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忙碌父母的育兒百事:一本搞定,專家認證有效,對孩子最重要! (電子書)

寫給忙碌父母的育兒百事:一本搞定,專家認證有效,對孩子最重要!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藤紀子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0-3岁
  • 育儿指南
  • 新手父母
  • 专家建议
  • 电子书
  • 成长发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教養資訊氾濫的時代,最有憑有據、能按表操課的劃時代教養書!
讓忙碌的父母快速掌握重點,化解育兒的各種焦慮!

  亞馬遜書店暢銷冠軍書,持續熱銷不墜!
  火紅到上節目、所有書評網站超過★★★★好評

  教養沒有魔法,但有方程式。
  本書嚴選「立即可做」、對孩子最好的100件事,
  不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更享受愉悅充實的人生。

  由東大出身、移居美國、持續關注教養議題、家有兩個高中生的研究者加藤紀子,
  歸納200篇以上權威研究,並透過訪談,精選出育兒方法「Best 100」,以及立即可執行的「超具體策略」。
  協助你為3歲~高中生的孩子,配備最重要的未來六力:
  「溝通力」「思考力」「自我肯定力」「創造力」「學力」「體力」。

  ‧蒙特梭利博士很早就發現孩子的心流傾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全神投入」?(Method 55)
  ‧美國教育部倡議21世紀最重要課題,包括歐巴馬、比爾‧蓋茲、祖克伯都重視的「恆毅力」該如何培養?(Method 27)
  ‧如何實踐因《被討厭的勇氣》而聞名的阿德勒教導:不要把孩子「當成小孩看待」,並對孩子抱有「敬意」?(Method 29)

  不論你重視的是學科成績,還是運動、藝術、情緒等非認知性能力,都能在本書中得到有效、具體的指引。
  追隨專家驗證的研究成果,實踐立即可做的100件事!有你的陪伴和行動,孩子就能更出色、開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得更自由。

  對孩子最好的100件事,
  具體處理教養焦慮、安心陪伴小孩長大

  ◎解決教育痛點
  ‧小孩都自己玩(p. 050)
  ‧回家遲遲不寫作業(p. 265 )
  ‧手機、電動成癮(p. 066)
  ‧不會寫作文(p. 254、259)
  ‧孩子無動力、沒有幹勁(p. 308)

  ◎期待孩子出人頭地
  ‧打造「心流」的環境(p. 220)
  ‧讓孩子愛上閱讀(p. 237)
  ‧零用錢5守則(p. 116)
  ‧安排家族旅行(p. 180)

各界盛讚

  親子作家/雙寶娘(譚惋瑩)、牧村文教創辦人/何翩翩、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功大學副教授‧雙寶爸/洪瀞、臺北市和平實驗國小校長/黃志順、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周品均、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劉安婷、投資理財專欄作家/畢德歐夫、華德福資深教師‧新竹縣照海幼兒園園長/徐明佑、職能治療師/OT莉莉  推薦

  「這是我最近所讀的教養書裡,最易吸收與推薦的一本,值得所有父母閱讀。每天按書裡建議的方法練習,可以讓您的教養生活更簡單輕鬆。」──親子作家/雙寶娘(譚惋瑩)

  孩子從零開始發展的階段,能力與認知是有侷限性的,有許多狀況必須依賴他們最喜愛、同時也是最愛他們的大人透過同理、科學且中性的溝通引導;可想而知,這個過程非常具有挑戰,在種種面向上考驗著父母。因此,父母對孩子的理解不但重要而且珍貴,對小孩有著深遠的影響。你是否知道如何才能在陪伴上做得更好呢?是的,這正是一本適合期望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的大人、教育工作者、老少都可仔細閱讀的可愛育兒寶典!──《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功大學副教授‧雙寶爸/洪瀞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一個五歲;一個剛滿一歲。老大我從小就不把他當成小孩看待,這跟書中第二章METHOD29是雷同的。另外,關於讓孩子深入「思考」這一點,我是接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小孩,想要做什麼事情,父母都是直接回答「不可能」「沒錢」,然而現在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則是會拋出問題:「也許有點難,那你想要怎麼達成?」「好像要花很多錢,那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做,先賺多一點錢呢?」至於書中提到要注重體驗,以及留意小孩的優勢,讓他們有自信,這些其實也都是我日常生活在做的。
  對於平常工作忙碌的爸媽來說,我認為這本書可以讓你省去上網找東找西的時間耗費,接著就要看你自己怎麼執行了。──投資理財專欄作家/畢德歐夫

