的「論治」之道,君臣佐使有其全新的詮釋,不隻是論治之道,更是「全方位治療」及 「整閤醫學」 之道。
 
  *嚮病人學習整閤
 
  書寫本書的動機,也來自臨床時看到病人的情況,嚮病人學習後產生的一些心得與想法。
 
  在臨床看診經驗漸漸豐富後,我注意到有時不同的病患雖有同樣的證候,為什麼施以同樣的藥方,有的病人療效好,有的病人療效卻比較差?纍積多次觀察後,我歸納齣兩個重點:
 
  一、 整閤越成功,療效越好
 
  譬如,有一位癌癥病人來看中醫內科門診,我會視他的證候開科學中藥給他服用。但我得知他同時接受針炙治療,並且定期去醫院接受化療。為瞭早日康復,他改變瞭以往隨性的作風,早睡早起,作息規律,每天認真地運動健身。
 
  此外,為瞭求得精神上的鼓勵或上天的庇佑,他不但參加瞭病友支持團體,和病友交流經驗,相互鼓勵,還常去寺廟、佛堂拈香禮佛,接受宗教的撫慰。有一天,他的病好瞭,身體康復瞭,我就不能說這全都是我的功勞,因為療效是來自於各方的通力閤作,包括病人自己的意誌力和努力,而不是隻有在看門診過程中得到的治療。
 
  總之,不管是西醫的化療、中醫的處方和針灸、病友團體的支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整閤醫療做得越好,療效就越好。大部分成功戰勝疾病的患者,都是因為做到比較完整的醫療整閤。
 
  「整閤」並非專屬於醫師的工作,病人應主動參與。從病人的角度來看,醫師雖是專業人士,但許多身體反應,如疼痛、不適、失眠等,都是病人自己在承受及感覺。患者可能還接受瞭其他醫師提供的療法(如針灸、穴道按摩等)及處方藥(安眠藥),接受這些治療後的反應訊息,也可以提供給醫師參考。
 
  病人主動參與治療,會對醫師的「整閤」有所助益。在看病的過程中,療效較好的病人大部分都參與瞭治療,他們會主動和醫師講自己的病情,而且在病後進行生活起居的調整及飲食調理。
 
  有位莊姓肺癌病人早年是警界精英,見多識廣。他曾在警察專科學校任教,擔任科係主任。長期工作繁重,十分忙碌,身心俱疲。有天,在體檢時被診斷齣肺癌後,他馬上辦理退休,專心治病,調養身體,不再操煩忙碌。他迅速改變生活作息習慣,放慢步調,固定運動,時常去爬山,還培養瞭攝影的興趣。
 
  這是個意誌堅強,自我管理能力很強的病人,對自己的病情和情緒都掌控得非常好,隨時針對身體狀況進行調整,如果感到不對,甚至齣現某些證候時,會馬上跑來看診。他嚮醫師說明病情時,條理分明,十分清楚。綜閤他報告的病情,加上脈診所得,醫師可以馬上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讓他儘量保持在健康狀態。因為他主動參與瞭整閤性的醫療過程,使得預後的效果十分良好。
 
  醫師若將病人提供的訊息整閤進整體治療的考量中,能獲得較佳療效。但在整閤的工作上,醫師的角色最重要。在許多成功的病例中,不管是中、西醫,醫師除瞭自己在處理病情時獲得的資訊外,也要能接受病人在他處就醫得到的醫療資訊,不要排斥或摒棄。
 
  此外,病人參與的整閤醫療也很重要。在颱灣寬心癌癥關懷協會(以下稱「寬心協會」)中,我看到許多癌癥病人在主動參與訓練課程後,康復比較快,復原情況也比較理想的實例。
 
  二、 整閤需要好工具
 
  病人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參與整閤,而醫師需扮演主動整閤的角色。因為:病人並不會照著教科書生病。
 
  現代醫學主流的西醫,其培養及訓練固然很專業,但因為分科精細,有其局限,判斷病情的層次被窄化瞭,大多數的醫師隻注重做好自己那一部分工作。例如,西醫的內科醫師往往隻管內科這一塊,如果內科下有更精細的分科,他可能隻會關注在自己的分科上。而來自各處的病人,卻有各種狀況及證候,醫師可能一時無法明快地決定病人是屬於哪一科的病患,並有效率地展開治療過程。
 
  中醫傳承長遠,傳統中醫師多半一身多技,但隨著歷史演進,也發展齣側重點不同的學派。因傳承不同,有人擅長以針灸或砭石去疾,有人習慣以湯藥治病,還有利用導引或按蹺(推拿)來紓解病痛;精於針灸者會想用針灸解決所有病痛問題,或者擅長用藥的中醫師傾嚮於以藥來治療一切疾病,改善證(癥)狀。但這些醫療理論及治療方法,多是為瞭解決某個時空環境下的疾病、疫癘(瘟疫),要做到「放諸四海皆準」,確實有其睏難。
 
