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懷信
男,漢族。生於1964年11月。雲南會澤人。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係。大本學曆,國傢一級武師,杜飛虎自然門武術主要傳人,武當拳法研究會會員,昆明市東川區自然門武館館長。
自幼嗜武,並得到著名武術技擊傢萬籟聲、呂耀欽等眾多大師親自指點。他尊師重道、品德高尚、練功刻苦、悟性頗高,深受師父杜飛虎喜愛,為杜飛虎宗師入室高徒。學得少林金剛拳、六閤拳、武當原式太極拳、自然拳、六閤刀、八仙劍、九洲棍、一著膠、鴛鴦環、大力神功、矮襠腿、上樁等。在武學大道上拜山訪川、探古求玄、飽經風霜,經受瞭艱苦的磨練,練就瞭一身過硬的功夫。
曾榮獲「湖南省八運會自然門內功錶演」優勝奬。1998年8月10日悟道,遂作《七律?修身》一詩以示所悟:「三十四年皆盲動,悟道修德今日始。執一迎萬一敵萬,無迴存勢迴失勢。觀右督己行達度,固精斂神遊有餘。
寅卯功課走矮襠,念常注心有大力。」並於該年設館授徒。1999年榮獲「首屆中國武當拳國際聯誼大會自然拳錶演賽」優勝奬,2000年榮獲「第二屆中國武當拳國際聯誼大會武當原式太極拳錶演賽」一等奬及優秀論文奬,以及2001年參加「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榮獲「自然門太極拳錶演賽」一等奬。2002年8月參加首屆海峽兩岸武術精英賽暨中華張氏太極拳聯誼會,榮獲自然門內傢拳第二名。2003年參加第一屆東亞武術運動會,論文《還「道」的本來麵目》榮獲優秀奬。
多年來他潛心鑽研佛道經典,探求傳統武術之內涵,先後在《武當》《武魂》等雜誌上發錶武學論文數十篇,深受讀者好評。其中較具代錶性的論文篇目有《自然門功夫述真———矮襠走圈之真義》《自然門武術恢復疲勞之我見》《內實丹田,外示神勇———自然門大力神功之訓練原理》《淵源於莊硃二哲的自然門功夫內涵》等。並立意以自然門武術為歸宗,專精自然門,以推廣武術、弘揚自然門為己任。
教學上注重實戰搏擊與傳統武術的嚴格訓練,不搞花拳綉腿,注重提高學員的技擊水準。有眾多新聞媒體介紹過其先進事跡,並入編《世界體壇頂峰的中國人》《中華太極人物誌》《共和國專傢成就博覽》(中國畫報齣版社齣版之大型畫冊)等大型圖書中。
上編 自然門功夫扼要
第一章 自然門概言
第二章 淵源於莊硃二哲的自然門功夫內涵
第三章 自然門功夫風格特點
第四章 自然門功夫訓練程序
第五章 自然門德功———附五生箴言
第六章 自然門功夫訓練規矩
第七章 自然門功夫訓練
下編 自然門技擊法
第八章 自然門技擊法
附錄一 武術恢復疲勞之我見
附錄二 萬籟聲先生講堂錄———謹以此實錄獻給萬籟聲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
附錄三 「信義俠勇,立身之本」———謹以此文獻給萬籟聲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
附錄四:自然門武學歌訣
後 記
序 杜飛虎
我與陳懷信的相識是在1993年7月初,屈指算來已有10年的時間瞭。自1993年起,他常利用暑假從路途遙遠的雲南跑到我的武館裏來學武,起初我對他並不在意,因像他這樣到我的館裏來學武的人很多。但隨著他來的趟數的增多,功力也有明顯的長進,加之我與他很談得來,自然我對他也就特彆看重。他留給我的印象是說話風趣、性子倔強、文氣十足。
矮架山一到夏天就特彆熱,每天吃過晚飯後,我總喜歡提著小木凳、拿著竹扇子到山上去納涼,跟在後麵的他就開口說道:「師傅,你這是去吹點自然風吧!」我聽瞭高興地說:「是呀是呀,吹點自然風!」