  二十年來心理學加速朝向心靈世界邁進,雲端時代能讓兒童身心靈完整發展的實踐之道即是「正向教養」與「用心生活」,華德福的「十二感官」理論在本書所提供的教養原則與實例中完整觸及,是華德福親子教養指導手冊的雲端時代版本。──華德福資深教師‧新竹縣照海幼兒園園長/徐明佑
现代家庭的育儿地图:在快节奏生活中构建稳固亲子关系的实用指南 一本全面、深入、聚焦于当下家庭挑战的育儿宝典,它不谈理论,只讲实操;不谈完美父母,只谈高效陪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人父母常常感到被各种育儿理念裹挟,疲于奔命地追逐“最好的方法”。我们深知,每一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挑战,尤其是当工作与家庭的界限日益模糊,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时,父母们需要的不是另一本堆砌着深奥理论的工具书,而是一份能在日常生活中立刻落地生根的行动指南。 本书正是基于这一需求而精心打造,它摒弃了空泛的说教,转而深入现代父母的实际困境——如何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如何处理电子设备带来的亲子冲突,如何在家庭成员增减(如二胎、隔代教养)时保持育儿步调的一致性。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构建一个坚韧、灵活且充满爱的家庭系统,让教养不再是压力源,而是成长的共同旅程。 --- 第一部分:时间稀缺时代的亲子互动革命 核心议题:如何将“有效陪伴”植入“碎片日程” 我们理解,朝九晚五乃至更长的工作时间,让许多父母在孩子睡着后才开始处理家务。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质量高于数量”的实战策略。 1. 优化“通勤与过渡时间”: 探讨如何利用上下学或接送兴趣班的几分钟,进行高质量的“情绪签到”。例如,设计一套“三句问候法”,快速捕捉孩子一天中的情绪高点和低谷,而不是被动地听取流水账。 2. “五分钟魔法时刻”的构建: 我们详细拆解了如何在做饭、睡前准备或睡前阅读中,嵌入增强亲密感的“微仪式”。这些仪式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准备,而是将日常琐事转化为专注连接的桥梁。例如,在洗澡时进行的“身体地图探索游戏”,既是清洁,也是感官发育和身体接纳的训练。 3. 电子设备使用的“家庭契约”设计: 本章避免了简单粗暴地“没收手机”,而是引导父母与孩子共同设计“数字生活边界”。我们提供了一套“需求-价值-界限”的对话框架,帮助家庭成员理解使用设备背后的心理需求,从而建立相互尊重的屏幕时间管理方案,将对抗转化为协商。 --- 第二部分:情绪的基石——培养孩子的韧性与自我调节能力 现代心理学强调,情商与韧性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本部分将复杂的情绪理论转化为父母可以立即应用的具体场景操作指南。 1. 识别“情绪的潜台词”: 很多行为问题(如发脾气、退缩)是未被满足需求的外在表现。我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行为“情绪词典”,帮助父母快速解码孩子哭闹、顶嘴背后的真实感受(是感到不被理解?是疲惫?还是需要控制权?)。 2. “冷静角”的实用搭建与应用: 如何创建一个真正有助于情绪平复的空间,而非仅仅是一个“禁闭室”。本书提供从布置到使用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何教导孩子使用呼吸法、正念小练习,以及父母在孩子使用“冷静角”时应保持的“陪伴性距离”。 