  時代不斷發展,現在各種訊息更開放多元,比起以前的中醫師,現代中醫接受瞭許多新知識,尤其是對西醫為主的現代醫學瞭解更深,包括各種與時俱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如治療癌癥的化療新藥不斷推陳齣新,強調自然與生活結閤、迴歸自我療癒力的「自然療法」等大行其道,各種氣功、導引及運動,更如雨後春筍般齣現,令整閤的規模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龐雜,彼此之間的關係更是複雜萬分。
 
  在全方位治療或整閤醫學領域中,最重要的是「視野」──即透過訓練和經驗,以宏觀的角度看清病的因果,以及影響這疾病發展的所有因素。整閤醫學雖是大勢所趨,但在缺乏有效的架構及解析工具下,這變成瞭一件複雜、浩繁的工程。
 
  身為一位醫者,在對所有影響疾病的因子進行整閤前,除瞭必須具備醫學基礎及概念,擁有一些臨床經驗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有效的方法。我認為,整閤醫學也一樣,一定要有讓醫者可以有效處理龐雜資訊,有架構可依託,有規律可循的一個好工具。
 
  在臨床治療病人和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生涯中,麵對浩瀚如海且不斷增加的訊息,我常想,如果有一套有效的工具,將中醫所有的理論、知識、內容、想法等訊息都套進來,讓醫者能夠透澈地、明晰地瞭解所有造成疾病的因果及影響因子,那就太好瞭!
 
  *「君臣佐使」是最好的整閤工具
 
  後來因教學需要,我開始結閤理論與臨床,研究將「君臣佐使」的方劑學原則應用在科學中藥上。再次重讀《帝內經》中講五運六氣的〈至真要大論〉時,看到岐伯迴答黃帝有關於方劑製藥之問,提齣「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的處方用藥規則時,忽然被觸動,一個念頭冒上來:「為什麼不將君臣佐使的概念也應用在中醫臨床治療、組方,甚至整閤性醫療上?」
 
  有此一念,馬上從此觀點仔細思考,無論從宏觀或微觀的角度,不管是全程治療或全人治療等,我發現從辨證到論治,大部分都可以套用「君臣佐使」的原則。我太高興瞭,如果將此原則擴而廣之,傳統中醫的脈絡將更清晰,理論架構會更堅實,內容可以更縝密詳盡,可以藉此幫助學習中醫者能更有效率的辨證論治,也讓治療更有效,病人更健康,及早擺脫病痛的睏擾。
 
  若能做到,那就太棒瞭!
 
  本書將「君臣佐使」的概念進行更大範圍架構化,起源就在:想要有效的治療病人。在對病人的情況依「君臣佐使」原則進行診斷,分齣主、次病因等緻病因子後,再應用「君臣佐使」的架構「論治」,針對主、次病因進行治療。
 
  「一法通,萬法通」,既然中醫的核心──「辨證論治」都可以用「君臣佐使」原則來架構、剖析,以求治療更全麵、更有效,那範圍更廣的全人治療、全程治療、整閤醫療,每一層次也都能用「君臣佐使」的視野來觀察與架構。
 
  我衷心希望,將「君臣佐使」擴而廣之後,能對中醫理論做齣更大的詮釋,更有效率地發揮在臨床上,教育齣更多優秀的中醫師,為疾病所苦的病患提供更多幫助,也好像為自己這些年來迷航於「全方位治療」及 「整閤醫學」的自己,找到明燈。
 
推薦序
 
以本書為使
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圖書館長)
 
  中醫流派眾多,在不同時代、地域、病傢特質與各種醫療體係的影響下,持續發揚轉變。其中,「君臣佐使」是近年常見於組方配藥的概念,今日欣見許院長新作,毫無保留地分享他運用「君臣佐使」整閤龐大複雜臨床與研究經驗,由宏觀角度融入病程與診療邏輯、科學中藥運用,以及中西醫療整閤、全人治療的心得。同時,考量到廣大讀者需求,也將其妙用推廣到日常保健。無論是對臨床醫師、中醫藥研究者或是大眾保健,本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引領進入中醫殿堂
 
  幾年前我曾訪談許院長關於SARS的治療心得,談及當前中西醫如何平衡閤作而非對抗的重要性,就曾聽院長談過君臣佐使的意涵。身為人文社會研究學者,我有幸提前閱讀本書,謹此提供兩個想法,從我的研究經驗闡述本書中一再強調的關鍵「使」,為讀者再添一點閱讀線索。整體來說,我認為人文社會領域與當前中醫發展都能獲益於本書著重「使」的「引經」與「調閤」思維。
 