又一次吃過晚飯後,我見滿天烏雲,電光閃閃,大雨將至,本已不打算去山上納涼,而他卻滿有興緻地說:「師傅,走,納涼去!」我說:「快下雨瞭,算瞭吧,今晚就彆去瞭!」他卻堅持說:「看大自然的電光啊,難得一飽眼福啊!」他掂瞭掂手裏的兩把雨傘,又說:「真要下雨,還有這遮雨的可以排上用場,走吧!」我拗不過他,又想著「大自然的電光」的話,若有所思,就不由自主地隨他去看閃電瞭。
還有一次,已經夜深瞭,彆的師兄弟都睡去瞭,他卻披衣在田邊小路上走過來走過去的,被我發現瞭,我問他:「乾嘛現在還不睡!」他說:「聽田邊蛐蛐、青蛙的叫聲唄!」我說:「這有什麼好聽的,莫不是記掛著什麼事吧!」他卻說:「記掛者有心,不掛者無心,隻有無心,纔能閤乎自然之道,再說,蛐蛐、青蛙的叫聲不就是大自然的聲音嗎?我這話對否,還望師傅點撥一二。」我說:「真有你的,學武有心,修道無心……睡瞭吧,要不明早起不來的。」他說:「無心即睡,睡即無心,師傅放心,明早起得來的。」
說完就去睡瞭,而我卻似有所悟:吹點自然風,看看自然光,聽聽自然聲,還有喝口自然水……他總愛把什麼都跟「自然」這兩個字扯在一起,但細想下來,卻又不無道理。他就這樣,說話總是很風趣,總是讓人迴味不已。
他雖然說話風趣,但性子卻很倔,他見我吃飯蹲著吃,他也蹲著吃,我說:「有凳子呀,你乾嘛不坐!」他卻說:「不坐不坐,天下哪有讓師傅蹲著吃飯而徒弟坐著吃飯的道理!」我說:「你遠來是客,是客就理該坐著吃飯呀!」他卻說:「桌邊不是有兩個空凳子啊,照理,師傅你也可以坐著吃飯呀!」我說:「師傅沒有坐著吃飯的習慣,你要我跟你一樣坐著吃,天下也沒有強人所難的道理呀!」不想這話說走瞭口,他趁機說:「師傅養成瞭蹲著吃飯的習慣,是否我們自然門的師爺、師祖也都有蹲著吃飯的習慣!」我拗不過他,隻好說:「這一下還真被你說中瞭。聽吳四爺說,當年我爺爺杜心五就有這習慣,他吃飯時總是蹲著吃,抽煙也總是蹲著抽,有時隻用一隻腳蹲著,另一隻腳卻直伸著……」他說:「我們自然門創派的標誌功夫是蹲矮樁子走圈圈,這蹲著吃飯、蹲著抽煙……這些隻蹲不坐的生活習慣,其目的理應是為瞭使蹲樁走圈的功夫不抽吧!」我說:「被你說中瞭,確實是這樣的。
從這次談話後,我就再也沒有看到過他坐著吃飯。他就這樣,認定的理,就做下去,就是用十條牛去拉他,也難把他拉迴來。再就是,他說話總喜歡引經據典,老子有《道德經》一書,莊子有《莊子》一書,這兩本書,一般人都覺得玄乎其玄,很難讀懂,可是經他的口一說,就很好懂。據此,我深信,經他的手所寫的《自然門功夫精義》這部武術專著也理應是一部見解精闢的武術書籍。
我之所以說這部即將齣版的書是一部見解精闢的書,是因為這部書有如下幾點與眾不同的風格。
第一,作者在摸索自然門曆代傳人齣真功夫的內在規律方麵,既做瞭長期親身參加自然門功夫訓練的嘗試,又在這種嘗試基礎上提齣瞭「自然門功夫訓練程序」的理論,這一程序論很能經得起功夫訓練的考驗,因為它本身就是從作者多年的功夫訓練中總結齣來的。
這一程序論指齣武術功夫訓練理應與道功訓練同步,應將道功訓練中的「先練下丹田→繼練中丹田→後練上丹田」這一程序與武術功夫訓練中的「先練下肢腿部→繼練上肢手部→後練頸上頭部」這一程序對應起來。
就是說,在訓練下肢腿部矮襠走圈功夫的同時,要注重對下丹田做小腹功的同步訓練;在訓練上肢手部鴛鴦環、雙推手功夫與閃電手技擊法的同時,要注重對中丹田做上樁功的同步訓練;在訓練頸上頭部頂功的同時,要注重對上丹田做內八段錦的同步訓練。
這一同步訓練程序論的提齣,是作者多年來習武經驗的總結,其中也蘊含著自然門曆代傳人的寶貴經驗,比如說,閃電手技擊法,如果沒有上樁功作根柢,不論你怎樣練,也是無法練齣閃電手的內在功力的。
第二,這部書對「自然」這一詞語提齣瞭比較新穎獨到的見解,認為意無他想就是自然,神入氣穴就是自然,本能反應就是自然,強調自然是一種境界,一種經過六年以上矮襠負重走圈所達到的形神閤一、不動則已、動則快若閃電的境界。一種以內打通陰蹺氣穴的、不是我要走、而是這種內在牽著我走的境界。
指齣意無他想可使神充沛,神入氣穴可善調陰陽,主張「神入氣穴裏麵齣真功夫」!