3. 冲突中的“修复性沟通”: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冲突后的修复。本章重点介绍“事后圆桌会议”的技巧,教授父母如何在双方情绪平稳后,引导孩子复盘冲突过程,承担责任(非惩罚),并一起制定下次的应对策略,将错误转化为学习机会。 --- 第三部分:家庭角色的动态平衡与边界设定 育儿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协同合作。本部分着眼于多方参与的育儿环境,特别是关于权威、规则和家庭角色的灵活调整。 1. 协同育儿:跨越“谁更有效”的争论: 探讨如何处理伴侣间育儿理念的差异,建立“一致性原则”而非“统一性要求”。我们提供了“育儿议会”的会议流程,确保伴侣在重要决策上能达成共识,并对外展示统一战线。 2. 引入“家庭责任制”: 从三岁孩子开始,如何让他们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并理解“贡献感”带来的自尊心提升。本书提供了不同年龄段适宜的家务清单,以及如何将家务转化为技能学习,而非仅仅是“帮忙”。 3. 祖辈参与的艺术:既尊重传统又维护现代教养观: 隔代教养是当代家庭的常态。本书提供了一套“温和而坚定”的沟通脚本,用于在尊重长辈经验的同时,清晰传达核心的育儿界限(例如,关于零食、作息或电子产品使用的规定),实现“共同爱护,各自执行”的策略。 ---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关键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能在未来复杂世界中独立导航的个体。这要求父母从“提供答案”的角色,转变为“提出好问题”的引导者。 1. 培养“试错的勇气”: 父母常常为了孩子避免挫折而过度干预(直升机式父母)。本章教导父母如何“后退一步”,容忍孩子在安全范围内犯错,并提供“延迟满足的工具箱”,帮助孩子学习规划和等待。 2. 问题的“逆向工程”: 当孩子说“我做不到”或“太难了”时,如何引导他们将大问题拆解成可执行的小步骤。我们提供了一套提问清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和分析能力,例如:“如果我们把这个任务分成三小步,第一步会是什么?” 3. 介绍“责任追踪系统”: 建立一个非惩罚性的、透明化的系统,让孩子能看到自己承诺与行动之间的差距,并学会自我修正。这有助于将外部监管(父母的提醒)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驱动力。 --- 结语:父母的自我关怀——你不是在“消耗”,而是在“投资” 高效育儿的秘密在于父母自身的能量管理。本书最后一部分着重于提醒父母,关注自身的需求不是自私,而是维持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基础。我们探讨了如何识别“养育倦怠”的早期信号,并提供了一系列“五分钟自我重置”的实用技巧,确保父母也能在家庭的忙碌中,为自己储备持续付出的能量。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一套可立即实施、适应性强、并能有效减少家庭摩擦的育儿策略,让您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深化与孩子的连接,并共同成长为一个更具韧性的家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教養研究者  加藤紀子


