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顧留馨先生(1908?1990),為蜚聲中外的太極拳專傢,精通各式太極拳的技藝與技理,他嚴謹治學,著述豐富,其質量、內容與價值為不同時期的愛好者所欣賞,頗具權威性。曾受周總理的重托,為越南主席鬍誌明及我國老一代領導人葉劍英、宋慶齡等傳授太極拳,並多次代錶國傢前往國外授技,1977年和1980年,顧老先生兩次東渡,赴日授技,其精湛的推手技能,令日本太極拳界大為驚嘆。
顧先生自11歲(1919年)開始學拳,70年間,除瞭堅持自身鍛鍊和悉心傳授拳技外,還遍訪名師,虛心求教,一生博採眾長,重實用,斥花假,對武術技法以實踐來進行比較,辨其優劣,決定取捨,並集各傢之長,從事太極拳術的理論研究,為傳統武術的發展興旺作齣卓越的貢獻。
顧留馨先生曆任中國武術協會委員兼技術研究會副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捲》編委;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武術研究員;上海市武術協會主席。其著作有:
1.《簡化太極拳》(上海教育齣版社,1961年)
2.《陳式太極拳》(人民體育齣版社,1963年,與瀋傢楨閤著)(大展齣版社,2002年繁體字版)
3.《太極拳研究》(人民體育齣版社,1964年,與唐豪閤著)(大展齣版社,2004年繁體字版)
4.《怎樣練習太極拳》(上海教育齣版社,1974年)
5.《太極拳術》(上海教育齣版社,1982年)
6.《炮捶—————陳式太極拳第二路》(香港海峰齣版社,1983年)
7.《精簡楊式太極拳(五分鍾套路)》(上海教育齣版社,1989年)
第一章 太極拳的起源和演變
(一)太極拳的起源
(二)近百年來太極拳的演變
(三)太極拳在現代蓬勃發展
附錶一:陳傢溝陳氏拳傢世係簡錶
附錶二:傳統太極拳主要傳遞係統錶
第二章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和鍛鍊內容
(一)陳式太極拳的特點
(二)幾個關鍵性練法
(三)鍛鍊要領
(四)身體各部位姿勢要求
(五)基本功和輔助功
第三章 炮捶的特點和有關的一些問題
(一)炮捶的特點
(二)炮捶發勁與推手的關係
(三)陳式拳傢和楊、武兩式前輩都擅長炮捶
(四)炮捶勢名的演變
(五)震腳與發勁時吐氣發聲對健身和技擊的作用
第四章 陳式太極拳第二路〔炮捶〕圖解
(一)拳勢名稱順序
(二)關於圖解的幾點說明
(三)動作圖解
第五章 附 錄
(一)《紀效新書》捲十四 戚繼光
(二)拳經總歌 明末清初陳王廷
(三)山右王宗嶽《太極拳論》解 顧留馨
(四)十三勢 清?王宗嶽
(五)太極拳經譜 陳鑫
(六)太極拳發濛纏絲勁論 陳鑫
(七)太極拳推原解 陳鑫
(八)太極拳總論 陳鑫
(九)太極拳十大要論 陳鑫
(十)太極拳緒言
(十一)陳王廷傳 明
(十二)王宗嶽傳 清
(十三)陳鑫傳 清
(十四)馬同文抄本《太極拳譜》 唐豪跋文
後 記
挖掘、搶救、繼承、整理中國傳統武術,現在已到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時候瞭。對武術的熱愛和一種責任心,又有書店約稿的鼓勵,促使我寫成這本書。年已七十有三,還常常 深夜寫稿,頗有談遷寫《國榷》時「殘編催白發,猶事數行書」的感觸。
20世紀40年代初,趙樸初居士常約我到佛教淨業社聽講經,他也曾學過楊式太極拳,並能堅持鍛鍊。我研究太極拳曆史,認為創造人陳王廷很有可能也吸收瞭少林寺拳法。我請趙 樸初老為本書題字,含有太極拳與佛門武僧拳法有淵源之意。
我寫過幾本太極拳書,這次請在大學念書時同學白壽彝作序,他是中國伊斯蘭教代錶人物。中國迴族拳種也很多,與太極拳有異麯同工之妙。
我早年也練過迴族拳種潭腿、查拳。我請白作序,不是自以為這本書有什麼學術性創見,而是太極拳是真正的武術,纔請白壽彝教授為一本講拳技之勇的書作序。
陶仁祥君從我學拳和推手有20年,本書全稿經他校閱,指其疏漏,還為拳照畫動作方嚮示意箭頭,設計畫炮捶路綫示意圖;薑金章先生攝彩色拳照;戴英先生攝全套拳照。俱在此 錶示感謝。我業餘練拳,功夫不深,年老拳架偏高,年輕力壯者練拳,應將架式放低。老年尚能練拳,與青壯年推手為樂,這是太極拳運動的特點。
陳發科老師授徒頗多,其中對我有啓迪切磋者如瀋傢楨、李劍華、硃瑞川、唐豪、陳照奎等,俱已物故。現存者在北京有田秀臣、馮誌強、雷濛尼等,在濟南有洪均生,在北戴河有李經梧。因交稿迫促,不及分彆徵求意見為憾。
陳發科老師是陳式太極拳老架係統的代錶人物,其祖上五代都是陳傢溝著名拳傢,六代相傳,理精法密,但未有著述。1963年瀋傢楨和我閤著《陳式太極拳》,因各種牽扯,至今未能齣修訂本。今年我專寫瞭「炮捶」,限於水平,未能完整闡發陳發科老師所授拳技,切盼各方賜予糾繆、評正。
陳發科老師的兒子照旭、照奎都是有希望成為七代傢傳的名拳傢,可惜都因故不得享高壽。照旭子小旺,年富力強,今在河南鄭州專職教授陳式太極拳和推手,我屢勉以勤學苦練,以繼祖業而慰眾望。陳發科老師一生為人厚道,有武德,自古以來,有道德者必有遺澤。
太極拳和其他拳種都應有真實功夫的代錶人物,各拳種的挖掘、研究、整理,都是為瞭繼承有人,不僅為瞭「傢寶」,而是為瞭「國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