第三,這部書雖是以介紹自然門功夫的訓練法與技擊法為主,但卻寓有道學、生命學、哲學、運動力學等多種學問,運用抵抗生力說、直綫延伸說、採外補內說、內氣外放說、經絡走嚮說、內實丹田說、體中有體說、能量提煉說、善調陰陽說、神入氣穴說、動靜互為其根說、生命本源說、光閤作用說、無極而太極說、形神閤一說等諸多原理來深入淺齣地解說自然門曆代傳人齣真功夫的內在精義,並善於將這些學問、原理與武術實踐經驗相結閤,提煉並昇華為精闢的武術理論———如功夫訓練中的內實丹田、外示神勇;起伏提按,上功之吉;吸斥振顫,長功之兆。如技擊實戰中的以速快打速慢,以力大打力小,以專心打分神等。
第四,這部書能夠對自杜心五以下分齣的萬籟聲與杜修嗣兩大支係的各具特色的自然門功夫作兼收並蓄的介紹,這樣做在客觀上有助於自然門武術愛好者開闊眼界,而不局限於杜氏一支或萬氏一支之見,這就有利於廣泛地開展自然門功夫的學術交流,有利於淡化、消除那些落後的、狹隘的、自私的門戶之見,促進杜、萬兩支相互藉鑒對方的精華,同時也有利於自然門同仁的進步和團結,有利於自然門武術的普及和推廣,這一點應該說是這部書的難能可貴之處。
由於作者富有魅力的人格精神,由於作者上述四點獨創的著書風格,我深信這部書的齣版,是會受到廣大武術愛好者、散打搏擊者、道學研究者的歡迎的。全民強身,武宜普及;全民健體,武宜推廣。故樂為這部書作序。
前言 陳懷信
《自然門功夫精義》一書作為對自然門功夫精髓的探微,即將與讀者見麵瞭。
2003年這一年是武術教育傢、技擊傢萬籟聲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筆者齣版此書更主要的是為紀念萬籟聲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編著這樣一部以「自然門功夫扼要」為主,以「自然門技擊法」為輔的武學著作,是當代中國武術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從科學的角度普及介紹自然門功夫並使之走嚮世界的需要,是受萬籟聲恩師與杜飛虎恩師的囑托及師兄梁超群的厚望,也是筆者多年來的夙願。
應該指齣的第一點是:從悟道的角度、從探明生命本源的角度、從哲學的角度來闡明怎樣以功夫修練來積蓄與開發人體內在潛能。此方麵嚮無先例可循,筆者力圖獨闢蹊徑,明知其難而以堅毅赴之。縱觀中國武術史上的武學宗師,無不是走的為實證其所悟武學之道而勤習功夫、以緻學有所成、力挫群雄而開宗創派的路子的。
有陳蔔為踐履其於太極所悟之道而創陳氏太極拳;有姬際可為踐履其於槍法所悟之道而創形意拳;有董海川為踐履其於《河圖》《洛書》所悟之道而創八卦掌;有徐矮師為踐履其於「道法自然」所悟之道而創自然門;有李小龍為踐履其於極短時間內將對手擊倒之理念而創截拳道……由此觀之,悟道是武學愛好者功夫達到化境的關鍵,隻要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通往大道境界的路子,功夫達到化境就指日可待。大道境界猶如一麵旗幟,旗幟樹起來瞭,習武者纔知所趨避,纔不至於多走彎路,枉費時日,故筆者以所悟之大道境界告知讀者,使更多的武學愛好者能藉此悟使功夫日臻化境,是為本書之宗旨。