  1973年京都市出生。1996年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進入國際電信電話(現KDDI)公司。後移居美國,返日後,以教育為中心,針對中學考試、幼兒心理、幼兒英語教育、出國留學、國際文憑組織等主題,進行採訪和書寫,活躍於各種媒體。家有一男一女的高中生。

  作者自謙不是個教養專家,也不是媽媽界的權威,但她精準觀察到在教養資訊氾濫的今日,父母其實更為茫然,因此決定「以一般父母的觀點整理出淺顯易懂、客觀有用的資訊」而撰寫了這本書。在日本出版後榮登亞馬遜書店暢銷冠軍,出版一年即熱銷15萬冊,書中實用且立刻可執行的具體方法,廣獲各大媒體、節目、書評網站熱烈討論。

譯者簡介

蕭嘉惠(翻譯本:METHOD10~100、結語)


  靜宜大學日文系畢業,2007年1月正式踏入譯界,現為專職譯者。個人熱愛手作、兒童文學繪本與禪學,將翻譯視為終生職業,希望能接觸各種不同領域。

黃瓊仙(翻譯本書:序、METHOD 1~9)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熱愛文字工作的專職譯者,希望讓讀者感受輕鬆、愉悅的閱讀經驗。
 

图书目录

序    嚴選「對孩子最好的事」

SECTION1  如何培養溝通力?盡早讓孩子享受「語言浴」
01    跟孩子「對話」:透過提問、反駁,培養思考力
02    培養「傾聽力」:與學力有關的重要能力
03    聽孩子說話:不要否定孩子,引出他心裡的話
04    跟孩子玩「扮家家酒」:透過遊戲,培養多樣能力
05    重視「肌膚相親」:有益大腦和心靈的「溫柔刺激」
06    責備:指責的話語要具體簡潔
07    培養孩子「毫無緣由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強大的重要能力
08    「唸書」給孩子聽:就算孩子不專心,也要耐心唸完
09    度過「愉悅的週末」:透過週末交流,讓孩子接觸多樣化價值觀
10    解讀孩子的「肢體動作」:接收身體所傳遞的訊息
11    把話「清楚明確」講出來:哪種表達方式才是最恰當的?
12    當孩子吵架、打架時的「調解人」:吵架、打架也能成為學習的機會
13    控制「情緒」:溝通的核心之力
14    制定「使用手機的規矩」:保護孩子遠離成癮的風險
15    舉行「家庭會議」:創造與孩子對話的機會
16    懂得「打招呼」:不要當成義務,而是要樂在其中
17    鍛鍊孩子的「簡報力」:獲得讓口才變好的「範本」
18    成為孩子的「典範」: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SECTION2  如何養成思考力?盡可能增加小孩「思考的機會」
19    找到「喜好」:沒有尋找的機會就找不到
20    磨鍊「觀察眼」:提升與生俱來的能力
21    使用「開放式問題」:靈活運用「WHY」「HOW」「IF」
22    創造「思考契機」:怎樣的說話方式才能促使孩子進行思考?
23    將「失敗」化為成長的食糧:懷抱信心,讓孩子自己重新振作
24    提升孩子「深入探索」的欲望:關注過程甚於成績
25    玩「不插電」的遊戲:讓孩子專注地沉浸在遊戲裡,一邊動腦筋
26    建立「金錢觀」:讓孩子體驗自我管理
27    養成孩子的「恆毅力」:讓努力與熱情發揮功效
28    順應「男女差異」:明白特徵,提升能力
29    不要把孩子「當成小孩看待」:什麼是對小孩抱有「敬意」?
30    深入「思考」:體驗「設計思考」

SECTION3  3如何產生自我肯定感?打造一顆善於適應變化的「堅定之心」
31    擁有「優質睡眠」:小孩睡眠不足怎麼辦?
32    獲得「各種不同的視角」:不要只著眼於1個正確答案
33    讓孩子擁有「自制力」:知道克制自己的方法
34    鍛鍊孩子的「心理韌性」:能夠堅強活下去的「心靈肌肉」
35    培育「感謝之心」:使心靈富裕的感謝技能
36    營造出「什麼都能說出口的環境」:鼓起勇氣寵孩子
37    讓孩子成為家庭的「1份戰力」:交給我吧,感謝你
38    上「才藝班」①:選擇才藝班
39    上「才藝班」②:從容安排行事曆
40    上「才藝班」③:金錢上的調配與安排
41    接納:給予無條件的認同
42    不做主觀的判斷:不因「評價」而限縮孩子的可能性
43    不強迫孩子:相處時保持「適當的距離感」
44    安排「家族旅行」:這是對孩子成長很重要的非日常體驗
45    品嘗「小小的喜悅」:儲備戰勝痛苦的「樂趣資本」
46    關注孩子的「優勢」:關注他們就能使其成長
47    飼養「生物」:透過「照顧」來培養溫柔之心

SECTION4  如何擁有創造力?大量「刺激」靈活的大腦
48    學習「樂器」:愉快地發揮創造力
49    「體驗」實物:活動身體,刺激五感
50    不被定「型」:大人努力忍住不脫口而出
51    和「電玩遊戲」打交道:讓電動產生溝通交流
52    發揮「好奇心」:父母本身要追求「興奮期待感」
53    用「肯定句型」說話:轉換負面消極的思考
54    接觸「藝術」:用輕鬆的心情,講述各種感想
55    讓孩子「全神投入」:不要干擾孩子進入心流狀態
56    製作和試驗:一邊動手,一邊找答案
57    豐富孩子的「想像力」:現在的「沒有意義」會成爲將來的力量
58    進行「冥想」:親子一起來,就能做得很開心
59    讓孩子「發發呆」:孩子其實意外地累
60    用「書」包圍孩子:閱讀是使地頭力變好的萬能習慣
61    讓孩子「塗鴉」:用大腦的分心模式,提高創造力