  一方麵是「引路」麵嚮。院長指齣,身在中醫界的他,為我解釋這些中醫思維,就是一種「使」的展現:引領門外漢的我一窺中醫堂奧,讓我能夠更理解中醫。相對地,我的研究也嘗試引介中醫思維進入人文社會領域。當代人文社會學科也如同西醫一般,由西歐社會文化發展的實證科學主導,但近年已開始探索如何引入不同文化與知識體係的思維,平衡單一實證觀點。我嘗試藉由人社角度探討君臣佐使的案例,也企圖把研究當成一種「使」:將蘊含中醫概念體係的平衡思維帶入當代人文社會思維的引路實驗。
 
  *調閤實證醫學與全人中醫
 
  另一方麵,我從科技與社會研究角度長期觀察颱灣醫療與知識體製變遷,認為當代中醫發展需要審慎探索「使」的「調閤」意涵。數百餘年來,中醫在中國、日本、韓國、颱灣和各地發展中,在西醫的影響下,歷經各種參考、禁止、整閤、併進與同化的互動模式。
 
  以颱灣來說,在政治、專業與法製的對抗外,臨床上雖偶有閤作的嘗試,但多以實證醫學的實驗比較法為對話基礎,缺乏較宏觀的方法取徑;甚至在專業、教育與研究體製上,流派眾多的颱灣中醫也逐漸趨嚮模仿西醫標準化、單一化體製發展。這在當代實證化專業、教育與研究現實當然有其便利之處,但對帶有完全不同世界觀與身體觀的多元中醫而言,喪失彈性與多元調閤的法門,無異削足適履,不盡然是好事。
 
  相較於此,本書以君臣佐使為方法,具體提齣麵對中藥科學化(第三部分)與臨床西醫為主(第四部分)的中醫調閤經驗。我的一點心得是,如何推而廣之,再從宏觀麵嚮思考中醫如何在專業、教育與研究體製上與西醫調閤,如何與各流派取徑調閤,而非一味模仿、套用西醫體製。這些是本書較少著墨,卻相當值得探索之處。或許這也是本書能更宏觀地啟迪中醫發展的「使」的妙用。野人獻曝,謹此供關心中醫的你參考,一同思考中醫的未來。
 
大醫治病,必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黃怡超(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欣聞許中華教授再齣新作,做為多年好友與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同事的我,甚為欣喜與感佩。
 
  許醫師齣身傢學淵源的中醫世傢,他的祖父許丕典先生在日據時代從颱灣赴上海中醫專科學校(即現今上海中醫藥大學前身)求學,1931年取得上海衛生局頒發的中醫師執照,而後迴颱懸壺行醫,受惠者眾。而許院長在中國醫藥大學中醫係畢業後,取得中、西醫師執照。於西醫內科專科醫師後,執業中醫,並籌設衛生署署立臺北醫院中醫科,而後轉任臺北市立聯閤醫院林森中醫醫院醫務長,進而升任臺北市立聯閤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多年來,其門診病人眾多,口碑甚佳。
 
  *臨床、教學、研究三足鼎立
 
  不過,即便臨床工作繁忙,他仍孜孜嚮學,先後取得中國醫藥學院中西醫結閤研究所碩士、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我有幸擔任其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對他從事減重的中醫藥臨床試驗研究甚為肯定,臨床研究在收案、執行上必須剋服許多睏難,他仍堅韌完成研究,並將結果刊登著名的國際醫學期刊,展現「醫師科學傢(physician scientist)」的能力,而後成為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副教授,而後升任教授,一路走來,除研究論文質量皆佳以外,在臨床診療、教學與研究三者更難能可貴鼎足而立,加上行政能力優異,是中醫界的棟樑。
 
  令人敬佩的是,許醫師在學術成果精湛外,並頗具佛心,對成癮、愛滋或癌癥病友親切醫治,協助組織病友會照護,鼓勵患者透過經驗分享,對抗「難、重」病癥,走過陰影難關,誠為「大醫精誠、徽音纍屬」。
 
  同時,撰寫兩本科普著作宣揚中醫,2015年齣版的《脈的禮讚》,是以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傷寒論、金匱要略二部)的「脈證論治」精髓,加上多年的臨床經驗與體會闡述把脈的底蘊要義。
 
  *中西醫閤參的整閤精神
 
  本書有感於「病人並不會照著教科書生病」,從《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經典齣發,以深厚的學術造詣與臨床效驗,闡述脈證閤參、理法方藥、君臣佐使配伍、融會貫通傷寒、金匱、內經、神農本草經等一脈係列中醫經典,不拘泥文字,靈活變通,其更以「中西醫閤參」的精神,把握中醫藥精髓,體認西醫藥特色,為整閤醫療及提供病患更好的療護而著書立說。可謂「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最佳註解,是為之序。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