應該指齣的第二點是:編寫此書,在以體用兼備為要旨。蓋體用之法不明,則學功夫難收身心互補之效。自然門注重文武道兼修,誠專恆並練,以道貫武,以武入道,丹道與功夫同修併練,是一個傳承有序、體用兼備,集氣、動、理於一體的武術門派。以「念無他想,神入氣穴」的道功修練為體,以「一伸縮,循環無端」的功夫訓練為用,如是體用兼修,動靜並練,形神閤一,即可謂之以武入道、拳道閤一矣!故筆者認為:各門派之拳術,盡管招式運用不盡相同,但卻有一條共同的、相通的、內在的聯係,使學拳者可以聞一以知十,觸類而旁通,一通而徹悟,這一條內在的綫索正是「念無他想,神入氣穴,一伸縮,循環無端」這十六字心法。
從傳統的角度看,中國功夫注重的是個人的內在武功修為,而不注重外在形式的實戰技擊。換而言之,中國功夫注重的是通過摶結丹的丹道修練來將人的體能推到最高極限,而外在形式的實戰技擊僅隻是作為丹道修練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手段而已。因而在注重生命能量外嚮性之拳架訓練的同時,更注重生命能量內嚮性之丹道修練。
應該指齣的第三點是: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根據武術界一般都將武術分為「基礎功、拳術、器械、內壯功」四個部門之理,遂擬定為「一、基本功訓練;二、套路訓練;三、器械訓練;四、根基功訓練」四個框架。基礎功乃概指,又可細分為基本功與根基功兩類,基本功是武術界各門派皆要求之必修課,是要求習武者每天、每月、每年……乃至一生非練不可的。拳諺所謂「鼕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可有一日間斷者,即指基本功之訓練,因基本功是武術最初級之基礎。與基本功不同,根基功則是要求分階段訓練的。根基功之具體訓練項目,各門派皆各有其特色與風格,但要求習武者能達到武術全能則是武術界各門派之共識。自然門根基功不下三十餘種,但其主要的根基功有九種,九種根基功為:一著膠、鴛鴦環、子母球、踮竹、駢闆(擋闆)、雙推手、內圈手、小腹功、大力神功。每練成一種,均可成為一門實戰技擊之絕活。
九種根基功中,多數已為武術界所熟知,而其中之小腹功,則鮮為人知。此小腹功一項,乃為矮襠走圈打基礎之必修功夫,因腹實則腰強,腰強則矮襠走圈之訓練易為。此乃一定之常理。小腹功在自然門各項根基功中十分重要。萬籟聲宗師曾在《福州市自然門武館教學提綱》一書之編後語中透露其端倪:「意微存小腹……為政不在多言,真傳隻在『一指間』耳!記之記之。」此即為一、四兩框之特徵。第二框之套路訓練,本著擷取少林、武當之精華的宗旨,一取少林拳之剛勁,一取武當太極拳之柔勁,將剛柔二勁化之於自然拳之快捷中,自然拳雖簡,然欲融剛柔二勁於快捷之中,殊非易事,誠其為「易看不易吃」之謂也!
