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 (電子書)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照
图书标签:
  • 夏目漱石
  • 日本文学
  • 文学批评
  • 杨照
  • 理想的艺术家生活
  • 文化研究
  • 电子书
  • 名家讲座
  • 文学史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情世故,是藝術家最大的敵人。

一個社會裡為什麼要有藝術家?藝術為我們抵抗了什麼?
從夏目漱石認識日本人情世界的集體困惑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全新系列.樹立日本文學新史觀──各界名家一致推薦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版主
一頁華爾滋Kristin
戶田一康(作家、真理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副教授)
王盛弘(作家)
江淑琳(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李靜宜(作家、東美文化總編輯)
周慕姿(心理師、《作家的靈魂腳本》podcast主持人)
林廷璋(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誌《圈外》總編)
林福益(城邦媒體集團業務總經理兼書虫公司總經理)
洪維揚(「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馬欣(作家、影評人)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社長)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章蓓蕾(日本文化譯介者)
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詹正德(有河書店店主、影評人)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蔡詩萍(作家)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蔣亞妮(作家)
【按推薦人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為什麼讀夏目漱石?
透過鋪陳時代給予夏目漱石的層層考驗,點出「非人情」與浪漫藝術追求如何在他表面平靜的生活與寫作中湧動,我希望讀者不只會好奇想去接近我略為提到的幾部長篇小說,而且會感覺和夏目漱石的情感模式之間得到更貼切的呼應,聽到作品內更多的真摯聲音,將夏目漱石視為認真探索生活的熱情同好同道。──楊照

僅用一生最後十多年時光投入小說創作的「國民作家」夏目漱石,
如何能夠本本都自我突破、逆行時代?
為什麼村上春樹對他畢生欽佩?
漱石文學的破格追求,為後世文壇奠定了哪些劃時代的里程碑?

──獨到的「非人情」思索
夏目漱石最別具一格的是其「人情」與「非人情」的辯證。當現實裡所有人都為「人情」而活,藝術家如何以「非人情」為其中心,為人世帶來價值?原來,僅止於擺脫傳統、迎向現代,不必然帶來自由,脫離人情才真正有機會超越。漱石文學中的人情掙扎與美學建立,點破整個時代的思想困境,更進一步成為一份可供讀者追求的生活提案。