SECTION5  如何培養學力?透過有效的回饋,引導出孩子的「幹勁」
62    知道小孩的「類型」:配合類型,選擇學習方法
63    建立「數學能力」:快樂地親近數字
64    親子一同擬定「計畫」:透過制定計畫來提高執行功能
65    書寫 ①:讓孩子「喜歡」上寫東寫西
66    書寫 ②:寫「日記」
67    書寫 ③:明白「文章的格式」
68    把認真學習變成「習慣」:不勉強小孩、愉快持續下去的方法
69    學習「程式設計」:不斷從錯誤中摸索,鍛鍊頭腦
70    反覆:靈活增加變化和負荷
71    增加「詞彙」:輕鬆理解各種資訊的基本功力
72    削減「浪費」:使學習合理化,創造「餘裕」
73    學習「英語」:把英語當成「遊戲道具」
74    跟小孩學習:指導別人後,自己會記住「知識」
75    空出時間「複習」:適合背誦科目的最佳讀書方法
76    讚美孩子:給出讚美會帶來大幅轉變
77    進行「回饋」:用正向積極的方式,告知課題
78    決定「優先順序」:用代辦事項清單來整理行動
79    進行「朗讀」:弄錯發音也無妨,讓孩子「快樂」朗讀
80    給孩子「獎勵」:提升動力的報酬
81    創造「幹勁」:激發孩子「主動去做」的欲望
82    「支持」孩子:不會過度干涉的支持方式
83    一起決定「學校」:不要只依實績做選擇
84    擁有「自己的空間」:何謂能發展潛力的環境?
85    早睡早起:為了大腦,要保持充足睡眠
86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人類最多只能專注15分鐘

SECTION6  如何培養體力?透過「營養與運動」,強化大腦與身體
87    均衡攝取「營養」:良好飲食的單純本質
88    給孩子吃「點心」:比起糖分,更要注意脂質
89    吃「早餐」:創造簡單的類型
90    享受「外食」的樂趣:親子可以共同放鬆的寶貴機會
91    消除「好惡」:有討厭的東西很自然
92    與孩子一起「下廚」:孕育五感的刺激體驗
93    做「便當」:一邊傾注愛情,一邊簡化製作過程
94    活用「當季盛產」的食物:將大自然的循環納入飲食
95    善用「熟食」:留意鹽分與油脂並靈活運用
96    獲得「免疫力」:打造不易生病的強健身體
97    活動「身體」:塑造不易受傷的身體
98    做「運動」:悠閒享受形形色色的競賽
99    培養孩子的「咬合力」:常常咀嚼可以增強大腦和身體
100  保護「眼睛」:在手機時代更應該好好保養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343846
  • EISBN:978986134385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現在坊間的育兒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說自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很多讀起來都像是複製貼上,只是換了個書封。我對這本的興趣點在於它提到的「對孩子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因為當你手忙腳亂的時候,最容易忘記的就是「初衷」——我們到底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拉拔他們長大?是不是為了讓他們學會負責任、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或是建立穩固的自信心?如果這本書能幫我把那些眼花撩亂的瑣事(像是今天午餐吃什麼、功課有沒有寫完)排序,聚焦在真正能影響孩子未來人格養成的幾個關鍵點上,那它的價值就超乎想像了。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精煉過的智慧,而不是一大堆雞毛蒜皮的小撇步。而且,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讓大人和小孩都能「共贏」的策略,比如說,如何讓孩子自願幫忙做家事,而不是演變成一場權力鬥爭,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推薦給所有認識的爸媽。畢竟,育兒的最終目的,不就是希望他們未來能獨立,而我們也能有自己的喘息空間嗎?