自然門自杜心五以下分齣兩支:一支為萬籟聲,因畢生緻力於武術教育,且著書奪魁,故成就豐偉,造詣宏深。其在武當傳張三豐簡化太極拳及七十二式太極拳;其在少林屬六閤門,傳少林六閤拳、六閤刀、六閤槍等,福建呂耀欽、吳明懷,湛江梁超群均得其真傳而開館推行,傳藝六閤。另一支為杜心五之長子杜修嗣、長孫杜飛虎,其在少林屬金剛門,傳少林金剛拳、單刀、虎杖等。第三框為器械訓練,其中所介紹之單刀,由杜心五傳杜修嗣,杜修嗣傳杜飛虎,係自然門杜氏一支三代單傳之器械。
下編主要闡述自然門技擊法,與上編內容相對,上編側重於介紹練法,下編側重於介紹打法。上編屬知己的功夫,而下編則屬知彼的功夫。誠所謂:練法以知己,打法以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是為上下編內容之梗概。
應該指齣的第四點是:作者在闡述過程中,力圖闡述的科學化、係統化、通俗化。言係統則注重有條不紊,言通俗則注重易於讀懂。為使讀者易於讀懂,作者對書中所介紹之各項功夫之訓練,皆有圖示、歌訣、解說,讀者可按圖示、歌訣、解說學之,可無師自通,即從悟道之角度讀之,亦不無幾許參考價值也。又,自然門功夫是中國武學文化中的一大寶藏,要把它開掘齣來,就必須以科學的方法來加以闡述。這是因為,科學的東西易於普及,因其閤乎規律;而反科學的東西易被淘汰,因其違背規律。
應該指齣的第五點是:編著此書的緣起。作者曾習過多種門派的功夫,經比較覺得自然門功夫是較好的。覺得學瞭自然門功夫,長功快,既長內氣又長速度;覺得自然門確實綜閤瞭武當、少林之長處,既可用之於實戰技擊,而又甚閤於養生之道,具有閤乎自然法則、內柔外剛、拳道閤一、實戰力強等特點,尤其適閤於廣大青少年武學愛好者學習。
應該指齣的第六點是:筆者編著此書,力求有所繼承,並有所創新與發展。沒有繼承的發展是缺乏生命力的。在繼承上,筆者主張矮襠走圈與大力神功並重。因為矮襠走圈是自然門創派的標誌功夫,其功之成,速快絕倫,而速快絕倫則是搏擊之第一要素。單有速度快還不夠,還必須有給對手以重創的功力,這就是大力神功,功成齣手如帶電,擊人可放之丈外。又,沒有創新的繼承是停滯不前的。在創新上,筆者鑒於矮襠走圈功夫非超群之腰腹功根柢實難以練成,故而增加瞭以訓練腰腹功力為主的小腹功,小腹功成則矮襠走圈功夫易於著手。
應該指齣的第七點是:該書闡述之自然門功夫理論,旨在使人們據此以徹悟長生久視之道,將晝則意守臍內、勿忘勿助,夜則閉目打坐、意注關元的丹道修練,作為健康長壽的最佳生命方式,融入於日常生活之中,使人們確信:健康長壽之於丹道修練須臾不可或離。
如今競爭日趨激烈,人們越來越感受到身心疲憊,健康狀況下降,因而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健康長壽的重要,甚至喊齣瞭「什麼都不重要,隻有健康最重要」這一發自內心深處的共鳴之音。然而,什麼是健康之道?人類延續己體生命的本源究竟是什麼?很多人卻茫然不解。
二戰中,西方人經受瞭戰火的洗禮,精神陷入瞭極度苦惱的睏境之中。戰後,為瞭從睏境中走齣來,為瞭從瘋狂而荒誕的外在現象世界中解脫齣來,現代西方著名心理分析學傢榮格,從其好友德國傳教士衛禮賢譯介的題名為中國呂洞賓著寫的《太乙金華秘旨》一書中,找到瞭由中國的丹道文化來解脫精神苦惱之枷瑣並重建西方人之精神樂園的鑰匙,找到瞭由丹道修練來溝通東西方人精神世界的橋梁,找到瞭健康長壽之道。為健康長壽,於是齣現瞭「東學熱」,齣現瞭「道學、禪學熱」,齣現瞭太極熱,乃至齣現瞭「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東方的大量道學、禪學、武學書籍被譯介到西方,學的是中國的道學、禪學、太極拳。目的是學習東方的健康之道以解脫精神苦惱,得到健康,重建西方人的精神樂園。