──文學是必須從源頭重新思考的「社會大事」
正當自然主義與浪漫主義兩派熱火交鋒,夏目漱石卻堅決從藝術的原點,重新探測文學的意義。從《草枕》與《虞美人草》的人情思考、收束十年創作成敗的《心》對「真心」的鋪陳,到直指日本人內在衝突的未竟之作《明暗》,在他的筆下,文學是關乎社會集體運作的大事。本書可謂是漱石文學的深層指南,指引每部作品之間的內在關聯,也是對於日本社會掙扎於傳統與現代的精神狀態,一部精闢的詮解之書。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即將出版──[2022-2023]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
文学殿堂的另一扇窗:精选日本文学名家导读集 本书汇集了对日本文学史中几位重量级作家的深度剖析与全新解读,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背景下,这些文学巨匠如何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构建起宏伟的精神世界。我们聚焦于那些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文豪,从他们的生平、创作轨迹、核心主题到其作品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多维度、精细化的梳理与阐释。 第一部分:明治维新浪潮中的精神探险家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明治时代,一个日本社会经历剧烈转型、思想剧烈碰撞的黄金时期。我们将探讨那些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试图重建日本民族精神家园的先行者。 聚焦作家 A:文明开化与自我迷失 这位作家是日本近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传统价值观在现代化冲击下的瓦解与重构。我们将分析他如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个体在社会巨变面前的孤独、困惑与挣扎。他的小说往往围绕着“知识分子的困境”展开,探讨在追求个体解放与维系传统伦理之间的张力。 创作母题剖析: 分析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罪与罚”、“爱与责任”等主题,探讨其作品中强烈的宿命感和悲剧色彩的根源。 文体革新: 深入研究他如何吸收欧洲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叙事技巧,并将其本土化,形成了独特的日式现代文体。 时代侧影: 通过解读其代表作,还原明治时代东京等都市的社会风貌,以及新兴资产阶级和旧士族的矛盾冲突。 聚焦作家 B:自然与人性的交织 另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创作则更偏向于对自然环境的沉浸式描绘,并将自然景观视为映照人物内心世界的绝佳载体。他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提升到了哲学层面。 自然书写的美学: 探讨其作品中“物哀”、“幽玄”等古典美学概念如何与现代性的个体情感相结合。我们不仅看他写了什么,更关注他如何“写”——其语言的精准性与氛围的营造能力。 地方文学的兴起: 分析他如何从地方(如特定乡村或山区)的经验中汲取养分,挑战当时东京中心主义的文学倾向,确立了地方叙事的文学地位。 第二部分:大正浪漫与昭和的阴影 进入大正及昭和早期,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又潜藏危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既有对浪漫主义的追求,也开始显露出对政治高压和社会异化的深刻焦虑。 聚焦作家 C:浪漫主义的巅峰与消解 这位作家以其对纯粹爱情、艺术至上主义的极致追求而著称,他的作品是“大正浪漫”精神的集中体现。然而,浪漫的背后,也隐藏着对现实逃避的倾向。 爱情叙事的研究: 剖析其作品中对“理想之恋”的刻画,以及这种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的必然幻灭。 艺术与生命观: 探讨他如何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最终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取向与其坎坷的个人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 聚焦作家 D:战争阴影下的道德困境 随着军国主义的抬头,文学的自由空间被严重压缩。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家们,被迫以更为隐晦、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黑暗的批判,或记录在极权压力下的个体精神状态。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详细解析其作品中大量使用的象征符号和寓言结构,这些是作家在审查制度下保护其核心思想的有效工具。 战后文学的基石: 分析他的作品如何预示了二战后日本文学对战争责任、人性救赎等主题的深刻反思,为后来的“无赖派”等流派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战后至现代的多元探索 战后,日本文学迎来了解构与重生的阶段,作家们试图处理战败的创伤,并重新定义“日本人”的身份。 聚焦作家 E:战后重负与“私小说”的深化 这位作家将“私小说”的内向性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以近乎残忍的自我剖析,探讨了战败后日本社会的道德真空和存在的荒谬感。 自我叙事的解构: 分析其作品中对“我”的不断质疑和消解,这种对主体性的动摇,是理解战后日本文化心态的关键。 语言的实验性: 探讨其语言风格的特点,如何通过破碎的句法、口语化的表达来模拟个体在精神崩溃边缘的状态。 聚焦作家 F: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的桥梁 最后,我们也将关注那些成功跨越纯文学与大众娱乐界限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虽然常被归类为类型小说,但其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对人性复杂面的把握,以及其叙事技巧的成熟度,使其同样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 类型小说的升级: 研究其如何将悬疑、推理、历史等类型元素,与深刻的社会批判或哲学思考相结合,拓宽了日本文学的受众基础。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视角,辅以生动的文本解读,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立体、富有层次感的日本文学图景。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大师级作品的系统考察,读者将能更深入地理解日本文化的精神脉络与审美特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公共電視「人間相對論」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天下文化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擔任麥田「幡」書系策畫人,選書並主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別具代表性之作品。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系列叢書」、《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叢書」。

譯作──
《老人與海》。


相關著作:《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2)》《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2)》《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精裝典藏版)》《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
 

图书目录

總序|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前言|夏目漱石與其浪漫追求
第一章 「明治作家」誕生──夏目漱石與他的時代

   夏目漱石出生的歷史背景
   王政奉還與黑船事件
   保守勢力的瓦解
   改革快轉中的明治維新
   西化浪潮中的「文化堆疊」
   晚熟的小說家
 
第二章 破格與越界──夏目漱石的文學探索與實驗
   重思「什麼是文學?」
   不拘一格的文學實驗
   以《草枕》叩問藝術的真諦
   「浪漫」一詞的創譯
   藝術與「人情世故」的矛盾
   想當然耳的「人情」與與活得精采的「非人情」
   從西方文學的浪漫主義看「非人情」生活
 
第三章 開啟「非人情」書寫──《草枕》
   能劇與疏離劇場
   山村茶店的老嫗
   體驗與訴說
   被「人情」所遮蔽的美
   無法被描述的容顏
   和暖春日與理髮匠
   畫的三種層次
   同期創作的《少爺》與《草枕》
   村上春樹談夏目漱石
   幻影女子的奇襲──志保田那美
   長良少女之歌
   畫家之眼與欲望之眼
   以自由的方式閱讀小說
   對話的競賽
   鏡池中漂浮的美女
   凝固的場景與戲劇張力
   禪修與藝術的境界
   現代小說的故事性
   關於翻譯

第四章   承啟在後的《少爺》與《虞美人草》
   顛覆既有認知、與眾不同的小說
  《虞美人草》的三種閱讀法
   夏目漱石筆下的「火車」情節
   反潮流的創作者
   貫徹夏目漱石作品的主軸──「人情」與「非人情」
   《少爺》清婆的「非人情」式價值
   小鎮裡的人情束縛
   逃脫人情的人生選項
   《虞美人草》的敘述視角
   「世界是顏色的世界」
    一百個世界
   《虞美人草》中非人情的甲野
   說教的結局
 