评分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不少人推薦這本,說它顛覆了他們過去對「完美父母」的想像。你知道嗎,以前看那種育兒書,總覺得作者好像什麼都有空,有無限的耐心可以跟孩子坐在地板上玩半小時的積木,然後還能優雅地準備有機蔬菜給他們吃。我光是想著怎麼在五分鐘內把孩子塞進校車裡就已經氣喘吁吁了。所以,我對這種強調「忙碌」和「實用性」的書特別有感。我好奇的是,它到底是如何在不犧牲親子關係品質的前提下,幫助父母擠出時間?是提供了一些「微時刻」的互動技巧,還是教我們如何設定更實際的界線?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陪伴,而是真的被工作和家事綁死了。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專家認證」的標準太高,會不會反而讓我更焦慮,覺得自己連最簡單的育兒步驟都做不好?但轉念一想,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足夠好」的標準,而不是「完美」的標準,那可能對我這種常在自我懷疑的父母來說,反而是種解脫。重點是,它能不能提供一些真的能操作的SOP,讓我在腦袋當機的時候,可以直接翻到對應章節,不用思考,照著做就好。

评分

我收到這本書時,第一個感覺是它的設計感很不錯,內頁的排版看起來不會讓人有閱讀壓力,這點對於我這種眼睛很容易疲勞的讀者來說非常加分。但內容才是王道。我特別在乎「搞定」這個詞的定義。對我而言,「搞定」不等於孩子表現得像個機器人一樣乖巧聽話,而是指我能有效管理家中的混亂,並且在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時,能保持冷靜和一致性。我常常在孩子哭鬧或叛逆時,因為太累而反應過度,事後又非常懊悔。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內化的應對機制,讓我不是每次都像在打仗,而是像在引導。此外,它對「忙碌」的定義是否包含「工作狂父母」?我的工時很長,常常晚上十點後才回家,這時孩子通常已經在準備睡覺了。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高效益的「黃金十分鐘」互動法,讓我有限的時間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那就太棒了。如果它只是一本適合全職媽媽的「如何安排家務時間表」之類的書,那對我來說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覺得是為我這種蠟燭兩頭燒的現代父母量身打造的,尤其那個「專家認證有效」簡直是定心丸。最近家裡兩個小的,一個上小學一個還在學步,每天光是應付學校通知、補習班接送,還有各種突發狀況,搞得我腦袋裡像是塞滿了棉花,完全沒時間去翻那些厚重、充滿艱澀理論的育兒聖經。我最需要的就是那種可以快速掃描、立刻抓到重點,然後知道「對,就是這個方法可以解決我眼前的爛攤子」的實用工具書。聽說這本在講求效率的台灣社會特別受歡迎,或許它真的懂我們這些在忙碌中還想當個「好媽媽/好爸爸」的焦慮。我特別期待它能針對台灣特有的教育環境和文化脈絡給出建議,而不是那種空泛的歐美理論,畢竟我們面對的升學壓力、補習文化,還有阿公阿嬤幫忙帶小孩時可能出現的價值觀衝突,都是需要在地化解法的。如果真能「一本搞定」,那省下來的時間,我大概可以多睡一個小時,或者至少可以好好地把堆積如山的信件處理完。總之,對於生活節奏快到像在跑百米衝刺的我們來說,這種主打「高效益、快上手」的育兒指南,簡直就是及時雨,誰不想在混亂中找到一絲秩序呢?希望它真能兌現標題裡的承諾,別讓我抱著期望又失望。

评分

身為一個對育兒資訊抱持著極度審慎態度的讀者,我對「專家認證」這四個字非常敏感。我會想知道這位專家是哪一領域的權威?是兒童心理學家、發展行為兒科醫師,還是資深教育顧問?如果能附上專家的背景介紹,會讓我更願意信任書中的建議。台灣的親子教養市場上充斥著太多沒有根據的「心法」或「偏方」,讓人真假難辨。我需要的是有科學基礎,但又翻譯得讓人能懂、能做的實用指南。我期望這本書能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於如何過濾資訊——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父母最需要學會的不是如何吸收更多知識,而是如何判斷哪些資訊對我的孩子是「噪音」,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養分。如果這本書能幫我建立一個篩選系統,讓我不再被社群媒體上各種「別人家的孩子」的標準綁架,那它就真的值回票價了。畢竟,育兒的成功與否,最終還是取決於我們能否建立起適合自己家庭的獨特節奏,而不是一味追趕潮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