但遺憾的是,丹道作為一種東方神秘的玄學文化與實踐活動,其作為健康長壽的深刻內涵和真正價值至今尚未被人們所完全徹悟和接受,人們隻是模糊地認為它隻是一種神秘的宗教修練術,並沒有將它作為人類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同牧羊人隻知放羊,卻不知將羊趕迴羊圈一樣,人們隻知將念頭一味地外馳,而不知該如何將念頭趕迴空寂無慮之本然狀態中;隻知將念頭處於思慮煩惱之人為狀態,而不知將念頭處空寂無慮之本然狀態;隻知外嚮性的動以練形,不知內嚮性的靜以練神;隻知以外在形式的體育運動來使肌肉隆起,不知以內在形式的丹道訓練來打通經絡。提煉與摶積生命能量———將這一認識層次拔高,上升到丹道修練為健康長壽不可或缺之體育鍛鍊,使人們認識到:健康長壽之道實乃是一種以由外嚮內的內斂形式為本質特徵的修練路綫,錶現為收外視之目光以內視、轉聞聲之耳以內凝、調粗喘之鼻息以細勻、變說話之舌以抵齒、改動作之形體以端坐、趕思慮之念頭以返空寂。而一切以由內嚮外為特徵的錶現,諸如外視、聞聲、粗喘、說話、動作、思慮之類,均是與健康長壽之道相違背的路綫。
而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常常喜外視而厭內視,喜縱情聲色而厭寜靜淡泊,喜奇談怪論而厭無言以對,喜手舞足蹈而厭端坐不動,喜思慮牽掛而厭無慮省心。殊不知其所喜者皆背道而馳,其所厭者皆道之所存。故古訓有言:「道不遠人人自遠。」斯言至當。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人們既需要外嚮性的追求以謀取生存必需品,同時也需要對自身內在的理解,對延續個體生命之本源的理解。隻有對延續個體生命之本源加以理解,纔能知曉丹道修練之於健康長壽須臾不可或離;健康長壽不僅是靠外在形式的運動獲得,更是靠內斂形式為特徵的生命能量的提煉與摶積纔能獲得。西方哲學傢狄德羅曾有一句名言:「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隻能煉飲食水榖以化精水,而不能使精水化?,精水化?靠的是丹道之命功修練。隻有通過命功修練,纔能煉精化?,並將生命低能量內?提煉為高能量內,從而實現身體素質的根本性提高,進而透過丹道之性功修練,將生命高能量內摶結為高能量核之內丹,從而根本上實現健康長壽。
究其原理,積多則長壽,積少則命短,而積之關鍵在念處空寂,空寂則積而神火旺盛,思慮則散而神火微弱。故空寂本身並無價值,有價值的是因空寂而念不外馳,因念不外馳而自積存,因自積存而得以長壽。作為長壽內質的生命高能量內,易於散走流失而難於堅固摶積,故須修練性功使其摶積不散。而作為生命之大源的精水易於外泄而難於內化,故須修練命功以使其內化。
性功方麵,須以意作主,將念頭從馳於外在世界之追名逐利返迴於內在世界之寜靜淡泊,從思慮煩惱之人為狀態返迴於空寂無慮之本然狀態,以使積神旺。命功方麵,須以元神神火貫注於關元氣穴,以使精水內化,惟其如是,纔能祛病強體、身心兩益、健康長壽。由是觀之,命功可使精水內化,性功可使內積存,而化精積,是實現健康長壽之有效途徑。故筆者認為:生命不僅隻是在於運動,而更在於生命能量的提煉與摶積。換而言之,生命在於打坐!在於將丹道之打坐融入於日常生活之中!
更主要的是,應使習武者認識到:武術不僅是靠拳架運動來動以練形,更是靠丹道打坐來靜以練神,靜以內通經絡,靜以日增其體能,惟其如是,纔能使習武者日臻於形神閤一、動若閃電之迅捷的最高極限!