第五章 夏目漱石作品間的關聯
   十年創作收束於《心》
   關於「真心」的課題
   真心與人情的相互矛盾
   共同的問題意識
   《三四郎》的人情角力
   早期三部曲——《三四郎》、《此後》、《門》
   懸而未決的結局
   夏目漱石筆下的女性
 
第六章 夏目漱石與後世文壇
   東京大學的「三四郎」池
   為何京都大學的校園缺乏美感?
   不追隨潮流的京都大學
   軍國主義時代的來臨
   國民作家——吉川英治、松本清張
   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宮部美幸
   明治時代的「明」與「暗」

夏目漱石年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01340
  • EISBN:9786263101395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帶點復古的色調,配上楊照老師那種沉穩又不失深度的文字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隨便談談的文學入門。我記得我當初在網路上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就被「理想的藝術家生活」這個主題吸引住了。畢竟,誰不想過那種既有創作熱情,又能在現實中找到平衡點的生活呢?楊照老師的文章一直以來都很有啟發性,他總能把那些看起來遙遠的、文學家的煩惱,拉到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層面。這本書光是從書名就能感受到那種對「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創作者」的深刻探討,而不是單純地分析夏目漱石的作品情節。我猜想,讀完這本書,不只會更認識漱石,更會對我們自己身處的這個時代,以及我們追求的「理想生活」有一個更清晰的輪廓。這對我來說,比單純的文學賞析更有價值,它更像是一本人生哲學的導讀。

评分

坦白說,我對日本文學的涉獵不算特別廣泛,但對夏目漱石始終抱持著一種敬畏之情,畢竟他是那種「橫跨時代」的人物。然而,光是啃原著或翻譯本,有時候會覺得有些隔閡,畢竟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是存在的。這時候,就需要像楊照老師這樣一位優秀的引導者,他能用非常流暢、貼近生活的中文,把那些深奧的日本精神和文學內核抽絲剝繭地呈現出來。我特別期待他會如何處理漱石在傳統與現代、東西方文化衝擊下的那種焦慮感。這種「中間人」的視角,往往能折射出最深刻的時代病。如果這本書真的能讓我對漱石的理解,從一個文學史上的符號,變成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靈魂,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取代了。

评分

這套「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的系列名稱,本身就帶有一種權威感和系統性,讓我對這本書的結構和論述充滿信心。台灣的讀者對文學的接受度很高,但要找到能兼顧知識性與閱讀樂趣的評論者並不容易。楊照老師的文字風格就是有這種魔力,他能把學術的嚴謹藏在非常引人入勝的故事敘述之下。我預期這本書會提供的不僅是對漱石作品的細讀,更是一種理解日本近現代知識分子心態的捷徑。畢竟,了解漱石,某種程度上就是在了解那個時代日本社會轉型的痛點。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更透徹地理解,所謂的「藝術家」——他們如何面對創作上的瓶頸,如何處理公眾的期待,以及最終如何與自己的作品和解。這絕對是一趟深入且豐富的閱讀旅程。

评分

每次翻開楊照老師的書,都有種上大學時在課堂上聽他講解的感覺,那種既專業又充滿熱情的氛圍立刻就抓住了我。他講文學,從來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能看到作家身後時代的脈絡和內心的掙扎。特別是對於夏目漱石這樣一位日本文學巨擘,很多介紹都聚焦在他那些經典故事的表層意義上,但楊照老師顯然會更深入地挖掘「藝術家」這個身份背後的重量。我個人對於那種探討創作與社會責任的議題特別感興趣,漱石的時代和現在雖然有巨大差異,但藝術家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拔河,應該是永恆的課題吧?光是想像他如何把漱石的個人經歷,轉化為對我們現代人如何安頓心靈的啟示,就讓人充滿期待。這本書的系列標題「日本文學名家十講」,聽起來就非常紮實,想必內容的深度絕對是禁得起推敲的。

评分

我總覺得,楊照老師在評論文學家時,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他不會將作家神化,而是會把他還原到一個「人」的角度去審視,去理解他的選擇和局限。對於「藝術家生活」的探討,我猜想書中肯定會觸及到漱石在教職、寫作、家庭生活之間如何取捨的掙扎。這對我們這些在忙碌生活裡,努力想擠出時間做點「有意義」事情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非常好奇,面對那個時代的限制,漱石是如何定義他的「理想」的?他的理想生活,是否和我們現在追求的「文青」式生活有共通之處,或者說是完全背道而馳?從這個角度切入,這本書就不單純是文學評論,更像是一場跨越百年的心靈對話,讓人反思自己的優先順序到底是什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