為瞭增進更多的武學愛好者對自然門的瞭解,為瞭使自然門更加發揚光大,更為瞭不負萬籟聲恩師與杜飛虎恩師之囑托,以及師兄梁超群之厚望,筆者曆十三載春鞦,苦其心智,勞其筋骨,而編著成這部自然門武學專著,相信此書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發掘整理中國武學文化遺産,對廣大武學愛好者習練自然門功夫必有裨益一二,此筆者著書之良願!書中不足之處,誠望海內外有識之士予以斧正。
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翻開瞭這本《自然門功夫精義》,書中的內容著實讓我大開眼界。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他並沒有使用艱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一種平實而深刻的語言,將那些看似高深的武學原理娓娓道來。書中的每一個講解都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仿佛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全新的武學世界。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論述功法時所加入的對身體感受的細緻描繪,例如“氣沉丹田”、“周身一傢”等,這些描述非常具體,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體會和實踐。它不僅僅是在教授技術,更是在傳授一種感受身體、理解身體的方式。我甚至覺得,書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功夫,更是對人體潛能的開發和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倡導。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古老智慧的傳承,那種不與世俗爭鋒,而是順應自然、化繁為簡的武學精神,令我深感欽佩。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蠻力,而是來自對自身力量的精準掌控和對外界環境的深刻洞察。
评分《自然門功夫精義》這本書,從閱讀體驗上來說,是一種非常獨特的享受。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沉穩,他很少使用激烈的詞匯,而是用一種平靜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引領讀者深入探索。書中的觀點,往往是在不經意間流露齣來,卻又直擊核心,讓人迴味無窮。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練習感受時,所使用的那些細膩的心理描寫,它不僅僅是身體的訓練,更是精神的磨礪。書中所傳遞的,是一種“以和為貴”,而非“以力壓人”的武學理念,這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可貴。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心的平靜與對萬物的尊重。這本書並非一本速成的教材,而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復揣摩、細細品味的經典。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武術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心智的成熟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是對“靜水流深”的最佳詮釋。
评分初讀《自然門功夫精義》,便被其獨特的行文風格所吸引。作者似乎並不急於展示技巧的炫目,而是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武學背後的理念和根基。他用一種非常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武者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那種“天人閤一”的哲學思考,貫穿於整本書的始終。讀起來,不像是在學習具體的招式,更像是在聆聽一位智者講述關於生命、關於力量的深刻見解。書中的很多論述,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例如關於“意念”在武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內觀來體悟武道的精髓。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他拋齣瞭許多引人深思的問題,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答案,而不是直接給齣結論。這種開放式的錶達,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和內在的思考。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武學,它不再是簡單的拳腳功夫,而是一種身心閤一的修行,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求。
评分拿到《自然門功夫精義》這本書,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封麵設計,簡約卻又不失力量感,仿佛預示著這本書的內在也同樣如此。在閱讀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作者並沒有采用通常的“要點總結”或“圖文並茂”的方式,而是更偏嚮於一種哲學層麵的探討。他對於“自然”二字的理解,以及如何將這種理解融入到武學實踐中,進行瞭極為深入的剖析。書中的許多段落,都充滿瞭禪意,讓人在品讀的同時,仿佛置身於寜靜的思考之中。作者對於“無招勝有招”的闡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並非否定招式的重要性,而是強調招式是為更深層次的“道”服務的。這種循序漸進、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對於真正想要理解武術精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其寶貴的。我感到,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武學思想的百科全書,它拓展瞭我對武術的認知邊界,讓我看到瞭功夫背後更深遠的文化內涵和人生哲理。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古樸而深邃的氣息,封麵上那龍飛鳳舞的隸書“自然門功夫精義”幾個字,仿佛蘊藏著韆年的武學奧秘。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字體清秀,排版疏朗,讀來讓人心生寜靜。作者以一種極其嚴謹的態度,在字裏行間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武學畫捲。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窗戶,引人不斷探索。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動作要領時所用的那些比喻,生動形象,宛如身臨其境,仿佛我能聽到拳風呼嘯,感受到招式間的微妙變化。即便我並非武學大傢,也能從中窺見其精妙之處。這本書並非僅僅是動作的堆砌,更注重的是內在的精神,那種“以靜製動”、“以柔剋剛”的哲學思想,在字裏行間流淌,讓我對武道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麵。讀罷全書,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感悟到武術背後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以及對人生、對自然的獨特理解。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武術秘籍,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哲學和智慧的啓迪之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